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精准解析】.doc,共(10)页,412.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e084e84cfe98caa4e0ecac7457b2a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物理考试试卷一、选题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加速度、位移C.力、速度、路程D.力、质
量、温度【答案】B【解析】【详解】A.位移和速度是矢量,而时间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A错误;B.速度和加速度、位移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故B正确;C.力和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路程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错误;D.力是矢量,而质量和温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D错误。故选B。2.“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发射飞往太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对接,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空间科学和技术等试验验证。“天舟一号”是我国第一艘货运飞船,也是我国目前为止体积最大、
重量最重的航天器,标志着中国航空航天技术又向前跨进一大步。如图所示是它们的对接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对接过程中,“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都可视为质点B.对接成功后,研究它们的运行周期时,可以视为质点C
.对接成功后,“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就静止在太空中D.对接成功后,以“天舟一号”为参考系“天宫二号”在做匀速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A.对接过程中,因为要考虑两者大小恰好对接,“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不可视为质点。故A错误;B.对接成功后,
研究它们的运行周期时,可以视为质点。因为相比于轨道半径,两者大小可忽略不计。故B正确;C.对接成功后,以地球为参考系,“天舟一号”和“天宫二号”绕地球运动。故C错误;D.对接成功后,以“天舟一号”为参考系“天宫二号”相对静止。故D错误。故选B。3.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A.-10m/s2比+2m/s2的加速度小.B.由a=Vt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C.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的运动加速度不变.D.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加速度是矢量,正负表示方向,不表
示大小,所以-10m/s2比+2m/s2的加速度大,故A与题意不符;B.加速度的定义式=vat是比值定义,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变化量和变化的时间无直接联系,故B与题意不符;C.加速度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都相等的运动加速度不变,故C与题意相
符;D.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零,故D与题意不符.4.2019南京马拉松比赛中,某跑友在其中一段直线跑道上运动时,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a的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该跑友在该段直线跑道上的()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
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增大C.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D.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答案】D【解析】【详解】当a、v同向时则加速。a、v反向时则减速。跑友的速度方向与加速
度方向相同,所以该跑友做的是加速运动,速度不断增大。其加速度不断减小是说明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即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其速度达到最大,在整个过程中,速度方向不发生变化,所以位移也不断增大,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比赛中,测得5
0m处的速度为9.5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1.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9.5m/sB.9m/sC.11.2m/sD.10m/s【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得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00m
10m/s10sxvt===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6.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甲同学松开直尺,直尺保持竖直状态下落,乙同学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重复以上实
验,乙同学第二次用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10cm.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若从乙同学看到甲同学松开直尺,到他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取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将
尺子上原来的长度值改为对应的“反应时间”值,则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B.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大于0.4s,则用该直尺将无法用上述方法测量他的“反应时间”C.乙同学第一次抓住直尺的瞬间,直尺的速度约为4m/sD.乙同学第一次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答案】C【解析】【详
解】A.将计算出的反应时间对应到尺子上的长度时,可用上述方法直接测出“反应时间”,故A正确;B.若某同学的反应时间为0.4s,则下落的高度20010.8m2hgt==大于该直尺的长度,所以将无法测量该同
学的反应时间,故B正确;C.由22vgh=可知,乙第一次抓住直尺的速度2100.2m/s=2m/sv=故C错误;D.直尺下降的高度h,根据212hgt=得2htg=所以下落的高度大的用的时间长,所以第一次测量的反应时间比第二次长,故D正确。故
选C。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对甲、乙两车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甲车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车运动的加速度B.在t=1s时刻,乙车刚运动,
此时两车相距最远C.在t=2s时刻,甲乙两车相遇D.在t=2s时刻,甲、乙两车相距最远【答案】D【解析】v-t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可知,甲车运动的加速度小于乙车运动的加速度,选项A错误;在t=1s时刻,乙车刚运动,此时因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两车间距逐渐变大,
当两车在t=2s共速时两车相距最远,选项D正确,BC错误;故选D.点睛:速度-时图象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的位移,两图线的交点是速度相等的时刻,一般会出现距离最大或最小
.8.一个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以v1=1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前13位移,以v2=30m/s的平均速度完成剩下23的位移,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A.20m/sB.18m/s`C.23.3m/sD.40m/s【答案】B【解
析】【详解】设全程位移长为x,则前13位移所需的时间1310xt=后23位移所需的时间22330xt=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12xvtt=+联立可得v=18m/s故B正确,ACD错误。9.下列运动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
.D.【答案】BCD【解析】【详解】A.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xt−时间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可知,图像的斜率不变,所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C.物体的位移随时间
均匀增大,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D.物体的速度随时间不发生变化,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10.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5t+t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则该质点()A.第1s内的位移是5mB.t
=1s时的速度是6m/sC.任意相邻的1s内位移差都是2mD.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答案】CD【解析】【详解】A、第1s内的位移2155116xttmm=+=+=,故A错误;B、根据220152x
vtattt=+=+得,质点的初速度v0=5m/s,加速度a=2m/s2,在t=1s时的速度0521/7/vvatmsms=+=+=,故B错误;C、任意相邻的1s内的位移之差2212xatmm===,故C正确;D、任意1s内
的速度增量21/2/vatmsms===,故D正确;故选CD.【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得出初速度和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1s末的速度,根据vat=求出任意1s内速度的增量,根据2xat=得出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11.P、Q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
列关于图中M点的坐标(t0,s0)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t0时刻,两物体在同一位置B.0~t0时间内,两物体有相同的位移C.t0时刻,两物体有相等的速度D.t0时刻之前,P的速度总大于Q的速度【答案】AB【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在t0时刻,两物体在同一位置,选项A正确
;B.0~t0时间内,两物体有相同的位移,均为s0,选项B正确;C.s-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t0时刻,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选项C错误;D.s-t图像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t0时刻之前,P的速度先大于Q的速度,后小于Q的速度,选项D错误。故选AB。12.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时做直线运
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A.它们的初速度均为零B.t1时刻后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C.t1时刻,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D.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答案】BC【解析】【详解】A.由图像可知,乙的初速度不为零,故A错误;B.t1时刻后甲的图像在乙的上边,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
速度,故B正确;C.t1时刻,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故C正确;D.在0~t1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D错误。故选BC。二、实验题(共6个小空,每小空2分,共计12分)13.某同学在研究被重物牵引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
一条纸带,如图所示O、A、B、C、D、E、F是纸带上的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用x1、x2、x3、x4、x5、x6表示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距离,在纸带的下方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零刻度线与O点对齐),已知打点计时
器电源频率为50Hz,那么,打下A、B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s,B点读数为____cm;可计算出C、D两点间距离x4=_____cm;B点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m/s,OF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运动的
加速度a为___m/s2.(上述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10(2).0.80(3).0.90(4).0.060(5).0.80(6).0.20【解析】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s,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
画出,则A、B两点的时间间隔T=0.10s.B点的读数为0.80cm,C、D两点间距离x4=0.90cm,B点的速度21.2010/0.060/20.2ACBxvmsmsT===−,OF段的平均速度24.810/0.080/60.6OF
xvmsmsT−===.根据△x=aT2,运用逐差法得,22245612322[(4.801.50)1.50]10/0.20/9990.01CFOCxxxxxxxxamsmsTT−++−−−−−−====三、解答题(共4道
大题;其中14题8分;15题8分;16题10分;17题14分;共计40分)14.某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4s末速度变为20m/s,然后物体开始减速,减速5s后速度变为5m/s,方向不变,求:(1)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2)物体减速时的加速度。【答案】(1)25m/s;(2)23m/s−。【解
析】【详解】(1)物体加速时的加速度22200m/s5m/s4vat−===(2)物体减速时的加速度22520'm/s3m/s5vat−===−15.一辆汽车在平直路面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当发现前车突然停止后立刻以4m
/s2的加速度刹车.求:(1)该汽车在开始刹车后第3s末的速度的大小;(2)该汽车在开始刹车后8s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8m/s(2)6.25m/s【解析】【详解】(1)汽车的停止时间:0020s5s4vta===故第3秒末的速度:02043m/s8m/svva
t=−=−=(2)汽车的刹车位移为:2050m2vxa==故8s内的平均速度为:50m/s6.25m/s8xvt===16.我国自行研制的舰载机在辽宁舰上起飞,假设航母静止在海面上,舰载机在航母跑道上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10m/s2,当舰载机的速度达到80m
/s时才能升空,求:(1)加速4s时,舰载机的速度大小?(2)从启动到起飞,至少加速多长时间?(3)航母跑道至少多长?【答案】(1)40m/s;(2)8s;(3)320m【解析】【详解】(1)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加速4s时,舰载机的速度104m/s40m/svat===(2)由匀变速直
线运动规律得1mvat=解得180s8s10mvta===(3)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得航母跑道至少2280m320m2210mvxa===17.A、B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车在前,速度vA=10m/
s,B车在后,速度vB=30m/s.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车在距A车750m处才发现前方A车,这时B车立即刹车.已知B车在进行刹车测试时发现,若车以30m/s的速度行驶,刹车后至少要前进1800m才能停下.问
:(1)B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多大?(2)计算说明A车若按原来速度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不会相撞,求出两车间的最小距离;若会相撞,求相撞时B车刹车的时间.(3)能见度至少达到多少米时才能保证两辆火车不相撞?【答案】(1)0.25m/s2(2)两车会相撞;60s(3)800m【解析】(1)设B车刹
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a由速度位移公式2202vvax−=,可得222300m/s0.25m/s21800a−==(2)当B车速度减小到10m/s时,二者相距最近,设此时B车的位移为x1,A车的位移为x2则有
2211600m2BAvvxa−==,2800mBAAvvxva−==因为x1>x2+750m,所以两车会相撞设B车刹车t时间后相撞则有21750m2BAvtatvt+=+解得t=60s(另解t=–100s舍去)(3)能见度至少
达到x1–x2=800m时才能保证两辆火车不相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