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地理+含解析.docx,共(32)页,1.548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9061f8990db8e7fdc16e7d05342ff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卷(选考)出题人:冯敏审题人:王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
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共7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上图中①~④点的坐标既位于南半球,又位
于西半球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上图中四点坐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上图中①位于③地的()A.正北B.东北C.正西D.西北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下图,回答
下列各题。4.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甲、丙B.甲、乙C.乙、丙D.丙、丁5.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a-b-c-dB.d-c-b-aC.a-b-d-cD.c-d-b-a6.下列关于图中a、b、c、d
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c点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如果以恒星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C.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处的物体向右偏,c处的物体向左偏D.图中四点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如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地的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8.如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A.B.C.D.9.下图为某极地俯视图,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为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
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10.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则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A.8月18日2时19分B.8月
19日14时19分C.8月18日23时19分D.8月19日3时19分读图光照图(俯视图),图中B、D两点所在的纬线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A.A、B两点均位于昏线上,都为18:00点
B.该日为夏至日前后C.此刻,北京时间是16:00点D.B点地方时为12:00点12.如图显示出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B.此刻,A、B两点的太阳高度相等C.该日,B点与D点的昼长相等D.A点的自转角速度小于B点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甲地
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纬度75°以内为极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甲地4小时之后日出,那么此刻乙地的地方时为()A.8时B.6时C.4时D.2时1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15°S,
30°E)B.(15°N,30°E)C.(15°S,30°W)D.(15°N,30°W)小区楼房建设规划中,为满足采光需求,理论上需要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楼间距。下图示意11月22日济宁市某小区楼房正
午日影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16.楼高相同情况下,下列四个城市中理论楼间距较济宁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杭州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各图中的
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⑤18.上图中所表示日期与其他三幅图不一致的是()A.甲B.乙C.丙D.丁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其在某时间段内的
纬度位移如下图实线如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该时间段是()A.12月22日—3月21—6月22日B.3月21日—6月22—9月23日C.6月22日—9月23—12月22日D.9月23日—12月22—
3月21日20.P点的这种移动将影响地球上()A.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B.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C.各地气候的变化D.各地地方时的差异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Q点的地方时为17:00B.N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下图示意河北省某地观察
者于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上的甲点和乙点相距45°。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3.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约为()A.14时B.15时C.17时D.18时24.与6月22日相比,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
A.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B.更长,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C.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D.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5.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A.①B.
②C.③D.④26.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下图为某地区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上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⑥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28.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
()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图表示我国南方某山区,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由新到老(③属于石灰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M处的地质构造和N处的地形分别为()A.背斜;山顶B.
向斜;山谷C.背斜;山谷D.向斜;山顶30.计划在该区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方案N与方案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处线路方案易受岩层不稳定,易出现地面沉降B.L处线路方案极易受山体滑坡影响,不宜修建公路C.N处线路方案地势较低,易受洪水影响D.L处线路方案所在岩层③较为坚固,化学
溶蚀微弱。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为“石林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1.与图中岩石成因有关的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32.花岗岩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排列
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下图示意地壳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类型是()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沉
积岩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34.图中②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搬运作用35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D.裸露地表,
长期经受外力作用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情况。(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图
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向____递减,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____值;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图中全年昼夜等长的是____(写字母)。(4)图中D点所在经度60°W,此时北京时
间为____,与北京在同一天范围是____。37.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光照图出现的日期是____,该日期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___
所代表的位置。(2)今天(2020年11月7日),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位于图甲中的____之间(填数字),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半球,并向____(填“南”或“北”)运动。(3)此时图乙中FG线是____(填“晨”或“昏”)线,其太阳高度角为_
___。(4)图乙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地球上进入新日期的地区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38.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切点,也是晨昏线与0°经线的交点。回答下面各小题。的的(1)据图可知,地
球自转方向为____(顺、逆)时针转动;处于极昼的地区范围是____。(2)图示为北半球____节气;当天地球绕日公转线速度____(变快或变慢)。(3)B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
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次日起,长春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为____。(5)新加坡(1°N,104°E)日落时间约当地时间____时(整点),正午影子朝向____方向。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考试高二年
级地理试卷(选考)出题人:冯敏审题人:王玲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
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共70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上图中①~④点的坐标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的是()A.①B.②C.③D.④2.上图中四点坐
标位置相同的一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上图中①位于③地的()A.正北B.东北C.正西D.西北【答案】1.B2.D3.A【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位于
北半球,东半球,A错。②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位于南半球,自西向东度数减少,为西经30°,位于南半球,西半球,B对。③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位于南半球,C错。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位于北半球,D错。故选B。【2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
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②点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应位于南半球,自西向东度数减少,为西经30°,③自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
东经30°,④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位于北半球,该点为东经30°,北纬30°,①④位置相同,故选D。【3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点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位于北纬30°附近,自西向东度数增加,位于东经30°,③自
北向南度数增加,位于南纬30°,经度自西向东增加,为东经30°,①位于③地的正北,故选A。【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
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
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4.四图中能正确地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甲、丙B.甲、乙C.乙、丙D.丙、丁5.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排
序,正确的是()A.a-b-c-dB.d-c-b-aC.a-b-d-cD.c-d-b-a6.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除c点外,其余三地自转的线速度相同B.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C.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处的物体向右偏,c处的物
体向左偏D.图中四点一年中仅有一天昼夜长短相同【答案】4.A5.D6.C【解析】【4题详解】甲图中根据30°E和120°E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甲正确;乙图中根据0°和90°W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乙错误;丙图中根据150°W和60W°可以确定
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丙正确;丁图中根据180°和90°E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丁错误。综合上述分析,甲丙正确,乙丁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5题详解】地球上,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甲图地球逆时针自转,是北半球,a的纬度是20°N
;乙图地球顺时针自转,是南半球,b的纬度是30°S;丙图地球顺时针地转,是南半球,c的纬度是90°S;丁图地球逆时针自转,是北半球,d的纬度是70°N。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应是纬度由高到低,是c-d-b-a,D正确,ABC错误,故选
D。【6题详解】结合上一小题分析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为(20°N,30°E),b点的地理坐标为(30°S,0°),c点的地理坐标为南极点,d点的地理坐标为(70°N,90°E)。线速度a、b、d三点相同,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A错误;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这四个地方转一周所需时间
为23时56分46秒,B错误;在a、c两地作水平运动的物体,a位于北半球,物体向右偏,c位于南半球,物体向左偏,C正确;图中四点中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长短均相同,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海拔有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
,自转线速度越大。读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的示意图(如图),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甲地的时间为()A.8时B.9时C.15时D.16时8.如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A.B.C.D.【答案】7.B8
.B【解析】【7题详解】据图可知,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二分日。图中昼夜的分界线为晨昏线,由于为北极俯视图,地球逆时针自转,故甲点左侧分界线经线为晨线,其地方时是6:00,而甲在其偏东45°,故甲地方时比其早3小时,为9:00,B正确。【8题详解】南半球
河流自西向东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向左偏,河流偏向河道北侧,北岸附近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为主,南岸附近流速慢,以沉积为主,则南岸较缓,且应有堆积物。读图可知,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转,
南半球向左偏转。9.下图为某极地俯视图,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
此是北极上空的俯视图,中心点为北极点,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飞行的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因此是向西飞行,①地③地位于赤道,②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位置偏北,故先向西北,后向西南。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北京时间8月19日15时40分,某客机平稳地降落在北京首都机场。这架客
机于纽约时间8月18日14时19分从美国纽约机场起飞,从北极上空直飞而过,抵达北京。则该客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A.8月18日2时19分B.8月19日14时19分C.8月18日23时19分D.8月19日3时19分【答案】D【解析】【详解】纽约时间为西五区的区时,客机起飞时为西五区18
日14时19分,北京时间是东八区,二者相差13个时区,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得出起飞时北京时间为8月19日3时19分,据此选D。【点睛】计算两地的经度差:(1)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同在东经或同在西经,则:经度
差=经度大的度数-经度小的度数(2)如果已知地和所求地一个在东经另一个在西经,则:经度差=两地经度相加2.把经度差转化为两地的地方时差,即:地方时差=经度差÷15°/小时;或经度差X4分钟每度(1小时=15度,1度=4分钟)3.计算地方时:根据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西位置关系,加减
地方时差,即: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如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所求地方时=已知地的地方时-地方时差。读图光照图(俯视图),图中B、D两点所在的纬线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图中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A、B两点均位于昏线上,都为18:00点B.该日为夏至日前后C.此刻,北京时间是16:00点D.B点地方时为12:00点12.如图显示出地球运动特点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B.此刻,A、B两点的太阳高度相等C.该日,B点与D点
的昼长相等D.A点的自转角速度小于B点【答案】11.D12.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说明该图是北半球的极地俯视图。顺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因此A位于
昏线上,地方时为18:00,B位于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处,且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A错误。该日北极圈内以及以内出现极夜现象,应为冬至日,B错误。图中B点为45°E地方时为12
:00,算出120°E即北京时间为17:00,C错误。B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日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日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北移动,A正确;此刻,AB两点都位于晨昏线上,
太阳高度均为0,B正确;BD两点都位于同一条纬线上,且出现极夜,昼长为0,C正确;除南北极点外,地球上所有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D错误。根据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选项,故选D。【点睛】地球自转的速度规律:①角速度:除南北两极外,
其余各地角速度相同。②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③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为0。④线速度的影响因素:纬度和海拔。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纬度75°以内为极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甲地4小时之后日出,那么此刻乙地的地方时为(
)A.8时B.6时C.4时D.2时14.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15°S,30°E)B.(15°N,30°E)C.(15°S,30°W)D.(15°N,30°W)【答案】13C14.C【解析】.【分析】【13题详解】根据材
料"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判断,乙位于丙东方。自转方向是逆时针,乙、丙两地均位于北半球。乙所在的经度为150°W。甲地经纬度为(0°,180°),全年昼夜等长,日出时刻为6时,“甲地4小时之后日出”,4小时之前甲地时刻为2时。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30°,比甲地早2小时,为4时,即
甲地为2时,乙地为4时。选项C正确。故选C。【14题详解】根据材料"图中甲地位于赤道,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纬度75°以内为极夜”判断,太阳直射点在15°S,据此刻甲地为2时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为地方时12时的30°W,选项C正确。故选C。
【点睛】乙地比丙地先看到日出说明乙位于丙东方。据此可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小区楼房建设规划中,为满足采光需求,理论上需要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情况设计合理的楼间距。下图示意11月22日济宁市某小区楼房正午日影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
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16.楼高相同情况下,下列四个城市中理论楼间距较济宁大的是()A.广州B.上海C.北京D.杭州【答案】15.B16.C【解析】【分析
】试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5题详解】该小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从每年11月22日开始,正午阳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可知在冬至日前有一个月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可推测出冬至日后也会有一个月时间照射不到二层,因此正午阳
光照射不到北楼二层住宅这种情况大约持续2个月,B正确。故选B。16题详解】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响越长,楼间距越大,四地相比只有北京比济宁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比济宁小,【楼间距较济宁大,C正确。故选C。【点睛】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太
阳直射点位于同一纬度。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太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7.下列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其中代表晨线的线段数字是()A.②④⑥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⑤18.上图中所表示日期与其他
三幅图不一致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17.B18.A【解析】【分析】【17题详解】题意表明,各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黑夜,甲图、乙图、丁图为北极指向上的地球侧视图,地球自左向右自转,顺着地
球自转方向,①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应为晨线,②线上各地即将时入黑夜,应为昏线,⑤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应为晨线,⑥线上各地即将斡进入黑夜,应为昏线,因此①、⑤符合题意,②、⑥不符合题意;丙图为呈逆时针自转的俯
视图,顺着地球自转方向,③线上各地即将进入白昼,应为晨线,④线上各地即将时入黑夜,应为昏线,因此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18题详解】读图甲可知,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图示日期
应为夏至日,读图乙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图示日期应为冬至日,读图丙可知,呈逆时针自转,中心极点为北极点,则图中显示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图示日期应为冬至日,读图丁可知,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图示日期应为冬至日。由此判断,图中所表示日期与其他三幅图不一致的是甲,A符合题意,
排除BCD。故选A。【点睛】春分日(3.21)和秋分日(9.23):全球昼夜平分;春分日(3.21)至秋分日(9.23):北半球昼长于夜,南半球夜长于昼;全球越向北昼越长,北极附近有极昼现象,南极附近有极夜现象;秋分日(9.23)至春分日(3.21):南半球昼长于夜,北半球夜长于昼;全
球越向北昼越短,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夏至
日(6.22):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12.22):南半球昼长达到最长,北半球夜长达到最长,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
其在某时间段内的纬度位移如下图实线如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该时间段是()A.12月22日—3月21—6月22日B.3月21日—6月22—9月23日C.6月22日—9月23—12月22日D.9月23日—12月22—3月21日20.P点的这种移动将影响地球
上()A.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B.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C.各地气候的变化D.各地地方时的差异【答案】19D20.B【解析】【分析】【19题详解】晨昏线上地方时为12时的P点,则P点为12时经线、晨昏线的交点,也
是晨昏圈与纬度圈的切点,P点正午时太阳高度为0,说明P点所在的纬线圈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知,图中b时刻北极圈(66.5°N)正好出现极夜现象,应表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图中a、c时刻北极点(90°N)正好出现极夜现象,应为两分日,由于a时刻位于b时刻(冬至
日)之前,c时刻位于b时刻(冬至日)之后,因此a时刻应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c时刻应为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由此判断,图示时间段是9月23日—12月22—3月21日,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P点为晨
昏圈与纬度圈的切点(出现极夜的),P点的移动直接表示极地地区极夜范围的大小变化,这是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也是地球公转运动导致的。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各地地方时的差异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导致的,与P点的南北移动无关,排除AD;各
地气候的变化是地球较长时期的周期变化(全球变暖)和异常引起,与P点的南北移动关系不大,排除C;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导致,与P点的南北移动密切相关,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春分
日(3.21左右)和秋分日(9.23左右),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22左右)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22左右)直射南回归线。春分→秋分直射北半球;秋分→春分直射南半球;夏至→冬至直射点向南移动;冬至→夏至直射点向北移动。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读图,
完成下面小题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速度:P=Q=M=O>NB.所在半球河流右岸侵蚀严重C.MO为晨线D.NO为晨线22.此时关于日期和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Q点的地方时为17:00B.N地方时为6:00C.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则非阴影部分是
4日D.再过8小时全球为同一日期【答案】21.D22.D【解析】【21题详解】读图可知,自转方向为顺时针,该图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因此,线速度M=N=Q=P>O,A错误;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河流左岸侵蚀严重,B错误;读图可知,图
中P所在经线与晨昏线垂直,可能是12时或者0时所在经线。结合材料“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知,P所在经线可以是180°或者0时所在经线,综上分析,P点应在0时所在经线,Q点所在经线应为180°,晨
昏线MON的右侧是夜半球,左侧是昼半球,判断出NO为晨线、MO为昏线,C错误,D正确。故选D。【22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P点地方时为0:00,Q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而P、Q相差120°,故Q点的地方时为16:00,A错误;从P点到N点的经度差大于90°,故
N地地方时不是6:00,B错误;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若阴影部分日期是5日,因0时所在经线向东为新的一天,则非阴影部分是6日,C错误;图示时刻,再过8小时,Q地180°地方时为0:00,则全球处于同一日期,D正确。故选D。【点睛】以南极点
为中心的俯视,自转方向为顺时针。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日界线为180°和0时所在经线。地理位置越靠东,地方时值越大。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下图示意河北省某地观察者于
6月22日观察到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太阳视运动轨迹上的甲点和乙点相距45°。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3.当太阳位于乙位置时,当地地方时约为()A.14时B.15时C.17时D.18时24.与6月22日相比,
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A.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B.更长,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C.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D.长度相同,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高的位置【答案】23.B24.A【解析】【分析】
【23题详解】根据太阳视运动一周360°用时一天24小时,每小时移动15°,甲点和乙点相距45°,甲位于天穹顶为正午12时,故乙为15时。B正确。故选B。【24题详解】12月22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与6
月22日相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更小;与6月22日相比,12月22日太阳从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该地12月22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会更短,正午太阳在天空中较低的位置。A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组考查太阳的视运动图,重点考查学生对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太阳运动方
位与地方时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对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熟练掌握,题目整体较难。下图是某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5.从成因看,花岗岩生成的位置位于()A.①B.②C.③D.④26.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D.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答案】25A26.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岩石的形成过程。【25题详解】从成因看,花岗岩属于侵入岩
,是岩浆侵入岩层所形成的,生成的位置位于图中的①处。答案选A。【26题详解】裸露在山脊上的花岗岩,其形成经历的过程首先要有岩浆的侵入作用,形成花岗岩,随着地壳的抬升,表层岩层受到风化剥蚀、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花岗岩出露地表。答案选D。下图为某地区质构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
关于上图,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⑥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28.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
.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27.D28.A【解析】【27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出现断裂错位岩层形成于断层之前,故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③处为变质作用,④处为岩浆活动,两者的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处是岩浆喷发形
成的火山地貌,C错;根据图中断层两侧同一岩层的位置关系,可判断出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正确。故选D。【28题详解】图中a地质构造是背斜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多气孔,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岩层不稳固,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处为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
,属于流水侵蚀地貌,D错误。故选A。【点睛】向斜槽部、断层处可找水、打井等;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处常出现地下水出露成泉。向斜槽部可采煤矿、背斜处可找油、气:向斜部分的地下储存着煤矿,
因为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图表示我国南方某山区,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由新到老(③属于石灰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的29.M处的地质构造和
N处的地形分别为()A.背斜;山顶B.向斜;山谷C.背斜;山谷D.向斜;山顶30.计划在该区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公路(方案N与方案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处线路方案易受岩层不稳定,易出现地面沉降B.L处线路方案极易受山体滑坡影响,不宜修建公
路C.N处线路方案地势较低,易受洪水影响D.L处线路方案所在岩层③较为坚固,化学溶蚀微弱。【答案】29.B30.C【解析】【分析】【29题详解】读图分析,M处岩层向下弯曲,可知为向斜构造;N处地势比两侧低,可知为山谷,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读图分析,N处位于背斜的顶部,岩层上拱,结构稳定,不易出现地面沉降,但N处线路位于山谷,地势较低,易受洪水影响,A错误,C正确;L线路位于向斜的一翼,岩层倾斜方向和坡向不一致,不易出现山体滑坡,B错误;由
材料可知,③岩层为石灰岩,易受流水化学溶蚀,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构造的应用内蒙古东部的阿斯哈图分布着一片花岗岩石林,下图为“石林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1.与图中岩石成因有关的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溶蚀作用D.风化作用32.花岗岩
石林形成的地质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答案】31.B32.C【解析】【31题详解】材料显示图中岩石为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的火成岩,故B正确。故选B。【32题详解】岩浆在地表以下凝结形成花岗岩;花岗岩形成后,
经过地壳的抬升出露地表,在风吹、日晒、雨淋等作用下不断风化,经外力侵蚀最终形成图示景观。所以图中的地貌形成的过程: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风化→侵蚀,C正确。故选C。下图示意地壳物质(乙类岩石一般含有化石)循环过程图。读图,完成下面
小题。33.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的岩石类型是()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34.图中②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侵蚀作用
C.重熔再生作用D.搬运作用35.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A.岩浆侵入,冷却凝固B.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C.地壳运动,岩层抬升D.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答案】33.A34.C35.D【解析】【分析】【33题详解】乙类岩石一般含有
化石,乙为沉积岩;根据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关系,图中甲由岩浆转化而成,甲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故选A。【34题详解】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①为冷却凝固;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③为外
力作用;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④为变质作用;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②为重熔再生;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C正确,ABD错误;故选C。【35题详解】
据以上分析可知,沉积岩是由风化的碎屑物和溶解的物质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而形成的。甲、丙两类岩石转变成乙类岩石需要通过③外力作用,即裸露地表,长期经受外力作用,D正确,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A错误;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
质岩,B错误;地壳运动,岩层抬升为内力作用,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图为切入点,设置道试题,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第Ⅱ卷二、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30分。)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情况。
(2)在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夜半球。(3)图中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这时正午太阳高度由____向____递减,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____值;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图中全年昼夜等长的是____(写字母)。
(4)图中D点所在经度60°W,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与北京在同一天的范围是____。【答案】(1)冬至(2)(3)①.23°26'S##南回归线②.23°26'S##南回归线③.南北两侧④.小⑤.昼短夜长⑥.D(4)①.6:00②.30°E向东至180【解析】【分析】
本大题以太阳光照图为背景,设置4小题,涉及晨昏线、地方时以及昼夜长短的变化等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
南回归线上,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冬至日的太阳光照情况。【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图中左边为昼半球,右边为夜半球
,如下图所示:【小问3详解】图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即23°26'S。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达最南端,北京位于北半球,直射点与北京的纬度差达全年最大,故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读图可知,D点位于赤道上,昼夜等长。【小问4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D点此时位于昏线上,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时。D点所在经度为60°W,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为D点的相对经线,为6时。0时经线度数为30
°E,所以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30°E向东直到180°经线。37.读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图甲)和地球光照图(图乙,阴影部分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1)图乙光照图出现的日期是____,该日期地球在图甲中数码____所代表的位置。(2)今天(202
0年11月7日),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位于图甲中的____之间(填数字),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半球,并向____(填“南”或“北”)运动。(3)此时图乙中FG线是____(填“晨”或“昏”)线,其太阳高度角为____。(4)图乙此时北京时间为_
___,地球上进入新日期的地区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____。【答案】37.①.6月22日②.①38.①.②③②.南③.南39.①.晨②.0°40.①.2:00②.1:4【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二分二至图和地球光照图的判读,设置3小题,涉及两至两分日公转轨
道位置的判断,晨线、日期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的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图乙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应为北半球夏至日。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依据地轴倾斜方向可知,图甲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小问2详解】依据地轴倾斜方向可知,图甲
中①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日期为6月22日前后;③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可判定②为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④位置为春分日,日期为3于21日前后。故11月7
日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于图甲中的②③之间;②③之间是9月23日至12月22日之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运动,因此11月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运动。【小问3详解】沿地球自转方向,过FG线后将由夜半球
进入昼半球,因此FG线为晨线。其太阳高度角为0°。【小问4详解】图中180°为6点,图乙此时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0°E的地方时)为2点,地球上进入新日期的地区范围是0时经线向东到180°,0时经线是60°E,地球上进入新日期的地区
范围:60°E向东到180°,跨120°,地球上进入新日期的地区范围占全球的比例为1:4。38.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弧线ACB为晨昏线,且AC段为昏线;C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也
是晨昏线与0°经线的交点。回答下面各小题。(1)据图可知,地球自转方向为____(顺、逆)时针转动;处于极昼的地区范围是____。(2)图示为北半球____节气;当天地球绕日公转线速度____(变快或变慢)。(3)B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时。(4)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
年中的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____;次日起,长春昼夜长短变化趋势为____。(5)新加坡(1°N,104°E)日落时间约当地时间____时(整点),正午影子朝向____方向。【答案】38.①.逆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39.①
.冬至②.变快40.①.6②.2041.①.赤道以北②.昼变长夜变短42.①.18:00②.正北【解析】【分析】本题以极地投影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光照图的判读,地球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经度的分布规律,东经度数自西向东不断增大,西经度数自东向西不断增大。读图可以看出,图中有0°经线和120°E经线,120°位于0°以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转动,由此判断
该图是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北半球图,因此图中大虚线圈是北回归线,小虚线圈是北极圈;因为弧线ACB是晨昏线,AC是昏线,BC是晨线。根据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穿过晨昏线,从黑夜进入白昼的是晨线,反之,从白昼进入黑夜的是昏线。由此判断北极
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节气;地球1月初到达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并且向近日点运动,
地球公转速度变快。【小问3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中BC是晨线,与赤道交于B点,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日出时刻是6:00,日落时刻是18:00,,因此,B点的地方时此时是6:00。此时0°经线与晨昏垂直相交,由此判断B点的经度是90°W,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根据东早
西晚的计算原则,经度差15°时间差1小时,120°E经线比90°W经线的地方时早14小时。因此,此时北京时间是20:00。【小问4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北半球;次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
球昼渐长夜渐短,因此白色昼长夜长短变化趋势是昼渐长夜渐短。【小问5详解】新加坡(1°N,104°E)位于赤道附近,昼夜等长,日落时间约为18:00,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新加坡以南,正午影子朝向正北方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
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