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 生物 Word版含解析.docx,共(36)页,1.48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d7678516f3534d2d40a4106b3d5bd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下学期6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2分。)1.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性状遗传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属于演绎推理内容的是()A.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生
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雌雄配子受精时随机结合C.若利用杂合高茎豌豆进行测交,预期子代表型比例为高茎:矮茎=1:1D.孟德尔发现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2.下图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处于两个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
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且其中心体在此时期完成复制并移向两极B.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C.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和DE段对应的时期D.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
裂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基因的自由组合3.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用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A.若X的基因型为BbDd,则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B.若X的基因型为bbdd,则后代表型比为1:1:1:1C.若子代表型比为3:1:3:1,则X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D.若子代表型比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1:1
,则X能产生两种基因型的配子4.黄瓜的长型瓜(L)对短型瓜(1)为显性,果实有刺(T)对无刺(t)为显性。对某有刺长型瓜植株进行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株数为有刺长型瓜42株、有刺短型瓜20株、无刺长型瓜21株。据此判断,亲本有刺长型瓜植株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A.B.C.
D.5.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1、S2、S3、S4)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为: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父本S1
S2与母本S2S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B.S1S2×S1S3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C.基因S1、S2、S3、S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D.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6.某生物小组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用黄色圆粒豌豆
(AABB)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但在对母本进行去雄时,不慎去雄不彻底,导致1/3的母本发生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17:3:3:1B.19:6:6:2C.25:9:9:3D.20:7:7:57.某昆虫
幼虫的体色有青色和浅灰色两种,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一个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的较大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40%,b的基因频率为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虫种群中基因B和基因
b的总和不能构成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B.若该种群幼虫生活在绿色的草地里,则B的基因频率将增大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虫概率为37.5%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6%8.甲生物核酸中有5种碱基,其中嘌呤占60%、嘧啶占40
%;乙生物的核酸中有4种碱基,其中A+G=T+C;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则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可能是()A.果蝇、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B.大肠杆菌、T2噬菌体、酵母菌
C.蓝细菌、肺炎链球菌、烟草细胞D.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的9.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片段相互交换产生变异,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具有同源片段的染色体正常配对现象,如图丙所示,具有非同源片段的染色体随机分离
进入配子中,且大部分异常配子活力低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B.丙细胞产生染色体完全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6C.含有染色体1和2的配子,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D.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后基因型保持不变,但生
育能力降低10.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
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具有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概率等优点B.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C.MB基因中“A—T”碱基对的插入,可能导致具有活性的某种蛋白质无法合成D.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
A—T”碱基对,则也可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11.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已知体外培养时,S型菌和R型菌增殖速度相同。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BC段
R型细菌减少的原因是R型细菌大量转化为S型细菌B.图乙中,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沉淀物中具有大量的放射性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D.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两种
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相似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a,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B.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
旋酶的参与D.病毒蛋白的合成需人体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13.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中二核
苷酸(Cp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所示,已知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不同小鼠个体之间体色的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
以遗传给后代D.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没有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14.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携带氨基酸的负载tRNA会转化为没有携带氨基酸的空载tRNA,进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相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RNA聚合酶
催化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B.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与核糖体a最先结合C.图示②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当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③、④两条途径来调控相应基因表达15.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
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为细菌抗药性传递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人为地使细菌产生对该种抗生素的抗药性D.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会导致细菌耐药率升高或造成体内菌群失调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全对得3分,少选得1分,多选及错选不得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如下:取4只骰子,其中2只的三个面标记A,另外三个面标记a,另外2只的
三个面标记B,另外三个面标记b;取其中1只标记A/a和1只标记B/b的骰子分为一组(第1组),另外2只分为一组(第2组),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记录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如下图,并将结果进行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
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B.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6D.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1/817.在
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
基因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18.果蝇(2n=8)体内两
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其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该种品系称
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个四分体B.子代中仅染色体组成为YY的果蝇无法发育为新个体C.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D.利用“并连X
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19.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A.孕妇血液中存在的cffDNA是已突变的基因片段B.提取孕妇血液中cffDNA可以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检测C.提取患者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能治疗遗传病D.若发现某孕妇cffDNA序列和cfDNA序列不同,胎儿一定患
有遗传病20.如图为患甲病(A对a为显性)和乙病(B对b为显性)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Ⅰ-2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Ⅲ-9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C.
如果Ⅲ-8是女孩,则她不可能患甲病D.Ⅱ-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第II卷(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2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
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是某精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一次异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的(1)图1中BC段变化对应图2细胞____(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____条。(2)图2细胞④
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____。(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A,a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B、b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
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4)图3中ABb的精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染色体异常精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22.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甲表示
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
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填写图中标号)。其中①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图中③过程中需要的RNA是______。(2)在细胞中少量的mRNA分子
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肽链,其主要原因是:____。(3)图乙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4)据图乙可知油菜含油量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23.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从含15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为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
C1培养液中,繁殖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2)根据图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
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_,原因是______。(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_______,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4)研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l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
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h。(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已知该DNA分子含有48500个碱基对,T占20%,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时间远远小于30s
,据图分其原因是______。在第3次复制的过程中,需要胞嘧啶_______个24.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假设翅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
基因时表现为残翅。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下图是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杂交实验,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依据是________。(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对于上述两对等位基
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两种。假设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当假设①成立时,则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假设②:________。当假设②成立时,则F2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3)已知乙品系雌、雄果蝇各有2种基因型,现利用甲、
乙两个品系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将甲品系________(填“雌”或“雄”)蝇与乙品系果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25.(一)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
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种兰花的D
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2)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
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自交,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二)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分布。蝴蝶大多数翅色艳丽,有的则呈现枯叶色,这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3)枯叶色的蝴蝶
飞到鲜艳的花丛中,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可见适应具有___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蝴蝶的口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一种蝴蝶的口器细长类似吸管,可以吸食存在于某种花细长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现象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协同进化是
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设某蝴蝶种群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种群内随机交配产生子代。某一时间段内种群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则其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____。据图分析,该种群在________。的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6)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外观形态、生活习性非常类似的蝴蝶甲和乙。经基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蝴蝶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蝴蝶甲含有32对同源染色体,蝴蝶
乙含有64对同源染色体。蝴蝶甲和乙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高一下学期6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分,每题2分。)1.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性状遗传的过程中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属于演绎推理内容的是()A.生
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雌雄配子受精时随机结合C.若利用杂合高茎豌豆进行测交,预期子代表型比例为高茎:矮茎=1:1D.孟德尔发现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答案】C【解析】【分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
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孟德尔的假说内容有: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物体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为了验证假说,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进行验证。【详解】AB、“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雌雄配
子受精时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AB错误;C、若利用杂合高茎豌豆进行测交,预期子代表型比例为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的内容,C正确;D、孟德尔发现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属于实验现象,D错误。故选C。2.下图中甲、乙为某哺乳动物(基因型为AaBb)处于两个不
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且其中心体在此时期完成复制并移向两极B.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C.图甲细胞和图乙细胞分别
处于图丙中BC段和DE段对应的时期D.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的原因是基因的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甲:染色体已复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分析图乙: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由图乙不均等分裂可以看出,该哺乳动物为雌性
。分析图丙:图丙中AB段表示DNA的复制,CD段表示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详解】A、图甲细胞染色体已复制,散乱排布在细胞中,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未发生联会,无四分体,中心体复
制在分裂间期,A错误;B、由图甲细胞标记基因可知,图乙细胞基因为AABB,则与图乙细胞同时产生的极体aabb分裂后产生的两个极体基因型为ab,B错误;C、图甲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和图乙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别处于图丙中BC段(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
子)和CE段(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对应的时期,C正确;D、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1种(个)配子,D错误。故选C。3.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研究人员用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X的基因型为BbDd,则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B.若X的基因型为bbdd,则后代表型比为1:1:1:1C.若子代表型比为3:1:3:1,则X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D.若子代表型比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1:1,则X能产生两
种基因型的配子【答案】D【解析】【分析】后代分离比推断法:1、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杂合子;2、若后代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亲本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一方是杂合子,另一方为隐性纯合子;3、若后代只有
显性性状,则亲本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详解】A、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用基因型为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若X的基因型为BbDd,则由于BbDd会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故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A正确;B、若X的基因型为b
bdd,则BbDd×bbdd→BbDd∶Bbdd∶bbDd∶bbdd=1∶1∶1∶1,即后代表型为直毛黑∶直毛白色∶卷毛黑色∶卷毛白色=1∶1∶1∶1,B正确;C、若子代表型比为3∶1∶3∶1,即(3∶1)×(1∶1)=3∶1∶3∶1,则X的基因型有Bbdd或bbDd两种可能,C正确;D、若
子代表型比为直毛黑色∶直毛白色=1∶1,则X基因型为BBdd,只能产生1种基因型的配子,D错误。故选D。4.黄瓜的长型瓜(L)对短型瓜(1)为显性,果实有刺(T)对无刺(t)为显性。对某有刺长型瓜植株进
行自交,后代的表型及其株数为有刺长型瓜42株、有刺短型瓜20株、无刺长型瓜21株。据此判断,亲本有刺长型瓜植株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可表示为()A.B.C.D.【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意,对某有刺长型瓜植株(L-T-)进行自交,后代出现无刺型瓜(tt)和短型瓜(ll),说明某有刺长型瓜植株
基因型为LlTt。又由其子代有刺长型瓜42株、有刺短型瓜20株、无刺长型瓜21株,其比例不为9:3:3: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详解】A、若亲本有刺长型瓜植株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其产生的配子为1Lt:1lT,自交后子代基因型为1LLt
t:2LlTt:1llTT,表现型为1无刺长型瓜:2有刺长型瓜:1有刺短型瓜,与题干信息相符,A正确;B、若亲本有刺长型瓜植株的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其产生的配子为1LT:1lt,自交后子代基因型为1LLTT:2LlTt:1lltt,表现型为3有刺长型瓜
:1无刺短型瓜,与题干信息不符,B错误;CD、据分析可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CD错误。故选A。5.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1、S2、S3、S4)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为: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A.父本S1S2与母本S2S3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1S2、S1S3B.S1S2×S1S3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C.基因S1、S2、S3、S4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D.基因型为S1S2和S3S4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答案】B【解析】【分析】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具
有通过“不亲和基因”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可知不存在纯合子。【详解】A、父本S₁S₂与母本S₂S₃杂交,含S₂的花粉不参与受精,后代的基因型为S₁S₂、S₁S₃,A正确;B、S₁S₂×S₁S₃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B错误;C、基因S₁、
S₂、S₃、S₄为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型为S₁S₂和S₃S₄的梨树杂交,所有花粉均可参与受精,可提高结实率,D正确。故选B。6.某生物小组在模拟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
,用黄色圆粒豌豆(AABB)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但在对母本进行去雄时,不慎去雄不彻底,导致1/3的母本发生自交,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17:3:3:1B.19:6:6:2C.25:9:9:3D.20:7:7:5【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为自
花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为自交,母本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均为AABB。用黄色,圆粒豌豆(AABB)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杂交后代为AaBb。【详解】根据题意,用黄色圆粒豌豆(AABB)作母本,绿色皱粒豌豆(aabb)作父本,但在对母本进行去雄时,不慎去雄不
彻底,导致1/3的母本发生自交,则子一代中母本自交的后代AABB占1/3,杂交的后代AaBb占2/3,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1/3AABB自交的后代为1/3AABB,2/3AaBb自交后代为2/3×(
9/16A-B-:3/16A-bb∶3/16aaB-:1/16aabb),因此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2/3×9/16)∶(2/3×3/16)∶(2/3×3/16)∶(2/3×1/16)=17∶3∶3∶1,即A正确,BCD错
误。故选A。7.某昆虫幼虫的体色有青色和浅灰色两种,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在一个雌雄数量相等,且雌雄之间可以自由交配的较大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40%,b的基因频率为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昆虫种群中基因B和基因b的总和不能构成该昆虫种群的基因
库B.若该种群幼虫生活在绿色的草地里,则B的基因频率将增大C.若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虫概率为37.5%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该种群中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36%【答案
】D【解析】【分析】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迁入与迁出、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等。3、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详解】A、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昆虫种群中基因B和基因
b的总和不能构成该昆虫种群的基因库,A正确;B、B控制绿色,如果该种群幼虫生活在绿色的草地里,则绿色个体存活几率更大,因此B的基因频率将增大,B正确;C、如果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的基因频率为40%,b的基因频率为60
%,则BB=(40%)2=16%,Bb=2×40%×60%=48%,BB=(60%)2=36%,所以显性个体中出现杂合雌虫=48%(48%+16%)×2=37.5%,C正确;D、若该对等位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XBXb的概率为
2×40%×60%2=24%,D错误。故选D。8.甲生物的核酸中有5种碱基,其中嘌呤占60%、嘧啶占40%;乙生物的核酸中有4种碱基,其中A+G=T+C;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0%、嘧啶占60%,则甲、乙、丙三种生物分别可能是()A.果蝇、T2噬菌体、
烟草花叶病毒B.大肠杆菌、T2噬菌体、酵母菌C.蓝细菌、肺炎链球菌、烟草细胞D.T2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
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与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详解】甲生物的
核酸中有5种碱基,甲生物含有DNA和RNA,甲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符合要求;乙生物的核酸中有4种碱基,其中A+G=T+C,因此乙生物最可能只有DNA一种核酸,属于DNA病毒,T2噬菌体属于DNA病
毒;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和嘧啶占比不同,因此该生物可能是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属于RNA病毒,综合上述分析,A项符合题意。故选A。9.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片段相互交换产生变异,如图甲、乙所示,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具
有同源片段的染色体正常配对现象,如图丙所示,具有非同源片段的染色体随机分离进入配子中,且大部分异常配子活力低不能完成受精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乙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B.丙细胞产生染色体完全正常配子的概率是1/6C.含有染色体1和2的配子,其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重复D.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后基因型保持不变,但生育能力降低【答案】D【解析】【分析】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
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2、基因突变是点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在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详解】AC、分析题图可知,染色体1′和2之间发生了片段的相互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C错误;B、丙细胞中染色体1与2为正常染色体,2与1为异
常染色体,其中当染色体1和2组合时,会产生正常的配子,概率是1/4,B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交换片段后基因型保持不变,会产生异常配子,大部分异常配子活力低不能完成受精作用,因而生育能力降低,D正确。故选D。10.研究人员利用60Co-γ射线处理某品种花生,获得了高油酸花生突变体
。研究发现,该突变与花生细胞中的M基因有关,含有MA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与原花生品种无显著差异,含有MB基因的花生油酸含量较高,从而获得了高油酸型突变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具有可在短时间内
提高突变概率等优点B.MA基因和MB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C.MB基因中“A—T”碱基对的插入,可能导致具有活性的某种蛋白质无法合成D.若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则也可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答案】D【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详解】A、利用60Co-γ射线处理花生的方法属于人工诱变,其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可在短时间内提高突变概率,A正确;B、根据题意可知,MA基因和MB
基因都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的,双链DNA分子中,嘧啶碱基和嘌呤碱基互补配对,都是各占一半,故两基因中的嘧啶碱基所占比例相同,B正确;C、由于MB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插入,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某蛋白质不能合成、合成的某蛋白质没有生物活性或活性改变等情况发生,
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MB基因是在MA基因的基础上插入碱基对获得的,故不能推断出“直接在M基因的第442位插入一个“A—T”碱基对,也可以获得高油酸型突变体”的结论,D错误。故选D。11.下图甲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
部分操作步骤。已知体外培养时,S型菌和R型菌增殖速度相同。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BC段R型细菌减少的原因是R型细菌大量转化为S型细菌B.图乙中,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沉淀物中具有大量的放射性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
分离D.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相似【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分析乙图:从理论上讲
,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详解】A、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
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BC段小鼠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导致R型细菌减少,A错误;B、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无论培养时间过长或过短,搅拌离心后,都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的分布,B错误;C、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
体外壳与细菌分离,C正确;D、若用S型细菌DNA与R型活菌进行体外转化,由于没有免疫系统清除细菌,且转化效率低,则主要是R型菌,两种细菌数量变化与图甲不同,D错误。的故选C。1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细
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a,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B.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参与D.病毒蛋白的合成需人体细胞中核糖体和线粒体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科学家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
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于1957年提出了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少数生物(如一些RNA病毒)的遗传信息可以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
A流向DNA。.【详解】AB、题图表示①逆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复制过程;①、③、④过程都有氢键的合成和断开,①和④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正确;C、②表示转录过程,②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不需要解旋酶,
C错误;D、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的合成场所位于人体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C。13.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产生的F1(Aa)不同个体之间出现了不同体色。研究表明,不同体色的小鼠A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中
二核苷酸(CpG)的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如图所示,已知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不同小鼠个体之间体色的差异可能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B.碱基甲基化可能影响D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C.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D.A基因中的
碱基甲基化没有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基因型都为Aa的小鼠毛色不同,关键原因是A基因中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甲基化不影响基因DNA复制,但影响该基因的表达,所以会影
响小鼠的毛色出现差异。【详解】A、根据对题干信息的分析可知,F1个体的基因型都是Aa,而A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A基因上二核苷酸(CpG)胞嘧啶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说明F1个体体色的差异与A基因甲基化程度有关,A正确;B、碱基
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已知A基因的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过程,因此发生甲基化后遗传信息可以传递给子代细胞,传递给后代,C正确;D、分析图可知,A基因中的碱基甲基化没有
引起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D正确。故选B。14.当细胞中缺乏氨基酸时,携带氨基酸的负载tRNA会转化为没有携带氨基酸的空载tRNA,进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相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RNA聚
合酶催化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B.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与核糖体a最先结合C.图示②过程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D.当缺乏氨基酸时,空载tRNA通过③、④两条途径来调控相应基因表达【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①为转录过程,②为翻
译过程,③④表示缺乏氨基酸时,t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相关过程,a、b、c、d是核糖体。【详解】A、①过程为转录,RNA聚合酶催化mRNA链的合成方向为5’→3’,A正确;B、①过程合成的mRNA经过核孔运出细胞核,②为翻译过程,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的方向是从右向左,a上的
肽链最长,最先与模板链mRNA结合,B正确;C、过程②中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可以加快翻译的速度,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D、当缺乏氨基酸时,图中空载tRNA→④抑制→①;空载tRNA→激活蛋白激酶来抑
制翻译过程,两条途径调控基因表达,D错误。故选D。15.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是细菌抗药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图为细菌抗药性传递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的过程属于基因
重组C.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会人为地使细菌产生对该种抗生素的抗药性D.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导致细菌耐药率升高或造成体内菌群失调【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
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和遗传的积累,细菌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详解】A、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
殖,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为基因突变,因此易感菌群中出现具有一定抗药性的细菌可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B、抗药性基因传递给其他细菌,是通过质粒实现的,质粒将抗药基因在菌株间、菌种间传递而导致其他细菌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C、抗
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易感细菌,但少数细菌因为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从而产生耐药菌群,C错误;D、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菌群出现,且抗生素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将体内的有益菌也杀死
,所以会引起菌群失调,D正确。故选C。二、不定项选择题(共15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选项,全对得3分,少选得1分,多选及错选不得分)16.某生物兴趣小组模拟了探究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步骤如下:取4只骰子,其中2只的三个面标记A,另外三个面标记a,
另外2只的三个面标记B,另外三个面标记b;取其中1只标记A/a和1只标记B/b的骰子分为一组(第1组),另外2只分为一组(第2组),分别对两组骰子进行投掷,记录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如下图,并将结果进行组合,多次实验后统计结果。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保证等
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的B.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代表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6D.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1/8【答案】BC【解析】【分析】分析题文:第1组和第2组的骰子表
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则两组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为保证等位基因出现的概率相等,每只骰子标记的A、a或B、b面数必须相等,以确保A∶a=1∶1,B∶b=1∶1,A正
确;B、根据分析可知,两组可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因此将两组骰子的投掷结果进行组合的过程即模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B错误;C、由于理论上A∶a=1∶1,B∶b=1∶1,故每组骰子投掷结果中,aB组合出现的概率相等,均约为1/2×1/2=1/4,C错误;D
、由于理论上AB∶Ab∶aB∶ab=1∶1∶1∶1,最终统计结果中,Aabb组合出现的概率约为2×1/4×1/4=1/8,D正确。故选BC。17.在某严格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
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
植株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可知,甲类突变体是同源染色体上的A基因均突变为a,乙类突变体中,含a的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
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正常分离。【详解】A、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在产生配子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同源染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DNA复制,可以含有4个a,A正确
;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自交后代有3种矮化类型,B错误;C、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为矮化植物,C正确;
D、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故选B。18.果蝇(2n=8)体内两条X染色体有时可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称为“并连X”(记作“X^X”),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杂交,
其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该种品系称为“并连X保持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3个四分体B.子代中仅染色体组成为YY的果蝇无法发育为新个体C.在“并连X保持系”中,
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D.利用“并连X保持系”,可“监控”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与题图:(1)两条X染色体融合成一条X染色体的过程中有染色体的片段消失。(2)一只含
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其比例为X^XX:XY:X^XY:YY=1:1:1:1,由于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完全相同,说明子代中不存在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个体。【详解】A、并联X的雌果蝇(X^XY)减数分裂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并联X的存
在使性染色体配对异常,只能形成3个正常的四分体,1个异常的四分体,共4个四分体,A错误;B、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产生的卵细胞为X^X:Y=1:1,一只正常雄蝇(XY)产生的精子为X:Y=1:1,二者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与亲代
完全相同,子代连续交配也是如此,说明子代中只存在染的色体组成为XY、X^XY的个体,而染色体组成为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B错误;C、一只含有并连X的雌蝇(X^XY)和一只正常雄蝇(XY)杂交,理论上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及其比例为X^XX:XY:X^XY:YY=1:1:1
:1,X^XX、YY的果蝇胚胎致死,在并连X保持系中,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而且子代雌雄果蝇的数量比为1:1,C错误;D、由于亲本雄蝇的X染色体传向子代雄蝇,亲本雄蝇的Y染色体传向子代雌蝇,当雄蝇X染色体上有新的突变产生
时,子代雄蝇的性状可能会与亲本的有所不同。可见,利用该保持系,可“监控”和“记录”雄蝇X染色体上的新发突变,D正确。故选D。19.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脱落破碎
,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孕妇血液中存在的cffDNA是已突变的基因片段B.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检测C.提取患者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能治疗遗传病D
.若发现某孕妇cffDNA序列和cfDNA序列不同,胎儿一定患有遗传病【答案】ACD【解析】【分析】产前诊断是指在出生前对胚胎或胎儿的发育状态、是否患有疾病等方面进行检测诊断。从而掌握先机,对可治性疾病,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宫内治疗;对于不可治疗性疾病,能够做到知
情选择。羊膜腔穿刺术多用于染色体异常的产前诊断。【详解】A、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据此可知,孕妇血液中存在的cffDNA未必是已突变的基因片段,A错误;B、
胚胎在正常发育过程中也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即cffDNA来自胎儿的细胞,因此可用于胎儿某些遗传病的检测,B正确;C、提取患者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无法起到治疗遗传病的作用,C错误;D、若发现某孕妇序列cffDNA和cfDNA序列不同,说明
胎儿与母体的遗传信息有差异,但胎儿不一定患遗传病,D错误。故选ACD。20.如图为患甲病(A对a为显性)和乙病(B对b为显性)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Ⅱ-7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Ⅰ-2可产生4种类型的卵细胞,Ⅲ-9可产生4种类型的精子C.如果Ⅲ-8是女孩,则她不可能患甲病D.Ⅱ-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乙病:根据“无中生有
为隐性”,图中1号2号不患乙病,而4号患乙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由于4号患乙病而1号不患乙病,因此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甲病:图中看出1号2号患病,而6号不患病,因此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
,根据题意可知,其中有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可以确定甲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6号不患甲病,基因型XaY,则I-2的基因型可以判断
为BbXAXa,因此该个体可产生4种类型卵细胞;由于Ⅲ-9患甲病而不患乙病,因此其基因型为BbXAY,因此其可产生4种类型精子,B正确;C、根据2号个体基因型可以判断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1/2bbXAXA、1/2bbXAXa,如果Ⅲ-8是一个女孩,则她患
甲病的概率是1/2+1/2×1/2=3/4,C错误;D、II-6不患甲病,因此肯定不携带甲病基因,由于双亲乙病基因型均为Bb,因此该个体基因型为1/3BB、2/3Bb,则II-6不携带甲、乙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正确。故选ABD。【点睛】第II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2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发生许多生理生化变化,如图1表示某动物体(2N=4)体内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内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曲线: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3是某精细胞的
形成过程图,该过程中发生一次异常。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BC段变化对应图2细胞____(用序号加箭头表示)所示过程,C点细胞最初含有染色单体____条。(2)图2细胞④中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__
__。(3)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精原细胞,如图3所示,其A,a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红色、黄色;B、b两条染色体分别被标记为蓝色、绿色。图中Ⅰ细胞和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
因突变和互换,则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4)图3中ABb的精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染色体异常精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
。【答案】(1)①.③→④②.4##2N(2)1∶2(3)红、蓝、绿(4)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B与b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极【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AC段表示减数分裂Ⅰ,CD段表示减数分裂Ⅱ;图2中①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染色体
数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内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④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小问1详解】图1中BC段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随细胞分裂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导致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对应图2细胞③→④所
示过程;由于该动物体的体细胞中2N=4,所以C点细胞最初含有2条染色体,4(或2N)条染色单体。【小问2详解】图2细胞④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细胞内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小问3详解】依据减数分裂的特点和变化及形成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
,可知在精细胞的形成过程中B、b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正常分离,所以可知Ⅲ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染色体是A、B、b,对应的颜色分别是红、蓝、绿。【小问4详解】结合小问3可知,ABb的精细胞的形成是由于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的
后期,B与b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移向了同一极。22.油菜是我国南方一种常见且可观赏的油料作物。如图甲表示该种植物某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示意图,图中①、②、③表示生理过程;该植物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运向种子后有两条转变途径,如图乙所示,其中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B
控制合成。浙江省农科院陈锦清教授根据这一机制培育出高产油菜,产油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58%。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表示基因表达的过程是______(填写图中标号)。其中①过程能准确进行的原因是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
是________,图中③过程中需要的RNA是______。(2)在细胞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肽链,其主要原因是:____。(3)图乙所揭示的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_____。(4)据图乙可知油菜含油量提
高的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②③②.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进行③.RNA聚合酶④.mRNA、tRNA、rRNA(2)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
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3)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4)物质C(双链RNA)的形成抑制了酶b合成过程中的翻译阶段,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从而油脂合成增多【解析】【分析】DNA复制
: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发生场所为细胞核。DNA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需要RNA聚合酶,发生场所为细胞核。翻译:以mRNA为模板,需要tRNA作为转运氨基酸的工具,发生场所在核糖体。题图分析:①表示DNA复制,②表示DNA转录,③表示翻译。【小问1详解】由分析
可知,图中①过程表示DNA复制,该过程需要DNA聚合酶和解旋酶的参与。②过程表示转录;③过程表示翻译,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基因表达的过程是②③。①过程,即DNA复制过程中DNA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提供
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精确进行,从而使经过复制产生的两个DNA分子一模一样。②过程为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所需的酶是RNA聚合酶。图中③过程中需要的RNA有三种,分别是mRNA(作为翻译
的模板)、tRNA(转运氨基酸的工具)、rRNA(核糖体的组成成分)。【小问2详解】一个mRNA分子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所以在细胞中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多肽链。【小问3详解】图乙所示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类型
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这是基因间接控制性状的例子。【小问4详解】图乙显示:PEP在酶a的催化下转变为油脂,在酶b的催化下转变为氨基酸,而酶a和酶b分别由基因A和基
因B控制合成,因此,在生产中可通过促进酶a的合成、抑制酶b的合成来提高油菜产油率。23.科学家曾对DNA的复制提出两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以下是运用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探究DNA复制机制的两个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从含15N的大
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即解开双螺旋,变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再测定离心管中混合的DNA单链含量,结果如图a所示。实验二: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14NH4C1培养液中,繁殖
一代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F1DNA)。将F1DNA热变性处理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离心管中出现的两个条带对应图b中的两个峰。(1)热变性处理破坏了DNA分子中的_______(填化学键的名称)。(2)根据图
a、图b中条带的数目和位置,能否判断DNA的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______,原因是______。(3)研究人员发现,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_______,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据此分析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研
究人员继续研究发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转移到l4NH4C1培养液中,培养24h后提取子代大肠杆菌的DNA,经实验二的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对比值为7:1,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_____h。(5)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已
知该DNA分子含有48500个碱基对,T占20%,而子链延伸的速度为105个碱基对/min,则此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时间远远小于30s,据图分其原因是______。在第3次复制的过程中,需要胞嘧啶_______个【答案】(1)氢键(2)
①.不能②.无论是DNA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经热变性后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3)不做热变性处理(4)8(5)①.DNA有多个复制起点②.11640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a:从含15
N的大肠杆菌和含14N的大肠杆菌中分别提取亲代DNA,即一个2条链都是15N的DNA分子和一个2条链都是14N的DNA分子,混合后放在100℃条件下进行热变性处理成单链,然后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应该含有2个条带,1个14N条带,一个15N条带;图b:将DNA被15N标记的
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小问1详解】热变性处理导致DNA
分子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形成两条DNA单链。【小问2详解】无论是DNA全保留复制还是半保留复制,经热变性后都会在离心管中得到两条14N链和两条15N链,即都会得到两个条带,一条为14N条带,另一条为15N条带,无法区分复制方式。【小问3详解】若实验二中提取的F1DNA不做热变性处理,如果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代的2个DNA(F1DNA)分子都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将其直接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则离心管中只出现一个条带。【小问4详解】由题可知,经实验二相关处理后,离心管中出现的14N条带与15N条带峰值的相
对比值为7:1,说明离心管中含14N的链有7条,含15N的链有1条,则24h内得到了4个子代DNA分子,故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为8h。【小问5详解】DNA复制约需要30s,而实际时间远远小于30s,这说明DNA有多个复制起
点,多起点同时复制,远远缩短了复制时间。DNA含有48500个碱基对,一个DNA分子总共有48500×2=97000个碱基,一个DNA分子中胞嘧啶数量应为48500×2×30%=29100个,在第3次复制的过程中,需要胞
嘧啶29100×(23-22)=116400个。24.果蝇为XY型性别决定,翅形有长翅、小翅和残翅3种类型。假设翅形的遗传受2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当A和B同时存在时表现为长翅,有A无B时表现为小翅,无A基因时表
现为残翅。现有甲、乙两个纯种品系果蝇,甲为长翅,乙为残翅,两品系果蝇中均有雌、雄果蝇。下图是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该杂交实验,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结论,依据是________。(2)根据上述杂交结果,对于上述两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有两种
。假设①: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当假设①成立时,则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假设②:________。当假设②成立时,则F2长翅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3)已知乙品系雌、雄果蝇各有2种基因型,现利用甲、乙两个品系
果蝇继续实验,进一步确定假设①和假设②哪个成立,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写出预期实验结果实验方案:将甲品系________(填“雌”或“雄”)蝇与乙品系果蝇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
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的。【答案】①.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②.aaXbYb、aaXBYb③.A和a位于常染色体上,B和b只位于X染色体
上④.6⑤.雄⑥.若有的杂交组合F1中长翅:小翅=1:1,F2翅形及比例长翅∶小翅∶残翅=3∶3∶2,则假设②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F1全长翅,F2翅形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9∶3∶4,则假设①成立。【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F2果蝇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知A/a和B
/b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1)分析该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或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4为9:3:3:1的变式),可得出A/a和B/b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2)因为F2代中,
小翅果蝇全为雄性,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不可能全位于常染色体上。对2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合理假设除了题中的假设①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有假设②A/a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只位于X染色体上。若支持假设①,亲本中甲的基因型应为AAXBX
B,乙的基因型为aaXbYb,则F2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是aaXbYb和aaXBYb。若支持假设②,亲本中甲的基因型应为AAXBXB,乙的基因型为aaXbY;当假设②成立时,则F2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XBX-和A-XBY,有6种。(3)利用甲品系果蝇(♀AAXBXB,♂AA
XBY或AAXBYB)和乙品系果蝇(♀aaXBXB或aaXbXb,♂aaXBY或aaXBYB;♂aaXbY或aaXbYb)进行实验时,一是不可重复题干中的实验,因为得不出结论;二不可甲品系内雌雄蝇交配,原因同上;三不可乙品系内雌雄蝇交配,因为后代全为残翅。最佳方案是将甲品系中雄蝇(AAXBY或AA
XBYB)与乙品系雌蝇(aaXBXB或aaXbXb)交配,得F1,将F1雌雄果蝇交配得F2,单独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F1、F2的翅形及比例(只统计翅形,不统计性别)。杂交情况如下:情况1:AAXBY×aaXBXB→F1:长翅(
AaXBXB、AaXBY)→F2:(3A_+1aa)(XBXB+XBY)→长翅∶残翅=3∶1。情况2:AAXBY×aaXbXb→F1:长翅∶小翅=1∶1(AaXBXb、AaXbY)→F2:(3A_+1aa)(XBXb+XbXb+XBY+XbY)→长翅∶小翅∶残翅=3
∶3∶2。情况3:AAXBYB×aaXBXB→F1:长翅(AaXBXB、AaXBYB)→F2:(3A_+1aa)(XBXB+XBYB)→长翅∶残翅=3∶1。情况4:AAXBYB×aaXbXb→F1:长翅(AaXBXb、AaXbYB)→F2:(3A_+1aa)(XBXb+XbXb+XBYB+Xb
YB)→长翅∶小翅∶残翅=9∶3∶4。情况1和情况3结果相同,不可区分。情况2时假设②成立,情况4时则假设①成立。因此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若有的杂交组合F1中长翅:小翅=1:1,F2翅形及比例长翅∶小翅∶残翅=3∶3∶2,则假设②成立。若有的杂交组合
F1全长翅,F2翅形及比例为长翅∶小翅∶残翅=9∶3∶4,则假设①成立。【点睛】本题考查遗传定律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把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能够根据题意结合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点判断相关个体的基因型,要求学生正确分析杂
交实验,结合题意的条件进一步判断分析基因的位置,这是该题考查的重点。25.(一)兰花的多样性及其对不同环境极强的适应能力,吸引着科学家们对它们的进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7年我国科学家以深圳拟兰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基因组的测序和功能分析从
基因水平上解开了兰花进化之谜,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进化”这一画卷上描下了浓重的一笔。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不同种兰花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差异性的大小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2)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
型为aa的个体占50%。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让其自交,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二)蝴蝶全世界大约有14000余种,主要分布在美洲,在世界其他地区除了南北极寒冷地带以外,都有
分布。蝴蝶大多数翅色艳丽,有的则呈现枯叶色,这都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3)枯叶色的蝴蝶飞到鲜艳的花丛中,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可见适应具有_________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蝴蝶的口器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有一种蝴蝶的口器细长类似吸管,可以
吸食存在于某种花细长花距底部的花蜜,这种现象是协同进化的结果。协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假设某蝴蝶种群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种群内随机交配产生子代。某一时间段内种群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
率相等,则其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据图分析,该种群在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6)科学家发现了两种外观形态、生活习性非常类似的蝴蝶甲和乙。经基
因组分析发现,甲、乙两种蝴蝶完全相同;经染色体组成分析发现,蝴蝶甲含有32对同源染色体,蝴蝶乙含有64对同源染色体。蝴蝶甲和乙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
1)①.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②.亲缘关系的远近(2)①.55%②.70%(3)①.相对性②.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4)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5)①.1/9②.Y1-Y3③.种群中基因A
的频率发生变化(6)①.不属于②.杂交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解析】【分析】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2、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变异的不定向性导致了遗传(基因)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无
机环境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构成了生态系统多样性。3、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4、只要群体不发生变化,不论是自交或自由交配,基因频率都不发生改变,但自由交配的基因型频率不变,自交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变化。【小问1详解】生
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导致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兰花,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不同种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揭示了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其差异性的大小则揭示了当今生物种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以及它们在进化史上出现的顺序。【小问2详解】某兰花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由A和a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因此基
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如果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5。让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自交,AA自交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2/5,Aa自交F1中
AA的基因型频率=3/5×1/4=3/20,因此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2/5+3/20=11/20,即55%。再计算Aa自交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3/5×1/2=3/10,则A的基因频率为=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11/20+3/20=14/20,即7
0%。【小问3详解】枯叶色的蝴蝶的翅很像一片枯叶,可以使其在枯叶中不易被天敌发现,但枯叶色的蝴蝶飞到鲜艳的花丛中,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可见适应具有相对性。适应性特征来自遗传,即来源于可遗传的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
,是对以前的环境适应的结果。由于环境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是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小问4详解】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小问5详解】假设某蝴蝶种群足够大且没有其他因素干扰,种
群内随机交配产生子代,则该种群的遗传符合遗传平衡定律。假设a的基因频率=x,则A的基因型频率=1−x。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x(1−x),aa的基因型频率=x2,因某一时间段内种群中Aa与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则2x(1−x)=x2,解出来x
=2/3,则A的基因型频率为1/3。因此子代中显性纯合子(AA)所占的比例为(1/3)×(1/3)=1/9。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据图可知在Y1-Y3时间段内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发生变化,因此该种群在Y1-Y3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小问
6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蝴蝶甲含有32对同源染色体,蝴蝶乙含有64对同源染色体,二者交配产生的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因此蝴蝶甲和蝴蝶乙不属于同一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