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A卷)含答案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367.000 KB
  • 2024-09-2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A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A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A卷)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2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A卷)含答案 .doc,共(15)页,367.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53a1fd922050917151be5250b0939e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历史(A)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殷墟考古在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铲、镰、刀等计179件。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

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形成2.下图是几件唐代青铜手工业制品。这体现了()青铜镜青铜双龙耳盘口壶铜执壶铜鎏金三截香炉A.官营手工业规模化B.外来文化的本

土化C.手工业技艺的高超D.青铜技术领先世界3.图6为北宋赋税结构示意图图6图6反映出北宋时期()A.小农经济的发展受阻B.经济格局出现了新变化C.农民负担逐渐减轻D.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4.传统租佃制下,一般都规定族田必须租给外姓,“佃户勿使族人”。至明清时

期,族田外租制发展为纯粹的租佃契约关系,本宗农民也可租佃族田。这一演变主要是因为()A.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B.大土地所有制的普及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5.下表为吐鲁番出土的武周时期的堰别青苗簿的相关记载。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该地()耕地种类耕地亩数自耕租佃租田

占耕地亩数官田10189393%寺观田5510.544.581%百姓田31513017054%A.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B.寺院经济的急速扩张C.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6.1500年到1650年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

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7.亚当·斯密曾指出:“美洲及东印度航路被发现时,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他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辽

远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今后,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欧洲人也许会日趋衰落,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据此分析可知,殖民地的发展进步除自身努力之外,还在于()A.列强因殖民战争实力下降B.欧洲近代文明的客观影响C.西方社会的发展渐趋衰落D.殖民地国家的资源较丰富此卷

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8.1595年后,荷兰民间陆续成立了一批以东印度贸易为重点的公司。1602年,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竞争,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获准与其他国家签订正式条约,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这说明荷兰(

)A.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B.工业资本急需开拓海外市场C.政府在殖民活动中起重要作用D.资本的原始积累具有残酷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对占领区实行殖民统治”可知,荷兰的殖民活动受政府的主导,故选C项

;据材料主旨可知是国家干预商业资本,而非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排除A项;根据所学这一时期荷兰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工业资本尚未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排除D项。9.表21790—1909年在英国制造并首次注册的船舶吨位统计表(单位:千吨)年份帆船(风力)轮船

(蒸汽机、内燃机)1790—179979.801820—182980.03.01850—1859160.046.31860—1869206.4107.91880—1889122.6377.21900—1909

37.4674.2——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历史、理论与诠释》表2数据主要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新旧动力航运长期并行发展B.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C.航运业近代化趋势出现反复D.风帆动力航运持续走向衰落10.表1是欧美四国(法国、美国、德国

、英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生铁产量(单位:千吨)钢产量(单位:千吨)煤产量(单位:千吨)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1871年1891年甲15644641521235237.084.2乙660074996003200127186丙

86018978074013.25926.025丁1665920369427729.514.09表1以下结论解释合理的是()A.甲是法国,通过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钢铁煤产量增长迅猛B.乙是英国,通过两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C.丙是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后

,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跃居第一D.丁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11.1890年,清廷奏准张之洞在广东铸造的银元开始流通。此后湖北、江苏、直隶也设厂效仿,各地银元形制不一。1894年,清廷饬令各省需用银元统由广东、湖北两省铸造,无人遵从。这反映出当

时()A.湖广自然经济解体较早B.货币制度日益近代化C.东南互保加剧统治危机D.朝廷的权威受到冲击12.1862年,淮军在松江开设了一个随军小兵工厂,即松江洋炮局前身,1863年,该厂随军移至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扩

建为“金陵机器局”。该现象主要体现洋务军事企业的创办()A.注重维护国防安全B.促使清廷将权力下放C.缺乏全局统筹规划D.受制于时局变化影响13.图5是1878~1930年间“实业”一词的使用频率图,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该词使用频率明显增加。这一现象反映了()实业使用频率(1

878~1930年)图5A.重农抑商政策被放弃B.实业救国思想成为主流C.洋务运动刺激的结果D.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4.1937年7月和9月,国民党政府相继公布了关于取缔棉花掺水掺假的法令,于次年起施行。下表是

1937~1939年部分省份商品棉掺假变化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举措有利于()年份地区1937年1938年1939年浙江40%39%36%湖南42%41%33%福建41%41%37%广东39%37%31%A.规范市场

秩序B.维持货币稳定C.推动抗战进程D.缩小地区差异【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表数据的变化可知,浙江、湖南等地商品棉掺假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提高商品的质量,故选A项;材料中的经济措施与维持货币稳定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是商品棉掺假变化,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

;表格中数据只反映了棉花掺水掺假的变化情况,看不出“缩小地区差异”的信息,排除D项。15.下表为1952—1958年,我国女职工人数变化情况统计。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女职工1952年1954年1956年1958年人数(万人)184.8243.5326.6810.8占职工总

数的比例11.69%12.95%13.95%17.89%A.工业化建设劳动力不足B.职工性别比例不平衡得到了解决C.注重培养女性技术人才D.经济建设促进女性社会价值发挥16.1983年底,新华社发表了通讯

《一个有独创精神的厂长——步鑫生》,此后迅速刊发了27篇报道,宣传浙江省海盐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总结的“日算月结、实超实奖,实欠实赔,奖优罚劣”等工厂改革的方法,国内掀起了学习步鑫生的风潮。这一现象表明政府()A.放弃计划经济体制B.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C.发展市场

经济体制D.打破对单一公有制的崇拜17.20世纪80年代初,深圳一位房地产局干部翻遍马列原著,终于在《列宁全集》中查出列宁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来:“……住宅、工厂等等,至少是在过渡时期未必会毫无代价地交给个人或协作社使用。同样

,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虽然是用改变过的形式——转交给社会。”当时深圳干部人人会背这段语录,有考察和质问者远道前来,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这说明()A.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阻力重重B.改革开放必须要坚持社会主

义道路C.深圳特区官员思想保守顽固D.经济体制改革尚未涉及所有制问题18.1895~1898年期间,康有为等创办的《中外纪闻》开始每期只印1000份左右,很快每期就增至3000份以上,几个月内发行量就达到一

万余份以上。同期,中国创办的类似报刊达60余种,这些报刊不但出现在沿海一带,而且也在汉口、重庆等内地城市出现了。这说明()A.近代传媒促进了维新变法的高涨B.维新变法推动了近代传媒业的发展C.报刊杂志启迪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以变法挽救民族危亡成为社会共识1

9.《天津地理买卖杂字》载:“东门里,有圣庙,府署以前西箭道。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西北角,自来水,西头湾子梁家嘴。……西南角,广仁堂,电车公司叫卖行。”材料反

映当时的天津()①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②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③封建迷信思想十分浓厚④近代电信事业得到发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下表是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状况简表,据此可以说明()发展阶段筑路总里程开始(1876—1894年)473.4公里,其中官办占69.3%第一次筑路高潮(1895—

1911年)9200公里,其中借外资或列强直接修建占83.5%低谷(1912—1927年)2000多公里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第二次筑路高潮(1928—1937年)9000多公里A.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大力推进铁路筑路工程B.中华民国建立促进

中国铁路事业迅猛发展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逐步控制中国铁路路权D.火车成为东北和沿海地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21.1909年《大公报》上登载文章说:“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所演的故事里头,有许多的道理很可以劝善戒恶,教人警醒。……中国戏最容易引诱坏了青年的子弟,就是

那好戏,也不免夹杂着迷信邪说。人能把爱看戏的心,移在看电影上,保管他有益处。”这篇文章说明()A.电影一定程度上得到时人的接受和理解B.《大公报》成为激进派的宣传武器C.中国还没有实现电影和传统戏剧的结合D.列强利用电影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22.图2是发表于

1928年的漫画《被鼓手抛下的乐队》,画面中,一个鼓手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的大鼓,兴冲冲地跑在前面,将“国家繁荣”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后者一边大叫“嗨,等等我们!”一边用力追赶。这一漫画反映了()图2A.一战后美国经济繁荣促进股市上涨B.

股市泡沫引发了人们的担忧C.美国贫富差距大导致社会矛盾尖锐D.金融资本主义主导美国发展23.据下表信息我们可以认定()人教版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3月10日,罗斯福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30%左右,增强了美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

起》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以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关税战、货币战,相继组成了一些经济集团,这种经济战就成为政治战以至军事战争(二战)的前奏张继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933年6月召开了世界货币会议,以解决汇率和贸易问题。……而罗斯福声明美国当务之急是恢复国内经济,拒绝承担国际责

任,国际合作的努力宣告失败……A.罗斯福应对二战的爆发承担责任B.罗斯福新政开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特朗普借鉴了罗斯福新政的经验D.罗斯福企图通过货币战应对经济危机24.下表1950—1989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

产总值统计(单位:%)年份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合计195015.65.33.724.6196019.26.24.429.8197021.08.54.033.5198023.59.83.136.4198326.410.04.540.9198924.47.77.139.1由此可知()A.经济发展

持续增长B.福利制度日渐完备C.干预模式不断僵化D.政府规模职能扩大25.有研究者认为,新经济的出现绝不是“上帝赐福于美国”,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企业创

新潮流,克林顿政府适当的宏观调控政策,广开国门吸引人才,有利的国际大环境等等,都是新经济出现必不可少的要素。这表明新经济时代的美国()①政府的政策调控作用明显②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③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④改变了垄断资本支配经济、左右国家政策的局

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材料一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

绸之路”。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

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材料二南北战争后,关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从1870—1910年共修筑铁路30万余公里,平均年筑路近800余公里。电报早期服务于铁路,随着铁路的普及,美国本土电报网络基本建成。在此期间,红绿灯的使用为世界各国所效仿……“一战

”后,美国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公路和输油(气)管道建设逐渐形成网络;开掘深水河道来发展内河运输,以配合已形成的远洋航行网:大力筹建飞机工厂和航空公司,到1930年,航线近5万里。——据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

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指出美国近现代交通建设的发展,并简析其影响。(8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1分)材料一上(宋高宗)谕大臣……又曰:“广南市舶,利入甚

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庶蕃商(指海外商人)肯来,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材料二尔国(英国)距中华过远,遣使远涉,良非易事;且来使于中国礼仪不能谙习,重劳唇舌

,非所乐闻。天朝不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尔国王其辑和(团结、和睦)尔人民,慎固尔疆土,无间远迩(无论远近),朕实嘉之。嗣后毋庸遣使远来,徒烦跋涉。但能倾心效顺,不必岁时来朝始称向化(归化)也。俾尔永遵,故兹敕谕!——《清仁宗实录

》卷320,“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七月乙卯”条(嘉庆帝颁给英王的敕谕)材料三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

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

产转而种桑植茶。——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管理外贸的机构名称是什么,概述南宋对外贸易的影响。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的哪些问题。(6分)(2)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以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5分)2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秘诀就是合作:行业通过自愿签订适用于所有行业的通用公约和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的专门公约来展开合作,目标是要通过帮助产业组织制订经济规划,取缔不当竞争和创造再就业。而从过去两年的情况来看,这根工业廊柱正在不断壮大,主要表现在重新就业

总人数和再就业的持续增长。——摘编自《罗斯福炉边谈话》材料二大危机破坏了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外,还同样地、不偏不倚地破坏了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由这一事实看来,大危机对“穷国”和“富国”的冲击是一视同仁的。不过,生存空间的思想起了使“穷”国的人民团结起来、去支持各自政府的扩张主

义政策的作用。它还为那种公开宣布其目的是为穷人提供食物、为失业者提供工作的侵略提供了表面上看来合乎道义的正当理由。——斯达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在前后两个阶段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大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是什么?为摆脱危机,美国和德日各选择了怎样的方式并分别对世界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5分)2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卷历史(A)答案第Ⅰ卷1.【答案】B【解析】殷墟考古发现里面石器、蚌器里面的大多数都是农业生产工具,说明农业在当时

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故选B项;殷墟考古应该是反映的商朝时期的出土器物,而旧石器时代晚期是指的原始社会,排除A项;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应该是在原始社会出现原始农业的时候,而不是题干所提的殷墟考古所反映的商朝,排除C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题干中提到的商朝不

符,排除D项。2.【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四件青铜器类别广泛,制作精美,且有细致的雕花,体现了当时手工业技艺的高超,故选C项;材料中无法看出这几件青铜器是否来自于官营手工业,更未涉及其生产过程,故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

除A项;青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材料中所列几件均是中国传统器物,不能说明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排除B项;材料只展示了唐代的几件青铜器,并未将其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青铜器进行对比,无法看出是否领先世界,排除D项。3.【答案】D【解析】图中体现非农业税在赋税结构比重中不断上升,说明工商业有了一定

发展,故选D项;图中体现工商业发展较快,不能说明小农经济受阻,排除A项;宋代是封建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排除B项;非农税收的上升并不能说明农民负担的减少,排除C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至明清时期,族田外租制发展为纯粹的租佃契约关系,本宗农民也可租佃族”,可知传统租佃

制下实行族田外租制,明清时期发展为纯粹的租佃契约关系,经济观念增强,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的社会秩序产生了冲击,故选A项;“普及”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是这一演变的影响而非主要原因,排除C项;租佃制度演变与精耕细作农业无直接联系,排除D项。5.【答案】A【解析】据表格可知,

唐代吐鲁番地区官田、寺观田租佃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当地个体农耕方式的盛行,故选A项;表格除了寺观田,还有官田和百姓田,寺院经济的扩张较为片面,排除B项;材料只有武周时期的相关记载,没有其他时间做对比,无法判定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C项;租佃现象的出现与农业的生产效率并无必然联系,排除D

项。6.【答案】D【解析】据材料“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可知大量的金银流入中国,强化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西班牙仍然是封建国家,贵金属的流入并没有带来西班牙的社会转

型,排除A项;据材料“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可知材料讨论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中国的影响,而非美洲,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7.【答案】B【解析】马克思说过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

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此类推,欧洲近代文明的客观影响,与材料中“今后,此等地方的土人也许会日渐强盛”“使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即建设性的使命相符,故选B项;殖民战争发生在“欧洲人”列强之间,与材料中“土人

”不符,排除A项;“世界上各地的居民有同等的勇气与实力”是基于殖民地自身生产力的发展进步,而非坐等“欧洲人也许会日趋衰落”,排除C项;殖民地国家的资源是否丰富,不能一概而论,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据材料“这些公司在政府干预下合并成为联合公司,并获得议会授权……对占领区实行殖

民统治”可知,荷兰的殖民活动受政府的主导,故选C项;据材料主旨可知是国家干预商业资本,而非商业资本主导国家的内外政策,排除A项;根据所学这一时期荷兰商业资本占主导地位,工业资本尚未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资本原始积累的残酷性,排除D项。9.【答案】B【

解析】材料中“轮船(蒸汽机、内燃机)”虽在1790—1909年吨位由0逐年上升,但同时传统的“帆船(风力)”也经历了一个缓慢上升的阶段后才迅速衰落,说明技术迭代呈现延续和渐进性,故选B项;材料中新旧动力航运并行发

展的时间仅为1850—1889年,并非“长期”,排除A项;表中现代化的航运工具“轮船”的吨位逐年持续上升,并未反复,排除C项;表中风帆动力航运的吨位自1790年至1869年都处于上升趋势,并非持续走向衰落,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美国通过

南北战争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增长迅猛,增速及总量超过英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推知丁是美国,故选D项;法国的资本主义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稳定发展,而法国大革命后国内长期政局动荡,A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英国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B项表述

有误,排除B项;德国在完成国家统一后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其工业生产在一战前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C项表述有误,排除C项。11.【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廷奏准张之洞在广东铸造的银元开始流通。此后湖北、江苏、直隶也设厂效仿,……清廷饬令各省需用银元统

由广东、湖北两省铸造,无人遵从”,可知张之洞在广东铸造银元是获得清廷同意后实施的,但此后其他地方的所为并未获得朝廷认可且不遵从饬令,说明这一时期清廷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在下降,权威日益式微,故选D项;东南沿海自然经济解体

较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清末地方势力的兴起和清政府权威的衰落,只提到银元开始流通,并没有涉及货币制度,排除B项;东南互保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发生,排除C项。12.【答案】C【解析】据材料“该厂随军移至苏州”“后又因李鸿章迁任两江总督,改址至南京”可知洋务

企业没有定址,频繁迁徙,说明洋务运动的军事企业缺乏全局统筹规划,故选C项;根据材料可知该兵工厂频繁迁徙,这一现象体现不出对于国防安全的重视,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地方团练的兴起促使清廷权力下放,而非洋务运动,排

除B项;材料体现了兵工厂的频繁迁徙,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因此可知兵工厂在不断发展,并没有“受制”,排除D项。13.【答案】D【解析】据上表,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业”一词的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并达到峰值,说明清政府放松民间设厂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快速发展,故选D项;清末只是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并没有被放弃,排除A项;实业救国思想在甲午战争后兴盛一时,并未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排除B项;材料问的是本质,而洋务运动的刺激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排除C项。14.【

答案】A【解析】据材料图表数据的变化可知,浙江、湖南等地商品棉掺假比例不断下降,说明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利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提高商品的质量,故选A项;材料中的经济措施与维持货币稳定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是商品棉掺假变化,与抗日战争无关,排除C项;表格中数据只反

映了棉花掺水掺假的变化情况,看不出“缩小地区差异”的信息,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据表格信息“1952—1958年女职工人数逐年攀升”并结合所学知识,50年代新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越来越多的女性投身国家经济建设,故选D项;人数的逐年攀升,说明劳动力

充裕,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男职工人数,无法说明职工性别比例,排除B项;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重视培养技术人才,不局限于女性,排除C项。16.【答案】B【解析】1983年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政企尚未

实现分离,因此材料中步鑫生“独创精神”的宣传,表明政府在积极创新企业的管理制度,故选B项;1983年我国尚未进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并未放弃这一体制,排除A项;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是1992年才最早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企业分配方式的改革创新,并不涉及所有制形式,无法体现

打破单一公有制,排除D项。17.【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翻遍马列原著,终于在《列宁全集》中查出列宁引用恩格斯的一段话来”、“有考察和质问者远道前来,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可知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保守,对与马列原著不同的做法不能接受,说明改

革阻力较大,故选A项;B的说法正确,但是与题目主旨——改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思想保守导致阻力较大不符,排除B项;题干中的“深圳干部人人会背这段语录,有考察和质问者远道前来,他们就流利地背诵给那些人听”说明深圳干部思想是解放的,排除C项;由题干中的“消灭土地私有制”可知,当时改革

已经涉及到了所有制问题,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1895年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维新派大力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从而促进了材料中近代传媒业的发展,故选B项;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维新运动的高涨,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近代传媒业的发展但是没有体现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C

项;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宣传维新思想,但材料不能体现其它报刊也是这个内容,故不能体现“共识”,排除D项。19.【答案】A【解析】“四马路,安电线,白牌电车围城转”“电车公司叫卖行”说明天津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落成(1906年,天津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有轨电车交通系统),故①正确;据材料“

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可知,当时天津西方基督教和中国道教并存,具有中西文化交融特色,故②正确;材料“天主教,耶稣教,东马路上天齐庙”是宗教信仰,而不是封建迷信思想,故③错误;材料没有电话、电报等信息,得不出近代电信事业得到发展的结

论,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20.【答案】C【解析】据材料“第一次筑路高潮(1895—1911年)……占83.5%”“列强直接或控制经营占86.7%”可知,1985年—1937年列强经营占比高达80%多,说明当时中国在铁路上并没有掌握主权,帝国主义国家逐步控制中国铁路路权,故选C项;据材料“开

始(1876—1894年)473.4公里……”可知,甲午战争以前是我国铁路发展的起始阶段,修建里程少,“大力推进”表述错误,排除A项;据材料“低谷(1912—1927年)”可知,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铁路处于低

谷,“迅猛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东北和沿海地区占比94%”可知,1912年—1937年,我国铁路筑路主要在东北,但不代表火车成为东北和沿海地区人们的主要代步工具(总里程才11000多公里),排除D项。2

1.【答案】A【解析】由“人能把爱看戏的心,移在看电影上,保管他有益处”可知,文章认为电影对国人是有好处的,说明当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和接受,故选A项;激进派出现在辛亥革命之后,与题干时间“1909年”不符,排除B项;文章的主旨是想说电影比中国戏更容

易劝善戒恶,而不是说电影和传统戏剧是否结合,排除C项;由“劝善戒恶,教人警醒”可知,作者是想强调电影对国人是有好处的,而不是去说电影是为列强服务的,排除D项。2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个鼓手敲打着“华尔街股票繁荣”的大鼓,兴冲冲的跑在最前面,将“国家繁荣

”的乐队远远地甩在后面,反映出股市的虚假繁荣,即股市泡沫引起了人们的担忧,故选B项;材料更多的是体现股市的虚假繁荣引发的人们对于经济的担忧,而非股市上涨的原因,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美国的股市情况,没有体现社会的贫富状况,排除C项;2

0世纪70年代美国从工业资本主义演变为金融资本主义,排除D项。23.【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命令停止黄金出口,后来宣布放弃金本位制,10月美元贬值”“出现关税战、货币战,相继组成了一些经济集团”“召开了世界货币

会议”等信息可知,罗斯福多次调整货币政策,其目的是为了应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故选D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材料没有把二战的责任完全归到罗斯福身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罗斯福新政对其他国家的借鉴作用,无法

说明开了先河,排除B项;材料未能体现出特朗普与罗斯福新政的关系,排除C项。24.【答案】D【解析】由表格可以看出,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1950—1983年间都是逐步上升的,1

988年比1983年略有下降,但也远高于1983年之前的比例,财政开支逐步扩大说明政府机构增多且管理的职权也会有增加,故选D项;题干体现的是各级政府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并不意味着经济发展是持续增加的,而且结合所学可知,1973年开始直到2

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出于经济危机和滞胀阶段,经济发展是几乎陷于停滞的,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各级政府开支的逐步增加没法证明是用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题干中的财政开支增加只能说明政府规模和职权范围扩大,没法说明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是否发生变化,排除C项。25.【答案】A【解析】据材料“克林顿政府适当

的宏观调控政策”可知,政府的政策调控作用明显,故①正确;据材料“由此引发的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的企业创新潮流”可知,创新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故②正确;新经济时代打破了经济增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的联动关系,但与材料无关,故③错误;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左右着国家政策,故④错误;

选择A项符合题意。第II卷26.(17分)【答案】(1)特点: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由国内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展;水陆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每

点2分,任答3点,共6分)成因: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华文明影响力不断增强。(每点1分,任答3点,共3分)(2)发展: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内河及远洋航运、航空);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运

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交通运输管理规则更为科学完善。(每点2分,任答2点,共4分)影响: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交通问题,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每点2

分,任答2点,共4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可知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据材料一“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

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可知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据材料一“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可知由国内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展;结合中国古代交通建

设的历程可知水陆交通不断发展完善。第二小问成因,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结合水陆交通大发展的朝代有秦、汉、隋唐、宋元等,可知政治上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经济上结合以都城为中心交通职能的变化可知商品经济的发展;结合中国

古代经济的发展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上结合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可知中华文明影响力不断增强。(2)第一小问发展,据材料二“美国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公路和输油(气)管道建设逐渐形成网络;开掘深水河道来发展

内河运输,以配合已形成的远洋航行网:大力筹建飞机工厂和航空公司”可知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内河及远洋航运、航空);据时间“1870—1910年”可知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结合立

体交通的特点可知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据材料二“红绿灯的使用为世界各国所效仿”可知交通运输管理规则更为科学完善。第二小问影响,可从交通方式对经济、社会生活、城市化、全球化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结合交通

方式的经济功能可知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从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可知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结合立体交通的优势可知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交通问题,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从经济全球化的条件分

析可知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27.(11分)【答案】(1)市舶司;外贸税收丰厚,是政府的重要财源之一;可减轻百姓负担。反映了清王朝“天朝上邦”意识;自然经济观念浓厚;以及闭关锁国、拒绝交流的封闭心态。6分(2)原因:西

方列强侵略,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开埠通商;中国经济落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5分【解析】(1)第一小问名称,据材料一“广

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海外贸易管理,设立市舶司等专门机构。第二小问影响,“动得百十万缗(货币单位),皆宽民力也”结合所学可知,外贸税是宋代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民众负担。第三小问原因,据材料二“天朝不

宝远物,凡尔国奇巧之器,亦不视为珍异”,结合所学可知封建社会下自然经济占主导,清政府具有“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结合“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体现了封闭的心态。(2)第一小问成因,据材料三“洋布大行,,近闻已无纱可纺”可知出现了传统纺织业破产的情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结合所学可知,鸦

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侵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一系列特权,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冲击,中国落后于西方。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三“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可知农产品大量出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从而

促进了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依所学,外资企业产生,客观刺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3)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四“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到2017年从355亿元增长到27.8万亿

元”,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后,实行改革开放,政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支持引导对外贸易,到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第二小问不同,据材料一“广南市舶,利入甚厚,提举官宜得人而久任”、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可知古代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府控制对外贸易;近代由于西方列强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解体与近代化进程起步,具有不平衡性与进步性;据材料四“1978年—201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可知十一届

三中后以来,国家实改革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主动性;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8.(10分)【答案】(1)建立了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

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3分)第一阶段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1分)第二阶段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1分)(2)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1分)美国:通过“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缓解生产的

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对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引发世界大战,带来重大灾难(2分)【解析】(1)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即可,把材料语言转化为历史语言。第一小

问主要内容,据材料一“行业通过自愿签订适用于所有行业的通用公约……取缔不当竞争和创造再就业”结合所学可知,建立了公平竞争,制定了关于产量、价格、销售等方面的规则;结合所学知识,从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最高工

时和最低工资的规定等方面补充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结合所学可知,新政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第二阶段从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2)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即可,考查概括和

综合记忆理解能力。第一小问社会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危机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第二小问方式及影响,美国: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以缓解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缓和社会矛盾,

对战后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德日:据材料二“它还为那种公开宣布其目的是为穷人提供食物、为失业者提供工作的侵略提供了表面上看来合乎道义的正当理由”结合所学得出,面对经济危机,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重

大灾难。29.(12分)【答案】示例:论题:冲突与碰撞之变局(2分)论证: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工业文明入侵,向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出挑战,满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中国面临千年未

有之变局,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尝试通过“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挽救统治危机,不自觉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起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强行将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

解体,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迫使中国人民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探索中国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在与列强冲突、碰撞的过程中,传统的“夷夏”观、“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猛烈冲击;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思潮逐渐兴起、发展,引领中国人探索国家独立发展的道路。伴随着闭关锁国政策

破产,“理藩”外交受到冲击,中国被迫适应近代外交方式。(8分)结论:总之,在冲突与碰撞的过程中,近代中国为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挑战,被迫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成为中国历史上千年未有之大变局。(2分)【解析】材料中提及了在鸦片战争之后,李鸿章、康有为等当世人物以及吕思

勉先生在编写《中国通史》中所记述的时代“变局”:李鸿章说“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康有为说“真非常之变局也”、吕思勉先生评述“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说明三人对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不断深入,时局与既有的封建政治格局产生冲突与碰撞,据此我们可以把论题定位为“冲突与碰撞之

变局”;在具体论述过程中,我们应该具体阐述随着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其与中国既有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冲突:如“西方工业文明入侵,向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发出挑战”,洋务派发动了洋务运动,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一系列民用工业来抵制西方工业经

济的入侵;以农民阶级为反对侵略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洋务派和维新派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以上诸多史实都属于“冲突与碰撞”范畴;在论述的结尾部分,要做一个总结,要对“变局”一词进行简要

阐述,以使论述结构更加完整。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