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4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 .docx,共(8)页,30.16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d897c250086eeb13683db6b706fd10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统编教材版)语文仿真模拟试卷02(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它等待我出生,然
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pǐ/qǐ)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沏/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______得自在坦
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______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gèn/gèng)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______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或字形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圮(pǐ)沏亘(gèn)B.圮(pǐ)砌亘(gèn)C.圮(qǐ)沏亘(gèng)D.圮(qǐ)砌亘(gèng)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茂盛魂飞魄散弥漫B.兴盛魂飞魄散充斥C.茂盛失魂落魄弥漫D
.兴盛失魂落魄充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观念。饮食作为人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伴随着人的整个生命过程。由于地理和文化、风俗的差异,不同地域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的差异,(),成为一个地域区别于其他地域的重要文化标识。中国传统文学中
就不乏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铺排式地以大量篇幅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3.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久而久之形成了以饮食为代表的民俗文化②一方面塑造了人的地域性格和文化品格③一方面满足了人的口腹之欲A.②①③B.①②③
C.③①②D.③②①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铺排式地以大量篇幅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B.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饮
食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篇幅铺排式地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C.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
篇幅铺排式地展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D.中国传统文学中就不乏对饮食的书写,特别是明清小说中,饮食书写大量进入小说文本,《红楼梦》就以大量篇幅铺排式地表现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5.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而是
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对比)B.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反语)C.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排比)D.这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比喻)6.下列各句中,文学常识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期,穿三周年孝服的亲族;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这两者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B.“主簿”:指各级官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它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
的事务官,重要性降低。C.“丁口”:即男女人口。清制,凡男子自十六至六十岁称丁,妇女称口,合称丁口,它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D.“三径”:指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
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7.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相同一项是()例句:见贤思齐.焉A.譬如平.地B.故亏.父而自利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D.在止于至善.8.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的木材直得合乎墨线,用火烘烤使它弯曲把它
做成车轮,它的弯曲程度合乎圆规画的圆。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时候好好学习,长大了却放弃了,我没看出那种人的明智之处。C.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我赞许
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师说》来赠送给他。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能照到日光,有的不能照到日光,有红有白,颜色错杂,都像鞠躬的样子。9.下列对《短歌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是()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
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A.本诗是曹操晚年所作,表现出诗人渴望得到贤才、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B.“青青子衿”以下八句写思念贤才,忧思绵绵;“明明如月”以下八句写得到贤才,热情款待。两部分,一
正一反抒发了对贤才的渴望。C.“山不厌高”以下四句,诗人以借代和引用手法,深化了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得到贤才、统一天下的雄心。D.通篇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诗中比喻用得多而贴切,化用《诗经》成句自然而不露痕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庖丁解牛《庄子》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
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肩之所倚倚:靠着B.乃中《经首》之会会:节奏
C.庖丁释刀对曰释:解脱D.臣之所好者道也好:喜爱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B.视为止,行为迟C.为之四顾D.为之踌躇满志12.下列对文言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庖丁解牛能做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主要原因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B.庖丁的解牛刀,“以无厚入有间”,游刃有余,因此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C.文中把三年前庖丁用刀的情况跟普通厨工用刀的情况对比,衬托庖丁的超凡技艺。D
.本文以庖丁解牛比喻人的养生之道,阐释了庄子的处世哲学,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代骋词大赋作为赋体的代表,其体式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体国经野,义尚光大”,即包罗万象,气势恢宏;二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特别重“物类”意识,即观物取象,以夸饰
描绘见长。所以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强调赋体“写物图貌,蔚似雕画”,朱光潜《诗论》进而认为诗歌类似音乐,辞赋则近于图画,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特征。由此考述汉大赋与汉画的创作关联,突出表现在“赋写图画”与“图证赋文”两端,其中汉大赋的描写对图像的呈现,则具有更为广泛的书写及批评意义。
就创作论来看,汉大赋与汉画的互通决定于赋家对朝廷礼仪的描绘,汉大赋的主要创作类型如游猎、郊祀、京都等,所书写的内涵均属汉代朝廷的天子礼。由于赋写礼事而呈现于礼仪,其赋作与画像形成了异质同构的联系。这又突出表现于两个方面:其一,汉大赋“体国经野”的描绘与其
重仪式的图案化特征,代表了汉人绘画与辞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例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幅巨型帛画对天上、人间、地下的构图描绘,所表现的现世与来世,神话与物态,与汉人郊祀赋的神境、游猎赋的场景、京都赋的物态的全方位呈现极为相似。其二,汉大赋写作类聚事物的特征
,与汉代大量的汉画像石(砖)也可作形象互证。尽管汉大赋作为宫廷文学,砖石画像多属中下层民俗创作,但其时代的艺术共性则很明显。张道一《汉画故事》曾将汉画分为“人事故事”“神话故事”与“祥瑞故事”,兼括汉代历史、神话与民间信仰
,这些类型的描写在汉大赋中均有呈现。如果将汉大赋与汉画石的艺术主题结合起来考虑,或有互仿与共生的性质。汉人虽然没有“以图绘赋”的创作,但以汉代帛画与砖石画图案对应汉大赋“写物图貌”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以图证赋
的意义。后代出现的汉大赋图像,如晋人戴逵的《南都赋图》,刘熙载《艺概·赋概》即谓:“戴安道画《南都赋》,范宣叹为有益。知画中有赋,即可知赋中宜有画矣。”又如自晋人卫协作《上林苑图》,继后南宋赵伯驹绘《上
林图》、明仇英摹写《上林图》。题咏《上林图》的诗文也随之而出,如胡敬品读“元人《上林校猎图卷》”即谓:“绢本,青绿画。洪波巨浸,层峦叠嶂……首写岩松磵屋,中坐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人,为斯赋缘起。次写紫渊丹水,跳
沫腾波……次写离宫别馆,弥山跨谷……次写蜺旌云旗,天子校猎……次写七校纷陈……次写张乐层台……次写解酒罢猎……”(《西清札记》卷二)其中说明图画的场景,正是赋文语象的图写,这也是汉大赋与绘画的关联与衍展。所以我们品读汉大赋与汉画,宜乎大中见小,明辨其构象法是在由无数“个像”组成的宏大图景。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2月13日第13版《汉赋与汉画》,有删改)13.下列对文中“汉大赋”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包罗万象,气势恢宏;观物取象,以夸饰描绘见长是汉大赋的两个显著特征。B.汉大赋的“赋写图画”与汉画的“图证赋文”决定了汉大赋与汉画的互通关系。C.汉大赋是宫
廷文学,比起多由中下层民俗创作的砖石画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D.汉大赋是赋家“以图绘赋”的创作成果,它是在由无数“个像”组成的宏大图景。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朱光潜认为,辞赋跟图画接近,因此具有一定的“空间艺术”特征。B.汉大赋与汉绘画异质同构
的联系代表了汉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C.就艺术主题而言,汉大赋与汉画石之间或存在着互仿与共生的性质。D.第三段中列举不少事例突出说明了后世汉大赋与绘画的关联与衍展。15.对《乡土中国》中“礼治秩序”
一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认为乡土社会是“人治”的社会,这种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B.相比较而言,礼治社会比法治社会更为优越,因为礼治社会是靠礼来维持秩序的。C.礼治社会并不代表“文明”,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野蛮”的。D.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非选择题部分二、填空题(本大题4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4题,如全选,则取前4题)(1)越陌度阡,。(曹操《短歌行》)(2),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
(3)金风玉露一相逢,。(秦观《鹊桥仙》)(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5),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第19题6分,共11分)1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红楼梦》“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
,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最后出家为尼的是。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19题。去找史铁生陈村①我在新年的头上专程去了一次北京,为的是和史铁生做个谈话,用在《收获》的专栏上。本来早该去了,因为年底忙乱
,因为他和我的身体都要挑一个恰当的时候,还因为我说的等2001年再去,飞机栽下来也是21世纪的作家啦。反正我是去了,谈了,回来了。②我和史铁生谈的话题是“生存还是不生存”,也就是“爱与死是永恒主题”中的那个“死”。我相信我俩对死的心要比别人多一些。去的那天正好是他生日,本来要打开的话头因客人的来
访未能展开。那样也好,死总是排在生的后面的,明天再谈。当日晚上我们去一个叫孔乙己的饭店吃饭。在中国式的环境中,祝贺一声他的50大寿就开始吃了。他那天抽烟,喝一点点酒,说一点点话。他说一上午不敢动弹,把精力攒下来了。他说要健康不说长寿了吧。③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
看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④除了他的体力精力,
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做作,常常
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⑤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的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了习
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的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⑥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来越狭隘。他肾
亏却没有阴湿之气。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
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的手艺。⑦我最后想说的是陈希米,他的妻子。她是“我们上海人”,在北方久矣。我永不能忘记的是她的笑,那是天使的笑容。天使的笑,是那种忘忧的笑,忘我的笑,来去自由的笑,让看
见的人也喜悦地笑。没人比她笑得更美好。我看资料,孩子可以一天笑上150次,成人可以一天不笑一次。她常常笑着,灿烂又本分地笑着。有了她的笑,那个凝重的50岁的史铁生再没有装扮殉道者的理由和必要了。生活就是这样,一会儿笑盈盈,一会儿沉甸甸。⑧我这次去北京,
是由妻子陪同护送的。也许下次到北京去见史铁生,我也要坐个轮椅了。我们将讨论轮椅的牌子,谈论足球的伟大,言说一些好笑的事情。我可以负责地说,本人即便已经坐上轮椅,依然可以春心荡漾,可以不依不饶,可以尖酸刻薄。
当然,更可以在一个个深夜,摆放好自己,默读史铁生的文字,感受生的气息。(有删改)18.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去找史铁生”有哪几层意思。(5分)19.文章第⑦段插入了对史铁生妻子陈希米的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四、写作题(本大题40分)20.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书有四重境界:在书籍中逃避世界,在书籍中营造世界,在书籍中理解世界,在书籍中超越世界。在你的读书生活中,你喜欢处于哪重境界?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
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