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0)页,742.34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c21f31eed9388e7640b3030d556e2f6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枣庄三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第Ⅰ卷(选择题)注意事项:第Ⅰ卷共35小题,每
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1.《国语·周语上》记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
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上述言论A.体现原始民主遗存B.崇尚君民平等共治C.追求家国一体格局D.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把防百姓之口比作防川,主张让百姓有表达的途径,这与原
始民主有关,A项正确;材料与君民平等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家国一体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为清代军机处设立后的权力结构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A.军机处的办事效率高B.权力分配服务于皇帝集权C.内阁
地位高于军机处D.中枢机构的设置较为紊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军机处设立后,军机处负责替皇帝草拟谕旨,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皇帝则大权独揽,乾
纲独断,这体现出中枢权力的分配以加强皇权为中心,服务于皇帝集权,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中枢权力的分配以服务于皇帝集权为核心,没有体现军机处的办事效率,排除A项;由材料可知,军机处负责替皇帝草拟谕旨,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所以内阁
地位低于军机处,排除C项;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内阁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中枢机构的设置并不紊乱,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3.斯巴达公民内部有贵贱之分,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这体现了斯巴达A.精
英政治的虚伪性B.贵族寡头政治的特征C.僭主政治的反复性D.直接民主政治的弊端【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监察官、王族和贵族不仅垄断官职、指挥一切,还拥有远远超出普通公民更多的土地、奴隶和个人财产”可知,在斯巴达掌握权力
的是少数贵族,这是典型的贵族寡头政治,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贵族寡头政治而非精英政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僭主政治,更谈不上反复性,排除C项;雅典实行直接民主制,斯巴达是贵族寡头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4.进入
19世纪,英国先后进行了1832年、1867年和1884--1885年三次议会改革。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A.正式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C.逐步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D.基本实现成年男子的普选权【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
经过三次议会改革,不断扩大选举范围,最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D项正确;1721年形成责任内阁制,排除A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共和制,排除B项;英国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是议会君主制,排除C项。故选D项。5.在解放战争中,伴随
着人民解放军推翻蒋家王朝统治的隆隆枪炮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中共此举A.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加速了国共两党分裂C.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D.确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由材料可知,在解放战争中,中共领导了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把地主剥夺的农民的土地归还给农民,实现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产品的分配权,团结农民阶级支持革命事业,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A项正确;在解放战争
之初国共两党就已分裂,土地改革主要是解放了农民,使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与加速国共两党分裂关系不大,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排除C项;土地改革后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仍属于土地私有制,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排除D项。
故选A项。【点睛】6.1912年12月,中华民国举行了参众两院议会首次选举。经统计,两院席位的选举结果如下:民主党得到24席、统一党得到24席、共和党得到175席、国民党得到392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这一现象的出现()A.得益于革命打碎了旧的体制B.标志共和制在中国的
诞生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D.说明民主选举的基础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中所给信息,中华民国成立后,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并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得益于专制政权即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A
项正确;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共和制在中国的建立,排除B项;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中各政党主要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意图,并未体现广大人民的政治意志,故民主选举基础广泛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7.改革开放初,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20世纪80年代,城市国企改革全面展开,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共性特点是A.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的分离B.实行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C.确立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体制D.由农民和工人自下而上自发进行【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均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的分离,A项正确;当时仍然是公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项;当时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城市经济体制是自上
而下改革的,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8.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加速北宋衰亡B.并未富国强兵C.加重人民负担D.加强社
会管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钱穆认为王安石变法中的开源政策,有些地方近于敛财,使得百姓不堪其苦。这表明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信息均没有涉及,排除ABD项。故
选C项。9.下表是南宋嘉定(宋宁宗年号)六年(1213年)“四选”官员(吏部铨选的四类官员)人数统计表。据此可得出的史实是,南宋A.冗官现象最终得以解决B.平民入仕受到一定阻碍C.科举制发展到成熟阶段D.士大夫阶层的日益固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
南宋时期恩补出身的官员数量明显大于科举出身的数量,这不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说明平民入仕受到一定阻碍,因此B正确;冗官问题贯穿于整个宋朝,A排除;C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B。10.在西方文官制度下,一位部长要对付常务次官会议或部际会议,必须有“牛顿的智慧、亚
历山大的勇气和拿破仑的手腕”,否则就休想改变高级文官的决定。这表明A政务官从属事务官B.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C.文官系统相对独立D.制度体系有违民主精神【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方文官制度下,一位部长
要改变高级文官的决定,就要有“牛顿的智慧、亚历山大的勇气和拿破仑的手腕”,可知部长必须有自己的政策并能坚持自己的主张,比较的独立,所以文官系统相对独立,C项正确;部长要有自己的智慧和手腕才能改变高级文官,比较的
独立,不能从属于哪一个或是保持中立,A项和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违民主精神,D项排除。故选C项11.西方国家文官制度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凡是文官要在资产阶级各政党之向严格保持中立,不得公开参与政治活动。但我国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
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造成我国干部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两极格局和冷战思维的影响B.西方文官制度存在重大缺陷C.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D.中国干部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西方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且西方推行多党制,而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因此造成了我国干部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有着显著不同,是东西方社会制度和国情不同导致的,C项正确
;材料与国际格局无关,排除A项;BD项说法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项。【点睛】12.下图描述了1904年7月河南会试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A.废除科举制度已成民众共识B.学堂选官制度仍未设立C.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D.选官制度变革进展缓慢.【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材料“甚而大学某生,弃其游学之额而求博第之荣”体现的是晚清时期人民对科举制的追捧,说明的是科举制度不利于新学的发展,C项正确,排除A项;当时学堂选官制度已经确立,如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排除B项;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点睛】13.孙中山说“至于社会的共和政体,那官吏不是君主的私人,是国民的公仆,必须十分称职,方可任用。但是这考权如果属于行政部,那权限未免太广,流弊反多,所以必须成立独立机关才得妥当”。下列符合孙中山这一主张的是A.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成立政事堂B
.颁布《临时约法》成立中华民国C.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成立学部D.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成立考试院【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两层意思,一是官吏是“国民公仆”,另一层是考试权独立,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4.《大明律》中规定,权势家族犯罪,官吏只得奏闻,不得擅自过问
;同时又规定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这体现出明代法律A.对平民的保护形同虚设B.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威C.权势家族享有种种特权D.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对权势家族的各种规定主要是为了稳定社会秩序,
故D项正确;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对权势家族的法律,并未涉及对平民的保护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加强君主权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权势家族不得“结党营私、侵占民宅、诱卖良人为女婢,否则罪加一等”得出其并不
享有种种特权,故C项错误。15.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宜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B.社
会主流价值观念得以强化C.百姓对封建政府依附关系松弛D.程朱理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朱元璋时期的社会教化措施合编的《教民榜文》、永乐年间的《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和正德以后用乡约维持秩序,
可看出儒家的教化功能,这有利于强化社会主流价值观,B项正确;当时的地方行政体制并未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建政府加深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南宋以后,程朱理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6.英
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是西方两大法律体系,既有不同之处,也有诸多共性。其共性主要体现在①古罗马法是其渊源②法官的作用很突出③体现分权制衡思想④注重保护个人权利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
法律制度可以分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大类型,它们都源于古罗马法,体现了分权制衡思想,也注重保护个人权利,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主要区别之一在于法官的作用突出与否,英美法系突出法官地位,强调法官可以创立先例;而大陆法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法官的作用不太突出,所以
②不是其共性,排除A项、C项;因为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17.1980年5月,《中国青年》杂志发表了一封署名为“潘晓”的读者来信《人生的路呵,怎么越走越窄?》,来信提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随即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覆盖全国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
大讨论。这一讨论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也助长了个人主义的泛滥。与这场讨论直接相关的是A.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制度B.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C.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D.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引发了一场长达半年、覆盖
全国的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这一讨论不仅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也助长了个人主义的泛滥”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这一讨论直接相关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新的
历史时期首创的群众性活动,故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讨论,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无关,排除A;《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2001年颁布的,排除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开展是为了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做了思想准备,排除D。18.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
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在西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是A.西域都护府的设立B.宣政院的设立C.安西都护府的设立D.理藩院的设立【答案】B【解析】【详解】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标志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正确;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管辖的是新疆地区,排除A、C;理藩院设置于清朝,不能作为西藏正式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标志,排除D。19.1813年10月,在德意志莱比锡附近,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及其他欧洲各国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进
行了一场决战。因参战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拿破仑最终战败,半年之后拿破仑退位。由此可见,拿破仑对外战争A.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B.激发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D.推动了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因参战
国家和民族众多,被反法同盟国家称为‘民族会战”体现的是拿破仑对外战争刺激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最终导致其走向失败,B项正确;材料与摧毁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无关,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并未失败,排除C项;拿破
仑对外战争并未推动欧洲国家民主政治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20.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德意志境内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确认了荷兰、瑞典的独立国地位,还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该和约确
立了A.促进德意志统一的原则B.国际关系应遵守的一些准则C.民族自决与独立的权利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的混战局面,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
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B项正确;《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只是承认了德意志境内数百个诸侯国的主权,1871年德意志才完成统一,排除A项;民族自决不属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排除C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
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但没有确立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1.1952年8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行政地位及自治权利等重大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当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成为我
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已经在地方上取得实践成果C.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开创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对民族自治地方等进行明确,可知在
地方上取得实践成果,B项正确;材料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无关,排除A项;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材料与人民民主专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图是1949--2008年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
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1964年法国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C.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1992年建交高峰与国际局势剧烈变动相关【【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9年东欧剧变
,东欧国家摆脱了苏联的控制,外交独立性增强,1991年苏联解体,由一国变多国,而且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和平趋势增强;1992年,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对外开放程度也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外交于1992年引来高峰,D项正确;1949年与新中国建
交的并非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A项;瑞典是首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排除B项;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3.下表是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以来货币政策演化表,由此可以看出明朝洪武年间时间主要内容洪武八年三月造大明宝钞,钱
、钞兼行,禁民间金银物货交易洪武九年五月革罢各布政司宝泉局,停铸钱洪武十年五月命各布政使司复设宝泉局,铸小钱与钞兼行洪武二十二年四月造10文—50文小钞,以便民用洪武二十二年六月工部请求不要停罢铸钱,仍收废铜铸钱以便民用,获准洪武
二十七年八月令全面禁用铜钱A.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纸币出现B.政府货币政策兼具主导性和灵活性C.钱钞取代白银成为最主要的流通货币D.政府货币政策反复无常不顾及民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多次调整金属货币与纸质
货币的使用,在调整的过程中制造小额纸币方便使用,课件政府货币政策的主导性与灵活性,B项正确;宋代四川地区最先有交子,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通过材料不能得出白银被钱钞取代,排除C项;材料是政府的适时调整,不是政策反复无常,排除D项。故选B项。24.16世
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据此可知,白银货币化A.推动社会实现了转型B.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C.促进了经
济重心南移D.使中国卷入了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和中国形成了巨大的贸易逆差,欧洲从美洲掠夺的白人大量流向中国,由此促进了中国白银的增加和使
用,因此白银货币化是海外贸易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16世纪中后期,中国还没有明显的社会转型,排除A项;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已完成,排除C项;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25.下图为形成于清朝前期的庄票,是钱庄签发的一种票据。分为即期和远期两种,即期庄票见票即可
支付,远期庄票须到期才能支付,庄票弥补了商贩的资金问题。庄票的流通反映了A.政府需加强对金融业的管控B.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C.庄票代替白银成为主要货币D.民间资本推动货币政策调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庄票的分类和职能可
以看出,庄票是一种借贷凭证,其在市场上流通,说明当时资本性借贷有了显著发展,B正确;庄票流通利于商业发展,而且其本身是有序发展,并未扰乱当时市场秩序,排除A;C不符合史实,庄票只是凭证,不能取代白银的货币地位,排除;题干未涉及货币政策调整,排除D。26.1931年9月,英国放弃金
本位制,英镑随之大幅贬值;罗斯福上台以后,禁止黄金自由流通,大幅提高黄金价格并持续收购黄金。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对此,中国政府的主要应对措施是A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白银国有禁止流通B.制定所得税暂行
条例,开征个人所得税C.发表“改订新约”宣言,主张关税自主D.废除了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经济大危机的冲击,西方国家纷纷来华套购白银的影响,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减少了白银外流,稳定了
经济,A项正确;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公布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开征个人所得税,排除B项;发表“改订新约”宣言是在1928年,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项。【点睛】27.据统计,1959年,美国黄金储备为195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为194亿
美元,两者大体相当;而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美元,约为黄金储备的3倍。这一情况的发展A.造成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B.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C.严重制约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导致了国际货币体
系陷入混乱【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到1967年年底,美国黄金储备下降到121亿美元,对外流动负债增加到331亿美元,约为黄金储备的3倍”,可知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外债务不断增加,黄金储备也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美元的币值稳定,美元自由兑换黄金很难继续维持,布
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B项正确;材料指的是美国的黄金储备量的变化,不能体现经济霸主地位的衰落,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的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全球经济处于“半球化”的状态中,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世界金
融体系逐渐走向了制度化和体系化,排除D项。故选B项。28.国民政府实行的国定关税,使关税收入显著增加。据统计,从1926年至1933年,竞争性进口商品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从81.2%降为67%,非竞争性进口商品在总进口中的比重由18.8%升到33%。此次国定关税的实行.A.说明中国已经实
现关税自主B.源于帝国主文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C.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实现了国内关税和国境关税的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竞争性进口商品占总进口量的比重从81.2%降为67%”可知,和中国有竞争性的商品进口减少了,有利于保护
本产品竞争力,促进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真正实现关税自主,排除A项;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是在一战后,此时列强卷土重来,排除B项;1937年才正式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排除D项。故选C项。29.唐初实行租庸调制,针对
成年男子征收:两税法实行后,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由人丁、田共同承担;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分摊到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由此看出在古代赋役沿革中.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
B.农民赋役负担不断减轻C.征税标准更趋于合理化D.政府对基层管理的松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一条鞭法再到摊丁入亩,体现的是征税标准由人丁为主变为田亩为准,说明的是征税标准更趋于合理化,C项正确;货
币地租并未取代实物地租,排除A项;农民的赋役负担并未减轻,排除B项;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呈现强化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0.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
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度的推行()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B.抑制了土地兼并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实行地丁银制度,使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
附关系减弱,并不是加重百姓的负担,故A项错误;土地兼并的根源是土地私有制,而地丁银并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故B项错误;地丁银的确立改用货币征收赋税和徭役,进一步松弛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促使农民与市场发生更多的联系以获取货币缴纳赋税,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地
丁银按照土地和人口来征收赋税和徭役,使得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摆脱了丁役负担,促使人口大幅度增长,激化了人地矛盾,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地丁银制度【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31.魏晋时期,首次出现了有别于
原来“里”的“村”,村成为乡里组织重要的单位。乡里组织的官员数量依照户口编定。“按千户为准,千户以上置史、佐、正三人,依户口数另设里吏一人”,乡官主要由官府派出,辅以民间推选,并享有俸禄品秩。这些乡官的设
置在当时A.实现了基层治理的系统化B.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治理D.取代了政府控制基层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魏晋时期出现了乡官,乡官由官府派出,这有利于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治理系
统化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维护大一统局面无关,排除B项;乡官并没有取代政府,排除D项。故选C项。32.所谓土断,就是把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东晋南朝,实行过几次土断,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桓温主政下的庚戌土断(公元364年)据此可知,土断制
度A.遏制了门阀政治的形成B.增加了政府的赋税和兵源C.解决了土地兼并的问题D.消除了国家与世族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土断是将世族和豪门荫庇和挟藏下的依附民户编入郡县户籍,反映的是土断的实行强化了政府对
基层的管理,从而有利于政府据此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门阀政治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强化了对基层的管理,没有描述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土断使得政府与世族、豪门争夺劳动力,会激化世族、豪门与国家的矛盾,故D项错误。故选B。33.在西方国家,社区组织的最
初职能是社会救济。二战后,社区很快发展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并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发展带来社会问题突出B.中央政府权力逐渐下移C.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D.更强调地方民主与自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二战后各国政府都认识到,要提高生活品质,改善人民生活,不能单靠政府,必须组织和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建立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问题,因此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A。34.如图为位于南京的“明代黄册展馆”里的黄册样本。通过研究,可以了解
明朝户籍管理情况,明朝历代重视黄册的编制。清初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清代A.经济发展迟滞B.政府重农抑商C.地方管理松弛D.赋税制度变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初户籍
基本沿袭明制,但户籍管理相对松弛,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清代实行摊丁入亩的赋税制度变革,D项正确;清初经济发展繁荣,排除A项;政府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抑制商业,与材料不符,排
除B项;材料与地方管理松弛与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5.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1948年英国政府又制定了《国
民扶助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所有社会服务【的项目的,由国家统一管理的,包括全国所有公民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反映了A.已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行政机构独立掌握经济决策权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D
.阶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答案】C【解析】【详解】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为弱势群体提供生活保障,助推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二战后英国政府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动经济恢复发展等,反映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C项正确;
已经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只是材料部分信息,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行政机构“独立”掌握经济决策权,B项错误;阶级斗争是发展的根本推动力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示意图材料
二: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
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条有关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的信息并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答案】(1)信息1:中国古代经历了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的过程。层级的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信息2: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
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信息3: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为布政使司,清为省。信息4: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体现了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2)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朝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解析】【小问1详解】信息1:根据材料“秦朝郡县--唐
朝道州县--元朝行省-路府州县”可以得出中国古代经历了从二级到三级再到四级制,五级制的演变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层级的不断增加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信息2:根据材料“县一直都有”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中最稳定的
单位是县,它始终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中最基本和最低一级的行政单位,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信息3:根据材料“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制度演化示意图”可以得出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划单位变化最大,同时最为频繁,秦为郡,汉为郡国,魏晋南北朝和隋为州,唐为道,宋为路,元为行省,明
为布政使司,清为省。信息4:结合所学“州、道、路职能的变化”可知州、道、路等监察区转化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这些变化体现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小问2详解】变化: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
重要的内容”得出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朝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根据材料“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得出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积极作用:根据材料“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
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得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根据材料“重农桑以足衣食”得出有利于发展生产;根据材料“训子弟以禁非为”得出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870--1914年间,古典金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本位时期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15--1945年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
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1945--1973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
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据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远瞻》整理依据材料中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评分标准:论题部分
,论述部分,结论具体赋分要求如下:分值要求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结合科学的史学理论如唯物史观,引用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准确;分析、论述充分,结论合理;逻辑严密,文字通顺。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能够引用两个以上的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史实较
准确;有一定的分析、论述;逻辑较严密,文字较通顺;结论合理。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能够运用一个史实支持论题;表述较通顺;结论明确。能依据材料提出自己的论题,但观点不完整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
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示例1:论题: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或者表述为“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决定其货币的国际地位。”】论证:19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制度不断完善,率先
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扩张,成为殖民霸主,形成了以英镑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英国经济遭到战争破坏而相对衰落,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迅速膨胀,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
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推动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遭到削弱。这一变化既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也体现了世界经济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从英国、美国先后成
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增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示例2: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世界经济秩序的稳定。示例3: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渐进过程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的必然结果。示例4: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特点及原因示例5: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趋势及影响……【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根据材料中的“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
,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各国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等信息可知,世界货币体系的变迁以国家实力为基础,它反映了国家实力的消长。结合英国的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货币体系的破坏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瓦解等内容展开阐述,从中可得出英国、美国先后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货币体系发生演变不仅反映国家实力的增长,也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体现,反映了货币的国际化和经济的全球化。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
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