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1 页
  • 大小 420.095 KB
  • 2024-09-2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8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1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1)页,420.095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b19fb4003cd2f1dbc830817d1b127d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年秋期高2023级高二开学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相应位置。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涂在试卷上无

效。3.非选择题答案请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对应题目号的位置上,填写在试卷上无效。1.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朝废墟”上,我们可以读

到的历史是A.禹建都阳城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迁都洛邑【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朝废墟”与商王朝有关,其中盘庚迁殷是商王朝的重大事件,B项正确;禹建都阳城与夏朝有关,排除A项;CD项与周朝有关,排除。故选B项。【点睛】2.春秋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可知,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其思想较为保守和倒退,并不积极主张变法改革,延揽人才,C项正确;儒家思想中孟子、荀子分别提出“仁政”“隆礼重法”等思想,代表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的利

益,其主张一定程度上迎合了诸侯国变法改革的需要,排除A项;墨家代表社会下层小生产者的利益,主张“尚贤”,希望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排除B项;法家提出了富国强兵、以法治国的思想,主张今必胜昔,因时变革,排除D项。故选C项。的3.秦朝负责监察职

能的中央官员是A.皇帝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选D;秦朝时期,皇帝拥有绝对权力,丞相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三者均与题干不符,故排

除ABC。4.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A.抑制了土地兼并B.加重了农民赋税负担C.加强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D项正确;两税法制度下,土地兼并不再受到限制,越

来越严重,排除A项;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排除B项;在租庸调制之下,农民不管土地财产多少,每年都要向政府纳“租”和给官府服劳役,但是两税法实行之后,就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

”的征税原则,这就意味着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排除C项。故选D项。5.金熙宗(1119~1150年)统治时期,不仅“罢汉、渤海千户谋克”,对保留的猛安谋克也进行重新编制,以纳入州县系统。此外,他还将“禁苑隙地分给百姓”“以西京鹿囿为民田”,并对狩猎行为予以严禁,以免破

坏庄稼的现象出现。金熙宗的这些改革举措()A.利于推动金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B.反映了女真已被汉族同化C.旨在消除女真与汉族的民族矛盾D.体现了金朝的“因俗而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金熙宗时期推行的改革逐步将金朝治下的人民纳入州县的管辖系统

中,同时还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金国社会的封建化转型,A项正确;女真已被汉族同化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旨在巩固王朝统治,排除C项;材料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

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的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代前期以文治国D.表明中

央权力体系完善【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可知,明代内阁大学土地品秩较低,这是因为明代内阁虽然不是法定地机构

,但是其是皇帝决策地辅佐人员,其可能出现威胁皇权的局面,故明代把内阁大学士地品秩压得较低,而清代随着军机处地设立,内阁成为一个单纯地办事机构,已不能威胁皇权,故清代提高了内阁大学土地品秩,内阁大学土品秩地变化折射出清代君主专制地强化,B项正确;内阁位高权重,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A项;清代前期以文治国,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内阁大学土地变化并不能表明中央权力体系地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7.英船“杉达”号随船医生希尔曾在1840年1月的《中国日报》上写道:“林公(林则徐)又问起各种

鸦片来自的地点,他让我把这些地点写下来,我当即照办,当提到土耳其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这折射出当时()A.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B.清廷仍坚持朝贡体制C.国人对世界知之甚少D.鸦片贸易取得合法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当提到土耳其时,他问是否属于美国,或是美国的一部分”可知,当时的国人对于世界各国的了解不多,C项正确。中国外

交走向近代化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朝贡体制是近代之前,清王朝坚持的外交体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鸦片贸易取得合法性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8.1898年,某书商慨叹废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后来发现“经学书犹有人买”,其损失并不如以前估计之大,而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不久又面临亏损。这可以反映出该时期A.儒学地位颠覆B.列强侵略加剧C.政局变化迅速D.西学深入民心【答案】C【解析】【详解】18

98年是戊戌变法之时,此时维新派宣扬维新思想,主张废除传统的科举考试,所以书上慨叹废除八股将使自己损失惨重;但戊戌变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失败,维新思想受到打击,所以书商对新学书籍的投资又面临亏损。因此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政局的迅速变化,故选C;清末儒学的地

位尚未被颠覆,排除A;根据该书商的经历并不足以说明列强的侵略加剧,排除B;清末西学尚未深入人心,D项说法过于夸张,排除。9.商务印书馆推出的一套译丛收录了英国人托马斯·莫尔(约1478-1535年)的《乌托邦》、英国人亚当

·斯密(1723-1790年)的《国富论》以及德国人康德(1724-1804年)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著。据此推知,这套译丛的主题是()A.启蒙运动在欧洲的扩展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形成C.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D.欧洲理性主

义思潮的没落【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克思主义有德意志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三个思想来源,《纯粹理性批判》《国富论》《乌托邦》分别是这三个思想来源中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名著,C项正确;托马斯·莫尔

早在1535年已经去世,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排除A项;《乌托邦》和《纯粹理性批判》都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无关,排除B项;18世纪是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0.2世纪的演说家阿利斯提德对罗马城作了如下描绘:“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

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罗马()A.是西方世界的中心B.疆域辽阔开明开放C.物产丰富无所不有D.区域经济联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

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2世纪(罗马)。据材料可知,材料强调在当时的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说明罗马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D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当时的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没有说明

罗马的地位,排除A项;B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中的信息无法体现罗马疆域辽阔开明开放,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罗马城有来自各地的商品,并没有说明这些商品全是古罗马生产的,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8世

纪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翻译运动进入黄金时代。翻译家用阿拉伯文翻译了大量希腊、波斯的自然科学及医学著作,并详加批注和解释。这一举措()A.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B.促进了东西方生产方式变革C.缓和了阿拉伯内部矛盾D.改善了帝国与

邻国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将古希腊、波斯自然科学和医学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并加以注释,这有利于古希腊、波斯文化在阿拉伯地

区的流传,A项正确;阿拉伯翻译运动未将自然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未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B项;阿拉伯翻译运动与内部斗争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与周边政权的斗争一直存在,并未因翻译运动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12.英国史学家奈杰尔·克里夫在其著作中对某位

航海家在15世纪的一次航海活动作出了评价:“这次探险的航程极富戏剧性,人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大海搏斗,与家乡失去联系,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信仰,有时候连续三个月看不到任何陆地的影子,他们进入印度洋后情况变得更糟,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已知信息。”据此可

知,这次航海活动()A.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B.到达了美洲最南端的岬角C.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5世纪的欧洲。根据材料“两年时间”“进入印度洋”等信息可知,这是达·伽马的远洋航行

,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C项正确;麦哲伦完成了首次全球航行,排除A项;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即合恩角,排除B项;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通往美洲的新航路,排除D项。故选C项。13.俄国“农民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自

上而下的改革。农民交给农奴主的贡赋(即“赎金”)数目愈小,各地农民摆脱农奴主的影响和压迫的程度愈大,农民在多大程度上摆脱了农奴主的统治,他就在多大程度上处于金钱势力的支配之下,处于商品生产的条件之下。由此可知,俄国“农民改革”()A.消除了农民与地主的矛盾B.有利于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C.稳定了俄国国内社会秩序D.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近代(俄国)。根据材料可知,俄国农奴制改革在客观上是有利于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的。B项正确;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不彻底性,农民与地主矛盾也未消除,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A、D两项;部分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是以负担更加沉重为代价,这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排除C项。故选B项。14.如图为某同学制作历史学习演示文本。该同学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D.“蒸汽时代”的到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扩张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欧洲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手工生产向机器大生产转型奠定条件,为“

蒸汽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D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排除B项;材料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观察下图,两图的主题应该是()A.非洲人

口大量迁移到美洲B.列强殖民扩张模式的转变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从17—18世纪到

20世纪初,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地从非洲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说明欧洲列强对非洲的侵略越来越深入,这是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殖民扩张模式发生改变,B项正确;非洲大部分沦为殖民地不能说明非洲人口大量迁移到美洲,排除A的项;在17—18世纪之前,欧洲就已经基

本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排除C项;非洲大部分都沦为殖民地,因此不能体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16.1921年10月,列宁指出,“我们刚刚做完建立苏维埃政权这第一件事”,“我们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

这一论述()A.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为俄国的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C.表明列宁主义发生根本变化D.阐释了改变经济政策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苏俄)。根据材料“我们

关于经济建设任务所说的,要比1918年下半年以及整个1919年和1920年所做的要小心谨慎得多”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不能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政策,要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因此这一论述阐释了改变经济政策的必要性,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列宁的这一论

述并没有直接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是强调了在新的历史阶段对经济建设任务的新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应对战争和经济困境而采取的一系列紧急措施,而列宁在1921年的论述则是在战后经济恢复期对经济政策的重新思考,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即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更加小

心谨慎地处理经济建设任务,并未涉及到俄国的革命发展方向,排除B项;列宁的这一论述并不表明列宁主义发生了根本变化,而是列宁在实践中根据俄国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应用。他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和完善

,而非对列宁主义的根本性改变,排除C项。故选D项。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投降后,苏联曾反对中共同蒋介石打仗。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据《毛泽东:历史走向之改写者》整理材料二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人教版必修·教材(1)针对材料一中苏联政策

调整,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其意义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3)依据材料三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答案】(1)政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意义: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政权;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经济);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2)变化:由对抗到缓和。最主要原因:国家利益。影响:打破了

美国孤立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和转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加强。建树: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

伙伴关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政策: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及所学知识可知,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对政策,新中国成立

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展开,政治上有利于巩固政权;经济上有利于赢得苏联援助(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有利于恢复经济);外交上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小问

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变化:据材料“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及所学中美关系正常化知识可知,由对抗到缓和。最主要原因:据材料“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

可知,国家利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可以从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角度进行说明。【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

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背景: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临新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逐步实现转型,在国内方面主要是改革开放的深化,在国际方面主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建树:据材料“

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及所学知识可知,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可以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积极致力于与世界各

大国建立伙的伴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18.阅读下列材料: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后,在“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唤出了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打开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的社会弊病也在产生和蔓延。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

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但是,由于没有正确历史观作为理论基础,这种种构想都成为不可能实现的空想,按照这些构想进行的社会实验也都归

于失败。正是在寻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正确途径的探索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科学社会主义一经产生,就很快成为无产阶级战斗的旗帜。建立一个美好社会是人类共同的

理想和孜孜不倦的追求,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追求和实践美好理想的历史,封建主义代替奴隶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都把这种理想和追求推向了前进。但是,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

社会主义,既是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固有矛盾和弊病的科学理论,也是探索实现人类美好未来的思想结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

—许志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请回答:(1)为什么材料中说“直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真正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现实道路”?(2)材料中说“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

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答案】(1)因为以前的理论都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没有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正

确的道路。(2)经济前提: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逐渐暴露,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思想基础:欧洲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成果成为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前提。【解析】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提炼的能力。据材料“资本主义带给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不是自由和财富,而是野蛮的掠夺和剥削。面对这种残酷的现实,正直的思想家不得不重新开始思索人类

的命运,寻找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弊病.解脱劳动大众苦难的新的道路,从而产生了各种勾画未来社会图景的思潮.理论和学说。”“为无产阶级和一切劳动阶级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为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未来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可

以归纳得出答案。【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的归纳概括能力。考生对于原因或者背景类问题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上来考虑;据苏醒偶尔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是1848年,这时候的经济主要是资本主义;政治上主要是资产阶级的统治,但

是矛盾加深;思想上主要是借鉴英国法国德国的的思想。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

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

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

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答案】情节:鲁滨逊遇险漂流到海岛上,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领地。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出近代早期的西欧殖民扩张。概述和评价

: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始于新航路开辟,在亚非拉地区依靠武力等方式强占殖民地,掠夺财富,进行移民,开展贸易。殖民扩张掠夺的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给遭受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极大灾难,客观上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发

展。【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是全国卷的亮点,也是广大师生最头疼的一道试题。今年的试题一如既往的出乎所有师生的意料,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通过开放式设问,引导考生发现问

题,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历史现象,为考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创造空间,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能力上说,在考查基本思维能力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启示性、开放性,考查考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解题思维过程是,首先阅读材料提取一个情节,指出

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如“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反映了黑奴贸易;“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座荒岛上……整个小岛都是他的个人财产”反映了早期殖民扩张;“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

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反映了宗教改革等。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对该历史现象进行概述和评价即可。点睛:本题以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唯物主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一改观点论述类题目的限定,让人耳目

一新,体现出高考求新求变的思想。本题整体难度不太大,让学生感觉比较平和。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语句,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反映的历史现象。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