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安徽省百校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 含解析.docx,共(18)页,3.053 M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bb87d3a858d31f63feb664eb5a214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第一届安徽百校大联考高三化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
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
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S-32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到许多化学学科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句中情境描述了金属的冶炼过程C.“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
里的“硇水”指的是盐酸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里的“翠色”来自氧化铜【答案】B【解析】【详解】A.“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A错误;B.诗句意思是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描述了金属的冶炼过程,故B正确;C.硝酸是强氧化性酸,常温下能
使金属银溶解,“硇水”指的是硝酸,故C错误;D.诗句中“翠色”与氧化铜的颜色不相符,氧化铜是黑色,故D错误;故答案为:B。2.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成都顺利举行,其中化学材料大放异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的A.熟
丝制成的蜀锦奖牌绶带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熊猫火种灯不锈钢外壳主要成分为合金材料C.蓉宝毛绒公仔面料聚酯纤维属于合成纤维D.由聚碳酸酯和有机玻璃混合而成的降温冰背心外层PCM材质属于复合材料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熟丝制成的蜀锦属
于天然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不锈钢是合金,B正确;C.聚酯纤维是合成纤维,C正确;D.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D正确;故选A。3.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装置实验目的A.观察
氯化钠的焰色试验B.通过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来提取溴单质C.验证Na2O2与水反应的热量变化D.用海水制少量蒸馏水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A.焰色试验应该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蘸取氯化钠溶液,A项错误;B.由于Cl2有强
的氧化性,会把HBr中的溴元素氧化为Br2,该装置中通入Cl2时导气管应该伸入到液面以下,B项错误;C.若Na2O2与水反应放热,则因为瓶中气体膨胀,使得c的液面低于d的液面,所以该装置可以验证Na2
O2与水反应的热量变化,C项正确;D.用蒸馏的方法时,应把温度计的水银球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不能在液面以下,且应该从下管口进水上管口出水,D项错误;故选C。4.某反应过程中存在Fe2+、NO-3、Fe3+、NH+4、H+和H2O六种粒子,测得Fe3+、a的质
量分数(ω)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代表NH+4B.反应后溶液pH值基本不变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D.根据信息可知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图像得出3NO
−、H+、Fe2+反应,反应中Fe2+发生氧化反应,3NO−发生还原反应,浓度降低,a代表3NO−,A项错误;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3428Fe+NO+10H==8Fe+NH+3HO−+,反应消耗H+,pH值增大,B项错误;C.根
据分析,还原剂Fe2+与氧化剂3N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C项错误;D.根据分析,3NO−与H+同时存在时有强氧化性,因此Fe(NO3)2不宜加酸酸化,D项正确;故选D。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特有的认识物质的方法。NaCl
固体溶于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合a离子为水合氯离子B.NaCl固体溶解于水,离子键被破坏C.NaCl溶于水,在通电条件下才发生电离D.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水合离子的定向运动【答案】C【解析】【详解】A.分析可知,氯离子半径大于钠离子半径,则水合a离子为水合氯离子,A项正确;
B.NaCl溶于水发生电离:+-NaCl?==Na+Cl,破坏了Na+和Cl-的离子键,B项正确;C.由图可知NaCl在水分子作用下就发生电离,不需要通电,C项错误;D.水合离子为带电电荷,其定向运动,产生电流,是水溶液导电的原因,D项正确;故选C。6.利用“价一类二维图”研究
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下图是氯元素的化合价与部分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上图中涉及到的七种物质并不都是电解质B.B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可生成C和水,则B属于酸性氧化物C.将过量的A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D.D在400℃时分解只
生成两种盐,其中一种是无氧酸盐,另一种可能是NaClO2【答案】D【解析】【详解】A.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l2O是非电解质,其余五种是电解质,A项正确;B.Cl2O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次氯酸钠,符合酸性氧化物的概念,B项正确;C.新制氯水既
有酸性又有漂白性,C项正确;D.若氯酸根分解生成氯离子和亚氯酸根离子,化合价只有降低没有升高,D项错误;故选D。7.用铁泥(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少量Fe)制备超顺磁性纳米Fe3O4(平均直径为25nm)的流程图如下(所加试剂均过量,部分步骤已省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
骤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置换反应B.步骤④中使用的H2O2作还原剂C.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B中是否有Fe3+D.将步骤⑤得到的纳米Fe3O4均匀分散在水中,有丁达尔效应【答案】D【解析】【分析】铁泥酸浸后,通过步骤②将铁元素转变为二价铁,滤液B中加氢氧化
钠,经过步骤③、④得到FeOOH,FeOOH与二价铁在碱性条件下经过步骤⑤得到产品Fe3O4。【详解】A.加入铁粉还原铁离子反应3+2+2Fe+Fe=3Fe不是置换反应,铁单质与过量盐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B.步骤④中使用的H2O2是作为
绿色氧化剂,故B错误;C.滤液B的溶质主要为氯化亚铁,可以用KSCN溶液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有Fe3+,C错误;D.超顺磁性纳米Fe3O4平均直径为25nm,其均匀分散在水中后得到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D正确;故选D。8.类比思维能帮助我们认识一类本质相似的问题,找出物
质变化遵循的共同规律,是利用“已知”解决“未知”的一种有效策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下列类比正确的是选项已知类比A.Na在空气中燃烧生成Na2O2Li在空气中燃烧生成Li2O2B.Cl2可以将Fe2+氧化成Fe3+Br2也可以将Fe2+氧化成Fe3+C.Fe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Na
也可以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D.C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CO3与O2SO2与Na2O2反应生成Na2SO3与O2A.AB.BC.CD.D【答案】B【解析】【详解】A.锂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氧
化锂,A项错误;B.氯气和溴的氧化性都强于铁离子,都能与亚铁离子反应生成氯离子和溴离子,B项正确;C.Na投到CuSO4溶液先与水反应,不能置换出铜,C项错误;D.Na2O2与SO2反应生成Na2SO4,D项错误;故选B。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N
aHSO4晶体中含有阳离子数目为0.1NA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电子的数目为4NAC.标准状况下,11.2LCl2通入水中,溶液中氯离子数为0.5NAD.向1L0.1mol·L-1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铵根离子数
为0.1NA【答案】A的【解析】【详解】A.NaHSO4晶体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12gNaH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因此,其中只含有0.1NA个阳离子,A项正确;B.在标准状况下,S
O3状态为固态,不能计算出2.24LSO3物质的量,故无法求出其电子数目,B项错误;C.标准状况下,11.2LCl2的物质的量为0.5mol,通入水中后只有一部分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所以溶液中氯离子数小于0.5NA
,C项错误;D.向1L0.1mol·L-1CH3COOH溶液通氨气至中性,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34cCHCOO+cOH=cNH+cH+,中性溶液c(OH-)=c(H+),则()()-34c
CHCOO=cNH+,再根据物料守恒:()()-33nCHCOO+nCHCOOH=?0.?1?mol,得出铵根离子数小于0.1NA,D项错误;故选A。10.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又出新成果,研发出了从二氧化碳、甲醇、甲醛等碳一化合物到淀粉(C6H10O5)n和已糖的合
成方法,实现了较高转化效率与精准可控构型的己糖人工合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的摩尔质量为162nB.1L1mol·L-1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1molH+C.50g质量分数为64%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3molO-H键D.一定条件下,4.4gCO2全部转化为甲醇(2232CO+HCHOH+HO→)时
,转移0.2mol电子【答案】C【解析】【详解】A.淀粉摩尔质量是162ng/mol,A错误;B.甲醇是非电解质,不导电,1L1mol·L-1的甲醇水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数目远小于1mol,B错误;C.50g质量分数为64%的甲醇水溶液中含有1molCH3OH和1molH2O,共
含有3molO-H键,C正确;D.2232CO+3H==CHOH+HO时,根据得失电子守恒,4.4gCO2即0.1molCO2全部转化为甲醇,转移电子为0.6mol,D错误;故选C。11.下列给定条件下的粒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K+、Mg2+、Br2、NO-3B
.与A1反应生成H2的溶液中:Cu2+、K+、Cl-、NO-3C.c(A13+)=0.1mol·L-1的溶液中:Na+、NH+4、Cl-、SO2-4D.c(Ca2+)=0.1mol·L-1的溶液中:NH+4、S
iO2-3、CH3COO-、Br-【答案】C【解析】【详解】A.Br2溶于水显橙黄色,A错误;B.与Al反应生成H2的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在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H+与NO-3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与Al反应不能产生H2;在碱性溶液中含有大量OH
-,OH-与Cu2+会形成Cu(OH)2沉淀,也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C.Al3+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符合题意;D.Ca2+与SiO2-3会产生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NH4+与SiO2-
3会发生双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故选:C。1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AlHClaq343FeOFeFeCl⎯⎯⎯→⎯⎯⎯⎯→()高温B.432BaSOBaCOBaClaq⎯⎯⎯⎯⎯→⎯⎯⎯→饱和碳酸钠溶液盐酸反复浸取重晶石粉末()()C.22
2O+HOCl1222IaqI⎯⎯⎯⎯⎯⎯⎯⎯⎯⎯→⎯→⎯⎯⎯⎯→灼烧浸取,()乙醇,萃取()再进一步操作海带海带灰()D.()HClaqNaOHaq23NaAlOAlClAl⎯⎯⎯⎯⎯→⎯⎯⎯⎯⎯→⎯⎯⎯→过量过量()电解铝土
矿无水【答案】B【解析】【详解】A.Fe与HCl溶液反应生成FeCl2,A项错误;B.重晶石粉末浸泡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可转化为BaCO3沉淀,BaCO3可溶于盐酸,B项正确;C.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萃取剂,
C项错误;D.AlCl3是共价化合物,熔融的AlCl3不能导电,D项错误;故选B。13.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CO3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H2SO4溶液,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2H+
OH=HOB.-2-+-332OH+CO+2H=HCO+HOC.-2-+322OH+2CO+5H=2CO3HO+D.-2-+-3322OH+CO+3H=HCO+2HO【答案】C【解析】【详解】A.设Na2CO3和NaOH的物质的量
均为1mol,所加H2SO4少量,仅与NaOH反应,A项正确;B.设Na2CO3和NaOH物质的量均为1mol,所加H2SO4为1mol,则先发生+-2H+OHHO=,再发生+233H+CO=HCO−−,H+恰好全部消耗完,B项正确;C.设
Na2CO3和NaOH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所加H2SO4为2.5mol,则2molOH-消耗2molH+,剩余2mol23CO−先与2molH+反应生成2mol3HCO−,剩余1molH+与生成的
1mol3HCO−反应生成CO2,即反应为+2-33225H+2CO+2OH=HCO+CO3HO−−+,C项错误;D.设Na2CO3和NaOH的物质的量均为2mol,所加H2SO4为1.5mol,2molOH-先与2molH+反应,剩余1molH+与1mol23CO−反应生成3HCO−,所以D
正确;故选C。14.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层清液中S2-并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aSO4·2H2O属于混合物B.过程I中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
-323224MnO+2S+10HSO+4Mn(OH)HO+=D.将10L上层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mg·L-1)转化为SO2-4,理论上共需要0.3molO2【答案】D【解析】【详解】A.42·2HOCaSO有确定的化学
式,属于纯净物,A项错误;B.过程I中氧化剂为氧气,变成水,1个氧气分子转移4个电子,还原剂为Mn(OH)2转化为23MnO−,转移2个电子,发生反应时电子守恒,所以氧化剂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B项错
误;C.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2-322324MnO+2S+9HO=SO+4MnOH10OH−−+,电子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同时生成物在碱性条件下存在,故产生氢氧根,C项错误;D.设转移电子数为xmo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的的23S
~8e3281048010gx−−−2O~4e14yx−解得x=1.2mol,y=0.3mol,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3mol,D项正确;故选D。15.用含铬不锈钢废渣(含SiO2、Cr2O3、
Fe2O3、Al2O3等)制取Cr2O3(铬绿)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1)Cr(O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2)当溶液中离子浓度≤1×10-5mol·L-1时,视为沉淀完全。A.“碱熔”时,Cr2O3被氧化,SiO2、Al2O3转化为可溶性
盐,Fe2O3转化为Fe(OH)3滤渣B.“酸化”时,产生的滤渣为H2SiO3、A1(OH)3,加热近沸有利于形成沉淀C.“沉铬”时,为了确保Cr3+完全沉淀,应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D.若室温下,沉铬恰好完全时,溶液的pH=8,则Cr(OH)3的溶度积常数-
29spK=110【答案】B【解析】【分析】制取Cr2O3(铬绿)的工艺流程中,含铬不锈钢废渣加入氢氧化钾、通入氧气反应将Cr2O3转化为K2CrO4,水浸过滤后滤液加入硫酸酸化调节pH,除去硅、铝元素,得到含K2Cr2O7滤液,加入亚硫酸钠还原得到三
价铬,加入氢氧化钠得到三价铬沉淀,最终生成Cr2O3。由流程可知,在碱性条件下,Cr2O3发生氧化反应生成K2CrO4,反应中氧气为氧化剂,Cr2O3为还原剂;由流程可知,“还原”时K2Cr2O7中加入
亚硫酸钠、稀硫酸后K2Cr2O7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三价铬,则亚硫酸钠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3227342O38H234HOCrSOCrSO−−++−++=++。【详解】A.Fe2O3不反应,碱熔水浸得到的滤渣为Fe2O
3,不是Fe(OH)3滤渣,A项错误;B.酸化除硅、铝,加热近沸有利于形成较大颗粒的沉淀,沉淀更充分,B项正确;C.氢氧化铬是两性氢氧化物,加入过量氢氧化钠会溶解,C项错误;D.沉铬完全时,若pH=8,则Cr(OH)3的溶度积常数
为56323110(110)110−−−=,D项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为探究FeCl3溶液和Na2SO3溶液混合后Fe3+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FeCl3和Na2
SO3溶液浓度均为0.50mol·L-1)。实验操作与现象①先向试管中加入10mLFeCl3溶液,再加入10mLNa2SO3溶液,振荡后发现试管中颜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无气泡产生,也无沉淀生成)。②用激光灯从侧面照射实验①得到的混合体系,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③取实验①反应后
的混合体系少许于试管中,先加入过量稀盐酸酸化后,再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④将实验①反应后的混合体系放置一小时后,溶液变为淡绿色。(1)由Na2SO3固体配制0.50mol·L-1Na2SO3溶液,需要的仪器除药匙、玻璃棒、容量瓶外,下列仪器中还需要______
_____(填字母)。(2)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得出FeCl3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生成了___________。(3)甲同学根据实验③中现象得出FeC13溶液和Na2SO3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写出其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4)乙同学认为实验③中现象不足以说明FeC13溶液和Na2SO3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请你帮助乙同学重新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FeCl3溶液和N
a2SO3溶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填操作及对应现象)。(5)结论:该实验说明在该条件下Fe3+既发生了___________反应又发生了还原反应。【答案】(1)ABC(2)氢氧化铁胶体(3)-3+2+222-342Fe+2SO=2Fe+
SO+SO(4)①.Na2SO3固体部分变质或者Na2SO3溶液被氧气氧化②.取实验①反应后的混合体系少许于试管中,滴加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色沉淀(5)水解【解析】【小问1详解】配置溶液还需要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无需漏斗、圆底烧瓶。【小问2详解】产生丁达尔效应说明生成了胶体
。【小问3详解】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反应产生了亚铁离子,方程式为-3+2+222-342Fe+2SO=2Fe+SO+SO。【小问4详解】配置SO3溶液所用药品可能部分变质也有可能在与氯化铁溶液混合过程中被氧气氧化;检验三价铁和二价铁混合溶液中的二价铁离子用铁氰化钾溶液,生成蓝
色沉淀。【小问5详解】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说明三价铁离子发生了水解反应。17.侯氏制碱法为我国纯碱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某化学兴趣小组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试剂a是____
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___。(2)硬质玻璃管的作用是导气和___________。(3)双颈烧瓶中得到沉淀过滤后再灼烧可得到纯碱,写出双颈烧瓶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某工业纯碱
中仅含有少量碳酸氢钠,下列实验方案中,能测定工业纯碱中Na2CO3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取x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y克②取x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y克固体③取x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y克④
取x克混合物与足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y克固体(5)在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Na2O2和NaHCO3在300℃下充分反应。若残留固体为纯净物,则起始时322))n(NaHCOn(NaO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答案】(1)①.分液漏斗②.饱和NaHC
O3溶液③.浓氨水(2)防倒吸(3)22334NaCl+CO+HO+NH=NaHCONHCl+(4)①②④(5)322))n(NaHCOn(NaO≥2【解析】【分析】左边的装置中,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
二氧化碳,右边的装置中,浓氨水和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在中间的双颈烧瓶中,发生反应22334NaCl+CO+HO+NH=NaHCONHCl+。【小问1详解】仪器A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试剂a是饱和NaHCO3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杂质气体氯化氢气体;试剂b是浓氨水
,与石灰石反应制备氨气;【小问2详解】硬质玻璃管的作用首先是导气管,其次是防止倒吸的作用;【小问3详解】双颈烧瓶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34NaCl+CO+HO+NH=NaHCONHCl+;【小问4详解】只有碳酸氢钠受热分解得到碳酸钠、二氧化碳、水,利用反应前后的固
体的质量差可求得碳酸氢钠的质量,从而能测定工业纯碱中Na2CO3质量分数,①正确;充分反应后的固体中含氯化钠,根据氯守恒及质量守恒就可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得到其质量分数,②正确;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水蒸气既有反
应得到的也有溶液中的,所以不能测定组成,③错误;二者都会与氢氧化钡反应得到碳酸钡沉淀,利用碳守恒及质量守恒就可求解,④正确;【小问5详解】设投入xmolNa2O2和ymolNaHCO3,在300℃下充分反应,若残留固体为纯净物,则固体产物为碳酸钠
,由碳酸钠中元素守恒可知,则有2n(C)≥n(Na),2y≥(2x+y),则起始时()()322nNaHCOnNaO≥2。18.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某学习小组为证实Ba(OH)2溶液和稀盐酸
反应是离子反应,向0.2mol·L-1Ba(OH)2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测定导电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
。(2)A~B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3)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Ba(OH)2和H2SO4b.NaOH和H2SO4c.Ba(OH)2与HNO3(4)某同
学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N点Ba(OH)2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b.MN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不是强电解质c.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2+-2-+442Ba+2OH+SO+2HBaSO2HO+=d.NP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Ba(OH)2电离出的离子导电(5)向Ba(OH)2溶液中逐滴滴加硫酸氢钠溶液恰好沉淀完全,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继续滴加,发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A点的电导率高,离子浓度大(2)+-2H+OH=HO(3)bc(4)ac(5)①.2-42+-+42Ba+OH+H+=BaSOO+HOS②.+-2H+OH=HO【解析】【小问1详解
】溶液导电是因为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实验证据是A点的导电率高。【小问2详解】A~B段导电性逐渐减弱,Ba(OH)2与盐酸反应使溶液中离子浓度降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OH=
HO;【小问3详解】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2H+OH=HO。Ba(OH)2和H2SO4反应的实质是2+-+2-442Ba+OH+H+SO=BaSO+HO,故不选a;NaOH和H2SO4反应
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实质是+-2H+OH=HO,故选b;Ba(OH)2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反应实质是+-2H+OH=HO,故选c;故选bc。【小问4详解】N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几乎为0,则说明Ba(OH)2溶液与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降低到最低,a正确;MN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生成的BaSO4难溶,在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很少,但溶解的BaSO4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强电解质,b错误;向一定体积的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2+-
+2-442Ba+OH+H+SO=BaSO+HO,c正确;NP段溶液导电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稀硫酸电离出的离子而导电,d错误;故选ac。【小问5详解】的至钡离子恰好完全沉淀时,以1∶1反应生成硫酸钡、NaOH和水
,离子反应为2+-+2-442Ba+OH+H+SO=BaSO+HO;继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发生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中和反应,离子反应为+-2H+OH=HO19.铁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学物质,如天然磁石中含有较多的Fe3O4、三水合草酸合
铁(Ⅲ)酸钾{K3[Fe(C2O4)3]·3H2O,呈绿色,可溶于水,难溶于乙醇,见光易分解}常用于化学光量计、绿矾(FeSO4·7H2O)是常用的还原剂。回答下列问题:(1)电子工业中,常用氯化铁溶液腐
蚀铜制造印刷电路板,该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2)根据化合价及元素的性质,Na2S5可以改写为Na2S·4S、Fe3O4可以改写为FeO·Fe2O3,则Fe3Cl8可以改写为___________、Fe3I8可
以改写为___________。写出化合物FeO(OCH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3)可通过下列两个步骤制备三水合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步骤i:向盛有3.00g黄色晶体FeC2O4·2H2O的烧杯中,加入10.00m
LK2C2O4溶液,加热至40℃左右,缓慢滴入过量的H2O2,一段时间后,出现红褐色沉淀。步骤ii:加热至沸腾,分两次缓慢加入8.00~9.00mLH2C2O4溶液,至沉淀溶解,得到绿色溶液。加热浓缩、加入无水乙
醇、结晶,抽滤干燥得7.860g三水合草酸合铁(III)酸钾晶体。①步骤ⅰ中,生成三草酸合铁酸钾与另一种铁的化合物,该化合物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②步骤ⅱ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__________。③实验小组完成实验后发现产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
______。(4)8.34gFeSO4·7H2O(Mr=278)样品隔绝空气受热分解生成多种化合物过程的热重曲线(残留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①温度为100℃时,固体物质M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②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由P得到Q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3+2+2+2Fe+CuFe=+Cu2(2)①.FeCl2·2FeCl3②.3FeI2·I2③.()3332FeOOCH+3HCl=FeCl+CHOH+HO(3)①.Fe(OH)3②.降低三水合草酸合铁酸钾晶体的溶解度,促进晶体析出③.光照使K3
[Fe(C2O4)3]·3H2O分解(4)①.FeSO4·4H2O②.423326332FeSOFeO+SOSO+℃【解析】【小问1详解】电子工业中,常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制造印刷线路板,该原理的反应方程式:3222FeCl+Cu?==2FeCl+CuCl;【小问
2详解】FeCl2、FeCl3均存在,由化合价及原子守恒确定Fe3Cl8可改写成FeCl2·2FeCl3,Fe3+会氧化I-,即FeI3不存在,因此Fe3I8只能是FeI2和I2,改写成3FeI2·I2。FeO(OCH3)中Fe的化合价
为+3价,易写出其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3、CH3OH、H2O,方程式为()3332FeOOCH+3HCl?=FeCl+CHOH+HO;【小问3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红褐色沉淀为Fe(OH)3,三水合草酸合铁酸钾晶体可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加入无水乙醇有利于晶体的析出,光照易分解造成产率降低;【小
问4详解】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