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8)页,572.65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2af1492a825e29df18768160ec62cc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月考测试高三历史2024.10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
六大区系(如下图),指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这一理论()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②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③指出中华文明
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④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可知,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
;依据“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以及图示信息可知,体现了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①③正确,C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②错误;材
料信息没有涉及历史文献研究,④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A.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B.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C.敬天保民观念的形
成D.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宗法分封制,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因此“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B项正确;秦朝确立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材料与敬天保民思想无关,排除C项;礼乐制度废弛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秦统一后,
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丞相李斯认为,“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李斯的主张()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③体现了进化的
历史观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秦朝围绕郡县制进行讨论,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统一,①正确,依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正确,根据材料“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
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可知主张变革,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③正确,A项正确;材料的内容并不能体现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4.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
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郡县制的推行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C.造成了剧烈战乱D.维系了西晋的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晋大量分封同姓王,同姓王担当政治、军事、地
方等重要的官位,带来的后果是剧烈的战乱,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C项正确;当时郡县制并没有结束,暂时的分封并没有阻碍郡县制的推行,排除A项;这种做法只是体现宗室内部的关系,与民族交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这种做法不利于西晋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5.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多率税商贾,以
充军资杂用”,且“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贸贩,别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淄青节度使(辖地位于今山东)李师道还在三道十二州的内设立铜铁官,“岁取冶赋百万”。这些史实()A.可以用来研究
藩镇割据的财政基础B.说明藩镇割据的根源是工商业发展C.反映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地区D.揭示唐朝统治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根据材料“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岁取
冶赋百万”可以说明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A项正确;藩镇割据的根源是小农经济,排除B项;唐中叶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材料与唐朝衰败的根源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以下考古成果与历史解释对应准确的是()考古成果历史解释A四川西昌发现王莽时期的
一处窖藏,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汉代西南地区商品经济发达B湖北荆州西汉墓出土“南郡簿”记载,南郡“免老”(对老人免征税役)人数共2966人,平均每县174人汉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C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唐朝时开始出现实物借贷D中国新疆和中
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上有“开元通宝”等汉字丝绸之路推动中原文化传播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国新疆和中亚地区考古发现一批6
—8世纪粟特(西域古政权)铸造的圆形方孔钱币”,可以看出通过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依据材料“出土铜锭4个和铸造货币的钱范5块”,反映的是西南与中原之间有交流,排除A项;依据材料“免老”
,能够得出对老人的赋役政策,但不能得出西汉的轻徭薄赋政策,排除B项;依据材料“敦煌出土的部分唐代借贷文书上有担保物和保人的记载”可知唐朝存在实物借贷,但无法判断是从唐朝开始的,排除C项。故选D项。7.钱穆认为,宋代以前“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谏官,谏官的职责是专门谏诤皇帝的过失。……谏官不监察政府,他
只纠绳皇帝”。到宋代则实行“台谏合一”制度,“谏官不准由宰相任用,于是台官谏官同为须由皇帝亲擢了”。这一变化()A.加强了皇帝权力B.加强了宰相权力C.削弱了监察制度D.造成了冗官现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代以前谏官直属于宰相,专门谏诤皇
帝的过失。到宋代则实行“台谏合一”制度,谏官由皇帝任用,主要监察宰相,这一变化加强了皇帝权力,A项正确;宋代谏官由皇帝任用,主要监察宰相,这一变化削弱了宰相权力,排除B项;宋代实行“台谏合一”制度,对宰相和政府的监察力
度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皇帝的监察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削弱了监察制度”说法不恰当,排除C项;“台谏合一”制度并未造成官员数量的大幅增加,不是造成冗官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8.如图为《清明上河图》描绘的东京城门税卡,房屋内中间所坐人物是
税官,门前手拿纸笔的税吏正在登记客商的货物。门税是宋代在城门征收的商业税,有别于此前官府在“市”中向商人征收的“市税”。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门税的征收()《清明上河图》(局
部)A.说明政权并峙导致宋代关卡林立B.表明宋代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C.适应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D.加重了宋代城市平民的赋税负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门税的征收意味着宋朝城市中商业活动的范围从以前特定的‘市’扩大到了整个城区”和所学知识可知,受
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门税的范围在不断扩大,C项正确;材料与政权并立无关,排除A项;宋朝的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并未严格限制商品和人口的流动,排除B项;材料与宋代城市市民的赋税负担加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9.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
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A.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B.“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C.“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D.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
院管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西藏设宣政院,D项正确;在突厥设羁縻府州的是唐朝,排除A项;实行捺钵制的契丹人建立的是辽,排除C项;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10.崇
祯年间,给事中傅元初上书说:“吕宋(今菲律宾)其夷佛郎机(西班牙)也,其国有银山,夷人铸作银钱独盛……皆好中国绫缎杂缯……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上述材料反映了()A.郑和下西洋开启明朝与东南亚贸易B.对中国丝绸的需求引
发新航路开辟C.朝贡贸易促进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D.明朝与西班牙殖民地间的丝银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皆好中国绫缎杂缯……是以中国湖丝百斤值银百两者,至彼得价二倍”,结合“崇祯年间”,可以看出明朝时
期,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喜好中国的丝织品,中国的丝织品在菲律宾价值更高,体现了明朝与菲律宾之间的丝银贸易,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郑和下西洋,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
产生与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朝贡贸易的状况,排除C项。故选D项。11.清朝前期,在对西南地区的治理中,形成了中央政府委任的官员与士绅、少数民族首领共同协作,“编立保甲,查缉匪类,逢望日宣讲上谕,以兴教化”的机制。从这一现象中可知()A.清朝前期的施政重心是开发边疆地区B.改土归
流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与发展C.清政府加强边疆地区管理拓展了疆域D.保甲制度加剧了边疆地区的社会动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前期在西南地区的治理中中央委任官员与少数民族首领合作治理地方,这可知改土归流有利于西南地区的稳定与发展,B
项正确;材料与开放边疆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拓展疆域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保甲制度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
”,“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B.“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的威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明朝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的科技,B项正确;材料与推行致良知无关,排除A项;明清时期并
未产生近代科学技术,排除C项;当时受封闭的对外政策影响,学习西方文化并未成为主流,排除D项。故选B项。13.据统计,在埃及境内共发现118座金字塔,大部分是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国王和王后的陵寝。金字塔的主要建造者是普通农民。工期通常安排在泛滥季,每期约调动
十万人,修建一座陵墓总工期约为20年。这些史实说明,金字塔的修建()A.推动了埃及国家的形成B.破坏了埃及农业的发展C.体现了国家的工程组织能力D.反映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埃及。材料中埃及金字塔建筑工期长,调动建筑人员多,体现了国家的工程组织能力,C项正确;金字塔是为国王(法老)修筑,这说明埃及国家早已形成,排除A项;修建金字塔工期通常安排在泛滥季,有利于降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提及金字塔的主要建造者是普通农民,而非奴隶。材料
也未提及劳动量大、劳动报酬少,不能得出奴隶阶级生活悲惨,排除D项。故选C项。14.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虚构了几位君主关于政体的辩论。其中一位君主说道:“逃过了傲慢的僭主(非法篡权的独裁者),却遇到一群傲慢的群氓也无法忍受……我们可以在优秀分子中挑选一
批人,让他们来掌权。这是因为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这位君主认可的政治制度是A.古希腊的直接民主B.古希腊的寡头政治C.古希腊的僭主政治D.古罗马的元首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我们可以在优秀分子中挑选一批人,让他们来掌权。这是因为我们也是其中的一分子”可知,该君主认可由少数人
掌握政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治制度是寡头政治,B项正确;直接民主指的公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直接管理自己的事务,材料并未涉及,A项排除;僭主政治指以非法手段取得政权者(僭主)建立的独裁统治,材料未体现,C项排除;古罗马的元首制度指由元首一人领导国家,实质上是“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与材料主旨不
符,D项排除。故选B项。15.印度种姓制度的起因之一是雅利安征服者的种族优越感,他们禁止同被征服的“黑皮肤的”所谓下等民族通婚。在这种情况下,区分种姓的标准是肤色(瓦尔纳);后来,职业等因素也成为划分种姓的标准。种姓制度①促进了古代印度文明的起源②产生于
印欧人的迁徙和征服③反映了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④具有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性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产生于印欧人的迁徙和征
服,反映了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具有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性质,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故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①说法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6.两汉时期,日本统治者经常派使者到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隋朝时,日本
企图侵占朝鲜,并在使隋提交的国书中使用“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之语,后又表述为“东天皇敬问西皇帝”。这反映出()A.日本的自大和扩张野心B.日本国际地位不断提高C.大化改新强化中央集权D.朝贡体系维系东亚和平【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日本统治者对华的态度来看
,由接受中国册封到企图与中国平起平坐,说明的是日本自大和扩张野心,A项正确;材料与日本国际地位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大化改新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朝贡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7.1086年,征服者威廉要求英格兰所有贵族和骑士,在接受封地之
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王。从此,在英格兰王国建立起“我附庸的附庸,仍然是我的附庸”的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革新反映了A.国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西欧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C.近代民族国家最终确立D.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的
【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英格兰所有贵族和骑士,在接受封地之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王”可知,该制度是封君封臣制,通过该制度国王加强了对贵族和骑士控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B项排除;C项夸大了封君封臣制的作用,C项排除;材料只涉及“英格兰王国”,不能代表西欧,D项排除。
故选A项。18.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体现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加速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C15世纪中期
,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表”等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D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影响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朝鲜王朝编撰《高丽史》的体例分“世家”“列传”“志”“年
表”等,显然是受到中国纪传体史书体例的影响,由此得出朝鲜史学受到中国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正文详细规定了臣民义务及违反法律后的具体惩罚,但并没有说明君主权力的来源,无从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不利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促使
欧洲人开辟到东方的新航路,排除B项;拜占庭与俄罗斯皆信奉东正教,但拜占庭的历史要早于俄罗斯,无从得出一定是拜占庭深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9.《全球通史》中写道,“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
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是因为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据此可以判断A.玛雅人尚未建立起最初的国家B.古代美洲没有出现战争和军队C.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D.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的【答案】C【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玛雅人从事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在两三年内便耗尽了土壤的肥力,因此,他们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可见玛雅人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因此需要不断地迁移驻地,不具有固定的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C项正确;玛雅人有建立
众多城市国家,排除A项;古代美洲也曾经出现部落之间的战争,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玛雅人的农业水平比较落后,没有体现古代美洲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排除D项。故选C项。20.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
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19世纪欧洲
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说明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①正确;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说明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说明古代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④
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21.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
瓦()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
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可知,基卢瓦进出口印度洋贸易中的商品,说明其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B项正确;材料强调基卢瓦的海外贸易,并未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排除A项;14、15世纪时宋朝
已经灭亡,排除C项;欧洲殖民者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排除D项。故选B项。22.“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由此
可知,土豆的种植推广()A.推动了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B.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C.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D.改变了欧洲国家的粮食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土豆变成了欧洲大部分地区一日三餐不可或
缺食物,就和它们在安第斯山区的角色一样。……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可知,土豆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不可或缺的食物,种植土豆的国家几乎不会发生饥荒,说明土豆的
种植缓解了世纪的粮食问题,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粮食结构,D项正确;推动欧亚作物在美洲传播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排除A项;维持了欧洲庄园经济的地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解决了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6分。
23.远古禅让传统和传说材料一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发现于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其中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成
书年代为战国中期。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弗利也,仁之至也”。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
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史记·五帝本纪》(1)举例说明材料一、材料二所使用的文献史料的类型,并比较史料内容的异同。(2)分析“禅让说”成为社会主流说法的原因。【答案】(1)分类1:出土文献:《郭店楚简》;传世文献:《竹书纪年》《史记》。
(如学生回答《竹书纪年》为出土文献亦可)分类2:简牍史料:《郭店楚简》;史书:《竹书纪年》《史记》(如学生回答《竹书纪年》为简牍史料亦可)异同:以上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
举能的禅让制。《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的(2)禅让说体现原始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容易为社会接受。【解析】【小问1详解】类型:分类1:依据材料“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的《郭店楚简》”可知,《郭店楚简》属于出土文献:依据“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史记·五帝本纪》”可知,《竹书纪年》《史记》属于
传世文献:分类2:依据材料“《郭店楚简》”并结合所学可知,《郭店楚简》是简牍史料:依据“古本《竹书纪年》成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史记·五帝本纪》”并结合所学可知,《竹书纪年》《史记》是史书。异同:同:依据材料“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
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其中称道尧舜禅让”、“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可知,三则史料都记载了舜继承了尧的首领地位。异:依据材料“唐虞之道,禅而不传。尧舜之王,利天下而弗利【己】也。禅而不传,圣之盛也。利天下而
弗利也,仁之至也”、“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可知,《郭店楚简》《史记》认为尧舜权力更替体现了以天下利益为重,选贤举能的禅让制;依据“明确记述了‘昔尧德衰,【舜】复偃塞丹朱(尧之子),使不与父相见也’,对尧舜禅让仁德、取民心赢天下只字未
提,只谈到舜使用暴力篡夺君位”可知,《竹书纪年》认为尧舜之间不存在禅让,而是权力争夺。【小问2详解】原因:依据材料中三本史料成书时间并结合禅让制的影响、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儒家思想的相关知识分析,即禅让说体现原始
社会后期部落民主传统,更符合历史实际。禅让说符合儒家厚古薄今和民本的价值取向,随着儒家思想成为社会正统思想,禅让说成为主流说法。禅让说宣传正面价值观,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容易为社会接受。24.中国古代货币形态的演变材料一中国实行着有别
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这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黄纯艳《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材料二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货币形态变化简
表阶段1秦朝至隋朝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并且禁止私人和的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合乎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
、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阶段2唐朝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开元通宝“轻重大小,最为折衷,远近甚便之
”,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阶段3宋朝至明朝宋元时期纸币大量流通,形成纸币和钢钱共同使用的局面。纸币自身无价值而法定价值大,能够适应大宗交易和大额支付需求。但宋朝和元朝政府往往利用滥发纸币搜刮百姓,弥补财政亏空。
明朝初年力图恢复纸币制度,但是发行量过大,纸币不断贬值。纸币制度最终名存实亡。阶段4明朝和清朝(1840年前)明中期以后,白银成为最重要的货币。白银作为贵金属自身有很高的价值,“大额用银,小额用钱”,形成银钱并用体制。以白银为主要货币可以避免封建政
府操纵货币搜刮人民。白银货币化改变了支付手段,提高了结算效率,推动了商品生产和商品大规模流通。但是,白银过度依赖进口也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不利的影响。(1)阅读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2)从材料二表格中选择两个阶段(两个阶段必须前后相继),结合货币的变化加以评析。【答案】(1)
特点:货币系统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货币形制和币材不断变动,货币经济起伏波动。(2)选择秦朝至隋朝和唐朝两个阶段评析:秦朝至隋朝:秦朝统一货币为半两钱,汉武帝时发行五铢钱并掌握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经两汉、魏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这一阶段货币制度
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中央政府掌握铸币权也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意义,由计重钱体制发展到名义货币,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提高了铸钱质量,成为后世
铸造铜钱的规范。这一变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货币制度的进步。【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中国实行着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的货币系统。其特点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可知,货币系统有别于欧洲和西亚、印度,长期以铜钱为主要货币。据材料一“
但是中国古代货币形制和币材也在不断变动,货币经济也起伏波动”可知,货币形制和币材不断变动,货币经济起伏波动。【小问2详解】本问是开放式试题。时空:古代(中国)。首先从表格中任选两个前后相继的阶段。例如:选择秦朝至隋朝和唐朝两个阶段。然后根据材料阶段1“
秦朝统一全国货币,通行半两钱。汉武帝时开始发行五铢钱”“五铢钱轻重适中”“因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是古代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的钱币”可知,秦朝统一货币为半两钱,汉武帝时发行五铢钱并掌握铸币权,五铢钱轻重适中,经两汉、魏南北朝至隋朝长期使用。根据材料阶段1“合乎
古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并且禁止私人和地方郡国铸造,中央政府完全掌握了铸币权”这一阶段货币制度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中央政府掌握铸币权也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唐朝:根据材料阶段2“唐朝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知,开元通宝具有划时代意义,根据材料阶段2“秦
汉以来的五铢钱是计重钱体制,开元通宝不标重量,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由重量货币发展到名义货币,是一个进步。开元通宝钱最早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可知,由计重钱体制发展到名义货币,淡化本身价值,加强符号化特征,对铜钱成分配比加以制度化,根据材料阶段2
“有利于铸钱质量的提高”“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可知,提高了铸钱质量,成为后世铸造铜钱的规范。结合所学唐朝货币变化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货币制度的进步。25.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印欧人的迁徙延续了很长时间,大体上从公元前20世纪起到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整个欧亚大陆都
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变奏。——摘编自蓝琪《印欧种人的第一次迁徙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任选两个地区,简述印欧人迁徙的状况和影响。
【答案】示例A: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
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C: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
,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D: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建
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E: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
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整个欧亚大陆都出现了一种以东欧平原为中心,向海岸线辐射的民族大迁徙的运动(见下图)。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所到之处的区域文明,促进了欧亚大陆古代文
明的发展与变奏”及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族,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他们凭借马和马拉
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公元前1500年左右,印欧人迁移到印度河流域,形成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陆续建立起
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种姓制度形成。佛教、阿拉伯数字等文化成就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印欧人迁移到伊朗高原,形成波斯人。波斯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和税收系统,修建驿道,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下,西亚文
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印欧人迁移到小亚细亚地区,形成赫梯人。他们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赫梯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
腊人。他们建立城邦制度,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发展出古代民主政体,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印欧人迁移到西北欧,形成日耳曼人。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于5世纪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一系列
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封建社会等等。26.人物评价查士丁尼一世相关史事摘录①作为皇位继承人,他学习了历史、法律、金融、行政、经济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②527年继位为皇帝,提拔了大批军事、司法、行政和宗教人才,制定了改革方案
和军事征服计划③为加强皇权,采取措施遏制大土地贵族选避国家税收。④为保护帝国的商业利益,与波斯人争夺红海贸易控制权;从中国引进育蚕丝织技术,帝国的丝织业发展起来。⑤发动对西地中海地区的日耳曼蛮族的战争,重新将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使帝国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⑥认识
到法律对巩固皇权的重要性,针对当时法律存在的矛盾冲突和使用不方便等问题,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和《法学阶梯》。⑦为重现罗马帝国的光荣,重建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拜占庭建筑风格的代表作。⑧统治期间,征收苛捐杂税,使各省陷入长期的贫困。——摘编自[英]查尔斯·欧曼《拜
占庭帝国史》和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疆域扩展示意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查士丁尼一世。(要求:史事归纳合理,评价客观公正;证据运用恰当,表述顺畅规范。)【答案】查士丁尼罗马时代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东罗马
帝国转化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期。查士丁尼做为皇位的继承人,其非常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了历史、法律、金融、行政、经济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继位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提拔了大批军事、司法、行政和宗教人才,制定了改革方案和军事征服计划,重新将地中海变为帝
国的内海,使帝国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采取措施遏制大土地贵族逃避国家税收。发展对外贸易,与波斯人争夺红海贸易控制权,引进养蚕技术,促进丝织业发展。为巩固皇权,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和
《法学阶梯》等法典;其在位期间,重建君士坦丁堡,重现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但是,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征收苛捐杂税,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使各省陷入长期的贫困。【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拜占庭帝国时期(欧洲)。要求:
史论结合,客观公正。首先,对查士丁尼总体进行评价,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及影响,如:查士丁尼罗马时代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他的统治期一般被看作是历史上从东罗马帝国转化为拜占庭帝国的重要过渡期。其次,结合所学知识,根
据材料中提供的信息,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查士丁尼进行评价,如:查士丁尼做为皇位的继承人,其非常注重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学习了历史、法律、金融、行政、经济和建筑等方面的知识。继位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提拔了大批军事、司法、行政和宗教人才,制定了改革方案和军事征服计划,重新将地中海
变为帝国的内海,使帝国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采取措施遏制大土地贵族逃避国家税收。发展对外贸易,与波斯人争夺红海贸易控制权,引进养蚕技术,促进丝织业发展。为巩固皇权,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编》和《法学阶梯》等法典;其在位期间,重建君士坦
丁堡,重现了罗马帝国的辉煌。但是,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征收苛捐杂税,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使各省陷入长期的贫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7.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一14世纪时,欧洲的手工作坊雇佣工人数增多,引发了一些变化:行东
本人不再是劳动力,变成了完全的经营者、监督者。行东的收入不再具有手工劳动收入性质,而变成了经验管理收入和利润收入,而利润收入主要来自对雇工和学徒的剥削。帮工和学徒成为主要劳动力,过去的师徒关系已经转变为雇主与雇工之间的关系。——捕编自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
》材料二朕的若干臣下……用树篱、堤坡和其他围栏将朕的英国王国内的一些市镇、村庄和其他地方圈了起来,他们将居住在那里的朕的臣民从自己的农田中驱赶出去,使上述房屋、市镇、村庄周围的区域和里面的农田、土地都沦为牧场,并为了他们的私人利益,在那里放牧羊群和其它牲畜。——摘
编自亨利八世给圈地调查委员会的谕令(1517年)材料三近代殖民主义的产生时期,正处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这一时期的殖民活动深深打上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野蛮性和残酷性的烙印,它既带有封建专制的特性,又充满着商
业资本的贪婪。抢掠金银及贵重物品、不等价贸易、贩卖奴隶,专制统治及超经济的剥削等,成为这一时期殖民统治和掠夺的主要内容。19世纪后,殖民侵略的目的除确保欧洲国家工业产品与剩余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外,还要为本国的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因此,暴力和经济结合下的资本输出
,最大限度地牟取了高额垄断利润。——摘编自王助民《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14-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答案】中古后期,西欧随着工商业和城市的发展,雇佣劳动关系逐渐发展起来,帮工和学徒成为雇佣工人;手工作坊主
(或行东)成为雇主(或早期的资本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中古时期的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手工工场。近代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地区发展,租地农场发展起来。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大片农田成为牧场,为工场手工
业提供原料和自由劳动力。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和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加剧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西欧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工业革命导致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进入蒸汽时代),建立了工厂制度;西欧国家加紧殖民侵略,将
亚非拉卷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电气时代到来),19世纪末西欧国家逐渐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积极瓜分世界,抢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进行资本输出)。总之,近代资本主义推动了社会经济
的巨大发展,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但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和掠夺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上。【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4-19世纪西欧。首先,分析材料内容,
材料一描述了近代欧洲的手工作坊中的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二是英国的圈地运动,材料三描述了殖民掠夺,结合史实,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圈地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两次工业革命等方面评析14-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注意史论
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