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 历史 .docx,共(7)页,45.40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6be55a1108ccf02676c112d860db7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启用前西安市雁塔区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评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
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2.有人认为,希腊是民主的雏形,英国是保留国王下的民主,美国是总统制民主,日本是天皇下的民主;区别于西式民主的中国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民主
;俄罗斯民主更有特色,就是普京和梅德韦杰夫轮流民主。由此可见()A.民主具有多样性B.民主具有渐进性C.民主具有广泛性D.民主具有艰巨性3.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的英国等级会议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后来的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很大程度是为了恢复议会传
统。对此比较合理的解释是()A.中世纪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代议制B.传统文化影响了英法的民主政治C.近代欧洲议会是等级会议的翻版D.资产阶级革命旨在恢复等级会议4.近代以来,英美两国先后确立起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
体,成为其他国家纷纷效法的榜样。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A.国家元首均为选举产生B.国家权力中心均在国家元首C.内阁均必须对议会负责D.体现了分权与制衡5.《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这样论述一个民族崛起的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近代中国“第二个转变”的推行者()A.提出了学西方以自强的主张B.进行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C.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D.引进民主和科学改造传统文化
6.秦汉时期通过上计制度考察县官一年来的任职情况,并作为奖惩的依据;唐代对县官的考绩制度日趋完善,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明代制定更加严格的考绩制度,分为考满和考察,两者相辅进行。上述变化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古代()A.君主专制日益强化B.皇帝用人制度完善C.中央集
权不断加强D.管理水平不断提高7.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时间主张文献1927年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
940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
和国宪法》A.制度构建与各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8.1883年的《美国文官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
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等。这些规定()A.降低了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B.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C.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D.确立了政党可以公开参加政治行动9.隋唐政府为解决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打击门阀士族特权,实行科
举制;英国为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实施文官制度。1905年,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实行学堂选官制和留学生选官制。这说明()A.选官制改革解决了社会现实问题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选官制改革C.统治危机是改革官制的重要原因D
.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10.明朝时,朝廷规定了由地方府、州、县举行“乡饮酒礼”的内容和程序,既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等内容,也包含“为民读律”的环节。由此可见明朝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A.辩论德治与法治的优劣B.总结礼仪制度并编制法典C.鼓励宗族内的扶贫济困D.将礼
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11.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C.所维护的民主制
度历史影响深远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12.《大唐开元礼·序列(下)》中规定:凡身亡者,“六品以下达于庶人称死”,关于墓田、坟高、明器等规定中均不见涉及庶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年)制定的庶民墓田法令规定:“庶人墓田,依法置方一十八步。”这一变化表
明了()A.传统等级秩序的基本崩溃B.礼治秩序趋向平民化C.唐宋政府较重视丧葬仪式D.古代丧葬制度的完善13.最能凸显表中我国外交战略演变的主题是()时期外交基本战略演变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末“一边倒”(即与苏联结盟)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两条线”(即反帝
反苏)20世纪70年代初“一条线”(即联美反苏)20世纪80年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不结盟政策20世纪90年代全方位、多层次的外交2012年以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C.增进互信加强合作D.与时俱进、实事求是14.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A.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构建灵活多样的外交关系C.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为世界发展提
供中国方案15.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A.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B.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C.农民
人身控制逐渐放松D.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16.汉文帝曾多次下诏减免田租,此举多为史家所称颂。但荀悦在《汉纪》中指出,“官家之惠,优于三代,豪强之暴,酷于亡秦。上惠不通,威福分于豪强也,文帝不务其本,而务除租税,适足以资豪强耳”。对荀悦所言理解正确的是,文帝时
期()A.减免田租未能实际推行B.地主豪强操纵了税收C.黄老思想阻碍社会发展D.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17.“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
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下列对该赋役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受商品经济影响严重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加重了劳动人民负担D.确立了以资产为宗原则18.据统计,在湖南
武陵山里耶镇出土的秦简多为迁陵县署日常行政管理文书,包括户籍变化、田租赋税、劳役徭役、仓储钱粮、兵甲物资、道路里程、邮驿津渡管理、刑徒管理、祭祀先农以及教育、医药等政令。这反映出秦朝()A.赋税负担沉重B.法律制度严酷C
.基层管理严密D.行政效率提高19.克林顿执政时期,于1996年正式批准了美国福利改革法案。这一法案的颁布,结束了自1935年《社会保障法》颁布以来,联邦政府对穷人没有限制的福利补助。它规定多数贫困家庭享受福利救济补助的时间不得超过5年,有劳动能力的成年人在
接受福利补助的两年内必需参加工作。这表明克林顿政府()A.主张扩大福利支出B.取消了社会保障制度C.意图减轻国家财政负担D.注重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20.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
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利于新的生产关系产生C.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21.唐代民间私社根据不同活动内容和类型
设立,私社活动涉及各个方面,有丧葬互助、水利管理、宗教活动、经济互助等,在城市和乡村中十分盛行。这一现象()A.削弱了中央集权B.丰富了社会治理方式C.保障了民众生活D.密切了城乡之间关系22.世界法律一般划
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23.《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南宋年间一出典人(卖主)想在土地典出多年后以原价赎回,而当时货币(法定交易要求使用纸币)已经大为贬值,土地拥有者不同意,因而成讼。法官胡颖认为“法意、人情
,实同一体”,最终判决出典人以出典时的铜钱赎回。上述史料说明()A.当时纸币保值效果要高于铜钱B.法官司法审理中注重礼法结合C.撰书作者并不认可法官的判决D.反映了南宋法制状况混乱不定24.《宋史•户婚律•婚田人务》记载:“所有论
竞田宅、婚姻、债负之类,取十月一日以后,许官司受理,至正月三十日住接词状,三月三十日以前断遣须毕,如未毕,具停滞刑狱事由闻奏。”材料反映了宋代()A.司法审判程序具有很大随意性B.冗官问题造成审判效率低下C.以农为本的传统立法价值取
向D.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尖锐25.1982年宪法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首次把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了宪法:承认国营、集体和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或缺。这些变化()A.推动了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B.确立了以私有制
为主体的市场经济C.表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转变D.适应了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要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8分,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
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
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周)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结
合所学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10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其观点,并结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创立与发展的基本史实论证这一观点。(10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
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
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材料二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银货币化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关
于中国古代史有许多通史著作。史学家们往往按照朝代进行分期创作,并给该时期做一阶段性的概括,例如在《白寿彝史学二十讲》中,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概括为《大分裂》,将清朝概括为《帝国余晖》,这些题目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
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