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docx,共(4)页,93.33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532406d84eed3cfd675a24b2c0632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衡阳市八中2021级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命题人:单毅君审题人:雷美玉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为100分,时量为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骨文中的“田”字,方框中纵横交错的笔划不定,有些还在方框外又凸出几块方格田;而金文中则一律作田字格,与今天使用的田字没有区别。这一变化源于A.土地井田制度瓦解B.农业生产显著进步C.国家统一局面出现D.文字使用频率提高2.下表所示反映了西汉时期武帝时尚书台的实权逐渐加重;设
置大司马取代太尉,并附加兼职,如大司马(兼)大将军昭帝、宣帝时大将军执掌军事,其职权也涉及政务,统领内朝哀帝时大司马领衔三公之职A.权臣乱政的根源所在B.君主专制遭到削弱C.中枢运行机制的异动D.武将把持军政大权3.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朝
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出处记载《田舍》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全唐诗补逸》良田收百顷,兄弟犹工商《唐大诏令集》寺观广占田地……侵损百姓《全唐史》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侵吞,莫惧章程A.土地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护B.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
有限C.士农工商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4.元代科举在各考场均设置考试官、监视官、封弥官、誊录官以及有关的工作人员;主办机构的各个部门相互监督;入试举子除允许带指定的文典外,其余的书籍、文字一律不准带入。其意在A.确保考试公平公正B.树立元政府良好形象C.防范官员徇私舞弊D.
选拔有真才实学官员5.下面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A.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B.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C.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6.清朝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了变更土地产权(即实行更名田)、招徕流民、奖励垦荒、兴修水利、
轻捐薄赋等措施直至“永不加赋”(1712年)、“摊丁入亩”。这些做法A.加速了农产品商品化B.保护和发展了小农经济C.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转移7.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峰出现的共同原因
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B.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放松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8.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在成立卫生部的命令中称:“卫生行政之良否,不惟关系国民体质之强弱,抑且关系到民族之盛衰。
吾国对于卫生向多忽视,际兹时代,健全身体,锻炼精神,消除祲疫,洵属重要,着即设立卫生部。”据此可知,成立卫生部的意图是A.保障人民身体健康B.规范卫生行政C.改变国人不良习惯D.消除疫病蔓延9.下表为1968—19
71年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1971年第26届联大上票数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会议时间大会通过反对弃权1968年第23届4458231969年第24届4856211970年第25届5149251971年第26届
763517A.不结盟运动的发展B.中国综合国力迅速上升C.中美关系趋向和解D.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如下图所示,世界古代文明的分布呈现的特征是相对独立的发展趋势,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古代农业的区域性发展B.古代文明形成的大体时间相差甚远C.世界古代国家发展互不往来D.古
代文明形成受地理环境深刻影响11.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以“蛊惑青年”“崇奉新神”两项罪名起诉并判处死刑,他拒绝了门徒们为他安排好的一切逃走机会,饮毒而死。公元前323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之罪判处色雷斯人亚
里士多德死刑,而他却选择逃离雅典。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亚里士多德对雅典城邦缺少认同感B.亚里士多德对雅典的民主深感失望C.逃跑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精神D.亚里士多德无法接受不公正的判决12.1500~1800年美洲
人口结构放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B.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C.外来疾病导致美欧原住民大量死亡D.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13.16世纪之后,欧洲市场上的
果蔬品种日益丰富起来,除了传统的一些果蔬外,新品种如辣椒、凤梨、西红柿等不断出现在市场上。这说明,当时A.欧洲开始接受外来的食物B.商业革命在欧洲兴起C.洲际间物种交流开始出现D.欧洲农作物生产过剩14.天主教认为儿童身上有
与生俱来的原罪,施以劳动是很好的抑制方法;到了19世纪中期,德意志等国家都意识到必须解决工人阶级子女的教育问题,工人阶级子女的童年生活重心由劳动转向了教育。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思想解放的深入B.政治统一的实现C.生产方式的变革D.福利国家的建立
15.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在伦敦,一位旅客说:“这里的银行、旅馆、商店都一样,他们看到我们手里的美元时流露出的神情,好像这些美元成了病菌携带物一般。”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
”。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深入到金融领域B.战后国际货币体系趋于瓦解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已经确立D.西方发达国家实力此消彼长16.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
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A.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B.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C.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D.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
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
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摘编自毕东海《棉花的革命》材料二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
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
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
分析产生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则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
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但是清朝人口猛增,人地矛盾更加突出,经营规模进一步狭窄,牛耕普及程度逊于前代,即使在地力尚算肥沃的江南地区,精耕细
作越来越偏向“多劳”倾向,陷于劳动力过量投入,结果略有增长却没有什么发展的“糊口小农”经济。材料二15世纪末至19世纪,欧洲很多国家都出现了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在英国最典型?英国资产阶级建立政权后,进一步推进圈地运动。18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为了
增加农产品的供应,在推行诺克福轮栽制的同时,各种以畜力、水力或蒸汽为动力的农业机械陆续出现,在改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趋势在18世纪已经相当明显,这和当时中国小农经济裹足不前的情形是迥然不同的。——以上材料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指出明清农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明清农业经济发展难以突破“糊口小农”经济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农业与同时期的中国农业相比有哪些新发展。(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
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所示为史书所载的唐代几位名臣的事迹。姓名职位事迹房玄龄曾任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司空等职太宗亲征辽东,命玄龄京城留守,手诏曰:“公当萧何之任,朕无后顾之忧矣。”军戎器械,战士粮廪,并委令处分发遣。玄龄屡上言敌不可轻,尤宜诫慎魏征曾任尚书左丞、秘书监、门下侍中等职太宗新即位,
励精政道,数引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徵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狄仁杰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刺史、司马、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等职时武卫
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唐太宗墓)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不至于死。……仁杰曰:“臣闻逆龙鳞,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帝(唐高宗)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姚崇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等职是时,上(唐玄宗)
初即位,务修德政,军国庶务多访于崇。……崇独当重任,明于吏道,断割不滞——摘编自《旧唐书》等从上述材料中洞悉某种历史现象,自拟一则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从史出,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二战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器械、原料、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民众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起50年代初,日本农业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
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不需使用外汇,用日元支付即可,日本政府保证会继续扩大购买美国粮食。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据徐振伟《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
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百废待兴。1950—1960年,我国平均每年出口粮食228.1万吨,而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950年和1952年我国粮油食品出口额分别为2.79亿美元和3.8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50.4%、47.3%。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的粮食进出口执行低关税,配额外征收普通关税或优惠关税,其他粮食进出口全部放开。由于啤酒生产的需求和饲料加工的需要,我国的大麦等农产品的进口明显增加。——据张树淼《中国粮食进出口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美国二战后实施地粮食战略给日本造成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粮食对外贸易战略实施的原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