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1 页
  • 大小 1.050 M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8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21)页,1.050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db9b89697092ee171d6ae0fb444a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种矛盾在中国空前激化的产物

,带有鲜明的政治主张和国际关系诉求,通过以青年学子为先锋队的全民族抗争,首次成功扭转了政府的外交决策。材料中的“它”()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兴起B.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宣传了中共救国主张D.成为反蒋

的第二条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各种矛盾在中国空前激化的产物”“青年学子为先锋队的全民族抗争,首次成功扭转了政府的外交决策”可知,这是五四运动,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在五四运动之前就兴起了,排

除A项;五四运动时期,中共尚未成立,排除C项;五四运动时期,蒋介石等尚未登上政治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2.从1925年4月开始,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历时100多天。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

”等口号。这一事件()A.表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C.宣传了抗日救亡的主张D.积极配合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

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5年(中国)。根据材料“在中国共产党青岛支部的领导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举行了三次大罢工”、“工人们提出了‘承认工会’的要求,喊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等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5年,中共组织工人罢工,并且提出了“打倒帝国主义”“打

倒军阀”的口号,推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的到来,B项正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以及1978年,排除A项;宣传抗日救亡是在30年代,排除C项;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排除D项。故选B项。3.北洋政府时期,除财政部赋予发行特权的银行外,还有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

、外国银行等发钞机构;而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规定只有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有发行货币权。这一变化()的A.阻止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B.表明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C.推动了金融机构的近代化D.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从北洋政府时期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货币发行机构统一为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废除了各地银号、钱庄、官钱局、外国银行的发钞权,这就将货币发行权集中到中央政府,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从而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D项正确;这一变化有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发展,

但没有能够阻止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也不是中国与国际金融接轨和金融机构近代化的表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4.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土地法、劳动法,并通过了红军问题、经济政策、工农检察问题、

少数民族问题等决议案;选举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63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人()A.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B.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C.致力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D.着力完善革命统一战线【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材料体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相关立法的制定、决议案的通过、国家领导人的选举等方面的举措,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项正确;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在古田会议,排除A项;抗日根据地是在1937年之后,排除C项;

革命统一战线是在1924年至1927年,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B项。5.歌曲《做鞋送抗联》中有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小妹坐灯前哪,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抗联”,活灵活现地描绘出一个温馨的画面。从此画面中,可以看出百姓()A.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心理

B.开拓进取团结包容的精神C.弃小家保大家的报国情怀D.对民族战争的认同和支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小妹坐灯前哪,

穿针又引线,不是忙嫁妆,做鞋送抗联”,以歌曲的形式,展现了民众做鞋送抗联的情景,体现了民众对于民族战争的支持和认同,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对抗战的支持,并不是热爱生活追求幸福,也没有体现开拓进取团结包容,排除A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众对抗战力所能

及的支持,“弃小家保大家”夸大其词,排除C项。故选D项。6.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该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

三三制”政权制度。由此可知,抗日民主政权建设()A.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B.有利于全民族的团结抗战C.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D.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该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

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有利于团结各阶层人民抗战,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即有利于全民族的团结抗战,B项正确;建国初

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农村的封建剥削制度,与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无关,排除A项;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在1937年9月,1940年3月时国共第二次合作已经实现,排除C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属于抗战时期中共的制度探

索,不能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7.1938年4月“西南联大”成立,在教授们的带领下,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南及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西南联大的学生,很多被分配到大后方的公立私立中学里,把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和各族学生中。这些

举措()A.推动国统区经济快速恢复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有效地抵抗了日军的侵略D.有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联大师生足迹遍布云

南及川贵各地,认真地进行考察,对铝、锡、铁等矿产都有新发现”、“把西南联大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学校和各族学生中”可知,西南联大的师生对西南地区矿产的探查以及支援公立私立中学,有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D项正确;当时处于抗日战争防御阶段,国统区

经济遭到战争破坏严重,排除A项;这些举措有助于后方经济文化发展,没有体现民族统一战线,排除B项;在后方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建设,没有体现能有效地抵制日军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8.下面是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据此可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

6年12月9日一二·九学生运动,全国人民掀起抗日救亡高潮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43年11月开罗会议召开1944年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194

5年8月8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A.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广泛支持B.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主战场D.中国抗战具有复杂性持久性的特点【答案】D【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从1931年一直延续到1945年,反映出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性的战争,另外一方面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再到加入反法西斯同盟,可以分映出中国的抗战又具有复杂性,D项正确;“世界各国

”用词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国家”说法没有全面反映材料,排除B项;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C项描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9.1947年,毛泽东亲自起草电文,指示刘伯承邓小平:“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

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该军事行动()A.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B.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D.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

料“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项正确;三大战役后,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排除B项;国民党的重点进攻是在山东和

陕北,排除C项;渡江战役后,彻底推翻了国民党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10.1947年5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共匪操纵学潮,自由分子之教授对政府维持社会秩序、取缔学潮之命令反表示不满。一面经济危急,物价高涨,人心不安,更影响前

方将士之心理。”这反映出()A.国统区通货膨胀十分严重B.国统区地下党的活动频繁C.国民党在政治上日趋孤立D.和平建国的思想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7年(中国)。根据材料“1

947年5月”、“教授对……取缔学潮之命令表示不满”、“经济危急,物价高涨,人心不安”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了经济危机,通货膨胀以及进步学生的学潮,国民党在政治上不得民心,日趋孤立,C项正确;材料中可以看出国统区通货膨胀,但材

料还涉及到学潮,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从材料信息中不能得出学潮是地下党的活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和平建国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1.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施政方针或指导思想。以下文件内容出自()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必须负责将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解放中国全部领土,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A.《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共同纲领》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可知,该文件明确了国家的性质史新民主主义国家,

否定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这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项正确;七届二中全会并未规定国家性质,排除A项;1954年国家已经完成了对官僚资本的没收,C项;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故选B项。12.“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

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钢铁工业38项投资额平均每项接近1亿元,是工业项目投资额平均值的3倍。这样做是为了()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实现财政经济统一C.支援抗美援朝战争D.奠定工业化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目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

时空是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据材料“钢铁工业成为当时建设的重点,党和国家从资金层面对钢铁工业给予了较大倾斜……”,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钢铁工业的支持和重视,其目的就是为了我国的工业化建设,D项正确;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对钢铁工业的重视,主要

是工业化,并不是财政经济统一,排除B项;抗美援朝是外部因素,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13.下图是1960年与1965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人员占比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所有制结构改变B.一五计划

的实施C.三线建设的完成D.国民经济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60年至1965年(中国)。据图示信息可知1960年至1965年,我国第一产业比重上升,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对下

降,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时期,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使得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正轨,D项正确;此时我国仍是单一公有制,所有制没有发生变化,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

53—1957年,与图示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线建设是指党和国家于1964—1980年针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以备战为指导思想在我国内陆13个省区实施的一场以铁路建设为先导、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国防科技工业为核心、重工业为重点的一

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建设运动,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故选的D项。14.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其中包括“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A.救亡图存,爱国

牺牲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C.改革开放,迎难而上D.解放思想,生态环保【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的一穷二白,积极投身建

设社会主义的潮流之中,无怨无悔,艰苦奋斗,B项正确;“救亡图存.爱国牺牲”是新中国成立之前,时间不符,排除A项;改革开放和解放思想属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15.下图所示为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上的特约评论员文章,该文

的发表()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B.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D.标志着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可知为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C项正确;1976年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局面,排除A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标志着

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排除B、D项。故选C项。16.进入21世纪,有学者指出,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小农业和小农村的“三小农”,不在于模仿美国型的大农户、大农业和大农村,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农业经济需要(

)A.在继承发展中开拓中国式道路B.广泛借鉴他国的农业发展模式C.借助农业科技实现生产力飞跃D.着眼农业市场化实现城乡融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目的类题目,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根据材料“中国农村的发展道路不在于消灭小农户……不在于模仿美

国型的大农户……而在于‘三小农’的进一步发展”可知,该学者指出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具有独特性,不需要一味地模仿美国的农业发展模式,关键在于进一步推动“三小农”的发展,说明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需要在继承中开拓中国式道路,A项正确;“广泛借鉴他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与题干主旨相悖,材料未涉及借鉴他国农业发展模式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强调农业科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农业市场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其中“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是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

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8.下图反映的是2016~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登记数及其增速情况。由此可知,当今中国()A.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B.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C.政府

鼓励支持科技创新D.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6-2020年我国科技成果数量及增速都有所提升,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D项正确;全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与世

界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因此不能得出政府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19.有学者指出,农业可以通过生产工具的改进获得更多产品,从而使生活资料在当时条件下逐渐增加。有了产品剩余,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

有财富,从而产生国家政权。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家诞生的根源是()A.生产力的发展B.农业与手工业分离C.私有制的出现D.阶级间对立的加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生产工具改进推动农业发展,出现剩余产品,一部分人脱离直接生产活动,并占有财富,进而产生国家政权,因而国家产生的

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史观,A项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水平提高,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加速私有制产生,出现阶级对立,因而农业与手工业分离、私有制出现、阶级对立加剧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根源,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20.在古代社会,两河流

域政权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强调社会分工;希腊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中,官员和祭司掌握司法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政分离。总体而言,上述历史现象说明()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大河是古代文明的

摇篮C.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D.古代文明之间相互借鉴【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古代的亚欧非地区。据材料“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神化王权……希腊和罗马则实现了司法和行

政分离”,可以看出在古代社会,不同的地区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且各个文明有各自的特色,说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A项正确;古代文明有大河和海洋文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文明的多元性,不能得出古代希腊文明最为先进,排除C项;仅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多元性,但无法得出文明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21.有学者认为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相互交往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农耕世界向外扩展,把周边的游牧世界纳入其文明体

系。一种是游牧民族冲入农耕世界,以定居或建立政权的方式融入其文明体系。下列史实属于后一种方式的是()A.古代埃及文明向西亚地区的扩展B.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向周边扩张C.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周边建立城邦D.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建立王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

以后,罗马帝国日渐衰败,日耳曼人逐渐渗入并最终消灭了西罗马帝国,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一系列王国,西欧封建社会产生了,上述史实符合题干中“游牧民族冲入农耕世界,以定居或建立政权的方式融入其文明

体系”的情形,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埃及文明向西亚地区的扩展”属于题干中“农耕世界向外扩展”的情形,不符合设问角度,排除A项;“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向周边扩张”也是属于“农耕世界向外扩展”,不符合设问角度,排除B项;“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周边建立城邦”属于海洋文明向外扩展,与所材料述“农耕

世界与游牧世界相互交往”这一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2.《一千零一夜》中故事主要的来源有:其一,波斯和印度;其二,阿拔斯王朝的伊拉克;其三,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同时,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如《阿拉丁神灯》故事发生在中国都城,主人公阿拉丁是一位中国人。这反映

出《一千零一夜》A.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B.强化故事的异域风情C.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D.广泛影响了各地文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主要的来源有:其一,波斯和印度;其二,阿拔斯王朝

的伊拉克;其三,马木鲁克王朝的埃及。同时,多处涉及‘中国元素’”可知,《一千零一夜》中的故事的来源,涵盖波斯、印度、埃及、西亚以及中国,说明《一千零一夜》体现多元文化的融合,C项正确;《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与推动中国

文化的传播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提现的是多文化的融合,而非强化故事的异域风情,排除B项;《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无法判定其是否广泛影响了各地文学,排除D项。故选C项。23.10~11世纪,西欧

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封地买卖行为,其流程是:封臣和封地买主达成出售协议;随后两人一起至封君处,封臣申明自己愿意放弃封土,将封土交回给封君;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这说明()A.当时西欧民族国家初步形成B.土地

是维系西欧封建制的纽带C.庄园主有完整的土地所有权D.封臣与封君只有经济上的联系的【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买主向封君行臣服礼宣誓效忠,请求封土,封君赐封土给买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西欧的政治特征表现为封君封臣制,封君和封臣之间是以土地作为维系纽带的,B项正确;1

0——11世纪,西欧民族国家尚未形成,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封君封臣之间的纽带,并未提及庄园主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封臣与封君还有政治上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24.有观点认为,中世纪晚期西欧领地国家向税收国家转变的过程中,君主税权不断扩张而地方领主征税权逐渐衰落,围绕税收的政治

实体和行政机构得以发展并表现为专门化的趋向,为近代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据此可知()A.税权的转移强化了中央集权B.君权强化促进近代国家形成C.农奴和自由农民向领主缴税D.税收专门化瓦解了庄园经济【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晚期的西欧。据材料信息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中世纪晚期,君主税权扩张,与税收相关的政治实体和机构的权利得以增强,这位近代国家形成奠定了制度基础

,据此可知,中世纪晚期的西欧随着君权的强化,近代国家逐渐形成,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税权的转移强化了君权,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材料没有关于农奴和自由农民向领主缴税的信息,无法据材料得出此认识,排

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税权变化对庄园经济的影响,材料主要涉及税权变化对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5.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建立之初,在首都大马士革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之后,多

位哈里发采取各种措施奖励、鼓励翻译活动,如欧麦尔二世命令马希尔朱韦西把一本用叙利亚文写的医学书籍译成阿拉伯文。这体现了当时阿拉伯帝国()A.医学成就低于同期主要文明B.民众生活依赖外来文化C.翻译活动成为学者主要工作D.对学习先进文化的渴求【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首都大马士革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并且“多位多位哈里发采取各种措施奖励、鼓励翻译活动”可知,当时阿拉伯帝国重视文化交流,十分渴求外来先进文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统治者重视外来医学书籍的翻译,但不等于阿拉伯帝国医学成就低于同期主要文明,排除A项

;材料反映的是7世纪阿拉伯帝国翻译外来著作,有利于丰富民众精神生活,但不能表明民众依赖外来文化,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阿拉伯倭马亚王朝建立之初“集中了许多学者进行翻译研究工作”可知翻译活动由学者参与,但翻译活动只是学者工作的一部分,并非

主要工作,排除C项。故选D项。26.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非穆斯林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这反映了奥斯曼帝国()A.政教分离的政治制度B.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C.因俗而治的统治特点D.伊斯兰教地位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

解】根据材料“奥斯曼帝国的一些非穆斯林地区享有自治或半自治的地位,政府通过任命这些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赋予其重任,希望以此来保障帝国的稳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仍然对不同教派的重要任务委以重任,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统

治特点,C项正确;政教分离指的是宗教权力和国家、政府统治权力的分割,材料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且地方割据势力强大的话,并不会任命本地区的既有集团的领袖,排除B项;任用地区既有集团的领袖,并不等同于伊斯兰教地位衰落,排除D项。故选C项。27.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

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成就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

置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由此可见”,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阿克苏姆。据材料“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被“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由

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而不是“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另外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不能展示希腊化时代的成就,排除A项;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但是材料只体现了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但不能体现受益于哪条交通线

路,排除C项;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不能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28.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如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是()的A.古埃及文明B.玛雅文明C.阿兹特克文明D.印加文明【答案】B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43年(中美洲)。据本题材料“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古代玛雅文明曾非常繁

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很多座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故可知该文明为玛雅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位于北非地区,尤卡坦半岛位于美洲,所以该遗址所述文明应为玛雅文明,而不是古埃及文明,排除A项;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尤

卡坦半岛位于美洲,该遗址所述文明应为玛雅文明,而不是阿兹特克文明,排除C项;印加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尤卡坦半岛位于美洲,该遗址所述文明应为玛雅文明,而不是印加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29.哥伦布说:“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主要目的是()A.获取东方香料B.传播基督教义C.扩大海外市场D.掠夺黄金资源【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的西欧。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

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可得出他强调黄金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目的是要掠夺海外的黄金,D项正确;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可得出,哥伦布强调要寻找黄金,而不是香料、市场,排除AC项;材料中虽然有“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之类的内容,但并没有涉及要传

播宗教,排除B项。故选D项。30.哥伦布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我们的文化,掠夺我们的财富,他是一个恶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使落后的美洲走向文明,他是一个功臣。上述看法不同的原因在于()A.依据史实不同B.价值观念不同C逻辑分析错误D.研究方

法错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对哥伦布及其航行美洲的评价,材料中代表两种对立的观点: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必须全盘否定;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必须充分肯定;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价值观念不同,B项正确;A项说法错

误,依据史实相同,排除A项;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价值观念不同,不是逻辑分析错误,也不是研究方法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31.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开创了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A.太平洋地区是世界贸易中心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C.世界经济联系进

一步加强D.西班牙主宰世界经济贸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菲律宾、墨西哥)。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

565年4月,西班牙入侵菲律宾,同年6月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开辟了连接亚洲和美洲的太平洋航线。借助于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明清之际形成了中国与拉美地区之间的首次文化交流高潮,对促进南美各国的经济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该图

可说明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在大西洋沿岸,排除A项;帆船贸易使西班牙和中国大为受益,排除B项;西班牙主宰了大帆船贸易而不是世界经济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32.西班牙在美洲发现黄金后,黄金进入西班牙

的数量在16世纪上半叶是上升的,而在法国的数量是下降的。同时,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增发货币,但因货币含金银成分大大减少而遭受了贬值。据此可知()A.殖民扩张的范围扩大B.通货膨胀制约了经济发展.C.欧洲出

现了价格革命D.市场的扩大导致商品短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欧洲)。根据材料“16世纪欧洲国家普遍增发货币,但因货币含金银成分大大减少而道受了贬值”可知,新航路开辟后,

美洲的金银流入欧洲,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即价格革命,C项正确,材料内容是关于价格革命的,未涉及殖民扩张的范围扩大,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这一时段欧洲物价上涨,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商业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速

,排除B项;材料内容描述了美洲金银流入后,欧洲货币贬值,即价格革命,不涉及商品短缺与市场扩大,与商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主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首要的、根本

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提出,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

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材料二(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所建立的国家,同一

切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是人类历史上最民主、最有效率、最巩固的国家......要知道:无产阶级专政不但需要无产阶级对于国家机关的坚强领导,而且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积极参加,二者缺一不可。无产阶级只有同广大的可以接受社会主义的群众结成联盟,才能形成最大多数人对于反动阶级的专政,才能实

现社会主义,这难道不是异常清楚的道理吗?......无产阶级专政总是一定形式的阶级联盟,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工农联盟是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础。——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的主要措

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过渡时期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民主建设的共同之处。【答案】(1)主要措施:推行参议会制度;实行“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

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2)主要成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3)共同之处: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注重发挥统一

战线的作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解析】【小问1详解】主要措施:根据材料一“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可知推行参议会制度;根据“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实

行“三三制”;根据“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可知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根据“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领导人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小问2详解】主要成就:根据材料“无产阶级专政

不但需要无产阶级对于国家机关的坚强领导,而且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积极参加”及所学知识可知,在过渡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上面主要体现出三大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行。【小问3详解】共同之处:根据两则材料“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和“而且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积极

参加”可知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根据“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和“而且需要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机关的积极参加”可知注重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根据“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性质的政权”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可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三三制和过渡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分别顺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

家财经状况基本好转的任务胜利完成,工农业生产达到和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市场丰盈,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

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从此,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摘编自林蕴晖、丛进等《1949—1976年的中国》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进而过渡为十三大提出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

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进一步深化为"使市场在资源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摘编自李扬、武力《中国经济体制

演变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经济发展中“政府和市场关系”变化的阶段及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因素。【答案】(1)阶段及原因:1949—1952年

,采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1953—1978年,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发展,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1978—1992年,改革开放的推进,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政府在经

济发展中仍起着主导作用。1992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政策调整;经济政治体制变革;思想解放程度;对其

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言之有理即可,任答4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第一阶段:据材料一“1949—1952年,恢复国民经济……市场丰盈,物价稳定”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恢复期,执行的

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政府和市场协同作用推进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二阶段:据材料一“1953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使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及所学知识可知,1

953年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第三阶段:据材料二“1978年后,中国逐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改革目标由中共十二大提出的‘计

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转变为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及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改变计划经济体制,增强市场的地位和作用,但此时政府计划在经济发展中仍然起着主导作用。第四阶段:据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此后中国

在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以来,政府继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政府和市场有机结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因素:据材料可知,建国初期面临恢复经济的任

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到1952年经济基本好转开始项社会主义过渡,这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体现了国家政策调整和经济政治体制变革影响政府和市场关系;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十四大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思想解放程度影响政府与市场关系;此外,中国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还有对其他国家经济体制的借鉴。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输往荷兰的中国瓷器多在景德镇烧制。万历年间,景德镇上各制瓷作坊的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在元代瓷业生产的基础上,景德镇瓷窑发展了青花瓷,尤其是康熙末年创烧成功的粉彩瓷,使得中国的

外销瓷一变传统纯净的青花瓷而为绚丽多彩的粉彩。为了使中国瓷器能在荷兰及欧洲畅销,荷兰东印度公司会主动提供瓷器木模交给中国工匠仿制。由于外销荷兰的瓷器数量大,其品种、造型、装饰均与传统的中国瓷器不同,以景德镇为主的中国瓷器制造业便在瓷器的烧制、绘画、上彩等工序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使外销

瓷的生产体系很快在中国建立。随着中荷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作为日用器皿,进入千家万户,同时也把中国的山川城池、风土人情等逼真形象广为传播。材料二16世纪末,荷兰船队进入亚洲水域。他们两次劫持葡萄牙大帆船,将船上所载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拍卖。1604年以后,荷兰

东印度公司开始经营华瓷进口贸易。他们主要使用白银从往来于东南亚的中国商人那里购买瓷器,1608年,东印度公司通过中国商人就定购了108000件瓷器。荷兰东印度公司订购的瓷器不但种类激增,纹饰也更趋多样化。荷兰运往广州的

样品装饰图案中既有西方流行“耶稣受难图”、海神、欧洲时尚人物等,也有中国主题的图饰。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大多是茶具等日用瓷器,所以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欢迎。1764年,荷兰也建厂烧制硬质瓷器。——以上均摘编自钱江《十七至十八世纪中国与荷兰的瓷

器贸易》(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外销瓷生产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经营中国瓷器贸易的有利条件。(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贸易在中荷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答案】(1)特点:瓷器生产技艺精湛,产品种类丰富;瓷器工场大量使用雇佣

劳动力;注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生产出现专业化分工。(2)条件:全球海路的拓展;荷兰的殖民扩张;荷兰曾控制海上贸易;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3)作用:刺激了中国的瓷器生产;促使中国工匠学习西方绘画技艺;促进了荷兰制

瓷业的发展;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特点:据材料一“景德镇上各制瓷作坊的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可知瓷器工场大量使用雇佣劳动力;

据材料一“以景德镇为主的中国瓷器制造业便在瓷器的烧制、绘画、上彩等工序上大胆地进行探索和改进,使外销瓷的生产体系很快在中国建立”可知注重技术的传承与创新,适应海外市场需求;据材料一“景德镇瓷窑发展了青花瓷,尤其是康熙末年创烧成功的粉彩瓷,使得中国的外销瓷一变传统纯净的青花瓷而为绚丽多彩的粉彩”可

知瓷器生产技艺精湛,产品种类丰富,生产出现专业化分工。【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荷兰)。据材料二“他们两次劫持葡萄牙大帆船,将船上所载瓷器运回阿姆斯特丹拍卖。1604年以后,荷兰东印

度公司开始经营华瓷进口贸易”可知荷兰的殖民扩张,成立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推动了全球海路的拓展,17世纪荷兰曾控制海上贸易,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中国、荷兰)。据材

料一“。随着中荷贸易的发展,中国瓷器作为日用器皿,进入千家万户”可知刺激了中国的瓷器生产;据材料二“荷兰运往广州的样品装饰图案中既有西方流行‘耶稣受难图’、海神、欧洲时尚人物等,也有中国主题的图饰”可知促使中国工匠学习西方绘画技艺;据材料二“荷兰也建厂烧制硬质瓷器”

可知促进了荷兰制瓷业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瓷器贸易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其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载体。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0871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