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4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0 页
  • 大小 231.623 KB
  • 2024-10-1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2021-2022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4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4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2021-2022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4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7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2021-2022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教案:第三章第5节力的分解4含解析.docx,共(10)页,231.62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a2975c83592160ea6cd8a634789953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力的分解》备课资源“四两拨千斤”的物理学分析“四两拨千斤”之说,最早见于王宗岳《太极拳论》一文,原文意指太极拳技击术是一种含高度功力技巧,不以拙力胜人的功夫:太极拳功深者,以触处成圆、引进落空、避实就虚

等技法,使外力难以作用于自己身上;又以敷盖、封闭等技法使对手无法起动发力,从而体现出太极拳独特的技击特点。俗语所谓“四两拨千斤”是以小力胜大力之意。从上面可以看出,“四两拨千斤”是靠各种方式,改变对方力道方向的技巧。那么这种技巧如果真的走上类似散打、K1等比赛的擂台,面对对方

来势凶险的拳脚,真的有效吗?下面来做一道物理题吧。题目:假设如下情况,甲拳手一个直拳攻击乙拳手的头部,乙拳手不是直接挡,而是从甲的手臂侧向拨开甲的拳头(即以垂直于来拳方向施力,要让对方拳的方向偏移,这是最有效率的施力方向),使得甲的拳头

没有打中自己的头,那么,甲、乙需要用多大的力?解:(1)假设甲的身高为1.8m,则其手臂长约0.75m,前臂长约0.45m。把前臂近似为长0.45m,直径0.12m的圆柱体,人体密度约1200kg/m3,则前臂重量为20.123.140.45120

0kg6kg2m==。报道说武林高手拳速可达40英尺/秒,即约12m/s,考虑到不是每个拳手都那么快,这里只取v=7m/s。假设乙恰好在甲可以打到的距离,考虑甲的臂长,取两人距离0.73m,甲出

拳前手臂弯曲,距离乙0.3m,则拳头移动距离0.73m0.3m0.43ml=−=。假设甲手臂伸直时拳头恰好加速到v=7m/s,则整个加速过程平均速度为3.5m/s2vv==。则甲的攻击时间0.43s0.12s3.5ltv===,拳头加速

度227=m/s58.3m/s0.12vat==,甲用力658.3N350Nfma===。(2)设乙头部宽度为0.15m,上面设乙的拳头直径为0.12m,甲拳头瞄准乙头部正中,那么要恰好拨开甲拳,至少需要让甲拳侧向偏移0.150.12mm0.135m22l=+=。由于乙需

要反应时间,而且乙的手开始并不和甲的手接触,要接触到甲的手臂还需要一段时间,设这段时间为0.05s,则乙的真正施力时间为0.050.12s0.05s0.07stt=−=−=。由于开始甲拳的侧向速度为0(直拳),侧向位移完全是乙

施力造成,则由运动学公式得212atl=。则甲拳的侧向加速度22255m/slat==。乙用力655N330Nfma===。可以看出,乙需要和甲差不多的力,才可以侧向拨开甲的拳,“四两拨千斤”并不可能。但是,实际上还不仅如此。乙要给甲拳施力,自己的手

臂也要加速,这也需要力,所以实际上侧向拨开甲的拳头,乙使用的力可能是甲的2倍左右。由此可以知道,所谓靠小力化解大力,实战中并不可能。在对方快速攻击时,想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稍微改变对方的力道方向避免被攻击,本身你就需要使用更大的力。究其原因,是因为你的施力时间比他出拳时间短,而且你本

身的手臂加速也需要力,最后造成这个结果。四两拨不了千斤,相反,可能要两千斤的力量才能拨动千斤。现实也正是如此!拳击、散打,中泰对抗等比赛的实际情况说明了这一点,在防守对方直拳时,拳手绝大多数时候都不是“格”(即侧向拨开对方

攻击),而是“挡”(以自己手臂或拳头为盾,直接承受对方的攻击)。原因就是“格”需要消耗更大体力,而且如果自己没有比对方大得多的力气提供那么快的加速度,很可能无法拨开对方攻击,造成严重后果。同样,在武林风等节目中,无论选手是练什么拳的,什么形意也好

太极也罢,绝大多数时候也是采用“挡”来防守,因为“拨”实际上是需要更大体力的。有人说“四两拨千斤,千斤力在后”,虽然后半句话找不到出处,但是这才是真相。而武打片里面的“四两拨千斤”,主角把对方牵引得东倒西歪,这个位移岂止上面计算的0.135m啊,力气要

远远大于对方才可能。有人说真正的太极拳根本不是以柔克刚,而是以刚克刚,这估计才是事实。以柔克刚,只不过是因为违背了常理才被人津津乐道,其实是不存在的事情。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认识到力

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并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2.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知道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合力与分力关系,学会分析物体受力及作用效果。2.学会

用作图法和计算法去处理问题,学习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3.在力的分解实例分析过程中强化“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和领会“等效替代”的科学思想,了解它的重要意义。2.通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周围事物的习惯,分析观察、认真思考生活中物

理问题的科学态度。3.通过矢量合成定则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规律与数学规律之间存在的和谐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利用平行四边形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在具体问题中正确

确定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明确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正确确定分力的方向。求解分力大小的数学方法。教学方法实验法、类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请两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上台表演。(拔河

比赛)两个力气大的男同学使劲拉一根绳子,彼此都想把对方拉过来,但……,上来一位女同学在绳中间一拉,可以看到……,为什么?2.演示“一指断线”(器材说明,操作说明)人字型支架,夹角较大时,用指力可以将铁丝拉断,为什么会这样?教师引入新课:学习了

今天这节内容就可以清楚地解释以上现象。板书:4.5力的分解二、进行新课(一)力的分解教师提问:什么叫合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合成遵循什么法则?合成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力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学生分别回答:……教师鼓励性评价后总结:很好,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

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提问: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分解?学生回答:几个力,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

的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教师指出:因为分力的合力就是原来被分解的那个力,所以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并投影图3-5-1。图3-5-1师生共同讨论: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

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图)。这就是说一个已知的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不同的共点力,而不像力的合成那样,一对已知力的合成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那么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是唯一的,对两分力有什么要求?教师活动: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然后共同讨论:1.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2.如果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3.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4.如果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力有几组可能的解?讨

论得出:要使一个力的分解有唯一解有下列可能:1.已知两个分力方向。2.已知一个分力大小和方向。教师引导:对一个具体的分解如何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引导学生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压、拉)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教师活动:安排学生进行感知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并提出

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活动:进行感知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实验过程:如图3-5-2将橡皮筋套在中指上,将铁钉与橡皮筋连接,钉尖端卡在手心处,用另一只手向下拉铁钉与橡皮筋的连接处,体会一下向下的拉力F产生的效果?图3-5-2图3-5-3教师总结并分

析:如图3-5-3中拉力F分解成F1和F2,F1压缩铁钉,F2拉伸橡皮筋。尽管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方法,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教师提问:如何具体地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析法、图示法)教师活动:演示:

用薄塑料板做斜面,将小车放在斜面上,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在斜面上运动的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但它并没有竖直下落,而是要沿斜面下滑,那么在物体运动过程中重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图3-5-4学生活动:学生经过观

察、思考、讨论,看到的现象:斜面被压弯,同时小车沿斜面下滑。在教师引导下得到:一是使物体沿斜面下滑,二是使物体压紧斜面。教师活动:既然重力产生了这两个效果,那么重力应怎样分解呢?学生活动:可以分解为: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力F1,一个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2。教师

活动:如图3-5-4,假设这个斜面的倾角为θ,那么重力的分力与倾角有什么关系?试写出表达式。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推导,交流总结得出:12sincosFGFG==,。教师讲解:通过这两个表达式分析可知:当θ增大时,F1增大,F2减小,上桥时F1阻

碍车辆前进,下桥时F1使车辆越来越快。引桥越长,θ越小,F1越小,上桥时的阻碍作用减小,从而比较容易上桥,下桥时的加速作用会减小,从而保障行车时的安全。例2.如图3-5-5所示,用两根轻质的绳子AB和BC吊一个0.5kg的灯,如果BC绳处于水平,AB绳与水平夹角为60°,求绳

AB和BC所受的拉力。(g=10N/kg)图3-5-5答案:10353=Ntan30=Nsin6033ABBCGTTG==,。教师指出:求解分力大小时可用解三角形的方法和作图法。但是作图法虽然直观却误差较大,在

有特殊角度时一般用计算法,既精确又简便。呼应引入新课时遗留的问题:对“四两拨千斤”解释:FF2αF1F1F2Fα图3-5-6由图3-5-6可知线的最大拉力T=F1=F2一定的情况下,角α越小的情况下,F的值越小;而一指断线时,α角很小,F很小时铁丝便达到最大张力T,所以铁丝就断了。(二)矢

量相加法则教师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所以有的矢量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但是我们从另个角度看待平四边形定则,有时候处理问题会更简单、形象与直观。图3-5-7如图3-5-7所示,可以得出矢量AB与矢量BC在合成的时候

,构成了一个三角形ABC,我们把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这种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则。教师提问: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之间有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回答:没有,只是将其中一个矢量平移,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形,本质还是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师点评:很好,三角形定则实质上还是

平行四边形定则。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矢量。比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都是矢量,在进行相加时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

加的物理量叫标量。比如时间、路程、质量等都是标量,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就可以了。三、课堂小结1.力的分解从理论上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分解是无数组的,但分力与合力是在相同的作用效果的前提下相互替换,在此意义上

分解是唯一的。2.力的分解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一个力应该怎样分解取决于解决问题的需要。3.计算分力大小的主要方法是解三角形。4.矢量相加法则:矢量的加减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和三角形定则。ABC四、布置作

业教材P66问题与练习2、3题。五、板书设计第五节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①如果它们产生的效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的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②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③

力的分解没有确定的方法,但在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2.矢量相加法则①由两个矢量首尾相连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则。②像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物理量叫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算术法则相加的物理量叫标量。六

、课堂作业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2N的力可分解为7N和4N的两个分力B.一个2N的力可分解为9N和9N的两个分力C.一个6N的力可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D.一个8N的力可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2.要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可以得到唯

一的解?()。A.已知F1和F2的方向B.已知F1或F2的大小和方向C.已知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D.已知F1和F2的大小3.将一个大小为10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如果已知其中的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可能是(

)。A.5NB.10NC.15ND.20N4.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下滑的物体所受的力为()。A.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B.重力、下滑力和斜面的支持力C.重力和下滑力D.重力、下滑力、斜面的支持力和紧压斜面的力5.如图3-5-8,一根质量可以不计的细线

,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为F。现在把重力G=F的重物通过光滑的轻质小钩挂在这根细线上,两手握住细线的两端,开始两手并拢,然后沿水平方向慢慢地分开,为了不使细线被拉断,细线的两端之间的夹角不能大于()。A.60°B.90°C.120°D

.150°6.如图3-5-9所示,已知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夹角为θ,则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值为________。参考答案1.BC2.AB3.ABCD4.A5.C6.Fsinθ教育格言人心可分为二,一部较善,一部较恶。善

多而能制止恶,斯即足以云自主,而为所誉美;设受不良之教育,或经恶人之熏染,致恶这一部较大,而善这一部日益侵削,斯为己之奴隶,而众皆唾弃其人矣。图3-5-8θ图3-5-9θFF1F2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