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7 页
  • 大小 1.679 MB
  • 2024-10-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4 已有2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7)页,1.679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4daf158beb3a5bbc47f775617317be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郑州市第四十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上期高一年级期末调研试题历史学科命题人:郭晓飞审核人:韩美博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早期中国——中国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指出,新石器时代的花瓣纹

彩陶的流行范围,已经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同时,各地区的花瓣纹彩陶又呈现出较强的地域特色,整个文化区就像一朵由花心和多重花瓣组成的史前中国之花。这说明早期中国()A.“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B.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C.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

D.文明时代始于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部分地区流行花瓣纹彩陶,各地花瓣纹彩陶又呈现较强的地域特色,说明早期中国文化呈多元发展并相互交流,C项正确;材料中“花心”是主流文化,

“花瓣”是各地文化,主流文化影响了各地文化,“花心”文化向“花瓣”扩展,但只是材料表述的一个意思,材料还说到各地文化有地域特色,呈现多元发展,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原文化一直保持领先优势地位,排除B项;

夏王朝时期,我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2.西周实行“策名委质”制度,即臣子一旦经由周王“册命”便与王建立了“仇匹”关系,须将身心俱付于所命之王,除非之后王进行“申命”。这一制度()A.巩固了西周的政治统治B.促进宗法

制度的形成C.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形成D.维护了集权专制体制【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周王“册命”臣子,臣子必须将身心俱付于周王,“策名委质”制度强调臣下的义务,有利于西周政治统治的巩固,A项正确;材料与

强调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度无关,排除B项;西周时期明确君臣关系的策名委质与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西周时期尚未形成集权专制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3.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

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

被各族认可【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时期七国君主和十六国时期很多少数民族政权君主都自认为是炎黄的后裔,而炎黄是华夏文明始祖,这反映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统一趋势增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

;材料主旨是各位君主都自认为是炎黄子孙,而非各位君主都尊宗敬祖,排除D项。故选A项。4.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将全国各地的豪富之家12万户迁到咸阳。此外,他还将赵王迁徙于房陵(湖北境内),将魏的豪富孔氏迁于南阳。秦始皇的这些做法()A.根除了国家分裂的

潜在力量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C.意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D.维护了国家的长治久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将全国各地的豪富之家12万户迁到咸阳。此外,他还将赵王迁徙于房陵(湖北境内),将魏的豪富孔氏

迁于南阳”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因此迁徙豪富之家,说明意在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C项正确;“根除”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国家财政收入无关,排除B项;秦朝建立后仅仅15年就灭亡,排除D项。故选C项。5.西汉前期,一些豪强富商通过手中的权力和经济

实力,垄断国家的经济命脉,囤积居奇,操纵市场,贱买贵卖,牟取暴利。这一现象()A.促使汉武帝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导致了西汉王朝的衰落C.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D.推动了盐铁官营的实施【答案】D【解析】【详解】豪强地主垄断国家经济命脉,影响国家商品市场,对于国家不利,因此政府实

行盐铁官营打击豪强,D项正确;西汉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西汉王朝的衰亡不是因为豪强掌握国家命脉,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现象不利于国家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东汉末年至魏晋之际,关中、中原两大经济区的人口急剧减少,北方士民纷纷背井离乡,举家南迁。此后南方许多荒原变成肥田沃野,荆

扬的洞庭、鄱阳、太湖流域成了谷仓地带,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三熟之稻”。这说明当时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造成了南方人多地少的矛盾B.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C.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D.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北方人

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及先进的农业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未涉及人地矛盾,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材料未体现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排

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7.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所谓“量出以制入”。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夏秋两季征

收,“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这有利于()A.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C.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不居处而行

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等信息可得出国家允许人口流动,说明国家放松了对劳动力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募役法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排除B项;两税法是在土地兼并,均田制瓦解的情况下推行的税法,没有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催生新的经济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8.

唐朝文献记载了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如:蛮舶《旧唐书·卢钧列传》、西域舶《旧唐书·李勉列传》、南海舶《唐国史补》)、狮子国舶《唐国史补》、昆仑舶《新唐书·王琳列传》、波斯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由此可知,唐朝()A.海外贸易居于主导地位B.帝国统治疆域辽阔C.对外经济

贸易交流广泛D.崇外社会风气盛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蛮舶《旧唐书·卢钧列传》、西域舶《旧唐书·李勉列传》、南海舶《唐国史补》、狮子国舶《唐国史补》、昆仑舶《新唐书·王琳列传》、波斯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与外国进行着广泛的经济

贸易往来,C项正确;“主导地位”表述错误,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据主导,排除A项;材料不能得出帝国疆域辽阔,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崇外的社会风气,涉及的是中外交流,排除D项。故选C项。9.“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

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赋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一时成为佳话。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营造了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B.选拔标准异常严苛C.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D.成为选官主要途径【答案

】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考中的状元进士齐集长安大雁塔题名,以资纪念,这是非常荣耀的事。”可知,“雁塔题名”对当时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这就起到了激励示范的作用,有助

于营造良好的读书进取的社会风气,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标准,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书法艺术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选官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10.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异常活跃,道教与佛教发展、魏晋玄学兴盛、儒学在危机中前行,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时

期A.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较频繁B.儒学危机不利于国家统一C.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D.思想发展呈现出多元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思想异常活跃,道教与佛教发展、魏晋玄学兴盛、儒学在危机中前行”可知

思想发展出现多流派,呈现出多元特征,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中国南北文化的多元特征,并没有涉及中外交流,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中国南北文化的多元特征,无法得出是否不利于国家统一的问题,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佛教是否盛行,能否适应现实需要

,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1.有人描述唐代三省长官的工作:每天上午三省长官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事毕,于下午各自回本省办理。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A提高了行政效率B.加强了中央集权C.避免了决策失误D.实现了权力制衡【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可知,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工合作,相互牵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问题也随之产生,那就是一定程度上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情况就出在中书省和门下省。因为门下省有封驳权,对中书省草拟的政令一旦觉得不合理就可以驳回。如

果按照正常流程,中书省的政令被门下省驳回,再退回中书省重新拟定,再到门下省,或许还会被驳回,几番上下,势必政令不畅,严重影响效率,尤其遇到门下、中书二省长官如果不和,更是会加剧这个现象,因此政事堂应运而生,三省长官齐集政事堂,根据皇帝的旨意,经过商议,取得一致意见,然后回本省办理,这样就极

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书、门下二省相互扯皮、推诿的情况,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A项正确;材料讲述中央官制问题,不是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理政有利于提高效率,避免了决策失误太过绝对,排除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2.“它是宋初

在中央设置的军事机构,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队调动等,但却不能直接指挥军队”。据此判断,“它”是()A.兵部B.枢密院C.三司D.三衙【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它是宋初在中央设置的军事机构,掌天下兵籍、武官选授及军队调动等,但却不能直接指挥军队

”可知,“它”是宋初掌握军事的机构,结合所学可知,枢密院是宋初在中央设立的军事机构,B项正确;A项是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内容,排除;C项掌握财权,而非军权,排除;D项是宋代掌管禁军的机构,主要是皇帝服务,与材

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项。13.中国古代某一政权“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该政权的做法A.推动了契丹社会的进步B.助推金朝由东北入主中原C.

形成了辽宋鼎峙的局面D.加速蒙古族和汉族的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宋代的南北面官,这种因俗而治的方式有利于推动契丹社会的进步,A项正确;该政权是辽代,所以助推金朝由东北入主中原、加速蒙古族和汉族融合的说法都不符合题

意,排除BD项;该政权的做法主要是国内治理,不是导致辽宋鼎峙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A项。14.钱穆曾评价说:“(它)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实际上并不

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文中的“它”是指A.秦朝的郡县B.元朝的行省C.西汉的刺史D.隋唐的三省六部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权只在中央”,该机构是“元朝的行省”,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

。15.《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七年(1270年),国内商税“以银四万五千锭为额,有溢额者别作增余”,到至元二十六年,已增至“腹里为二十万锭,江南为二十五万锭”。这主要反映了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外贸税成为主

要财源C.商品经济相当繁荣D.民族压迫日益加重【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元代商税到至元二十六年已增至银四十五万锭,商税收入的增加反映商品经济相当繁荣,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在元朝以前就已经开始,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元朝外贸税额和

财政收入构成情况,不能得出外贸税成为主要财源,排除B项;商税收入的增加与民族压迫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16.唐代上流社会家庭喜欢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儿媳,而在宋代,富家之女是人们选择儿她的首选。蔡襄

曾对此有抱怨:“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这反映了宋代A.社会成员等级界限消失B.商人政治地位显著提高C.商业发展推动婚姻自主D.门第等级观念日益淡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唐宋时期,上流社会选择儿媳从世家贵族中选择到首选富家之女,更不重视当下政治出身,

反映了门第观念淡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选择儿媳标准的变化,宋朝时,社会还是有士农工商的等级差异,排除A项;宋朝商人的政治地位没有提高,排除B项;“选择儿媳标准的变化”并非实现婚姻自主,排除C项。故选D项。17.“宇宙之间,一理

而已……其张之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结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观点属于A.孔孟学说B.汉代儒学C.程朱理学D.阳明心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朱熹提出的“理”是三

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C项正为确;孔子主张仁和礼,孟子主张仁政,排除A项;汉代儒学家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排除B项;阳明心学提出了“心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8.宋元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它就是《西游记》的雏型,讲史话

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早期故事底本,后来被说书艺人不断阐发,形成小说。这主要说明当时()A.城市娱乐活动丰富B.文学呈现世俗化趋势C.通俗文化成为主导D.工商业资产阶级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宋元话本是说话人的底本,并以此为基础被说书艺人阐发,形成小说,体现了文学的

世俗化趋势,B项正确;题干并未体现城市娱乐生活丰富对小说形成的影响,排除A项;通俗文化并非主导,排除C项;中国资产阶级兴起是近代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19.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

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朝是东亚医药的中心。下列分别属于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是()A.《黄帝内经》《千金方》B.《神农本草经

》《齐民要术》C《氾胜之书》《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梦溪笔谈》【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到汉代,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

次的高峰,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成果,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二次的高峰,A项正确;《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综合性农学著作,排除B项;《氾胜之书》是西汉的农书,排除C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的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

笔记体著作,排除D项。故选A项。20.这一特权是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虐、走私贩毒、进行各种犯罪的护身符。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这一特权指的是()A.协定关税B.片面最惠国待遇C.

开放通商口岸D.领事裁判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们可以凭借这一特权在中国杀人越货,横行无忌,而每每逍遥法外”可知,这一特权涉及到法律审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特权指的是领事裁判权,D项正确;

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开放通商口岸与材料中的司法审判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21.1875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陆续访购西书数十种,厚聘西士,选派局员,相与口述笔译。主要为算学、化学、汽机、火药、炮法等编,固属关系制造;即如行船、防海、练军、采煤

、开矿之类,亦皆有裨实用"。上述翻译活动旨在()A.批判传统文化B.实现自强求富C.促进政治转型D.变革选官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洋务派创办的,1875年处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引用的西学都是关于西方科技类的,这有

助于实现其自强求富的目标,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对传统政治制度的否定,排除A项;洋务派不排斥传统文化和原有政治体制,排除C项;题干材料只是翻译图书,与变革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

项。22.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在这一特定的背景下,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材料意在说明甲午战争()A.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B.加深了中国

社会的民族危机C.弥合了各救国方案间的分歧D.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仅一部分洋务派承认了维新之必要,连一部分顽固派也开始接受了洋务运动的东西”可知,甲午战败导致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促使中国向西方学习向广度和深度扩展,激发了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A项正确

;材料不仅仅强调民族危机的加深,还强调国人应对民族危机的态度,排除B项;C项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甲午战败并没有动摇了晚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3.在清代早期和中期,满洲贵族控制权力中心。而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政府的权力从满人逐渐转

到了汉人,势力强大的地方督抚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松了专制控制B.汉族地主与清廷对抗C.外国侵略削弱清廷实力D.镇压农民起义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平天国运动兴起,在镇压这一运动的过程中,汉族官僚地位逐渐上升,势力强

大的地方督抚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D项正确;近代清政府并未放松专制控制,排除A项;汉族地主地位上升是因为其效力于清政府,而非其与清政府对抗,排除B项;外国侵略不是汉族官僚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24.民国初年,国

民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方能产生;各项法律政令和重大行政事务,亦需经批准方可实施。这说明辛亥革命()A.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B.满足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C.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D.完

成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民国初年,国民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经由普选产生的议会机构拥有较高的权威,包括大总统在内的各种重要官职,均需选举或得到认可……”可以看出,辛亥革命使民众获利了一些权利,并实行了一些法令,反映出辛亥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A

项正确;B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辛亥革命没有完成任务,排除D项。故选A项。25.如表是1913年—1916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国家对外贸易政策调整C.中国

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答案】A【解析】【详解】由图示看出,1913年—1916年中国进口贸易呈下降趋势,出口贸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

略,进口总额下降。而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良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A项正确;这一时期没有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排除B项;中国民族工业彻底摆脱了列强控制说

法太绝对,排除C项;一战后中国国际地位有所上升,但材料体现不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排除D项。故选A项。26.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红船精神——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B.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C.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D.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五四精神与1919年五四运动有关;红船精神与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有关;井冈山精神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有关;长征精神20世纪30年代初的长征有关。结合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7.下图可用于

说明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B.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开展C.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D.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而且中央工农民主政权所在地是瑞金,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A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中共没有建立根据地,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排除B项;红军长征主要是从瑞金向陕北转移,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C项;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分布在北方,而且中央所在地是延安,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8.1941年,陕甘宁边区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

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这次改选()A.根本上扭转了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B.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D.弱化了中共对敌后

抗日政权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陕甘宁边区实行“三三制”改选,很多党外人士、开明绅士进入政权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改选扩大了边区抗日政权基础,有利于调动各阶层抗日积极性,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项正确;大生产运动扭转了抗日根据地严重的经济困难,排除A项;1937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排除C项;“三三制”并未削弱党的主导地位,反而更好地确

立了党在敌后抗日政权中的政治领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9.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滇西各族人民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凭着一腔报国热情日夜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抢修出了一条长达547.8余公里的交通干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为了修筑滇

缅公路而献出生命的人数不少于三千人,平均每公里死亡三名民工。材料反映出()A.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B.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C.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D.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A【解析】【详解】滇缅各族人民用血汗和生命筑成的抗战

生命线——滇缅公路,材料体现了中国全民族团结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排除B项;滇缅公路是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夸大了滇缅公路对中国抗战的作用,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国共两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

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0.1947年5月13日《大公报》评论国统区,“因物价腾昂,生活不安,人心浮动,几乎处处都在闹事,事事都有风波,一种阴霾恐慌的气象遍布各地”。该现象反映了()A全民族浴血抗战B.国共统一战线破裂.C.解放战争即将爆发D.国

民党统治出现危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7年,国统区货币贬值,物价飞涨,国民党统治出现危机,D项正确;1937年全民族抗战开始,排除A项;1946年内战爆发,国共统一战线破裂,排除B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

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宋朝开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唐朝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

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国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因而商业的发展只能对统治者有利,而不会影响其统治地位。宋代仍然把农业放在经济发展首位并注意改进农业生产工具,奖励垦荒,因此,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

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时指南针已普遍用于航海。造纸、雕版印刷、火药均已出现。此外,纺织、制瓷、矿冾等各部门都有显著发展,各业作坊规模之大,超越前代。——摘编自邓晓影《宋代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的提高》材料二:到了晚明时期,由于玉米和番薯等新的粮食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粮食生产有了突破性

的发展。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而这又进一步促使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如松江,是明代最著名的棉纺织业中心,有众多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集散地,其中朱泾镇“四乡盛产棉花,乡人精于纺织,

所产标布质地精细”。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资本的增多、竞争的激烈,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其中最著名的是徽商,不仅人数多,而且资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

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摘编自陈君齐洋锟《晚明的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商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答案】(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2)表现:农产品成为商品;出现

了大批工商业市镇;出现了商帮;商人资本雄厚。影响: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传统的抑商思想受到冲击)【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

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可得出,生产力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宋代政府在对农业与商品经济关系的处理上出现了许多与历朝的不同之处……重农抑商情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可得出,政府鼓励经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根据材料一“……唐朝

的‘坊市制度’在宋代被取消,此举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可得出,坊市制度的瓦解;根据材料一“……至天圣年间(1023~1033年)农业得到很大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手工业的兴旺,造船的发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可得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还可以得出:文化科技的进步;经

济重心的南移等。【小问2详解】表现:根据材料二“……由于经济效益可观,种棉和养蚕更是蔚然成风。各地商品的种类比以往更丰富……”,可得出,农产品成为商品;根据材料二“……工商业专业市镇的大量兴起……”,可得出,出现了大批工商业市镇;根据材料二“……开始产生了一批商业集团,也就是所谓的中国商帮……资

本雄厚,经营多种行业……”,可得出,出现了商帮;商人资本雄厚。影响:根据材料二“……在明清之前,人们都以习儒或做官为一生的奋斗目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四民观’和‘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许多文人学士也开始加入到从商队伍中,‘弃儒就贾’成为当时的风气……”,可得出,市民阶层崛起

,阶级结构变动;根据材料二“……但是商业化的发展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的世俗化,社会的商业化使人心趋于机械、变诈,人们唯利是图”,可得出,贱商观念开始改变(传统的抑商思想受到冲击);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资本

主义萌芽产生。32.图1与图2是中国古代的两个朝代鼎盛时期疆域示意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请判断图1、图2是哪一个朝代,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简述图2的朝代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

及其重要意义。【答案】(1)图1是唐朝;理由:领土幅员广阔,都城是长安,有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有吐蕃并立等。图2是清朝;理由:领土幅员广阔,定都北京,有十八个省,一些的范围与今天大体相当,有各将军辖区,有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范围,台湾

归属于福建省管辖等。(2)措施: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平定葛尔丹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管理;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清政府册封藏传佛教领袖,派

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意义: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巩固了国家统一。【解析】【详解】(1)图1:根据图1的疆域范围、都城长安以及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同时与吐蕃并立,说明这是唐朝。根据图2中的领土范围以

及都城北京,并结合这一朝代中有十八个省份并且有各将军辖区,有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的范围,台湾归属于福建省管辖等,可以判定这是清朝。(2)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一台湾,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康熙帝

反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初平定葛尔丹叛乱,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管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册

封藏传佛教领袖,派遣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巩固了国家统一。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

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

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

开展的运动(每个阶级各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新道路及意义。【答案】(1)地主阶级: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析:未能挽救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新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解析】【详解】(1)举例:根据材料一中“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

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代地主阶级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则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分析: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

史观,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方面分析可知,这些运动未能挽救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所以说它们都是失败的。(2)新道路: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

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新道路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从革命实践和革命

理论等方面分析可知,新道路保存并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并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国情相结合的典范。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

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6073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