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4.01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30eda089da5ce197392b7952594df3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阶段性测试(开学考)地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乡村健康指数通常可以评判一个地区的综合居住与发展水平,是研究人口地理学的重要指标。图示意2010年和2020年我国乡村健康指数的冷热点
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010-2020年,我国乡村健康指数热点区的移动方向为()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东南方向2.影响乡村健康指数的主要人文因素是()A.基础设施B.耕地面积C.交通条件D.人口流动3.研究表明,健康指数与区域自然因素密切相关,其主要包括()①
空气湿度②日照时数③地形起伏④医院数量A.③④B.①④C.②③D.①②【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解】据图可知,2010-2020年,我国乡村健康指数热点区总体上呈现由北部、东部地区向西南方向移动
,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乡村健康指数可以评判一个地区的综合居住和发展水平,由此可知,一个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是决定该地区综合居住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A正确;耕地面积、人口流动、交通条件能够对
乡村健康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乡村健康指数的主要因素,故BCD错误。故选A。【3题详解】具有适中的空气湿度和日照时数,则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更好,更适宜居住,能够对某地区的健康指数产生积极影响,故①②正确;地形起伏对区域健康指数的影响不大
,③错误;医院数量不是自然因素,而是社会人文因素,④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1、自然条件因素:是区域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2、人口和劳动力因素: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是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的载体;3、资金因素:生
产资金包括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两部分,他是生产资料在价值形态上的体现;4、科技进步因素:随着科技进步,科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日趋居于主导型地位;5、资源配置因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是区域增长中三个最基本的生产要素;6、区际贸易因素:区
际贸易量的大小,一般取决于区域可输出商品的比较优势,区际贸易障碍和区域外部需求三个方面。鄂尔多斯高原地处内蒙古、陕西和宁夏的交界地带,是农牧交错地带和干旱、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影响该地沙漠化面积变化的因子较多
,有人口、政策、气候、农业等。图示意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乡村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乡村人口影响沙漠化面积的途径主要是()A.减少农业生产活动B.缩小季风水田农业规模C.降低城镇化水平D.减少工业就业需求5
.据图推测,1986-2015年鄂尔多斯高原地区()A.气候日益恶劣B.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C.沙漠化程度减轻D.农产品质量下降【答案】4.A5.C【解析】【4题详解】据材料可知,乡村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农业产业活动会相应
减少,A正确;鄂尔多斯高原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不适合发展季风水田农业,B错误;乡村人口大量减少,可能向城市迁移,城市化水平可能会升高,C错误;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会增加对工业就业的需求,D错误。故选A。【5题详解】据图推测,乡村人口减少,农业产业活动规模降低
,会减轻沙漠化进程,C正确;农业产业规模的下降,会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优化气候,A错误;乡村人口减少,不能直接得出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B错误;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农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D错误。故选C。【点睛】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自然因
素——气候干旱;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大风日多且集中;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建设不注意环境保护。河南省濮阳市是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省辖市,是随着中原油田油气资源开发设立的典型资源型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的东北门户。近年来,
濮阳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量关停油气开采。图示意濮阳市在中原经济区中的地理区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濮阳市大量关停油气开采的主要原因是()A.劳动力不足B.油气资源枯竭C.市场需求减少D.技术难度较大7.推测濮阳市转型后发展的主要产业类型为()A
.油气采掘业B.畜牧养殖业C.粮食种植业D.现代物流业8.要促进濮阳市可持续发展,关键需要()A.增加就业机会B.完善户籍制度C.建设科研院所D.扩大耕地面积【答案】6.B7.D8.C【解析】【6题详解】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原油田的原油开采量开始减少,油气枯竭是濮阳市大量关停油气开采的主要原因,B正确;油气开采是资源导向性产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较低,A错误;我国油气市场需求量大,C错误;油气开采的技术难度提高,主要是因为资源枯竭,开采难度加大导致
的,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转型后濮阳市应积极发展附加值较高的新兴产业,结合优越的地理位置,濮阳市可以发展现代物流业,D正确;油气开采是原有传统企业,随着资源枯竭正在转型,A错误;畜牧业和粮食产业附加值较低,且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合作为濮阳市产业升级的选择,CD错
误。故选D。【8题详解】促进濮阳市后续发展,重要的是依靠科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C正确;增加就业机会得依靠产业发展,A错误;完善户籍制度可以促进区域制度规范,但不是推动其发展的关键,B错误;农业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最优选择,D错误。故选C。【点睛】资源型城市产业升级的主要措施:延长能源
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效农业;依靠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完善交通等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紫外线是指波长在100~400纳米之间,能量很高的一种光线。我国某地紫外线辐射强度高,图示意2018年该地春
、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各选取一个晴天观测到的紫外线强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示曲线代表的日期,最接近夏至日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影响该地紫外线强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起伏B.天气状况C.日照时间D.太阳高度11.该地可能位于()A.大分水岭B.大兴安岭C
.青藏高原D.东欧平原【答案】9.A10.D11.C【解析】【9题详解】太阳辐射中含有大量紫外线,因此太阳射强度可以反映紫外线射强度。已知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结合材料信息“晴天时”,且我国某城市位于北半球,又根据已学知识: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
阳高度越高,反之越低,结合设问分析可知,就季节变化而言,夏、春、秋、冬四个季节,夏季该城市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太阳辐射的最强,反映紫外线辐射最强,且昼长最长,因此①线代表的日期最接近夏至日,故选A。【1
0题详解】就季节变化而言,夏、春、秋、冬四个季节,夏季该城市离太阳直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太阳辐射的最强,反映紫外线辐射最强,冬季该城市离太阳直射点最远,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太阳射的最弱,反映紫外线辐射最弱,所以图中
①、④曲线依次表示夏、冬季。春季,太阳主要直射在北半球,秋季太阳主要直射在南半球,所以该城市春季离太阳直射点较秋季近,正午太阳高度较秋季高,该城市春季紫外线辐射比秋季强,图中②、③曲线依次表示春、秋,据以上分析可得影响该地紫外线强度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故选D。【11题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该城市位于我国,太阳辐射达到最强时为北京时间13:00左右,而该地地方时为12点,根据地方时计算规律,可以计算出该地在东经120度的西侧,C正确,AD并不位于我国,大兴安岭位于北京东侧,B错误。故选C。【点睛】正午太
阳高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降低。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同一个地点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物体在随冰川运移的过程中会磨蚀基岩,形成冰川凹槽,冰川消融后冰碛物停留其中形成凹槽冰
碛。瑞士阿杰特冰川末端萎缩后,在地表留下众多呈条带状排列的凹槽冰碛,大小不一、棱角分明。图示意阿杰特冰川末端局部景观,其中甲区域地表寸草不生,乙区域有草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凹槽冰碛呈条带状排列,能够指示古冰川的()A.规
模B.移动方向C.厚度D.形成时间13.冰川萎缩后,凹槽冰碛的位移主要通过()①流水搬运②风力搬运③重力崩塌④温差风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14.与甲区域相比,乙区域地表有草类分布主要得益于()A.坡度较大B.热量较充足C.土壤发育较好D.
冰雪融水补给丰富【答案】12.B13.C14.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冻结在冰川底部的物体在随冰川运移的过程中会磨蚀基岩,形成冰川凹槽,若凹槽中的冰碛物呈条带状排列,则能够说明冰川发生过移动,且能指示出古冰川的移动方向,B正确;
凹槽冰碛呈条带状排列无法体现出古冰川的规模、厚度和移动时间,故ACD错误。故选B。【13题详解】冰川萎缩后,凹槽冰碛物多裸露在地表,故易受到流水的搬运作用,随流水位移,①正确;冰碛物颗粒一般较大,风力不易搬运,②错误;若山体发生重力崩塌,则山体上堆积的冰碛物则会随着崩塌
一起运动,③正确;温差风化一般是在原地进行,难以使冰碛物发生位移,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据图可知,甲乙都在同一片山坡,且距离较近,故坡度、热量及冰雪融水补给量差异不大,ABD错误;虽然甲乙距离较近,且在同一山坡,但图中体现甲乙区域地表物质不同,可能由于地表物质不同造成
土壤具有差异,而乙地有草类分布,甲地寸草不生,说明乙地土壤发育相对较好,C正确。故选C。【点睛】冰川将冰蚀产物和坠落到冰面上的碎屑物搬运至他处的作用叫冰川的搬运作用。冰川的剥蚀作用与搬运作用同时进行。被冰川搬运的物质称冰运物。其搬运的方式有推运和载运。冰川像一辆大
型推土机一样,在前进的过程中,挖掘起大量的基底岩石并推向前方,这种搬运方式称推运。被推运的碎屑物相互之间可出现磨细现象和擦痕。驮载于冰川表面或冻结在冰川体内(包括冰川底部和两侧)的碎屑物,随冰川一起移动,似工厂的传送带载运物质一样,这种搬运方式称载运。载运的这些碎屑物在搬运过程中相互之间没有碰撞
,所以无摩擦。但位于冰川底部和边部的碎屑物可以和冰床基岩发生摩擦,使冰运物颗粒逐渐变细,在大碎屑颗粒上可见冰川擦痕。大连湾是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海湾,隶属于大连市甘井子区。图示意2006年5月11日大连湾北岸某观
测点近地面风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海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逐渐加大的时段是()A.2-8时B.14—17时C.17-20时D.23时一次日2时16.海陆风转换时()A.海风风力强劲B.陆风风力强劲C.大气温度最低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
】据图可知,8时之前为偏北风(陆风),11时首先在底层出现了偏南风(海风),并且在14-17时海风的厚度逐渐加大,在17时海风达到了最大,20时以后海风风力开始减弱,23时海风风力下降至150米左右,之后陆风逐渐取代了海风。由此可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16题详解】据图可知,海陆风在23时-2时左右发生转换,此时近地面附近风力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D正确;海陆风发生转换,海风风力和陆风风力都不强劲,AB错误;大气温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日出前,而23时-2时尚未日出,C错误。故选D。【点睛】白天由于陆地升温快
,海洋升温慢,陆地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而海洋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白天风由海面吹向陆地,称海风;夜间由于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陆地温度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而海洋温度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
,此时风由陆地吹向海面,称为陆风。人工增雨潜力是指云系通过人工影响增加地面降水的能力。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降水才能发展和持续,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因此把上升气流作为影响增雨潜力的前提条件。下图为某月华北地区人工增雨潜力和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为
17.该月份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1月18.影响图示地区的天气系统是()A.准静止锋B.低压C.高压D.冷锋【答案】17.B18.D【解析】【17题详解】根据近地面气温,1000m的气温为12℃,近地面的气温应该为18℃,结合该区域为华
北地区,图示季节可能是春季或秋季;本题研究的是人工增雨潜力,应该是在有人工增雨需求的情况下,华北地区秋季是农业收获季节,不需要降水,春季容易发生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大,人工增雨的需求大,故最可能的季节是春季,对应选项可知,4月份为春季,B正
确,ACD错误。故选B。【1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当云的中低层存在上升运动,才有可能存在人工增雨潜力,高压控制下大气主要是下沉运动,C错误;图中人工增雨潜力大的区域在锋面云系内,应该是受锋面系统影响,而不是低压,B错误
;华北地区春季仍频繁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易形成冷锋天气,D正确,A错误。故选D。【点睛】冷锋系统是影响我国北方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春季大气水汽含量低,形成沙尘暴;夏季的暴雨,冬季的降雪,都和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系统有关。伊塞克
湖是中亚最大的高山封闭湖泊,由地壳陷落形成,有发源于昆格阿拉套山和杰斯克耶山的100多条河流注入,流域内灌溉引水和气候“暖湿化”间接影响了湖泊的水量平衡。图示意196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下列时段中,伊塞克湖面积
最小的是()A.1960-1969年B.1970-1979年C.1980-1989年D.2000-2009年20.1960-1979年伊塞克湖面积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入湖水量B.蒸发量C.出湖水量D.下渗量21.2010-2017年伊塞克湖水量小
幅波动减小,主要是因为()A.灌溉引水较多B.降水减少C.冰川融水减少D.蒸发量大【答案】19.B20.A21.D【解析】【19题详解】据图可知,在1970-1979年,伊塞克湖水量平衡各分量均为负距平,而且在1970-1979年,降水量、入湖径流量和水
量余项均为最低,说明此时该湖在该时段获得补给最少;虽然该时段蒸发量小于平均值,但由于补给量少,水量余项负距平值最大,故此时段伊塞克湖面积最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由于1960-1979年的降水
量和入湖径流量均是负距平,说明这段时间伊塞克湖获得的补给量少,导致其面积减小,故A正确;在1960-1979年,该湖的蒸发量为负距平,说明这段时间的蒸发量是变小的,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误;由于该湖是中亚最大的高山封闭湖泊,为内流湖,故出湖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得知该湖的下渗量变化,D
错误。故选A。【21题详解】据图可知,2010-2017年的蒸发量正距平值较大,说明该时段的蒸发量大,导致湖水损失多,使水量小幅波动减小,D正确;灌溉是影响该湖水量变化的因素,但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2010-20
17该地降水距平值为正值,说明该时段降水小幅多雨平均降水量,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气候逐渐“暖湿化”,可能导致冰川融水增加,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水位的因素:①补给类型;②流域内的气候类型;③下垫面性质(植被、
土壤);④湖沼调节;⑤人类活动(修水利工程、植树种草—改造下垫面性质)。山东滨海地区盐碱土盐分高、养分低、结构差,严重影响农业发展,因此有效开发和利用该地区土地对其农业增产增收至关重要。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粒径不同,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也不同。下图示意四种土地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图中有机碳含量最高的土壤粒径为()A.>2毫米B.0.25~2毫米C.0.053~0.25毫米D.<0.053毫米23.山东滨海地区在林地中种草的主要目的是()A.改善空气质
量B.改变气候类型C.提高土壤肥力D.促进水分下渗【答案】22.B23.C【解析】【22题详解】阅读不同土壤粒径有机碳含量的分布柱状图可知,在0.25~2毫米土壤粒径下,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B正确;其余
粒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ACD错误。故选B。【23题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山东滨海地区盐碱土盐分高、养分低、结构差”,在林地中种草,草类枯落物能够提升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C正确;种植草地对空气质量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不是主
要目的,A错误;气候类型较难改变,B错误;林地下水分下渗量较大,通过种草促进水分下渗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C。【点睛】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有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时间等,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也极为深刻。某地理兴趣小组
前往我国某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图为该兴趣小组途经路段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该兴趣小组成员即将抵达独山子时看到的景观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灌丛草甸D.落叶阔叶林25.导游介绍,独库公路上禁止5吨以上的货车通行,其主要目的是()A.减轻环境污染B.减小路面压力
C.提高通行速度D.减少交通事故【答案】24.C25.D【解析】【24题详解】据图可知,独山子位于44°N,85°E附近,为我国新疆地区,该地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旱,故其植被应为灌丛草甸,C正确;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不是温带地区植被,AB错误;由于该地区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落叶阔叶林分布极少,D错误。故选C。25题详解】据图可知,独库公路最低海拔在1000米以下,最高海拔为3000米以上,海拔变化大,公路的坡度很陡,5吨以上货车自重大,易发生交通事故,故禁止5吨以上的货车通行是
为了减少交通事故,D正确;减轻环境污染、减小路面压力和提高通行速度都不是主要目的,ABC错误。故选D。【点睛】影响植被的因素主要包括:热量、光照、降水、地形、水源、土壤、风力、人类活动。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岩性为白
垩世百足山组(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的斜坡发生滑坡在珠三角地区较为【。常见。佛山市是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人类工程活动日益增多,加上独特的地质条件,雨季时极易发生滑坡地质灾害。图示意佛山市飞鹅山Ⅲ号滑坡的形成。
(1)简述飞鹅山Ⅲ号滑坡的形成原因。(2)列举飞鹅山Ⅲ号滑坡的治理措施。【答案】(1)(1)飞鹅山II号滑坡体表层的残坡积层、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软化,发育裂隙;坡度较陡,坡脚为人工切坡,坡体抗滑力低;降水充沛且持续下渗、坡
面岩土软化,导致岩体重力增加,诱发滑坡;雨水沿后缘裂隙、陡坎、滑坡体裂隙形成渗流,持续软化岩土体,并沿着滑坡带渗出,加剧滑坡的发生。(2)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人工削减坡体重量,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护坡;加固坡下支挡。【解析】【分析】本题以佛山市飞鹅山Ⅲ号滑坡的形成图为载体,
主要涉及滑坡的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飞鹅山II号滑坡体,岩性为白垩世百足山组(以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且为表层的残坡积层、强风化带遇水易崩解、软化,发育裂隙;由图中信息可知,坡度较陡,且坡脚
为人工切坡,坡体抗滑力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且集中,降水持续下渗、坡面岩土软化,导致岩体重力增加,诱发滑坡;夏季持续的降水,使得雨水沿后缘裂隙、陡坎、滑坡体裂隙形成渗流,持续软化岩土体,并沿着滑坡带渗出,加剧滑坡
的发生。【小问2详解】针对原因采取措施,根据上题分析,降水多且持续下渗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要加强排水,减少地表水下渗;根据图中信息和上题分析可知,坡度陡,且有雨水不断下渗,使得坡体重,所以采取人工削减坡体重量,减小滑坡的可能;同时可通过工程措施、生
物措施护坡;也可以加固坡下支挡。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荒漠草原过渡带是一种从荒漠到草原的交界性地带,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且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北美、中亚和东亚地区植被生长季集中于3—10月,萨赫勒地区植被生长季最短,地中海沿岸地区植被生长季集中在11
月至次年6月。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但气温升高伴随的连续阴雨天气会妨碍植被生长;相反,在较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会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高温则使其推后。图示意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范围。(1)从气候角度分析
北半球不同地区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存在差异的原因。(2)气温升高导致中亚地区北部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试分析其原因。(3)比较气温升高对萨赫勒地区、东亚地区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影响的差异。【答案】(1)北美、中亚和东亚地区以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
候为主,3-10月气温较高,降水较多,适宜植被生长,故植被生长季集中于3-10月;萨赫勒地区位于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的交界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该地区进入雨季,植被才进入生长季,雨季结束,生长季随之结束,生长季短;地中海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
影响,温暖湿润,故植被生长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2)中亚地区北部纬度较高,气温升高会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气温升高,该地降水也随之增多,连续的阴雨天气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降水对植被生长期的影响
超过了气温对其的影响,故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3)气温升高,高温会加速萨赫勒地区土壤水分的蒸发,使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提前;东亚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升高会使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推后。【解析】【分析
】本题以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范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存在差异的原因、气温升高导致中亚地区北部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气温升高对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影响的差异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
地理现象的能力。【小问1详解】结合北半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材料所述内容回答本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美荒漠草原过渡带分布于北美中西部地区、中亚和东亚地区荒漠草原过渡带分布于亚洲内部及靠近东部沿海的地区,故以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为主,
3-10月是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受季风和海洋水汽影响降水较多,适宜植被生长,故植被生长季集中于3-10月;萨赫勒地区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南缘,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交界处,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赤道
低压带北移,该地区进入雨季,植被才进入生长季,雨季结束,生长季随之结束,由于位置偏北,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的时间极短,故生长季短;地中海气候表现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地中海沿岸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暖湿润,适宜植被生长,故植被生长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小问
2详解】由材料“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但气温升高伴随的连续阴雨天气会妨碍植被生长”结合题干结论“气温升高导致中亚地区北部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可推导原因如下:中亚地区北部纬度较高,气温升高,热量增
加,会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水循环加强,该地降水也随之增多,连续的阴雨天气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降水对植被生长期的影响超过了气温对其的影响,故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小问3详解】由材料“在较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会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高温则使其推后”,故可
推导出,气温升高,高温会加速萨赫勒地区土壤水分的蒸发,趋向于干旱,使植被生长季缩短,开始时间推后,结束时间提前;东亚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气温升高会增加热量,有利于植被生长,会使植被生长季延长,开始时间提前,结束时间推后。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县域绿色发展指数是
衡量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代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越高。西宁市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20世纪90年代,在工业化支持下西宁都市圈点状、分散化的城镇化模式启动并逐步加速,虽然总体上发展相对较慢,但已处于萌芽发展时期。2000年后,西宁都市圈
加速成长,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快速成型,转变为集聚时期,但绿色发展一直较为受限。图示意2019年西宁都市圈县域绿色发展水平指数空间分布。(1)描述2019年西宁都市圈县域绿色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西宁都市圈绿色发展受限的原因。(3)从发展地方优势产业的角度,说出推动西宁都市
圈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答案】(1)县域绿色发展水平分布不均;北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南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较低。(2)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脆弱;海拔较高,气候限制性强;高原与河谷分布,严重限制了城市用地扩张,各类建设用地之
间的矛盾较大;产业结构较为落后,缺乏绿色发展动力。(3)发展旅游业;推动产品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构建(种子培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销售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提升产业自动化水平;打造特色生态品牌,提高知名度。【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西宁
绿色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西宁都市圈北部的绿色发展指数高,说明北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南部绿色发展指数低,说明南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小问2详
解】根据材料可知,西宁都市圈位于位于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气候相对干旱,且地表起伏大,生态环境脆弱;由于该区域海拔相对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绿色发展的气候限制性较强;由于该区域位于高原,且多河谷分布,地形复杂,地势起伏
大,对城市用地的扩张限制较大,造成了城市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的矛盾较大,难以进行绿色发展规划;由于该区域第三产业不发达,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使该地区缺乏绿色发展动力。【小问3详解】由于西宁位于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景观,可发展旅游业带动
城市发展;西宁地区特色高原农产品和畜牧产品较为丰富,可推动这部分产品深加工,以提高产品附加值;构建(种子培育、特色种植、农产品加工、旅游销售一体化)绿色产业链,提升当地农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当地产业自
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打造当地特色生态品牌,提高该区域在国内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游客和外部投资。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宁夏沿黄经济区是指宁夏以银川为中心的黄河沿岸部分地区,位于宁夏西北部
,地势西高东低且西部高差较大,冬季长、夏季短,日照充足,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该区定位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新材料基地,清真食品及穆斯林用品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010-2019年,该区粮食种植面积
波动下降,其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薯类和豆类产量飞速下降,而经济作物产量逐年增加。图示意宁夏沿黄经济区的范围。(1)简述宁夏沿黄经济区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2)从粮食安全角度,指出宁夏沿黄经济区种植业发展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3)请为宁夏沿黄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答案】(1)部分地区处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毗邻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受沙漠化威胁面积大;气候干旱且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风沙、干旱灾害频繁,导致土壤侵蚀严重,植被发育差;能源
开发,破坏生态环境。(2)耕地资源有限,扩大种植面积难度大;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威胁粮食安全;气候条件恶劣,粮食稳产和增产难度大。(3)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在沟谷修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修建水平梯田,采
取保水,保土和改善栽培方式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解析】【分析】本题以宁夏沿黄经济区图为资料,涉及了生态环境脆弱,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片可知,宁夏沿黄经济区部分地区处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为
严重,土壤贫瘠;宁夏沿黄经济区毗邻毛乌素沙地、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该地受沙漠化威胁面积大,土地容易沙化;结合区域位置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且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该地靠近西北风源地,风沙、干旱灾害频繁,导致土壤侵蚀严重,植被发育差;该地化石能源丰富,随着能源开发,植被破坏,
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小问2详解】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宁夏沿黄经济区平原面积较小,耕地资源有限,扩大种植面积难度大;随着经济的不的断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威胁粮食安全;该地风力较大,降水较少,气候条
件恶劣,粮食稳产和增产难度大。【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可持续发展需要结合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进行分析;针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应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减少经济发展中对于环境的破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增加林地的比重,减少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威胁;加强
工程措施的修建,在沟谷修建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缓坡修建水平梯田,采取保水,保土和改善栽培方式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