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7 页
  • 大小 36.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省大庆铁人、鸡西一中、鹤岗一中三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答案.doc,共(7)页,3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f5d20dcd91ea852b4ede4a811d383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2345678910111213141516DBADBACBDCCDCADA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ACCADADACBCBDBCC二、材料分析题(52分)33.【答案】(25分)(1)特点:采取分而治之方针;实施地方分权制衡机制;突破山川形便的政

区划分原则;隶属于中央集权制等。(任答三点,每点3分,共9分)意义:开创了地方治理新模式,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防范了地方割据,维护了中央权威,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后代治国提供了借鉴等。(任答三点,每点2分,共6分)(2)原因:西方列强侵华的加剧;国内农民起

义的发展;满清贵族的保守与传统军队战斗力的不足;汉族有志之士的学识、见识和理想追求等。(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影响:扩大了地方权势,削弱了中央集权;改变了晚晴统治集团结构;汉族集团的西学东进,推进了中国的

近代化历程。(任答2点,每点2分,共4分)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可相通相融,需彻底改革。(2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似乎相似,但是儒家的人本主义是

工具之本,西方人文主义是价值之本,本质不同,难以相通相融。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然而先进的西方科技嫁接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之上,最终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的破产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尝试,很快失败。新文化运动中,以民主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以新道德代替旧道德,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动摇了

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末、体用、目的手段上都是相对的概念,不可相通相融,需要彻底改革。(1分)示例二论题: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自信。(2分)论述: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从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的开始、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在器物层面探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始探制度内核;维新思想、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在文化层面探究。十月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以俄为师,宣传马克思主义。随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中

国革命从城市到农村,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开始结合国情,走自己的路。中国革命的道路,胜利的过程,是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选择。(9分)所以,东方文化应该在西方文化引导下,积极思变,最终翻转,并走向复兴。(1分)示例三论题: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

化可调和通融。(2分)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合理内核,西方文化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二者在民本观上是相通的;19世纪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承认西方科技的先进,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学

习西方的科技,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把儒家思想与西方民主政治学说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开启了中国民主政治近代化的尝试。(9分)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阶段,既坚守传统,又吸取西方文化的长处,推动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实践

。(1分)35.答案(15分)(1)阶段划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政府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分配资源实现减贫;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四大召开,通过调整土地政策,扶持农业实现减贫;党的十四大后,从区域协调、金融扶贫、支持农村产业等多

方面实现精准扶贫。(时间段划分每点1分,可以用时间,也可以用对应的历史事件来表达。特征概述每点2分。每一阶段3分,共9分。如果学生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且阶段特征概括清晰合理,每个阶段4分,最高8分。)(2)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协调区域、

产业的均衡发展;将扶贫工作与宏观政策相结合;根据各时期不同形势,采取不同措施扶贫;精准扶贫;强调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等。(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考生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不超过6分。)1.【解析】商朝认为天命永固,周朝天命观念宣扬道德因素,为其取代商朝提供合法依据,同时开辟后世道德

政治的先河,故选D项;天命观念不能揭示古代社会兴衰规律,排除A项;西周天命观为其“小邦周”取代“大邑商”提供了合法性的理论,影响后世王朝执政思想,不涉及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关系,排除B项;周朝天命观与社会生产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2.【解析】本

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秦统一之后的文字,具体的知识点是文字的演变。根据知识秦统一之后所有的文字是篆书,具体而言是小篆。在战国文字中的篆书有两类,一种是笔画复杂的大篆有着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特征,另一种是笔画相对简单

的小篆,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材料推断秦朝的时候选用的笔画简单的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而统一文字也是加强统一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故先秦主要是中央集权管理文书行政用的故选择B选项;A选项祭祀用书体笔画复杂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比的特征故排除;C选项笔画繁琐不符合小篆和大篆相

比的特征故排除;D选项统一之后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非隶书故排除。3.【解析】材料中“两个“副产品”之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时期,此时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传统的血缘政治开始让位于地缘政治,分封的宗法

政治开始让位于类似于公务员制度的官僚政治。A.材料中“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所产生的两个“副产品”中的察举制,打破原来的世卿世禄制,也使血缘关系渐趋减弱。故答案为A项;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君主专制并不“完善”

,排除;C.中国古代历史自秦朝已经进入封建社会,汉朝不是社会转型时期,排除;D.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地方势力不能决定集权的发展,排除。故选:A4.【解析】材料中江南地区由“唐太宗贞观元年”“十道监察区”

“其中之一”到“玄宗时”“两道”再到“宪宗元和年间”“四道”而“外部边界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可知,随着江南地区的不断开发、北方人口向南转移使人口增加,管理难度增大,故而设“道”的数量增多,占全国监察区的比重增大,反衬出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不断上升,故答案为D项。道的数量的增多是现

实管理难度增大的需求,不能说明监察力度强化,故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江南道的变化不是政局变化的结果,故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道的数量的增多不能判断唐太宗至唐宪宗时加强中央集权是否有效,故排除C项。故选:

D5.【解析】C.材料“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体现了宋代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故C正确;A.材料没涉及舆论监督,排除A;B.宋朝并不是集体统

治,排除B;D.材料没涉及分散相权,排除D。故选:C6.【解析】材料中“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反映了商品经济在宋代有了制度性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说明了商人取得了

暴利行业的经营凭证,并不是说明了控制重要产业,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商业活动限制的打破,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阐述了“钞票”起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并没有涉及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货币,故D项错误。故选A.7.【解析】C.李贽的学说“缺乏完整性、破坏向强建设性弱”的特点是时代的产物,

明初虽然中国社会有些新的因素的发展,但是整体上旧的社会非常健全完整稳定,故C正确;A.“文化钳制”只是其学说不完整的文化因素,原因表述不完整,排除;B.李贽非常有决心和勇气去改造,故B错误;D.李贽的学说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心

学的思想,所以“没有可借鉴的思想”错误,故D错误。故选:C8.【解析】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上述地区的农民大多脱离农业生产,从事工商业活动,传统观念受到冲击,因此

B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信息无法比较得出民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A选项错误;上述地区农民多从事工商业,并非流离失所,C选项错误;部分农民脱离农业生产并不意味着农业生产被破坏,选项错误故选B。9.【解析】根据材料中“随宰相入阁议

事,‘有失辄谏’……随时面奏,不限早晚,不须令宰相先知”等信息可知,皇帝通过谏官制度,使得下情能够更好地上达,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故选D项。谏官只负责谏议,中枢决策机构并未出现异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唐代监察的全覆盖,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唐代朝廷内部的再次分权,排除C项。10

.【解析】材料表达旨在强调“中国直至20世纪一直造反而无革命”,没有根本制度突破,只有改朝换代。故选C项;11.【解析】据材料“在罗马共和国……裁判官告示……在此基础上,最终建立起了裁判官法制度”,据材料“通常会发布阐明自己

施政方针的通告以及指导和审理案件时公诸于众”可知属于成文法而非习惯法,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公示活动对法律建设的影响,而不是法律对社会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裁判官或执政官在就职时,通常会发布阐明自己施政方针的通告以及指导和审理案件时公诸于众”未涉及平民斗争,排

除B项;材料未指出裁判官法制度与罗马法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1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许多依附民或农奴身份的人,变为自由民,这反映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自由民的产生与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一

起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即催生了新的秩序。因此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13.【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901年清政府所发布的诏书中,对传统的科举制度进行了些许调整,即增加

了“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两个内容,并且在涉及西方国家内容的时候,侧重其科技发明,更为重要的是第三场的考试内容,即要求考生写“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据此可知清末新政仍然没有脱离“中体西用”的窠

臼,故选C项;题干中述及的是清政府对清末科举考试所做的一些改变,没有涉及新式知识分子对此次改变的态度,排除A项;根据题干中所述及的清末科举考试内容中“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可知其没有完成科举考试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排除B项;题干中述及清末新政中科举考试内容中“二

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和“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可知其并没有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选用标准,排除D项。故选:C14.【解析】“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这是突出了绅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单纯地主阶级开始

变成开明地主甚至是新兴的工商业者,故选A项;“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材料重点说明绅这种阶层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国家的商业政策,也无法判断商人的地位,排除B项;“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

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里的绅不是自然经济的主体,它参与工商业的活动也不意味着自然经济的一定解体,排除C项;“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它所从事的工商业活动

是指可能不再专注于农事,但也不能判断就一定是采用机器大工业的近代工业,排除D项。故选:A15.【解析】据材料“同治时期(1862~1874年)财政征收趋势”,可知厘金和关税的收入超过了田赋的收入,成为这一时

期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改变了清朝旧有的以田赋税收为主体的农业型财政赋税结构,这一过程可称为清代财政的近代化转型,故选D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此时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但从图中关税的增长信息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B项;卷入世界经济

市场是指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材料说的是中国国内贸易征税情况,排除C项。故选:D16.【解析】根据材料恋爱结婚、父子析居、成立小家庭等家庭革命方案可以看出,当时的青年人想要冲破旧的生活方式的束缚,体现了新青年重塑

社会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主流价值观,排除B;开启了这一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C;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17.【解析】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政治障碍,同时宣扬了民主共和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创造了条件,所以说中国共产党建立后领导的革命事业,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故选A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内在联系,而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排除B项;毛泽东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辛亥革命之间的联系,材料并未体现旧民主主

义革命的历史功绩被否定,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于五四运动之后,排除D项。故选:A18.【解析】A.材料措施体现不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故排除;B.国民党采取的是片面抗战路线。故排除;C.从材料中,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可以看出,

有利于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故正确;D.这些措施对后方经济建设有一定的作用,但良好发展表述不准确。故排除。故选:C19.【解析】据材料“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可知中共领导工人运动,结

合所学苏俄革命道路是依靠工人阶级可知中国革命受到了苏俄革命道路的影响,故选C项;据所学,1919年五四运动已经是政治运动,排除A项;据所学,1919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走向结合,排除B项;中国革命实现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结合是1927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排除D

项。故选:C20.【解析】材料中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是基于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的解读,土地革命时期,封建势力是阶级敌人,因而将之看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抗战时期,许多西方国家都是与我们同处于反法西斯联

盟的战友,不能将之视为革命对象,二战后,我们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美国意识形态不同,呈对立状态,总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解读,故选A项;不同时期对帝国主义的认知并非是朝着一个方向的深化,而是根据现实情况随时开展的调整,因而不是对某一问题认识深化和成

熟,而是以其作为政治导向的工具,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二战后主张联合世界民主力量,但整体是不结盟的独立自主方针,并非要建立反帝统一战线,排除C项;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内涵没有不断变化,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始终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目

标,排除D项。故选:A21.【解析】根据材料“国民党被赶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丧失了精锐部队,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在广阔农村扩大力量,并赢得民众的支持”可知,国民党在经历战争失败后,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中共在农村开辟根据地,结合所学知识

,在国民政府在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失败后,丧失了长江中下游大片国土,但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为中共开辟敌后战场争取了时间和空间,随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战主战场,故选D项;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此时日

军尚未大规模入侵中国,长江中下游仍受国民政府的控制,排除A项;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年武汉会战失败,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仍受国民政府控制,排除C项。故选:D22.A【解析】保甲制度是中国封建王朝时代长期延续的一种社会统

制制度,它最本质的特征是以“户”(家庭)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中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思想是把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融合为一,家族观念被纳入君统观念之中,而这种国家关系和宗法关系赖以存在的基础就是自然经济。因此

,保甲制度能在古代长期推行与自然经济紧密相连。20世纪三四十年代保甲制度重新被推行,其根本原因是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没有根本转变,保甲制度的根基牢固存在,故选A项。其他选项都没有揭示出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23.【解析】材料中的20世纪

六七十年代正是中苏关系恶化时期,面对来自苏联的战争威胁,我国在西南、西北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的基本建设,故选D项;“左”倾错误在经济上主要发生在1958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对经济的影响是严重破坏而不是布局的变化,排除A项;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于改革开放后,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于

1958年,且内容中不涉及建设布局问题,排除C项。故选:D.24.【解析】1952年4月,中国在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上,直接与英国、法国、西德、日本等国签订了大量的贸易协议。这表明当时我国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故A正确;此时美国对中国依然奉行敌视、封锁和包围政策,故B错误;新中国成立之时,就提

出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故C错误此时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依然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错误。25.【解析】A.1979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还没有完全展开。B.材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并没有揭示出本质特征。C.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把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材料体

现了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诉求。D.拉开全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是1984年国企改革。材料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是一种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市场竞争是其内在机制,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反映了这些经济学家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故选C项

。26.【解析】该题通过近代报刊的舆论导向反映政治内容的变化。主要大意是由原先的支持清廷变成支持共和,要求清帝退位。结合时间,根据史实这时。武昌起义已经成功,中华民国已经建立,B项正确。故选B.27.【解析】1954年第

一届人大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排除A项;1982年拨乱反正的工作已基本完成,材料对1982年宪法的作用主要陈述是对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据材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可知该法是规范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实践,故选C项;1992年

十四大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2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相关知识。A.“根本上改变”说法有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故A错误。B材料大意为1980年党和政府认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某些做法,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党和政府的认可促进了农业体制改革的深入故B正确。C彻底地消除“左”倾错误思想,“彻底”一词言过其实,故C错误。D材料中并未涉及城乡间农业商品市场的内容,故D错误。故选:B29.【解析】动物交换活动属于外交活动一部分,结合20世纪60年代

中苏关系破裂分析。故选:D.30.【解析】材料“部分农民已能够储存少量粮食备荒。虽然粮食是增产了,但商品粮不能有相应的增加”体现的是农业商业流通受到阻碍,这主要和当时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A选项排除;人民公社

的特征是“一大二公”,C选项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利于粮食的商品化,D选项排除;故选:B31.【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利改税是中国改革国家与国营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一项重大措施,核心内容是将所得税引入国营企业利润分配领域,把国营企业向国家上交利润改为

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全部留归企业,所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是因为分配关系的改革,故C项正确。A项是无关项,应排除;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是在19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不涉及所有制的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故选C.32.【解析】城市化是指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

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等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C正确;A.属于政府推进的城市改革,故排除A;B.与材料无关,排

除B;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属于体制改改革,与材料联系不密切,故排除D。故选:C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666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