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3 .docx,共(10)页,347.69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abd6e20deaf9991a1d6a9a42573717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编教材版)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3(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譬如暴雨骤.(zhòu/zòu)临园中,激起一阵阵_______而清纯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让人想起无数个夏天的事件;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_______安卧,满园中播散.(sǎn/sàn)
着熨(贴./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_______去闻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骤(zhòu)散(sàn)帖B.骤(zòu)散(sǎn)贴C.骤(zhòu)散(sǎn)帖D.骤(zòu)散(sàn)贴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灼烈泰然身临其境B.灼烈坦然身临其境C.
焦灼泰然设身处地D.焦灼坦然设身处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农业职业教育以“兴农富农”为己任,肩负着提高农民素养,培养农业技术人才和农村治理人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历史使命。不可否认,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
面的形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切实增强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适应性。其中,涉农职业院校应发挥重大作用。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创新人才培
养体制机制②解决好乡土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现实问题③农业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A.③①②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可否认,我国现有的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
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B.不可否认,我国现有的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在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C.不可否认,
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在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需求,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D.不可否认,现有的我国农业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满足乡村振兴人才多样性、复合性和应用性等方面的形势,乡村振兴面临人才供需不匹配的现实困境。5
.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用最大的毅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精神抖擞地走进了柜台。(比喻)B.它(指台儿沟)和它的十几户乡亲,默默地接受着大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拟人)C.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借代)D.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用典)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也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前驾驭车马的人。B.“士大夫之族”——“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C.“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编伍”指民间。明
代户口编制以五户为一“伍”。D.“项羽季父也”——“季父”指伯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季(伯)、仲、叔。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近的一项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8.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
近乎谄媚。C.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守关的将领有的不是(自己的)亲信,因此变成叛乱者。D.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采用合纵的策略缔结盟约,互相援助,成为一体。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A.整首诗融入了多种情感,表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让人读来感受到浓浓的伤感之情。B.首联既有动景,也有静景,通过以动衬静构造了一幅冷色调的绝妙水墨画。C.“萧萧”“滚滚”两个叠词使景物形象化,使人联想到落木窸
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D.“艰难苦恨”组合在一起,倾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令人哀悸。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侠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
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
、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扎。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C.行李之往来行李:商旅。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夜缒而出A.倚歌而和之B.德不厚而望国之治C.赂秦而力亏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是因郑国“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这也暗示秦郑并无仇怨,而这正是烛之武说退秦师的重要前提。B.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非常注意相关内容前后照应,比如烛之武“夜缒而出”呼应了前面的“国危矣”。C.烛之武从“阙秦以利晋”的既成事实出发,帮助秦伯分析了亡郑之害与存郑之利
,可谓句句击中秦伯的心坎。D.选文记述了晋秦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生动刻画了烛之武通晓利害、能言善辩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数字化引领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陈丽湘①数字技术深刻
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活、生产和学习方式,“数字化”,也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近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提出,围绕建设数字中国,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信息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以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和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顺应数字时代要求,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
将引领社会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②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可以理解为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数字技术引入语言文字应用,形成产品、流程或模式,通过各类数字终端提供语言服务。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已快速进入经济社会各领域和寻常百姓家。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融媒辞书的出现,让文字检索更
便捷;“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部分代替人工测评,提高了测试效率;“语言扶贫App”“普通话小镇游戏”寓教于乐,提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效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平台、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等的搭建,在教育领域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为语言服务赋能提质,为弥合语言教育数字鸿沟、实现区域语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也是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基础。③语言文字数字化以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是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新阶段。语言文字的规范
化标准化,提高了语言学习使用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了语言文字承载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为基础依托,例如《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分词规范》《通用规范汉字表》等重要规范标准的发布实施,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
系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等数字化进程奠定了扎实基础。目前,我国已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语言文字数字化也正逐步把语言文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更好地助推“数字中国”建设。
④数字时代语言需求趋于多样化、多层化,语言文字数字化将有着更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应以需求为驱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满足人们学习、使用语言文字和提升科学文化素质的需求。例如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和语言科技赋
能,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化。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要把实际应用摆在优先位置,汇聚联通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语言学习平台,切实为社会提供通用、好用的数字化服务和资源。语言文字数字化还需要建立与大众需求相适应的数字化语言服务体系,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构建语言信息
无障碍社会;积极助推语言资源开奖机率,为实现全民终身学习提供服务支撑;同时也要能服务科学决策,以数字化建设为契机,完善语言生活的监测体系,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助力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摘编自《光明日报》2022年4月6日)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
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利用前沿数字技术提供语言服务。B.“现代汉语词典”等融媒辞书,让人们更便捷地检索文字。C.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对“数字中国”建设有推动作用。D.我国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已全面建成语言信息无障碍社会。14.下列对
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提出观点:推进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将引领社会语言文字生活新形态。B.第②段运用对比论证,论述语言文字数字化成果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C.第③段运用举例论证,论述语言文字规范
化标准化为信息技术发展奠定扎实基础。D.第④段论述语言文字数字化建设顺应时代需求,将有更大应用价值和发展空间。15.下列对《乡土中国》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于礼而形成的,乡土社会中有成
规存在,依靠传统的力量维持。B.乡土社会的地方官用教化来维持礼治秩序,乡村里所谓的调解其实也是一种教育过程,注重礼的自觉,反感法的干预,因而产生“无讼”现象。C.血缘社会交易人情,商业则是在血缘之外发展起来的。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关系,是身份社会的
基础,而血缘则是契约社会的基础。D.乡土社会表面上承认长老统治沿袭下来的传统,实质里根据社会变迁的需要改变其内容,用“注释”方式适当歪曲其原意,此所谓“名实的分离”。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
分。(任选4题,如全选,则取前4题)(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师者,。(韩愈《师说》)(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苏洵《六国论》)(6)江山如画,。(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17.阅读下面有关《红楼梦》的文字,在(1)(2)处填写相应内容。《红楼梦》大量使用谐音手法,暗示人物性格命运,寄寓作者思想情感。譬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
”“”“惜春”,谐音“”,暗示四位贵族女性病死宫闱、受虐而亡、远嫁他乡、出家为尼的悲惨命运,寄寓了作者深深的同情和叹息。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深海》第九场①(节选)【核潜艇指挥舱。金属挤压声越来越大。
司令员极限深度就快到了,各个战位务必认真操作。黄旭华最关键的是核反应堆与外面海水进行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只要波纹管能够扛得住三十个大气压的挤压,就没有问题。【很快,扬声器传来报告声:“报告,海水冷热交换的波纹管工作正常。”【黄旭华和司令员都松了口气。黄旭华来,我们现
在就向极限深度冲刺。目标——300米!【艇体急剧晃动。刺耳的金属挤压声中,黄旭华恍惚听到了昔日日本战机刺耳的轰鸣声。【光渐暗。黄旭华(15岁)与母亲出现。母亲绍强,日本人的飞机把我们的家炸毁了,从今天开始,咱们的家没有了……你要记住今天,你答应过妈!黄旭华(在炮火硝烟
中高声呼喊)姆妈,我答应,我记住了。我要学航空,我要制造飞机,保卫我们国家的蓝天。我要制造军舰,抵御外敌的海上侵略。从今天起,我不叫黄绍强了,我叫黄旭华——旭日东升,荣耀中华!【暗转。深潜前夜,黄旭华家。【黄旭华坐在写字台前,在桌
上铺开信纸写着什么,因为心绪复杂,他停下笔,凝神思索。李世英轻步上。李世英你在想什么?黄旭华这么晚了,还没睡啊?哦……我在想姆妈,五十年了,每一个细节都那么清晰……姆妈就站在逃难的人群里,离我那么近……我和姆妈相处的日子,真的太少了……哦,你快去休息吧。李世英你有什么事要跟我说吗?
【黄旭华不知道怎么开口,李世英看着他不说话。一阵囧默。李世英我是你妻子,你最该信任的……最该说服的,是我!你可以选择去勇敢,甚至牺牲!可你有家,有妻子、有女儿!这么重大的决定,你在家人面前却只字不提……
黄旭华世英…李世英你到底在写什么?你要写什么?……是写给我和女儿的吗?或者是写给阿妈的……当我们发现它拆开它看到它的时候,是不是意味着你已经出事了?黄旭华世英,你想得过于严重了,没那么大的风险,这么多年来技术在进步,经验在积累,从二十年前的401艇到现在的4
04艇,我们……李世英我说的是万一。黄旭华没有万一。李世英当然有!若是没有,你参加一个海试,为什么要中央军委批准?你可以勇敢,可以无畏,可以努力说服所有人不必担心,但你却剥夺了家人为你担心的权利……你在隐瞒什么?家人的担心不是爱吗?你怕什么?怕我知道我会拦着你不让你去吗?(
眼泪流了下来)【黄旭华的眼睛也模糊了。李世英我从来没有干涉过你,更谈不上阻拦,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外语翻译,可我崇拜你,崇拜你的才华、你的事业,敬重你的人品,更欣赏你的情怀……如果没有这些,我为什么要跟你结婚?因为你的事业,要把有关于我们
所有的一切都隐瞒起来……三十年了,你不能见父母,不能见兄弟姐妹,无法回答他们的质疑,我也一样!女儿们也一样!黄旭华(真诚地)世英,对不起,我该第一时间告诉你的……我是怕你担心,现在我明白了,我若一直瞒着,你会更担心
……三百米,是我们的核潜艇第一次到达的极限深度,在那里,手掌大的面积,都要承受1.5吨的压力……美国当年最新型的“长尾鲨号”核潜艇,刚刚下潜到一百多米就出了事,一百多人无一生还,这件事你知道,我们以前还谈论过……所以,
我就更不敢跟你说了。李世英(露出了一丝微笑)旭华,我和你相濡以沫几十年,我难道不知道核潜艇就是你的命啊。你应该去,作为总设计师,在这么一个危险的过程中,你在,所有人心里都安稳。你是总设计师,你不仅要为这条艇的安全负责,也要为这艘艇上的所有人生命负责,所以你更应
该去!我在家里等你回来,我的生命从遇见你的那一天起,就跟你连在一起的。黄旭华(喃喃)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李世英无论富有还是贫穷——黄旭华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李世英无论青春还是年老——黄旭华我们都风雨同舟。【暗转。404核潜艇指挥舱。深度计红色指针不偏不倚
指向300数字上。各舱水兵相继报告管道扭曲、器材变形、漏水跑水的情况。他们的声音紧张,甚至颤抖。指挥舱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怦怦”的心跳声。【切光。黄旭华家,电话铃突然响起。李世英不敢接听电话,迟疑良久,终于拿起电话。李世英喂……哦,(瞬间轻松下来,激动地频频点头)好、好……,祝贺,祝贺成功……嗯,嗯
,我就在家等他回来。【黄旭华上,与李世英对视。黄旭华(沉浸在巨大的胜利与成功的喜悦之中,大声朗诵)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摘编自《剧本》2021年第3期)[注]①《深海》讲述的是国家荣誉勋章获得者、“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为祖国核潜艇事
业奋斗一生的故事。第九场展现的是他进行极限下潜实验的过程。18.本场结束时,黄旭华吟诵了一首四言诗,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作用。(4分)19.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的。本场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从不同层面简要概括。(5分)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记住!他是“糖丸爷爷”》来纪念“人民科学家”顾方舟(我国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生产的拓荒者)的诞辰。1955年,中国被小儿麻痹症带来的恐慌笼罩着,顾方舟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在临床试验阶段,顾方舟以身试药证实了
疫苗的可行性。随着研究的深入,顾方舟又从孩子爱吃的糖果中找到了灵感,研制了“糖丸版”的中国疫苗。1960年底,首批500万人份疫苗生产成功,被送往全国11个城市。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举行,当时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
表郑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要求:顾方舟的事迹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有很多启示,选择恰当的角度,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