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2)页,1.12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d297cb94164a23badbf9c28b806f1e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高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举行。巴黎奥组委在塞纳河畔新建的奥运村选择不安装空调,在多国代表团中引起争议,不少代表团自行携带空调入住巴黎奥运村。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报告指出,法国空调安装率只有5%。完成下面小题。1.法国巴黎空调安装率低
的气候原因是()A.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冷夏热B.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C.属地中海气候,冬暖夏凉D.属地中海气候,冬暖夏热2.开幕式开始后1小时,与全球日期分布范围最接近的是(空白部分表示与北京
同一日期)()A.B.C.D.3.巴黎奥组委修建奥运村时,下列措施有助于室内降温的是()A.室外铺设深色地砖B.减小建筑墙体厚度C.铺设河水循环管道D.缩小建筑窗户面积【答案】1.B2.A3.C【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法国巴黎位于欧洲大陆西部,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
湿润,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较小,因此法国巴黎空调安装使用率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2024年7月27日1:30,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塞纳河上举行,则开幕式开始后1小时北京时间为
7月27日2:30;全球有两条日界线,一条为0时自然日界线,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30,则可计算出0时自然日界线的经度为82.5°E,则由82.5°E
向东至180°经线为7月27日,为空白部分,其余部分为7月26日黑色部分,结合选项中的图示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巴黎奥运村在建筑设计上,室外铺设的深色地砖可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增加室内外温度,A错误;建筑物增大墙体厚度,利于冬季保温、夏季隔热,反之则不利于夏季隔热,B错误;水的比热容大,夏季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更慢,建筑内部铺设管道,在天气热的时候从地底引入奥运村旁边的塞纳河水循环来为建筑进行降温,可降低室内温度,C正确;窗户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夏
季通风散热,反之不利于散热,D错误。故选C。【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显著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这种气候的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而夏季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则低于20°C,使得气温年较差较小。每个月都会有降水,但每月的降水量都不超过10
0毫米,全年降水量大约在600—700毫米,降水分布相对均匀。长湖位于江汉平原,面积约157.1平方千米,对周边地区的小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冬季长湖能显著提高日最低温,不同风向下增温的范围和强度存在差异。
图示意长湖某年1月12日—28日南北两岸不同风向下的气温变化。完成下面小题。4.与吹偏北风时相比,冬季长湖吹偏南风时()①南岸增温更强②北岸增温更强③整体增温效果强④整体增温效果弱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长湖的增温作用最明显的是()A.晴朗的夜晚B.晴朗的白天C.阴雨的夜晚D.阴雨的白天【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由图可知,吹偏南风时,北岸的气温高于南岸,相比吹偏北风时,北岸增温更强,①错误,②正确。吹偏南
风时,两岸温差总体大于吹偏北风时的温差,说明偏南风经过时湖泊吸收的热量比偏北风经过时湖泊吸收的热量更多,整体增温效果更强;且偏南风来自较低纬度,本身增温效果也比偏北风强,③正确,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在晴朗的夜晚,湖泊周
边的陆地上空的气温明显低于湖泊上空的气温,湖泊与周边陆地的温差更大,湖泊的增温作用会更显著,A正确。白天时湖泊因比热容大,升温慢,增温作用不明显,B、D错误。阴雨天气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地表温度下降慢,湖泊的增温作用不明显,C错误。故选A。【点睛】湖陆
风的形成是由于湖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湖水比热容大,升温和降温较慢,而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和降温较快。白天,陆地和湖泊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容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湖泊上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称为“湖风”。晚上,陆地和湖泊共同降
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湖泊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湖泊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称为“陆风”。喀斯特流域是岩石风化碳汇的关键区域,同时也是二氧化碳逸散研究的热点区域。二氧化碳溶解度用于衡量水体能容纳二氧化碳的最大能力,与水温呈负相关,与所受压力
呈正相关。广西盘阳河流域以石灰岩为主,地表森林密布,盘阳河在地表河、地下河之间多次转化。盘阳河流域土壤水溶解的二氧化碳较多,为地下河段补充大量碳源。流水溶蚀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雨季,盘阳河流域碳汇效应(从大气固定碳)更明显。完成下面小题。6.盘阳河碳源效应(向大气释
放碳)最显著的河段是()A.进入地下河处B.地下河内部C.地下河涌出处D.地表河内部7.雨季,盘阳河流域碳汇效应更明显,主要是因为()A.输沙总量增大B.溶蚀能力增强C.河流水位升高D.平均水温升高【答案】6.C7.B【
解析】6题详解】根据材料二氧化碳溶解度“与水温呈负相关,与所受压力呈正相关”可知,进入地下河处,水体所承受的岩体压力增大,二氧化碳溶解度升高,吸收的大气中的碳增多,碳源效应较弱,A错误;地下河内部、地表河内部水文环境稳定,碳源效应未发生明显变
化,BD错误;地下河涌出处,水体所承受的岩体压力释放,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使得二氧化碳易逸出,向大气释放碳,C正确。故选C。【7题详解】【输沙量与碳源、碳汇效应关系不大,A错误;水位升高本身不会导致碳汇效应(从大气固定碳)增强,C错误;水温升高,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碳源效应更明显,
D错误;雨季水量增大,流水溶蚀作用增强,会消耗二氧化碳,利于形成碳汇效应,B正确。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
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石钟乳、石笋等。中央气象台2024年4月14日0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下图为4月14日08时部分地区海平面天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该图时刻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是()A.河北
北部B.山西北部C.新疆南部D.内蒙古中部9.本次沙尘暴的最直接成因是()A.暖锋B.反气旋C.锋面气旋D.准静止锋10.图中四地即将经历大风、降温、沙尘暴天气过程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8.D9.C10.A【解析】【8题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及图例可
知,该图时刻我国发生沙尘暴的地区是内蒙古中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9题详解】本次沙尘暴的最直接成因是锋面气旋。锋面气旋带来的冷暖空气交汇,容易产生大风天气。同时,春季气候干燥,地表植被覆盖少,大风扬起地面沙尘,形成沙尘暴,C正确
。暖锋、反气旋、准静止锋一般不会直接导致沙尘暴天气。暖锋主要带来降水和升温;反气旋通常是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准静止锋多带来连续性降水,ABD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于锋面气旋而言,无论南北半球,锋面一般出现在低压槽附近,且左侧低压槽为冷锋,右
侧低压槽为暖锋。甲位于冷锋的锋前,且冷气团一侧等压线密集,说明冷气团运动速度较快,导致风力强劲。甲的西侧为沙尘暴分布区,随着沙尘暴东移,甲地即将经历大风、降温、沙尘暴天气过程,故A正确;乙地主要受暖气团影响,以升温为主,风力较小,不会出现大风、降温、沙尘暴天气
,排除B。丙地附近没有沙尘暴,丁地在沙尘暴分布区的西侧,随着冷气团东移,不会再经历沙尘暴天气,故CD错,本题选A。【点睛】气旋(低压中心),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如台
风;反气旋(高压中心),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中心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如北方秋高气爽,南方“伏旱”天气。为了分析绿洲区地表辐射收支状况和地表反照率特征,某研究团队记录了新疆昌吉市佃坝绿洲3-11月各辐射通量(单位时间内
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的变化。图示意佃坝绿洲某日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和地表长波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甲、乙、丙分别对应()A太阳总辐射、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B.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反射短波辐射C.反射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太阳总辐射D.反射短波辐射、
太阳总辐射、地表长波辐射12.该日所处的月份最可能是()A.3月B.8月C.9月D.11月【答案】11.A12.B.【解析】【11题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甲有明显的日变化,在8点到20点之间才存在辐射量,同时
,甲的辐射量远远大于乙的辐射量,且变化幅度较为明显,因此,甲为太阳总辐射量,乙为反射的短波辐射量;丙的日变化较小,且夜晚也存在该辐射,因此为地面长波辐射,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结合材料信
息可知,该图表为绿洲地区3到11月份各辐射通量,太阳总辐射从8点之前开始出现,到20点之后消失,说明该地昼长时间大于12小时,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昼长夜短,符合月份为8月份,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三个过程。太阳辐射能传播到地面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大部分通过可见光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以地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近地面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偿还给地面,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地基GNSS大气水汽探测技术是利用地面GNSS接收机接收GNSS卫星发射的信号,由于对流层水汽对GNSS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会产生延迟,利用对流层延迟和水汽含量的关系计算出大气可降水量(PWV)(指单位面积空气柱中所有水汽都凝结成液态水时所能形成的降水量)。下图为
华北平原某年12月25-26日PWV与能见度日变化曲线(能见度低于1km时发生大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地基GNSS大气水汽探测技术利用了对流层大气中水汽对GNSS信号的()A.散射B.折射C.
反射D.吸收14.图中大雾的成因是()A.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B.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C.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D.冷、暖空气交汇而成15.下列雾的PWV值最低的可能是()A.辐射雾B.锋面雾C.平流雾D.蒸
发雾【答案】13.B14.C15.A【解析】【13题详解】依据材料“由于对流层水汽对GNSS信号的传播和接收会产生延迟”,GNSS卫星发信号穿过大气层时受到大气折射影响,导致信号传播路径发生弯曲,距离延长用时增加而延迟(大气中水汽的折射),B正
确;散射会导致电磁波信号削弱且分散,不是延迟,A错误;反射、吸收的信号无法到达地面,也不是延迟,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图中雾多发生在早晨,但PWV值(大气可降水量)总体偏低,属于晴天,地面因地面辐射冷却,属于辐射雾,C正确;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导
致暖水面蒸发,产生的水汽在冷空气中迅速凝结成雾,属于蒸发雾,A错误;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气温降低使空气达到过饱和,属于上坡雾,B错误;冷、暖空气交汇而成,属于锋面雾,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大气可降水量(PWV)较高时,空气湿度较大,大气保温作用强,即大气逆辐射较强,会导致地面和
近地面空气的温度相对较高,从而减少了夜间地面辐射冷却的幅度,不利于辐射雾出现。当大气可降水量(PWV)较低时,能形成的降水可能性也不大,通常属于在晴朗少云的天气,夜间的地面辐射降温快,使近地面中的水汽易凝结形成雾;因而,辐射雾出现时大气中PWV值较小,A正确。而锋面雾是因冷、暖空气交汇,从锋
面以上暖空气里下降的雨滴落到冷空气里后,如果雨滴温度远高于其周围的冷空气温度时,雨滴会不断的蒸发,使锋面以下的冷空气里水汽增多而形成的,故PWV值较高,B错误;平流雾是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
渐冷却而形成的雾,其PWV值较高,C错误;蒸发雾是由于暖水面蒸发而形成的雾,空气湿度较大,故其PWV值较高,D错误。故选A。【点睛】雾形成条件主要有:充足的水汽;遇冷凝结条件;有凝结核;微风或无风环境。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
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形成“锢囚低涡”,它与锢囚相伴出现,形成于锢囚锋上,带来较大的降水量。下图示意2017年5月22日“锢囚低涡”控制下的天气形势。
的(1)用适当的符号在图中锋线上绘制出对应的天气系统。(2)说明此次“锢囚低涡”的形成过程。(3)分析此次“锢囚低涡”带来较大降水量的原因。【答案】(1)(2)一股冷空气流经四川盆地,形成一条冷锋;另一股冷空气流经江汉平原,形成另一条冷锋;两条冷锋在贵州北部相遇形成锢囚锋,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锢囚低涡
。(3)西南暖湿气流带来水汽较多,降水量大;东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地形阻挡,低涡控制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低涡中心附近水汽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解析】【分析】本题以“锢囚低涡”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天气系统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据材料信息“较强的偏北风遇到秦岭阻挡分支南下,两支气流在贵州北部辐合形成“锢囚低涡”,它与锢囚相伴出现,形成于锢囚锋上”判断,较强偏北风应该是冷空气,受地形阻挡形成锢囚
锋,应该是冷锋,画图如下【小问2详解】此次“锢囚低涡”形成是由于一股冷空气流经四川盆地,在大娄山北部形成一条冷锋;另一股冷空气流经江汉平原,在大娄山北部形成另一条冷锋;两条冷锋在贵州北部相遇形成锢囚锋,在冷空气抬升下,气流辐合上升形成锢囚
低涡。【小问3详解】此次“锢囚低涡”带来较大降水量,首先水汽来源是来自于南方地区,西南季风带来的西南暖湿气流带来水汽较多,降水量大;来自于东南部的东南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水汽,降水量大;其次是地形阻挡导致气流抬升,地形阻挡导致锋面停留时间较长,低涡控制时间长,降水持续时间长;低涡中心是低压,附近水汽
抬升,冷却凝结形成降水。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潘帕斯平原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草原类型——“没有树木的大草原”,以5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从海拔200米起,向西延伸至安第斯山麓,称“干潘帕”;东部海拔仅20米左右,称
“湿润潘帕”。安第斯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潘帕斯平原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受此影响,潘帕斯平原水平沉积物具有明显的沉积规律。下图示意潘帕斯平原位置。(1)简述潘帕斯平原的地形特征。(2)从气候角度推测潘帕斯平原成为“没有树木的大草原”的原因。(3)根
据该地区地质变动状况,分析潘帕斯平原的水平沉积规律。【答案】(1)特征:潘帕斯平原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向东慢慢倾斜;潘帕斯平原整体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地形起伏较小(或地面比降小);西部多荒漠和盐沼,东部多湖泊。(2)原因:南美洲的陆地面积比较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
异不如其他地区显著,因此受季风气候影响的范围较小、强度较弱;同时,由于潘帕斯平原纬度较低,年均气温较高,蒸发较强;潘帕斯平原西部距离海洋较远,加上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太平洋水汽的进入,年降水量小,东部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
影响较弱,降水量比同纬度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少。因而,不能满足形成森林的条件,只能形成草原。(3)规律:受地质作用影响,安第斯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潘帕斯平原一直处于沉降状态,形成较大落差,山区河流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向下流动并不断沉积
,随着流速降低,靠近山区沉积物以鹅卵石、砾石为主,颗粒较大,向中下游以粗中砂及细砂黏土等为主,颗粒较小。【解析】【分析】本题以潘帕斯平原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影响植被的因素、流水堆积地貌等相关知识点,考
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中山脉和河流的分布可知,西部有高大山脉分布,河流总体自西北向东南流动,因此潘帕斯平原西高东低(或西北高、东南低),地势由西向东慢慢倾斜;从潘帕斯平原跨越的经纬度可知,其整体面积广
阔;潘帕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形起伏较小,地面比降小;西部降水少,多荒漠和盐沼,东部降水较多,多湖泊。小问2详解】南美洲的陆地面积比较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不如其他地区显著,季风气候并不典型,受季风气候影响的范围较小、强度较弱;同时,由于潘帕斯平原纬度较低,年
均气温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难以满足森林等植被的生长;潘帕斯平原西部距离海洋较远,加上西部有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部太平洋水汽的进入,受海洋水汽的影响小,年降水量小,而东部虽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由于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不显著,季风影响较弱,降水量比同纬度受亚
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地区少。因而,由于水分条件较差,不能满足形成森林的条件,只能形成草原。【小问3详解】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影响,岩层不断弯曲变形,安第斯山一直处于上升阶段,而潘帕斯平原一直处于沉
降状态,形成较大落差。山地发育的河流在山区流动时,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侵蚀搬运能力较强,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向下流动并在下游地势地平的地区不断沉积,随着流速不断降低,其【沉积规律表现为靠近山区的地区沉积物
颗粒较大,以鹅卵石、砾石为主,向中下游(东部沿海)以粗中砂及细砂黏土等,沉积物颗粒较小,有明显的分选性、规律性。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加岛地处挪威中部,每年夏季吸引欧绒鸭到此筑巢繁殖,拉南为维加岛最大的筑巢地
。欧绒鸭巢通常筑于背风地带的浮木或草堆下,筑巢期间从胸部拔下精致的羽毛铺垫在巢里。欧绒鸭巢穴通常与其天敌海鸥巢穴紧邻,借海鸥之力抵御更强大的贼鸥、北极狐。雏鸭出壳后会被带领在巢穴附近下海学习捕食技巧。自19世纪起,当地农民收集巢穴中的羽毛生产羽绒制品,并为欧绒鸭搭建小型“
房屋”供欧绒鸭繁殖,随着时间的推移,欧绒鸭已经逐渐习惯了住人造的小型“房屋”。2004年维加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羽绒收集与生产受到严格规范限制。维加岛的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畅销全球。图1示意维加岛的位置,图2为小型
“房屋”的景观。(1)分析拉南成为维加岛最大的欧绒鸭筑巢地的条件。(2)简述当地农民为欧绒鸭搭建小型“房屋”作用。(3)说明维加岛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答案】(1)(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维加岛受西风带控制,)拉南位于岛屿东北侧,避风条件好;距海洋近,便于欧绒鸭觅食和带领雏鸭下海
;沼泽湿地植被生长繁盛,筑巢原料充足。(2)提供隐蔽、安全的栖息地,抵御(贼鸥、北极狐等)天敌;提供醒目的标志,降低寻找巢穴收集羽毛的难度;使巢穴里的羽毛免受风吹雨淋。(3)以天然欧绒鸭的羽毛作为原料,品质高;维加岛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严格,产量受限;搭建巢穴、收集羽
毛等环节工作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产地位置偏远,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高。【解析】【分析】本题以挪威维加岛欧绒鸭的生长习性及其羽绒的利用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人类活动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影响产品价格的因
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图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和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的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维加岛位于极圈附近,处于西风带与副极地低压带的过渡地带,北半球夏季气压
带、风带北移,维加岛受西风带控制,风力大,拉南位于维加岛岛屿东北侧,避风条件好;拉南离海较近,便于欧绒鸭觅食以及带领雏鸭下海学习捕食;读图可知,拉南附近有沼泽湿地,植被种类丰富,筑巢的原材料多。【小问2详解】相对于欧绒鸭巢,人类搭建的小型“房屋”,更为坚固,对欧绒鸭而言能抵
御天敌,增加安全性;对人类活动而言,便于搜集与保护羽毛。【小问3详解】维加岛羽绒产品价格昂贵的原因可以从产量低、品质高、生产和运输成本高等角度分析。维加岛羽绒产品以天然欧绒鸭的羽毛作为原料,原料品质高;维加岛入选世界文化
遗产,羽绒收集与生产受到严格规范限制,产量受限;搭建巢穴、收集羽毛等环节工作强度大,劳动力成本高;产地位置偏远,原料和产品运输成本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