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 页
  • 大小 109.000 KB
  • 2024-09-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历史.doc,共(4)页,109.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7d817d5627332d49795bff6b494bf9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考试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70分,每题2分)1.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一直备受观众喜爱。中华民族重视家庭、重视亲情、重视家风的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2.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采取了新办法安

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魯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族,则是随伯愈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3.周朝分封的齐鲁两

个诸侯国大致都在今山东境内,而山东简称“鲁”与以下各项中哪一项关系最密切?A.齐桓公“尊王攘夷”损害了周王的威信B.齐国综合实力远远弱于鲁国C.老子及其学说对后世影响巨大D.孔子及其学说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4.东周初期,士人游说出

仕四方,但只要还在“华夏”范围内出仕,便不算违背道义。但后来被视为蛮夷戎狄的秦楚吴越广泛招揽人才的现象也不再被非议。这种变化表明A.民族融合与文化认同加强B.封建统治者极为重视人才C.百家争鸣推动士阶层崛起D.士人出仕推动诸

侯国强大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对促成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概括全面的是A.社会大变革B.经济的发展C.政治剧变D.统治阶级的提倡6.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论证

这一观点是()A.焚书坑儒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推恩令”C.统一文字“推恩令”D.统一文字尊崇儒术7.古代中国无疑处在东亚文明的中心,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域外文化主要来自广义的西域地区。华夏文明在欧亚大陆中西部进行经营,主要开始于()A.张骞凿空B.班超投笔从戎C.文成公主进藏D.昭君出

塞8.曹操统一了北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战乱时代是做了一定贡献的。但是由于不是汉朝的“正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这一现象说明这部小说()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B.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C.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D.评

判历史受儒家思想影响9.下图是唐吴道子的名作——《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该画反映了()A.中外文化的融合B.天人合一的意境C.画风的神秘和浪漫D.世俗化的审美情趣10.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

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废丞相,设三司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11.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

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干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B.达到了得意忘形C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D.蕴含世俗化倾向12.宋代欧阳修得颜真卿所书残碑,赞曰:“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严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虽其残缺不忍弃之。”由此可知,欧阳修对残碑“不忍弃之

”的主要原因是()A.“颜体”狂放不羁B.残碑难觅,已成孤本C.书法理论渐趋成熟D.看重作者的个人修养13.中国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

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场景发生于()A.汉代匈奴侵入山西B.唐代吐蕃入侵河西C.宋代西夏入侵陕西D.明代蒙古入侵河套14.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1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为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公元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B.

岳飞是中国古代的抗金英雄C.北宋先后与契丹、西夏、金政权并立过D.该时期和平是民族交往的主流16.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

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壮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17.据记载,唐代实行严格控制土地买卖的"均平占田"

政策,而宋代则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此变化()A.导致了宋代财政的积贫B.加速了自耕农经济的壮大C.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遏制了工商业的发展规模18.北宋政府对官民着装有着严格的规定,“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但到南宋时则普遍出现了“衣冠更易,

有一等晚年后生,不体旧规”的现象。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B.民众热衷于追逐奇装异服潮流C.理学盛行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了等级秩序19.如果你生活在北宋,下列各项你不可能

见到的现象是()A.江南地区的百姓食用优质的稻米B.雕版印刷术逐渐盛行,普及C.西域商人成批贩运精美的景德镇瓷器D.农家子弟赴开封参加科举考试20.宋朝以前的家训大多只重视读书仕宦,对其他职业较少提及,对诸如音乐、美术、医学等杂艺则持鄙弃态

度。宋朝以后的家训对其他职业多有提及,基本不鄙弃杂艺。还较多渗透了择业、理财等经济思想。宋朝家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们谋生的职业观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世家大族式的家族制度瓦解D.主流社会观念受到冲击2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

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22.宋代是雕版印刷术的黄金时代,还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书籍生产和消

费成为民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国出现了福建等三大印刷中心。这种状况表明()A.经济重心南移促进文化中心南移B.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C.文化消费成为社会消费的中心D.手工行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23.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

、“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24.藏文史籍《萨迦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行省,西藏三地面虽不

足一行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吐蕃的大喇嘛)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管理这一地区的中央机构是()A.中书省B.西藏行省C.刺史D.宣政院25.元代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

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出现26.明成祖时的第一个内阁大臣解缙,仅因敢于向皇帝直言

犯谏,结果一度被贬下狱;另有一个黄淮(明朝首辅),也因谏言被下锦衣卫牢狱。该现象主要反映出()A.明初内阁制得到强化B.明朝内阁未赋予实权C.明初君主专制的加强D.内阁阁臣地位的低下27.1662年,郑成功彻底打败荷兰殖民者势力,收复了台湾;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打败郑氏家族的势力,对

此你认为正确的评论是()A.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巩固统一,两者都应肯定B.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两者各为私利,都应否定C.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寻找抗清根据地,清政府进军台湾

是巩固统一,前者应否定,后者应肯定D.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反侵略斗争,清政府进军台湾是消灭反清势力,前者应肯定,后者应否定28.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我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甚至有些地方只种植棉花,“不产

米,仰食四方”。由此可知,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抑商观念发生改变D.区域经济繁荣发展29.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

《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A.介绍西方农学知识B.突破传统科技藩篱C.渗透近代科学思想D.汇总历代农学成就30.有学者指出.引发西方工业革命的纺织业在中国之所以没有产生同样的变革,是因为明代中国乡村每个农家都有一部织机,耕作之余,无论老小都通宵达旦从事纺织。虽然每户所织

之布数量甚微,但众多的户数聚合成惊人的产量,仅仅一个松江府每年所产棉布就比英国大出6倍。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A.科学技术的落后成为生产方式变革的障碍B.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效率远远高于西方C.低廉的劳动力成本阻碍了生产方式的变革D.国内市场狭窄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1.17世纪,徐

光启、李之藻等人与来华传教士合作,翻译或编译欧洲科学文化著作,向中国人普及欧洲的科学理念、科学文化。晚明时期的“西学东渐”()A.推动中国人普遍接受先进科学B.改变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C.利于中国科学文化与世界接轨D.开启了中国思想

解放潮流32.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他旨在说明()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3

3.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民族英雄不断涌现,他们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为统一的多民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的贡献。下面表格内容反映了()朝代人物贡献结果明朝戚继光抗倭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清朝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回祖国怀抱清朝康熙帝组织收复

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A.明淸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B.明清时期镇压边疆地区叛乱的行为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D.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对外交流34.1839年9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

了一道奏折,称“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这反映出()A.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B.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C.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官员的认知D.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35.下图是《海国图志》里的蒸汽机图,

它表明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A.自主创新是民族发展自强之魂B.“师夷长技以制夷”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D.发展资本主义二非选择题:(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孟子认为,英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

,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他认为英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同乐”,劝说统治者不要残害百姓,如果暴虐百姓太厉害,就会身死国亡。善政只能使人民敬畏,善教才能使人民喜爱,为了得到民心,必须实行好的教育。

——摘编自《浅析孟子的民本思想》材料二黄宗羲将天下与君主分开,提出“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认为君主应当是社会之公仆,应当为天下民众服务谋利。——摘编自杨韬《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述评》(1

)依据材料一概括孟子的主要主张,分析这些主张的社会意义。(4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核心思想,其产生这一思想的原因有哪些?(6分)(3)综上,谈谈你对孟子和黄宗羲思想关系的认识。(4分)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文帝)乃立九品官人之法

: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杜佑《通典•选举二》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

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重要选官制度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6分)(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

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者的关系。(4分)(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6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5225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