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doc,共(18)页,1.158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2cadab718180302f8c6285c2117f47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官渡区一中2020年4月高一历史开学考1.“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特种邮票,对图片信息解读准确是A.此生活场景出现于原始时期B.图中生活以土地国有制度为前提C.体现了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D.反映了古代富足祥和的农家生活
【答案】C【解析】【详解】图片中有牛耕,有纺织,这体现的是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C正确;小农经济出现于春秋,排除A;小农经济的土地所有制基础是土地私有,排除B;小农经济之下农民生活并不富足,排除D。2.在古代中
国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据此推测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A.民营手工业B.外国的贡品C.家庭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不在市面流通,只为官方服务,
D正确;AC生产的不会被皇家垄断,排除AC;外国的贡品不是主要来源,排除B。3.“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合称而来。筑城主要是为了保护人民,最初,市只是城内很小的区域,而且
在时空上受到官府的严格限制。随着商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时期,在空间上逐渐突破了原先的限制,这“一定时期”的典型是A.战国大梁B.汉代长安C.南朝建康D.北宋汴京【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市坊界限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是在北宋时期,D正确;战国、汉代以及南朝时期城市依然有固
定的交易场所、规定的交易时间,A、B和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
描述反映清政府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坚持重农抑商政策C.绝对禁止中外贸易D.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十三行”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下准许外国人做生意的地方唯一口岸,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对外贸易,不是
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闭关锁国不是绝对禁止对外贸易,是有限制的对外贸易,C错误;广州是鸦片战争之后被开放为通商口岸,D错误。5.1878年,朱启昂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开天津机磨面粉之先河。该企业创办的有利条件是A.自然经济
的消失B.清朝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洋务运动的诱导D.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朱启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阶段的企业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受到外国企业刺激以及洋务运动的诱导,C正确;A中消失说法错误,此时是开始解体;B是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初步发展的原因;D是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6.认真阅读下表,促成表中轻工业发展出现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B.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C.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D.国民政府开展了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此时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的工业有所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故D正确;当时已经没有临时政府,排除A;一战是1914-1918,排
除B;C项不符合史实,并没有摆脱压迫,排除C。7.从1864年到1894年,民族资本总额只有680万元左右,而1895年到1898年,民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到1400万元以上,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的商品倾销迅速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B.洋务运动的诱导和榜样作用C.清政府放宽
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控制,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故A项“迅速瓦解”的说法错误,故排除。甲午战
争中国战败,标志洋务运动破产,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条件,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8.20世纪初,许多河北企业在招收股份时明确规定不吸收洋人股份。这体现出A.民族工业十分发达B.“实业救国”意识的发展C.民众排斥西方文明D.西方侵略势力被
驱逐【答案】B【解析】不吸收洋人股份,倡导自己办企业救国,属于实业救国思想,B正确;A中十分发达说法绝对;C中排斥说法绝对;列强仍然没有被驱逐,D错误。9.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中写道:“事情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全变了。”中国面目全变了的
途径是A.通过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B.发动五四运动调动全民族的爱国热情C.领导全国人们进行抗日斗争D.开展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
国的面目全变了”,指到1956年,经过三大改造,奠定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标志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故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1956年,而非1911年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故A不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1919年,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到1945年,
时间均不符,故BC不符合题意。故选D。10.1992年2月5日,美国全国公共电台早间新闻在《邓小平从封闭中重新出现》的报道中指出:“邓小平的再次露面和及其支持改革的承诺让一些分析家非常疑惑,……这让我们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让美国人“摸不着头脑”源于邓
小平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B.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C.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992年春邓小平南巡,论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这一论断让美国人产生了疑惑,D符合题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的,A错误;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与材料不符,B错误;首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C错误。1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
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按劳分配C.调动职工积极性D.实施“走出去”战略【答案】A【解析】【分析】略【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故选A;B是分配制度,C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排除;D是对外开
放的内容,排除D。故选A。12.人民公社推行后,出现了“出工一条龙,干活一窝蜂”“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景象。这本质上反映了A.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B.生产关系脱离了实际C.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
D.社会公平基本上实现【答案】B【解析】人民公社强调“一大二公”,一味追求公有化水平越高越好,导致生产关系严重脱离实际,从而出现上述现象。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CD项。点睛:人民公社化
运动追求“一大二公”,认为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这种做法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3.衣食住行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不体现着历史发展特征。在1925年的上海,下列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A.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B.汽车和人力车夫穿行在马路上C.报童在城市的大街上叫卖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餐厅吃西餐【答案】A【解析】移动电话出现于20世纪末,在19
25年不可能出现,故选A;汽车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力车出现于19世纪中期,报刊出现于19世纪中后期,西装和西餐也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故BCD均符合史实,所以排除。点睛:新课程的课标要求中,关于历史史实是最需要学生通过记忆来掌握的,其他的诸如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意
义、影响和经验教训、启示之类的东西都离不开史实,而这些东西都是史实推论或者概括总结得出的,所以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识记的任务只有史实,结论性的东西都不用死记硬背了,等于减轻了考生的记忆负担,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历史学科其他能力的要求在新课标下等于提高了,需要考生提高到一定程度才可以从容应对高
考。同时,即使是识记的知识,也不会考查直接的死记硬背,而是考查在新情境下能否灵活运用。14.阅读下图《变迁》。图片以中间为分界线,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下列关于该图片说法正确的是A.城乡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缩小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的生活方式C.
社会生活出现出土洋并存特色D.西式服装完全取代了传统服饰【答案】C【解析】从材料“左右两边清朝、民国时期的服装和建筑风格明显不同”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生活出现了传统与近代并行的局面,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城
乡之间的差异,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错在“普遍接受”;D项说法错误,错在“完全取代”。15.1505年,一位西欧航海家写下了以下遗嘱,据此判断,他是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答案】B【解析】【详解】由题干中“从西班牙向西航行……可以到达印度……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
陆”,推知这位航海家是哥伦布,故B项正确;迪亚士是葡萄牙航海家,1487年发现非洲好望角,故A项错误;达·伽马委任于葡萄牙王室,1497年到达印度,故C项错误;麦哲伦船队1519~1522年完成环球航行,麦哲伦在菲律宾被杀无法写遗嘱,故D项错误16.15世纪末,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
夺活动的国家是A.荷兰、英国B.葡萄牙、西班牙C.美国、苏联D.德国、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5世纪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在东西两个半球进行殖民掠夺活动,故B项正确;荷兰是17世纪,英国是18世纪,故A项
排除;美国是1781年取得独立战争胜利,苏联是1922年成立的,故C项排除;德国法国要晚于英国,故D项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信息是“15世纪末”。17.17世纪,该国的船只在欧洲世界里是最便宜和实用的。商人依靠这些船只航行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充当着各地
贸易的中介人和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材料评价的国家是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法国【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7世纪,该国的船只在欧洲世界里是最便宜和实用的”、“充当着各地贸易的中介人和承担商品的转运业务”可知,17世纪荷兰海运贸
易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选项B正确;西班牙在17世纪已经衰落,排除A;英法两个国家在当时主要是抢占殖民地,其主要内容并不是发展海上转运贸易业务,排除C、D。18.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
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B.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扩大的市场C.蒸汽机等机器的发明和应用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
据材料“市场的扩大,需求的增加,引起了工业革命”可知市场的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B项正确。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是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排除A。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蒸汽机的应用是在工业革命开展后,排除C。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是工业革命的结果或作用,
排除D。19.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B.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和生产的高度集中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答案】B【解析】根
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企业总数越来越少,但规模越来越大,投资额越来越大,说明这一时期出现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故B项正确。材料只涉及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没有涉及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
排除A。材料只涉及美国钢铁业的发展,没有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排除C。19世纪后期,美国尚没有确立世界霸权的地位,D项史实错误,排除。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
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像一潭死水般平静”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答案】B【解析】【详解】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主要表现为生产和消费
的矛盾,即生产过剩,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失业,B符合当时民众的体验,正确;这一时期的经济危机是物价下跌,而非上涨,排除A;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抬头,C、D不是时人的体验,排除。21.1935年3月9日,美国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救济法
》,授权总统在信用和金融方面以巨大权力。以下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银行暂时休业整顿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答案】A【解析】《紧急银行救济法》属于金融方面,“银行暂时休业整顿”也属于金融领域,故A正确
;失业保险制度属于社会保障方面,故B错误;提供农副产品补贴属于农业方面,故C错误;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属于工业和劳资关系领域,故D错误。故选A。22.克林顿政府创造了经济扩张的奇迹,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经济”时代。对美国的“新经济”认识错误的是A.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B.实
现了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同时并存C.完全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D.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经济模式,并没有完全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故C错误,
符合题意;美国的“新经济”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该经济模式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由于新经济模式出现,美国经济出现了连续十年低失业率、低
通货膨胀率与高增长并存的局面,A、B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3.1921年列宁结合俄国国情“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并进行了初步的实践”,材料中的“实践”是指A.自由放任政策B.新经济政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1921年”“将市场经济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新经,故B项正确。自由放任政策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故A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故C
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属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排斥市场经济的运用,故D项排除。24.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年)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
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时间1957年,当时是赫鲁晓夫当政时期,大种玉米是当时的运动,D正确;赫鲁晓夫当政时期试图冲破斯大林模
式的束缚,但最终没有,排除A;B是勃列日涅夫时期,排除;C是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时期,排除C。故选D。25.下图是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的变化趋势图。苏联所占份额上升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1921年,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执行于1921—1928年,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通行于1928年以后,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故C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D项错误。点
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首先,把握材料的时间“1929—1938年”;然后注意图中美国和苏联数据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6.【加试题】“美元霸权”是指美元在执行世界货币职能的过程中,给美国带来了诸多经
济利益,但同时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各种负面影响。“美元霸权”的确立与下列条约直接相关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议》B.《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
知,“美元霸权”的确立与《布雷顿森林协议》直接相关。1944年签订的《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由此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故A项正确。《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是为了促进自由贸易。《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是欧洲联盟成立的基础。《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正式生效意味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BCD三项与题意无关,排除。27.《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
。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A.和平的欧洲B.平等的欧洲C.联合的欧洲D.稳定的欧洲【答案】C【解析】根据“《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结合所学,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标志欧洲联合的开始,故C正确;《欧洲煤钢
共同体条约》标志欧洲联合的开始,并非欧洲和平、平等、稳定的开始,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8.孔子生活的时代,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是A.封邦建国、制礼作乐B.社会变革、百家争鸣C.帝国分裂、民族交融D.帝国鼎盛、开放包容【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在此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推广,私有土地不断发展,地主竞相占地,诸侯们攻城掠地,列国纷争,礼崩乐坏,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著书
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封邦建国,制礼作乐是西周初期的社会特征;C选项错误,帝国分裂、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D选项错误,帝国鼎盛、开放包容是
唐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汉书·艺文志》说到某学派:“……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这句话的意思是严格地按照法律进行惩罚,以此来辅助礼制。由此可知,法家强调以法治国,用来辅助礼制,故C正确;儒家强调的是仁和礼,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墨家强调的是兼爱、非攻,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道家强调的是无为而治,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30.“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
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董仲舒的这一主张可概括为A.“天理一体”B.“君权神授”C.“三纲五常”D.“大一统”【答案】B【解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说明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故B项正确;“天理一体”属于宋明理学
的思想,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纲常制度,故C项错误;“大一统”是统一的思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到1919年,是山东经济发展一个较重要的时期。济南
、青岛、烟台三埠工业勃兴,欧战以来,尤为蓬勃,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如纺纱业、面粉业、火柴业等。——吕伟俊《民国山东史》材料二材料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
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
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其
快速发展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概括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答案】(1)主要表现:设厂数目增加,出现新兴行业。因素: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的建立;民国政府推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实业救国;提倡使用国货);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经济侵略。(2)特点:曲折发展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
问题的能力。(1)中国济南等城市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设厂数目大为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行业”分析得出。推动其快速发展的因素应当联系所学,从辛亥革命的推动、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和一战的影响来回答。(2)
从材料二图片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
想解放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点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
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
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32.近代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发展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了——陈钦庄、计翔翔等《
世界文明史简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材料二西方国家极力把祸水引向他国。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其他各国也相继提高了关税,进行报复。除关税战外,各国还展开了货币战。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
币贬值,以增加出口,减少进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对中国债权的启示》(2)依据材料二概括,为摆脱经济大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办法?这些办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第一次工业革
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方法: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影响:世界经济陷入混乱,加剧了经济危机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和经济危机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内容解决问题的能力。(1)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应当联系所学,从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世界市场的雏形开
始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等方面来回答。(2)从材料中的“把关税平均提高了20%以上”“从英镑贬值开始,56个国家相继使本国货币贬值”等信息可以看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办法
是提高关税,货币贬值。其影响应当联系所学,从加剧经济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国际关系日趋恶化等方面来回答。33.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
的历程】材料二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
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材料四【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
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
结)(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答案】(1)“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重工业。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经济特区的
设立。主要推动因素: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解析】【详解】(1)“影响”,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得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历史事件”
,依据示意图中的“1949年”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行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实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信息“经济方面的严重失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依据材料三信息“伟大的历史转折”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政策”,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的数据变化得
出:图一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图二是经济特区的设立。“推动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南方谈话和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