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历史 参考答案.docx,共(6)页,32.97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61947fe1373db491a36b640206c266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参考答案:1.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秦代丞相负责行政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者互补同属各行其责共同对皇帝负责。郡守属于地方官制。所以答案选D。2.D【详解】结合所学
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进入大分裂大动荡,只有短暂的局部统一时期。北民内迁,中原人口南迁,民族关系进入大融合时期。因此社会动荡,民族交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3.D【详解】唐太宗利用“君舟民水”的比喻
来形容君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因为唐太宗认识到了广大人民的伟大力量,D正确;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是小农经济,A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B排除;天人感应强调的是天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材料未涉及,C排除。故选D。4.D【详解】材料“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体现的是三省六部制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D正确;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及分割相权无关,AC排除;专制体制下的决策失误不可避免,B排除。故选D。5.A【详解】据题意可知,宇文泰是按照汉族的传统礼制进行改革,所以这些举动有助于鲜卑族的汉化,推动民族交融,故选A;宇文泰
的这些举动只能促进民族交融的进程,并不是复兴先秦儒学,更不是加强南北经济联系,排除C;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少府既
管理国家事务,又负责皇帝宫廷事务,体现出家与国同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同治,与等级森严、宗法制度及职责分明的说法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7.D【详解】材料强调周初从“夏、商以来”“自然发生的部落”到“列爵分土”“亲亲奖功的恩赏”,根据以上现象可以看出,周初开国方略是
“封建”即广封宗亲。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涉及夏商周三代分封了哪些诸侯,更不能判断是否位高权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改变“夏、商以来”的“自然发生的部落”,继承了商的分封的表述与之不符,排除;C项,王权至上自夏已彰显,也不符合材
料主旨,排除。8.A【详解】从中央到地方存在各级官学和私学,表明我国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A项正确;学校系统和教育体系的形成不能说明“进入官学是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B项不符合题意;法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是秦代,秦代废除了分封制,不存在郡国,C项错误;官学垄断教育局面开始被打破是在春
秋时期,当时没有太学,不存在郡国并行,郡下设县的管理制度,D项错误。9.C【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期,中原王朝与边远的东北、东南、西北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交往,反映民族融合与交流加快,C项正确;材料所述不是南北方联系,而是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
立是在秦朝,排除B项;“正式形成”的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包括庶族普遍重视家庭教育,为了仕途显达不惜伪造家谱,可以推知当时世族文化
影响力较大,C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士族政治威胁中央集权,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世族文化影响力较大,与血缘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据题意可知,西汉中期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少数民族的内迁有利于加强北方的民族
交融,D项正确;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能够加强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之间的交融,并不一定就会加快中原王朝的衰落和使边患危机更加严重,排除AB项;北民南前推动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D【详解】西汉初期由于国力较弱,对于匈奴采取和亲措施,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于匈奴采取进攻
措施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获得全胜,D正确;汉武帝时期匈奴势力并没有衰弱,A错误;汉武帝个性更加强硬不是主动对匈奴采取进攻的主要原因,B错误;汉朝的忍耐不起作用不是导致汉武帝时期进攻匈奴的主要原因,C错误。13.B【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置了中朝,中朝拥有参与决策
的权力,从而削弱了“三公”的权力,降低了其地位,B项正确;“三公”地位的下降并不是因为沿用皇帝制度和推广郡县制度,排除AC项;刺史是负责监察地方的官员,不是地方高官,且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项。1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的诞生扩大了
选官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从根本上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符合题意,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秦朝在地方推行郡
县制,排除C项;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初(中国)。根据材料“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唐初,三省在处理文书时经常发生争执,纷纭不决,因此唐设置政事堂以提高行政效率,D项正确;权力制衡不是设置政事堂的目的,排除A项;设置三省分割削弱了宰相的权力,政事堂的设置是议事程序的变化,不能体现权力的削弱,排除B项;政
事堂的职责不是监督官吏,排除C项。故选D项。16.D【详解】材料“针对蕃舶货物,朝廷委托岭南道将蕃舶货物先行收购,收购完毕再‘任百姓交易’”是对民间对外贸易的描述,说明的是民间对外贸易有所发展,D项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海上贸易,而非陆上贸易,排除A项;唐中叶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B项;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7.(1)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其思想核心是“仁”。(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西汉时期(3
)对儒家思想的地位的观点是: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详解】(1)根据所学可得是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孔子;根据“人而不仁,如礼何”可得出其思想核心是“仁”。(2)根据“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天
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结合所学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故得出是西汉时期。(3)对儒家思想的地位的观点是:根据“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可得出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根据“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
成部分。”可得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18.(1)秦:法家思想。汉:儒家思想。秦汉地方管理制度:郡县制、刺史制。(2)特点:较为开明;以怀柔、招抚为主(或和平方式为主);采取相对松散的羁縻政策
;(或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边疆民族具有高度自治性);方式灵活多样。(答出任意2点即可,言之有理适当给分)原因:贞观年间唐朝经济繁荣;中华文明在当时世界领先;大一统政权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唐朝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3)历
史意义:促进民族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言之有理适当给分)【详解】(1)本题是内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统治思想:据所学可知,秦以法家思想为指导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思想。地方管理制度:据所学可知,秦汉为巩固大一统国家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实行郡
县制、刺史制。(2)本题是特点类和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据材料“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可知,唐朝边疆民族治理政策较为开明;据“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可知,以怀柔、招抚为主(或和平方式为主);根据“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
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事务,并可世袭,相对松散的羁縻方式却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和所学可知,唐朝采取相对松散的羁縻政策,在承认中央王朝统治的前提下,边疆民族具有高度自治性;据材料“唐的民族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
和所学可知,方式灵活多样。原因:据材料“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唐朝统治者具有开明的民族观;据所学,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可知,贞观年间,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华文明在当时世界领先和唐朝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等,导致其民族治理政策
具有以上特点。(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唐时期的中国。意义:据材料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材料二“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隋唐的民族政策表现得较为开明”和所学可得出,汉唐边疆治理促进民族
交融,推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9.关键词:张骞、长安、丝绸主题:张骞通西域密切了中原同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阐释:西汉时期,张骞为贯彻汉武帝夹击匈奴的战略意图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各国,虽未完成战略意图,但开辟了中西
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自此,汉地丝绸、金属工具、井渠法传到西域,西域的良马、骆驼以及各种皮毛制品源源不断东来。综上,张骞通西域,既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也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
,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选择关键词为张骞、长安、丝绸,因此可拟定论点为张骞通西域密切了中原同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关于阐释可从丝绸之路开通的目的、影响及沟通中原同西域地区经济联系的表现进行分析即可,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即可也可。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
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