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Word版含解析.docx,共(5)页,144.33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9e4e5caf553037bbe080b2ab06e7bb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朝(C)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倾向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
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2.中国素有“瓷器大国”的誉称。“China”一词,有一种说法取自于我国古代瓷器名镇“昌南”的音译。昌南镇就是有“瓷都”之称的(C)A.湖北汉口镇B.广东佛山镇C.江西景德镇D.河南朱仙镇解析材料指的是中国江西景德镇,故选C项。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
河南朱仙镇至明清时期发展成为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但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都与“瓷都”无关,A、B、D三项错误。3.(2021·安徽芜湖高一期末)明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
榷场的设置(D)A.增加了宋朝财政负担B.形成了城市C.结束了宋金敌对状态D.促进了民族交融解析榷场的设置,不仅加强了商业的联系,同时也促进了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交融,故选D项;材料反映榷场收入非常丰厚,排除A项;榷场是边界的交易场所而非城市,排除B项;榷场设置后没有结束宋金的敌对状态,
排除C项。4.“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所描述的商业现象出现在(D)A.秦朝咸阳B.汉朝洛阳C.东晋建康D.宋朝东京解析北宋时期城市商业经营突破了时空限制,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秦朝在商业方面有严格
的时空限制,排除A项;汉朝商业未突破时空界限,排除B项;东晋在北宋前,商业经营管理严格,排除C项。5.(2022·湖北月考)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岂不胜取之于民。朕所以留意于此,庶几可以少宽民力尔。”这反映了(C)A.封建朝贡贸易发展B.对陆
路贸易的重视C.海上丝绸之路发达D.经济基础出现质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市舶贸易获利颇丰,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了百姓负担,这说明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获利性质的市舶贸易,而非朝贡贸易,故A
项错误;宋朝由于西北陆路交通受阻,被迫把发展贸易的重心放在了海上,故B项错误;宋朝商品经济繁荣,但经济基础依然是自然经济,故D项错误。6.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A)序号内容出处(1)“籴米买
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苏轼集》(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3)“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解析材料反映了
当时的商品交易量大、商品经济繁荣,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经济解体,排除D项。7.(2021·天津滨海新区高一期末)“市舶之利,颇助国用”现
象的发生得益于(C)A.张骞出使西域B.遣唐使节来华C.海上丝路繁荣D.郑和七下西洋解析市舶是古代中国对中外互市商船的通称,亦指海外贸易,材料中现象的发生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故选C项;张骞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排除A项
;遣唐使来华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排除B项;郑和七下西洋主要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排除D项。8.(2021·云南昆明高一期末)后周世宗平定淮南后,立即疏浚运河。北宋每年通过运河输往汴京漕运米六百万石,有时甚至达八百万石。据此可知,北宋时期(D)A.北方大规模种植水
稻B.对外贸易发展迅速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解析后周和北宋时期运河的经济功能非常突出,说明运河充分发挥了其南粮北运的作用,因此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故选D项;北方并不具备大规模种植水稻的自然条件,排除
A项;材料中的运河属于内陆航运,与对外贸易关系不大,排除B项;漕运粮食属于政府运粮,并不是买卖所得,排除C项。9.(2021·湖南高一期末)汉初有“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有“财赋之地,人物渊薮”的说法。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B
)A.中国古代政治重心的南移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C.中国古代军事重心的南移D.中国古代教育重心的南移解析南宋以后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地区,导致南北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故选B项;中国古代政治中心基本位于北方地区,排除A项;中国古代军
事中心无明显转移的趋势,排除C项;中国古代文化重心的南移是伴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实现的,排除D项。10.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经营者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这主要说明宋朝(B)A.土地兼
并日益严重B.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C.社会矛盾趋向缓和D.政府行政能力显著降低解析宋朝政府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官府也不再严格限制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在宋朝有比较明显的放松,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对土地买卖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
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排除A项;材料反映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不能得出社会矛盾趋向缓和,排除C项;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有所放松,并非行政能力降低的表现,排除D项。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11.(2021·
福建龙岩高一期末)北宋初年,四川所用铜钱面值小、流通不便,商人便发行纸币称“交子”,代替铜钱流通;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这种现象(C)A.抑制了铸铜业的发展B.标志着中国古代金融业的产生C.推动了宋元商业的发展
D.反映出活字印刷业迅速发展解析宋元纸币的发行有利于流通,推动商业的发展,故选C项;币制改革并不一定抑制铸铜业的发展,排除A项;中国古代金融业早已产生,排除B项;纸币的印刷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而不是活字印刷术,排除D项。12.(2021·海南高二期末)宋神宗认为:“东南利国之大
,舶商亦居其一焉……”他要求臣下“创法讲求”,以期“岁获厚利,兼使外藩辐辏中国”。由此可见,当时(C)A.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B.宋神宗积极谋求经济变革C.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发展D.朝贡贸易成为了重要财源解析材
料反映宋神宗认为东南地区对国家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中外商占有其中一部分,所以宋神宗要求臣下制定法律,规范贸易行为,体现了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高度重视,故选C项;经济重心南移基本完成是在南宋时期,排除A项;材料与经济变革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在当时的中外贸易中双方都有获利,说明这属于民间贸易而非官
方朝贡贸易,排除D项。13.(2022·广东肇庆二模)宋代的政治弱势地位,使其缺乏了朝贡贸易中对政治目的的追求,而复归了贸易中的经济属性。这使得政府和民间商人集团在这种经济联系中获得了好处。宋代的这一“追求”(A)A.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
展B.推动了全国性商业中心的产生C.改变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解除了“海禁”政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缺乏朝贡贸易的政治追求,而是追求经济利益,这有利于政府和民间在海外贸易中获益,故选A项。14.(2021·北京西城高一期末)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史料,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C)①当今赋出于天下
,江南居十九。(韩愈)②天宝已后,戎事方殷,两河宿兵,户赋不入,军国费用,取资江淮。(唐宪宗)③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A.安史之乱的危害B.文学体裁的演变C.经济重心的南移D.赋税制度的沿革解析据材料可知江南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因此他
们研究的主题应是经济重心的南移,故选C项;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文学体裁的演变与赋税制度的沿革,排除B、D两项。15.(2021·北京丰台高二期末)宋人郑樵指出:“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人蔡襄则说:“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
户,只求资财。”这一变化的原因为(D)①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②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强化③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奠定④商品经济冲击门第观念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宋以前的婚姻重视家世,宋代时的婚姻不顾门户,只重视钱财。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宋代商品
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旧有的门第观念,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故①④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强化,故②错误;材料与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无关,故③错误。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两宋时期,水稻的种植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这里的人们也比较多地吃上了稻
米。宋高宗时,北方人大量南迁,他们爱吃面食,麦价上涨,刺激了人们对麦的种植,于是南方多在水稻收割后种上麦子。此外,丘陵、山地还种上了北方传入的粟、豆等。北宋从印度洋半岛引进优良绿豆品种,原产西域的西瓜在北方较多栽种,并传入南方。两宋时期,还培育出豆芽和韭黄。材料二潘楼东
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东榆林巷、西榆林巷,北郑皇后宅。东曲首向北墙畔单将军庙,乃单雄信墓也,上有枣树,世传乃枣槊发芽生长成树,又谓之枣冢子巷。又投东
,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物种交流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的“市”与唐朝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参考答案(1)南北物种交流;南方逐步形成稻麦复种
、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外来物种的引进;新物种的培育。(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