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卷1-备战高考物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2月卷(解析版).docx,共(22)页,873.90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fdbf36e3480d99f9e83cd4b8713ee3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备战2021年高考物理【名校、地市好题必刷】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2月卷第一模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
·重庆市第七中学校高三月考)原子核的比结合能曲线如图所示。根据该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42He核的结合能约为14MeVB.63Li核比42He核更稳定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释放能量D.23592U核中核子的平均结合能比8956Kr核中的大【答案】C【解析
】A.42He核有4个核子,由比结合能图线可知,42He核的比结合能约为7MeV,其结合能约为28MeV,故A错误;B.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由图像可知,42He核比63Li核的比结合能大,42He核比63Li核更稳定,故B错误;C.两个21H核结合成42He核时,核子的
比结合能变大,结合时要放出能量,故C正确;D.由比结合能图线知,23592U核中核子平均结合能比8956Kr核中的小,故D错误。故选C。2.(2020·重庆高三其他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光滑圆环P固定在木板Q上,木板Q放置在光滑水平地面2上,木板的左右两
侧各有一固定在地面上的挡板M、N,使木板不能左右移动。重量为G的小球在环内侧做完整的圆周运动,木板始终静止不动,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到与圆环圆心等高处时,挡板所受木板弹力大小至少为()A.GB.2GC.
3GD.5G【答案】C【解析】在最高点小球的速度最小时,小球运动到与圆环圆心等高处时挡板所受木板弹力最小,则在最高点,速度最小时有21vmgmR=解得1vgR=从最高点到与圆心等高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设速度为v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2121122mvmgRmv+=解得23vgR=
由牛顿第二定律2233NvFmmgGR===故选C。3.(2020·重庆高三其他模拟)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于O点,另一端栓接一小球,弹簧水平且为原长时,将小球从静止开始无初速度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小球运动至最低点时加速度大小可能为
()A.gB.2gC.3gD.4g【答案】A【解析】3这弹簧原长为L,在最低点弹簧伸长量为x,弹簧劲度系数为k,则小球达到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在最低点弹簧弹力和小球重力提供向心力,即2mvkxmgmaLx−==+在最
低点弹簧弹性势能212pFEWFxkx===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2211()22mgLxmvkx+=+则有21()()022mamgLxkx−+=则2ag故选A。4.(2020·重庆市开州中学高三一模)真空中
,在x轴的坐标原点O和坐标为xd=的P处,分别固定带电荷量为+4q和q−的两个点电荷,如图所示。x轴上场强大小为零的坐标位置是()A.xd=−B.5dx=C.45xd=D.2xd=【答案】D【解析】正电荷产生的场强指向外侧,负电荷产生的场强指向内侧,点电荷场强
公式2QEkr=要使某点场强为零,两电荷在该点的场强应等大、反向,分析可知,该点应在P右侧,设该点离O距离为x,可知224()qqkkxxd=−可解得x=2d。故选D。5.(2020·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为一台学用手摇式交流发电机。若已知大皮带轮半
径为0.2m,小皮带轮半径为0.02m,以每分钟60圈匀速摇动大皮带轮上的手柄,且摇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皮带轮与小皮带轮转动的角速度之比为10:1B.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频率
为60HzC.若手摇手柄的转速减半,产生交流电的最大值不变D.若手摇手柄的转速减半,产生交流电的有效值减半【答案】D【解析】A.大小皮带轮由皮带相连,故两轮边缘上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由vr=可知,两轮的角速度与半径成反比,即角速度之比为
1:10,故A错误;B.大轮转速为60r/min,由转速与角速度的关系2n=可知,转速与角速度成正比,故小轮的转速为600r/min=10r/s,故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频率为10Hz,故B错误;C
.产生的交流电动势的最大值mENBS=故若手摇手柄的转速减半,小轮转速也将减半,角速度也减半,从而产生交流电的最大值也会减半;故C错误;D.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m2EE=因此,最大值减半,有效值也将
减半,故D正确。故选D。6.(2019·重庆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月考)如图所示,高层住宅外安装空调主机时,电机通过缆绳牵引主机。为避免主机与阳台、窗户碰撞,通常会用一根拉绳拽着主机,地面上拽拉绳的人通过移动位置,使拉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保持不变,在此过程中主机沿竖直方向匀速
上升,则在提升主机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A.缆绳拉力1F和拉绳拉力2F大小都不变B.缆绳拉力1F和拉绳拉力2F大小都增大C.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a可能大于拉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D.缆绳拉力1F的功率保持不变【答案】B【解析】A.主机竖直向上匀速运动故合力为零
,受力分析如图:在上升过程中,α增大,而β不变,则三个力构成动态平衡,重力mg为恒力,F2保持方向不变,F1顺时针转动,由图解法可判断出缆绳拉力F1和拉绳拉力F2都增大,故A错误,B正确;C.由三力平衡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可知,F1的方向始终在mg和F2所夹的的对
角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则一定有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小于角β,故C错误;D.对于主机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动能定理可知:120FFkPtmgtPtE−−==而拉力F2的功率为PF2=F2vcosβ,由
于F2变大,而β不变,则拉力F2的功率会增大,由12FmgFPPP=+可知F1的功率增大,故D错误。故选B。7.(2020·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在0≤x≤a的区域内存在与xOy平面垂直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在t=0
时刻,从原点O发射一束等速率的相同带电粒子,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分布在0°~90°范围内。其中,沿y轴正方向发射的粒子在t=t0时刻刚好从磁场右边界上63(,)3Paa点离开磁场,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带正电B.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aC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02tD.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长时间为2t0【答案】D【解析】AB.如图甲所示,由左手定则得带电粒子带负电。由几何关系可知2223()3raar=+−解得23ra=此时圆心角为120故AB
错误;C.如图乙所示,弦长最短时,运动时间最短,根据几何关系可知:732sin243aa==45则圆心角120290所以运动的时间大于02t故C错误;D.如图丙所示,恰好相切时,运动时间最长,转过圆心角恰好为4π3,时间恰好为2t0,故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
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8.(2020·重庆市开州中学高三一模)如图所示,水平固定的粗糙直杆上套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弹簧一端固
定在O点,另一端与小球相连,弹簧与直杆在同一竖直面内,直杆上有a、b、c、d四点,ab=bc,b在O点正下方,小球在a、d两点时,弹簧弹力大小相等。开始时,小球静止于d点,然后给小球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小球经过cb两点时速度大小分别为vc、vb,到达a点时速度
恰好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能在a点静止B.若在a点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小球不能到达d点8C.若在a点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大于vbD.若在a点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小球经过c点
时速度大小为220cvv−【答案】ACD【解析】A.小球开始时静止于d点,则Ffd≤μFNd,假设小球可以在a点静止,由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在d点受到的支持力FNd小于在a点受到的支持力FNa,小球在d点受到的摩擦力大于小球在a点受到的摩擦力,一定有Ffa<μFNa,则小球在a
点静止,A正确;B.在d点和a点弹簧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因此弹簧在a、c、d位置,弹性势能均相等,由能量守恒可知,设小球从d到a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1,满足20112mvW=若在a点给小球一水平向左的初速度v0,则小球从a
点到d点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也为W1,同样满足20112mvW=因此小球可以到达d点,B错误;C.设小球从d到b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2,小球从a到b运动中克服摩擦力做功W3,设b点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b,小球从d到b运动中,
有22021122dbbmvEmvEW+=++同理小球从a到b运动中,有22031122abbmvEmvEW+=++由于W2>W3所以vb<vb'C正确;D.小球从c到a运动中,有2f12ccamvW=小球从a到c运动中,设小球经c点时速度大小为
vc',有220f1122cacmvmvW=+由于Wfca=Wfac9解得220ccvvv=−D正确。故选ACD。9.(2020·沙坪坝区·重庆八中高三月考)以两天体A、B中心连线为底的等边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被称为“三角拉
格朗日点”,如果在该点有一颗质量远小于A、B的卫星C,则三者可以组成一个稳定的三星系统,如图所示。由于C对A、B的影响很小,故A、B又可视作双星系统绕连线上某定点P(未画出)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天体A、B、C的质量分布均匀,且分别
为m1、m2、m3,已知m1=2m2,两天体A、B中心间距为L,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天体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LB.天体A、B所需要的向心力大小之比为2:1C.卫星C所受合力恰好指向P点D.卫星C的周期为3122()L
Gmm+【答案】CD【解析】ABD.由于A、B可视作双星系统绕,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21211224GmmmrLT=21222224GmmmrLT=又m1=2m2,12rrL+=联立解得211213mrLmm==+,3122()LT
Gmm=+10故AB错误,D正确;C.由于C质量远小于A、B的质量,对它们共同环绕点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即卫星C所受合力指向P点。故C正确。故选CD。10.(2020·九龙坡区·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如图所示,在倾角30=的光滑绝缘斜面
上存在一有界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磁场上下边界均与斜面底边平行,磁场边界间距为L=0.5m。斜面上有一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金属线框abcd,其质量为m=0.1kg,电阻为0.5R=。第一次让线框cd边与磁场上边界重合,无初速释放后,ab边刚进入磁场时,线框以速率v
1作匀速运动。第二次把线框从cd边离磁场上边界距离为d处释放,cd边刚进磁场时,线框以速率v2作匀速运动。两种情形下,线框进入磁场过程中通过线框的电量分别为q1、q2,线框通过磁场的时间分别t1、t2,线框
通过磁场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分别为Q1、Q2.已知重力加速度g=10m/s2,则:()A.121vv==m/s,0.05d=mB.120.5qq==C,0.1d=mC.12:9:10QQ=D.12:6:5tt=【答案】BCD【解析】A.匀速运动时,对线框进行受力分析可知22sinBLvmgR
=可得121m/svv==根据机械能守恒221sin2mgdmv=可得0.1md=A错误;B.进入磁场过程中112BLEtt==EIR=qIt=①由三式联立得2=BLqR代入数据整理得120.5Cqq==结合A选项可知B正确;C.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第一次进入磁场过程中211192sin30J220QmgLmv=−=第二次由于匀速运动212sin30J2QmgL==因此12910QQ=C正确;D.根据动量定理,第一次进入磁场的时间1sinmgtFtmv−=②而FBIL=③将
①③代入②代入数据,可得0.7st=接下来匀速运动,离开磁场的时间0.5sLtv==因此第一次穿过磁场的时间11.2sttt=+=第二次匀速穿过磁场的时间12221.0stt==因此1265tt=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共57分。第11~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
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5~1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5分。11.(6分)(2021·重庆高三月考)某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计数点,然后每3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用两
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方法一:由2112xxgT−=,3222xxgT−=,…,6552xxgT−=,取平均值28.667m/sg=;方法二:由41123xxgT−=,52223xxgT−=,63323xxgT−=,取平均值28.673m/
sg=。(1)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1x、2x、3x、4x、5x、6x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一中有13_________;(填“1x、2x、3x、4x、5x、6x”中的某几个)(2)分析可知选择方法_________
(填“一”或“二”)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_(“系统”或“偶然”)误差;(3)本实验导致g测量值偏小的主要误差是___________。【答案】1x,6x二偶然空气阻力,或者纸带和限位孔间的摩擦力,或者纸带受到复写纸的
阻力等【解析】(1)方法一中,求g的平均值的过程中,其中2x、3x、4x、5x在计算中会被消掉,只有1x、6x有用到;(2)而方法二计算时所有数据都用到了,所以方法二更合理;用方法二对整个过程求加速度时,同时求了平均值,这种方法可以减小偶然误差,无法减小系统误差;(3)重
物带着纸袋下落时,会受到空气阻力,纸带与限位孔、墨粉纸盘等的的摩擦力,导致测量值偏小。12.(9分)(2020·渝中区·重庆巴蜀中学高三月考)甲、乙两组同学用伏安法先后测量同一节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伏、内阻约为几欧姆)的电动势和内阻,设计的电路图如图甲、乙
所示。(1)由于乙组同学的电压表V2量程为0.25V,内阻为2.2kΩ,设计电路时,他想把电压表的量程扩大到原来的5倍,需要串联的电阻R1=___________kΩ。(2)两组同学测量数据后将其描绘到U-I图上,如图甲、乙所示,根据
甲组同学写出的U-I,关系可知:电动势的测量值E甲=1.40V,内阻的测量值r甲=3.01Ω。根据乙组同学画出的U-I图可以计算,电动势的测量值E乙=___________V,内阻的测量值r乙=_______
____Ω。(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14(3)如果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甲组的测量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乙组的测量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4)如果
认为甲组测量后乙组再进行测量时,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不变,且忽略实验操作中的偶然误差,根据甲、乙两组同学的数据可计算电源的真实内阻r=___________Ω。【答案】8.81.49±0.013.91±0.06BA3.15~3.26【解析】(1)需要串联的电阻𝑅1=5𝑈−𝑈𝑈𝑅𝐺=4
×0.250.252.2kΩ=8.8kΩ(2)由图乙可得U-I关系为U=-0.782I+0.297,当I=0时U=0.297V,则此时电动势测量值E=0.297×5≈1.49V内阻的测量值𝑟=0.782×5𝛺=3.91𝛺15(3)如果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内阻,甲组中由于电压表的
分流作用,使得电流的测量值偏小,但是短路电流不变,则测量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关系正确的是B图;乙组中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影响,使得内阻测量值偏大,但是电动势是准确的,则测量图像与真实图像的关系正确的是A。(4)由图甲可知电源的短路电流为𝐼短=1.403.01A=0.465𝐴或者直接读出
横截距0.465±0.005𝐴;即由图乙知道电动势的准确值为𝐸乙=1.49±0.01𝑉故电源内阻为𝑟=𝐸乙𝐼短=1.49±0.01𝑉0.465±0.005A=3.15~3.26𝛺13.(12分)(2020·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校高三月考)如图所示,静置于水平
地面的三辆手推车沿一直线排列,质量均为m,人在极短时间内给第一辆车一水平冲量使其运动,当车运动了距离L时与第二辆车相碰,两车以共同速度继续运动了距离L时与第三车相碰,三车以共同速度又运动了距离L时停止。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恒为车所受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若车与车之间仅在碰
撞时发生相互作用,碰撞时间很短,忽略空气阻力,求:(1)整个过程中摩擦阻力所做的总功;(2)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3)第一次碰撞系统功能的损失量。16【答案】(1)-6kmgL;(2)27mkgL;(3)132kmg【解析】(1)设运动过程中摩
擦阻力做的总功为W,则W=-kmgL-2kmgL-3kmgL=-6kmgL(2)设第一车的初速度为0u,第一次碰前速度为1v,碰后共同速度为1u,第二次碰前速度为2v,碰后共同速度为2u,有22101122kmgLmvmu−=−222111
(2)(2)22kmgLmvmu−=−221(3)0(3)2kmgLmu−=−动量守恒112mvmu=2223mvmu=人给第一辆车水平冲量的大小227ImumkgL==(3)根据以上公式解得2126vkgL=2211112644uvkgL==则第一次碰撞系统动能损失()22k11111
132222Emvmukmg=−=1714.(18分)(2020·沙坪坝区·重庆一中高三期末)磁悬浮列车的运动原理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根水平长直平行导轨,导轨间有与导轨面垂直且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B1和B2,B1和B2相互间隔,导轨上有金属框a
bcd。当磁场B1和B2同时以恒定速度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时,金属框也会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右运动。已知两导轨间距L1=0.4m,两种磁场的宽度均为L2,L2=ab,B1=B2=1.0T。金属框的质量m=0.1kg,电阻R=2.0Ω。金属框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成正比,即f
=kv,k=0.08kg/s,只考虑动生电动势。求:(1)开始时金属框处于图示位置,判断此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2)若磁场的运动速度始终为v0=10m/s,在线框加速的过程中,某时刻线框速度v1=7m/s,
求此时线框的加速度a1的大小;(3)若磁场的运动速度始终为v0=10m/s,求金属框的最大速度v2为多大?此时装置消耗的总功率为多大?【答案】(1)abcda的方向(2)4m/s2(3)8m/s;6.4W【解析】(1)磁
场以恒定速度沿导轨向右匀速运动,则由楞次定律可知金属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是:abcda的方向;(2)根据楞次定律可知金属框与磁场同向运动,感应电动势:1012()EBLvv=−感应电流:1012()BLvvEIRR−==左右两边受到的安培力都为:2210
112()ABLvvFBILR−==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12AFkvma−=解得此时金属框的加速度:112AFkvam−=18代入数据解得:214m/sa=;(3)当金属框有最大速度时做匀速运动,所受合外力为零:'220AFkv−=左右两边受到的安培力都为:22''1021021
12()2()ABLvvBLvvFBILBLRR−−===代入数据解得最大速度:28m/sv=;装置消耗的功率分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和电功率两部分,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2122Pfvkv==代入数据解得:15.12WP=;电功率:()22'02122BL
vvEPRR−==代入数据解得:21.28WP=;此时装置消耗的功率:126.4W=+=PPP答:(1)此时金属框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cda;(2)此时线框的加速度214m/sa=;(3)金属框的最大速度28m/sv=;此时装置消耗的总功率为6.
4W。(二)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第15题和第16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15.[选修3-3](12分)(1)(4分)(2020·九龙坡区·重庆市育才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各种叙述中正确的是。(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一定
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压强可能不变B.当液体与固体之间表现为浸润时,附着层内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C.悬浮在水里的花粉颗粒越大,撞击花粉颗粒的水分子越多,布朗运动越
明显D.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也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答案】B19【解析】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体积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得剧烈时,温度升高,则压强一定变大,选项A错误;B.液体与固体之间表现为浸润时,附着层内分子间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附着层内分子间作用表现为斥力,故B正确;C
.悬浮在水里的花粉颗粒越大,撞击花粉颗粒的水分子越多,越容易达到平衡,布朗运动越不明显,故C错误;D.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但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选项D错误。故选B。(2)(8分)(2020·重庆市开州中学高三一模)如图所示,用打气筒通过细导管向一容器打气。向上提打气筒活塞时,空气自由
进入打气筒内部;当活塞下压到一定程度时,打气筒内气体全部被压到容器内部。已知打气之前,容器内原有空气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强p0相同、体积为V,活塞每次上提后进入打气筒内的气体体积为0.5V,打气过程中气体温度不变,容器内部体积不变,气体只能单向从打气筒中进入容器,细导管内气体体积可忽略
不计。求:(1)第1次打气完成后,容器内气体压强;(2)若打气筒活塞每次上提的高度为h,第n次打气时,下压活塞到离筒底高度为多少时才能将气体打入容器内部?【答案】(1)1.5p0;(2)21hn+【解析】(1)由于是等温变化
,把V和0.5V中气体作为一定质量的气体,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0(V+0.5V)=p1V解得p1=1.5p0(2)第n次打气时,已经打入了n-1次气体,则此时的压强为pn-1,则p0[V+0.5V(n-1)]=
pn-1V第n次打气时必须要把气筒内的气体压缩到压强pn-1才能打入容器内部,设下压活塞到离筒底高度为x,则2001nphSpxS−=联立解得21hxn=+16.[选修3-4](12分)(1)(4分)(2021·沙坪坝区·重庆一中高
三月考)图(a)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s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A.此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B.此简谐波的波速大小为20m
/sC.从t=0.1s到t=0.125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5cmD.t=0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沿y轴向下【答案】D【解析】A.图(b)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t=0.1s质点Q的速度方向向下,由波形的平移法可知,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B.由图知:λ=8m,T=0.2s,则波速8m/s4
0m/s0.2vT===故B错误;C.从t=0.1s到t=0.125s经历时间为0.025s18tT==,P是平衡位置在x=1m处的质点,根据正弦函数关系可知此过程中质点P运动的位移小于5cm,故C错
误;D.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t=0时刻,质点P振动方向沿y轴向下,故D正确;故选D。(2)(8分)(2020·重庆高三其他模拟)如图所示,空气中,屏与半圆形玻璃砖右边缘N点接触,且与其直径边MN21垂直。玻璃砖半径为R,O为圆心
,屏足够长。一束单色光从玻璃砖上P点沿PO方向入射,与MO夹角为60°。已知玻璃砖对这束光的折射率为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屏上两光斑之间的距离;(2)光在玻璃砖中运动的最长光程及相应时间。【答案】(1)433xR=;(2)23R=,23Rtc=;【解析】(1)由题意可知,入射角
为30°,N点上方的光斑到N点的距离为x11tan603xRR==o由折射定律sinsin30n=N点下方的光斑到N点的距离为x22tanRx=屏上两光斑之间的距离为12xxx=+解得433xR=(2)光在玻璃砖中运动
的最长光程为223RnR==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22cvn=光在玻璃砖中运动的最长光程所对应的时间2Rtv=解得23R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