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14)页,1.229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b422c2b39d00e9e41eb41e8fc68db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镇海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进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位于陕西西安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该遗址墓葬随葬品不多
,差别不大,同时遗址还出土了几件埙(吹奏乐器)。这可以说明()A.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姜寨人进入父系氏族阶段C.它的居民间阶级分化较严重D.农耕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2.孟子介绍某种田制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
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以下关于这种田制说法错误的是()A.它属于奴隶主土地国有制B.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C.私田所有权属于耕种农民D.秦国在战国时将其废除3.有学者认为《老子》是中国第一部哲学著作,以下最有可能出于
它的言论是()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五行间“相生相胜”C.“兼爱”“非攻”“尚贤”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4.史籍记载西汉时吴王刘濞拥有三郡五十三城,领地内有铜山和海,“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铸钱,煮海水为盐,
以故无赋,国用富饶。”公元前154年,刘濞以“诛晁错,清君侧”为旗号,发动了叛乱。为防止此类局面重演,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有()①分封异姓诸侯王②颁布“推恩令”③设立中朝④铸币权收归中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西晋某位学者因职在地官,“
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味。”于是加以考订,并作地图。这位学者是()A.法显B.裴秀C.贾思勰D.徐弘祖6.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今西藏地区形势图,下列关于该朝对边疆地区管辖措施叙述正确的是()A.边疆管理出现
与内地一体化趋向B.宣政院为地方行政机关C.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D.设理藩院管辖民族事务7.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由于精通汉语,用中文翻译了许多作品。他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方向。《天主实义》是他第一部根据自然理性、以
儒释耶中文神学著作,采用对话体裁,利用儒学语言和概念阐述天主教义,深得中国士大夫的赞许。清代官修《四库全书》收入了《天主实义》。由此可知利玛窦()A.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来传教B.消弭了中国与西方文化的冲突C.借中国思想推动文艺复兴D.突破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局面8.清朝某一机构初因军
事而设立,后来其职能却越出军事之外,举凡军国大计的机要事务莫不总览,其大臣主要职责是“承受谕旨,回堂拟写”,经皇帝认可后下发谕旨。该机构是()A.枢密院B.兵部C.内阁D.军机处9.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
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国家主权,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选项中,条约内容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割让香港岛——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B.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鸦片以“
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在通商口岸设厂——割让香港岛C.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岸设厂——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D.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割让香港岛——在通商口
岸设厂——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10.有同学对中国近代先进中国人救国探索之路做了如下梳理,其中代表人物和学习领域、主张对应正确的是()的①魏源器物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李鸿章政治制度伸民权,设议院③康有为器物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④陈独秀思想文化民主、科学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11.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下列属于这一事件纲领的是()(1)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2)使地方势力崛起,中央权力下移;(3)促进洋务运动兴
起。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三三制”原则D.“双十协定”12.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为孙中山吸取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则需要防微杜渐而提出的
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13.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其中,推动1913-1920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B.群众反帝爱国斗争C.政府鼓励兴办实业D.官僚资本大力支持14.下列地图反映的历史事
件按时序排列,出现时间最早的是()..A.B.C.D.15.下图为反映北伐战争的漫画。下列对北伐战争的讨论,正确的是()A.确立了国民党专制统治B.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C.揭开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D.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史记》记载陈胜、吴广起义原因是失期当斩,但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徭律》则规定如因天气原因而失期至多罚款,与《史记》记载相去甚远。由此可知()A.秦的暴政并不存在B.历史研究要对使
用的材料辨析、考证C.《史记》相关记载没有研究价值D.历史研究必须借助考古的成果17.唐诗“嵩高降德为时生,洪笔三题造化名。凤诏伫归专北极,骊珠搜得尽东瀛。褒衣已换金章贵,禁掖(宫中旁舍,亦泛指宫廷)曾随玉树荣。明日定知同相印,青衿新列柳间营。”描写的是()A.欢迎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B.武则天
登基为帝的盛况C.安史之乱之下惨烈的战况D.科举放榜得中后的狂喜18.北宋王安石变法规定农民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每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施行这项措施的目的是()A.“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B.“去冗官之患”C.“使兵
知其将,将练其士”D.“广蓄积,平物价”19.王夫之说:“天下之治,统于天子者也。以天子下统乎天下,则天下乱。故封建之天下,分其统于国;郡县之天下,分其统于州。州牧刺史,统其州者也,州牧刺史统一州而一州乱,故分其
统于郡。郡守,统其郡者也,郡守统一郡而一郡乱,故分其统于县。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者,非但智之不及察;才之不及理也。”这表明王夫之主张()A.扩大君主权力B.恢复西周时期分封制C.健全监察制度D.反对权力的高度集中20.据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吴江县(属于苏州)丝织业情况:“绫稠之
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洪熙、宣德)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成弘(成化、弘治)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稠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商品经济在我国居主导地位②江
南地区的农民从事副业生产③手工业中有新的经营方式④新型的工商业市镇开始出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为作者观点提供最主
要依据的是辛亥革命()A.改变了社会性质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结束了封建帝制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22.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红船,“红船精神”在这里孕育。与此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红船精神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A.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红军实现了战略大转移D.封建思想统治地位被动摇2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对中国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的会议。下表会议内容出自中共()内容1纠正了
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内容2确定实行土地改革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内容3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A.八七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七届二中全会24.德国人拉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记中写道:“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
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这反映当时()A.日本为全面侵华作准备B.中日民族矛盾即将成为主要矛盾C.日本侵华犯下滔天罪行D.全国
团结抗战局面即将初步形成25.下列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是()①中共发动南昌起义②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③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④中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③①④D.①④②③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
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4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炀帝)开凿这几条运河,有经济的目的,也有政治和军事的目的。东晋南朝虽偏安一方,长江流域的经济却逐渐得到发展,尤其是长江三角洲
及太湖流域更显得富庶。……永济渠的兴修还应与伐高丽有关,因为当时已经决定征伐高丽,开凿了永济渠正好便于东征军事的运输。……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既已成为富庶的地区,而扬州更是当时极为繁荣的城市。这样的富庶地区和繁荣城市促使炀帝早日开凿有关的运河,并亲自前往游赏。——摘自史念海《中国的运河
》材料二的(1)根据材料一回答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开通在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重新开通大运河的原因。并从运河路线的角度指出元代大运河与隋代大运河相比发生的变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民族杂居而进入汉化、封建化过程,这在当时民族发展史上可说是一条规律。……由汉化到封建化,由封建化而促进民族间的融合,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关于这方面的历史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不能完成,而有待于隋唐时期继续进行。——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朝初期
,在对蒙古贵族的斗争中,西北地区也是重要的方面,明朝每次出征蒙古,西路军的进军方向就是西北地区。洪武五年(1372年)六月,征西将军冯胜和傅友德率兵打败元兵,于十一月设置了甘肃卫。在洪武、永乐时期,还陆续在西北地区设置了不少其他卫所,加强了对这里的管辖。——摘自南炳文《明史》材料三清朝是
继承中国历代传统而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是汉族,而边疆各民族和汉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相差较大,如何根据各民族的习俗特点,制定适宜的边疆民族政策,是清朝完成统一边疆后,稳定边疆,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清政府根据边疆各民族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修其救不易其俗,齐
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摘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朝政府对蒙古人采取的经营和管理措施。(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边疆和民族政策的内容,结合
材料二三说明明清两朝与现代中国版图的关系。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
要因素。——【美】罗斯福《炉边谈话》材料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这一点,甚至也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士的肯定。1949年6月26日,留在北平
的原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团长张治中说:“我以国民党党员一分子的立场只有感到无限的惭疚,但是站在国民一分子的立场说,又觉得极大欣慰。我们中国人毕竟还有能力把国家危机挽转过来,还可希望把国家搞好,断不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民族,已可得到证明。”——摘
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1)请写出材料一中?处事件的名称并列举这一事件所包含的2个战役名称。(2)根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个关键词说明中国的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的角度阐明新民主主义胜利的原因。镇海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进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题答案】【答
案】D【2题答案】【答案】C【3题答案】【答案】A【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B【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A【10题答案】【答案】B【11题答案】【
答案】A【12题答案】【答案】C【13题答案】【答案】D【14题答案】【答案】B【15题答案】【答案】D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题答案】【答案】B【17题答案】【答案】D【18题答案】
【答案】A【19题答案】【答案】D【20题答案】【答案】B【21题答案】【答案】D【22题答案】【答案】B【23题答案】【答案】A【24题答案】【答案】C【25题答案】【答案】D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5分,共40分)【26题答案
】【答案】26.原因:一是南方经济发展,经济地位提升,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保障军事运输;三是便于隋炀帝南下游赏。积极作用: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的经济沟通,促进南方地区的开发与经济发展
,促使大运河沿岸城市的兴起与工商业的繁荣。27.原因: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的江南;元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重修大运河便于将南方财赋运往北方;在当时,水路运输比陆路运输成本更低、装载量更大。变化:走向上,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大运河以大都为
中心线路东移;路线上,隋朝大运河呈大弯曲状,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缩短了航程。【27题答案】【答案】27.表现:重用汉族杰出士人;重视儒家学说和教育;重视人才的选拔、考核和官员素质;少数民族政权实行汉化改革,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少数民族政权重视儒家学说和文化教育
;汉族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汉人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的习俗。28.经营和管理措施:军事打击;设置卫所;分封的诸子遣镇北方;修建九边重镇,修缮长城并驻重兵守卫。29.内容:武力平叛、满蒙联姻、文化渗透、传播佛教、因地制
宜。关系: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28题答案】【答案】(1)名称:甲午中日战争;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2)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
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代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地位: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指
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一个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的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