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3)页,2.28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9f155de10d4347153bd38fea94968b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充高中高2022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1.单选题读某中学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1.根据图上的比例尺,篮球场与地理园的实地距离约为()A.160米B.500米C.1600米D.2000米2.荷花池在实验楼的()A.北面B.东面C.东南D.西南【答案】1
.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上篮球场与地理园的距离约为4cm,则实地距离=4×40=160米,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2题详解】根据图示指向标可知,荷花池在实验楼的西南方向,D正确,AB
C错误。所以选D。【点睛】带指向标的地图中判断某一点在另一点的什么方位,方法如下:1、确定中心地点。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读下图两幅经纬网图,完成
下列问题。3.图中各地,位于东半球、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4.下列有关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位于(20°E,50°N)B.②地以南位于低纬度地区C.③地以东为东半球D.④地
所在经线,常被视为国际日界线【答案】3.B4.D【解析】3题详解】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①点的经度是20°W;②的经度是0°;③的经度是160°E;④的经度是180°,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①③
,②④不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4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经纬度为(50°N,20°W)A错误;②地以南至30°S属于低纬度地区,B错误;③地以东至20°W为西半球,C错误;④地所在经线为180°经线,常被视
为国际日界线,D正确。所以选D。【点睛】西经20°(20°W)、东经160°(160°E)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之间为东半球。东经160°以东,西经20°以西之间为西半球。读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5
.若某人从M点出发,依次向正东、正南、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200千米,则其最终位置A.回到M点B.在M点正东方C.在M点正西方D.在M点东南方6.M和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是A.4444千米B.3333千米【C.2222千米D.1
823千米【答案】5.B6.C【解析】【5题详解】地球上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相隔相同的纬度,相隔的经线长度相等;地球上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间隔相同的经度,纬线长度不相等。在较高纬度向东200千米跨过的经度大,所以最终回到M点的正东方。据此分析本题选择B选项。【6
题详解】MN之间经度间隔为40°,60°纬线圈为赤道长度的一半,所以MN两点之间的距离=111×40/2=2220km。据此分析本题选择C选项。【点睛】利用经纬网定“距离”(1)任一经线上: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
千米。(2)任一纬线上: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
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的距离。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A.①B.②C.③D.④8.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的直接地理意义是()A.四季的更替B.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D.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答案】7.A8.D【解析】【7题详解】据图并结合所学可知,黄赤交角为是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所以①代表黄赤交角,A正确,BCD错误。故选A。【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黄赤交角的存在,使
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最南界线到23°26′S,即南回归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在23°26′S~23°26′N作周年往返移动,D项正确;注意题干“直接”二字,黄赤交角的存在,首先导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
动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后两个因素的变化,再导致四季更替,ABC错误。故选D。【点睛】黄赤交角,又名黄道交角、黄赤大距,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天赤道面)的交角。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
,也决定了地球上五带的范围。黄赤交角是地球上四季变化和五带区分的根本原因,它影响着与其紧密联系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读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下列四地中,地球自
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10.中山站与昆仑站相距约()A.660千米B.820千米C.1010千米D.1220千米11.2019年12月30日是昆仑站建站五周年纪念日,该日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乙图中的()A.
①B.②C.③D.④【答案】9.C10.D11.D【解析】【9题详解】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据图可知长城站的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0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山站与昆仑站经度相差不大,可以
视为同一经线上,而纬度相差大约11°,因此两地的距离为11°×111千米=1221千米,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1题详解】根据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12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到赤道间,并向赤道运动,位于图乙中的④的位置,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向北移动。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23°26′N)上,此后向南移。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23°26′S)上,在此
之后向北移动。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汉族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下图表示“地球公转运动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
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所处的位置。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2.“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A.甲乙之间B.乙丙之间C.丙丁之间D.丁甲之间13.当地球公转到丁位置时,()A.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B.为春分
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C.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北移D.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并向南移14.“数九”期间,我国北方()A.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B.昼短夜长,且昼长变短C.昼长夜短,且昼长变长D.昼长夜短,且昼长变短【答案】12.C13.B
14.A【解析】【12题详解】数九从每年冬至开始,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可见,12月22日向后数81天就是“九尽桃花开”时,此时大概为3月11日前后。甲在远日点之前,远日点为7月初,所以甲应该为夏至日6月22日。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以推断出乙为秋分日9
月23日前后,丙为冬至日,12月22日,丁为春分日,3月21日。所以“九尽桃花开”时,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丙丁之间,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13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甲为夏至日,乙为秋分日,丙为冬至日,
丁为春分日,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春分日之后向北移,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4题详解】“数九”期间,即从12月22日前后,到3月1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所以我国北方昼短夜长,且昼长变长,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太阳直
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下图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及正午太阳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5.①地位于()A.赤道B.北回归线C.南极圈D.南回归线16.②地年内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为()A.23°26'B.43°08'C.46°52'D.66°32'【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一
年中太阳高度角在60°到90°之间,且出现两次相同的太阳高度角,可以判断①地位于的赤道地区,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16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②地一年中正午太阳方向永远位于正南,且最大正午太
阳高度为90°,可知②地位于北回归线,则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为46°52'(最大值为90°,最小值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1)赤道上是23°26';(2)赤道到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由23.5°
逐渐增大到46°52';(3)回归线到极圈之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是定值,46°52';(4)极圈以内到极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由46°52'之间减小为23°26'。下图是以某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昼,晨昏线与AC所在的经线以及极圈相交于B点。据此
完成下面小题。17.图示日期,图中极圈上的昼长为()A.8小时B.10小时C.16小时D.18小时18.图示时刻,B地为()A.日出时刻,3点B.日出时刻,4点C.日落时刻,20点D.日落时刻,21点【答案】17.D18.A【解析】17题详解】昼长=昼弧÷15度,由图可知极圈,上昼弧为
270度,故昼长=270°÷15=18小时,故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18题详解】由图可知,图中逆时针方向为向东。B点所在经线为180度,根据平分夜半球的经线时间为0时,经度差15度,地方时差1小时,且东早西晚,可知B地为3时,又因为B在晨线上,故B地
为日出时刻为3时,故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点睛】晨昏线判读:一是根据地球自来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源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
百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度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
。完成下面小题。19.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A.持续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持续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20.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A.5点B.6点C7点D.8点【答案】19.D20.C【解析
】【19题详解】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题详解】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则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2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
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光照图中地方时的确定方法: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
为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日出、日落的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二.综合题21.读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示区域内的主要地形、地势特征
是____。(2)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峰朝阳峰时,只看到了图中所示的三个城镇(村落),他不能看到的城镇(村落)是____。(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坝,其坝顶海拔为500米,水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
。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答案】(1)为盆地地形(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大。(2)丁(3)A方案:淹没土地少,人口迁移量小;蓄水量小。或B方案: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人口迁移量大。【解析】【分析】本题以中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
及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四周高,中部低,所以为盆地地形;图中
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从朝阳峰到丁地之间有山脊,受山脊阻挡,视线不通透,所以从朝阳峰看不到丁村落。【小问3详解】大坝可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型”的洼地,或小盆地。也就是什么所谓的口窄肚大的地区,口窄工程
量较小,肚大,蓄水量大。除此以外,还要避开地质断裂带。据图中等高线可看出A方案的500米等高线内即是库区,面积小所以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库区出口处等高线之间距离小,所以工程量小;因为淹没土地面积小,库区只有丁村,所以人口迁移规模小。B方案500米等高线内库区面积大,所以蓄水
量大,淹没土地多,库区出口处等高线之间距离大工程量大;因为淹没土地面积大,聚落规模大,所以人口迁移规模大。22.读某时刻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经度是____,我国的
节气是____。(2)图示日期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特征是____。(3)此刻图中180°经线地方时为____点,该日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为____。【答案】(1)①.23°26′S②.60°E③.冬至(2)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发生极夜。(3)①.20②.4
6°52′【解析】【分析】本题以某时刻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23°26′S),我国的节气为冬至。图中一格经度为30°,太阳直射经度为180°经线以西120°,为60°E。【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
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长达到最小值,夜长达到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小问3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80°经线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以东30°,地方时=18+2=
20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90°-(66°34′S-23°26′S)=46°52′。23.下图为11月1日某时刻太阳光线照射地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时刻的北京时间为____点。(2)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
纬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3)11月1日某地昼长为9小时,此日以后该地昼长再次变为9小时的日期大约是____月12日,一年中该地昼最长的日期是____前后。【答案】(1)4(2)15°S正午太阳高度90°,由此(直射点)向南、向北
减小。(3)①.2②.6月22日【解析】【分析】本题以以某时刻地球光照图为材料,涉及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根据图中经线的划分和经度分布,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差是30°,时间
差是2小时。东经度的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西经度的度数自动向西逐渐增大。此时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的是120°W,地方时是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上的地方时,根据时间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经度差15°,时间差1小时,此时的北京时间是4点。【小
问2详解】读图可知,此时75°N纬线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5°S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15°S向南、向北递减。【小问3详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11月1日某地昼长为9小时,昼短
夜长,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太阳直射点季节移动规律,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该地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该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11月1日后某地昼长再次变为9小时的日期,与11月1日关于12月22日对称,其与12月22日间隔与11
月1日至12月22日的日期基本一致,是51天,故12月22日以后51天大约是2月12日。24.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为日晷是使用太阳一天中东升西落的位置来测量时刻早晚的一种设备,其原理是使晷针的日影投射在标有时刻的晷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将跟着变动。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
道面,晷面正面和反面都有反映时间的刻度,晷针位于晷面中间,垂直穿过晷面。下面左图为某地赤道式日晷放置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的日晷在某时刻晷针日影在晷面投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若该地的纬度Φ为40°,则安放日晷时
晷面与底座(底座平行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____。(2)左图所示时刻当地地方时约为____点。(3)从____到____的半年时间用正盘面(朝上的一面)记时,每天日影在盘面呈____时针方向移动;从____到____的半
年时间则用反盘面(朝下的一面)记时,每天日影在盘面呈____时针方向移动。【答案】(1)50°(2)11(3)①.春分②.秋分③.顺④.秋分⑤.次年春分⑥.逆【解析】【分析】本题以日晷为材料,涉及地球运
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赤道式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垂直于晷面,则晷针平行于地轴。晷针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当地纬度,为40°,晷面与底座(底座
平行于地平面)的夹角应为90°-40°=50°。【小问2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此时该地时间为巳时与午时之间,应为地方时11点左右。【小问3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