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2 页
  • 大小 123.644 KB
  • 2024-10-1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9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共(12)页,123.644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dae0b2107628b3a10a969f4ddd8e8e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初,某学者研究孔子思想时,从新的史观出发,认为孔子的学说是“适应

政府二千余年未曾变动的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下列历史结论符合上述史观的是()A.周期性的王朝兴衰更替是中国古代历史规律B.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C.唐朝贞观之治的出现源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D.尊崇儒学是西汉大一统政治局面发展根基【答

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孔子的学说是农业经济组织反映出来的产物,“经济上有他的基础”可知是唯物史观,经济是政治和思想的

基础,符合该主张的是“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影响了春秋战国社会转型”,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王朝兴衰更替”与材料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农业经济,唐太宗的励精图治属于政策,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经济对

思想的影响,不是思想对政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2.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当时豪族地主的“大宅”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一般均具备相应的防御功能。嘉峪关魏晋墓出土了七幅“坞”的画像砖,“坞”的四周画有高墙厚壁,还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后来福建地区客家民居也具有上述北方坞堡的

特点。这段论述意在强调坞堡建筑()A.军事防御功能的强大B.结构风格的创新C.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D.历史传承与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西汉末年,强宗豪族就开始建筑坞堡

”“有高层碉楼,有的坞壁上设有望楼”等信息可知,从西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坞堡从具备一定防御功能发展出高层碉楼和望楼,且坞堡特点被福建客家民居继承,体现了坞堡建筑的传承与变迁,D项正确;西汉和魏晋时期坞堡强

调军事功能,福建客家民居不强调这一功能,排除A项;新增高层碉楼依然是在主体建筑的基础风格上增加,风格创新看不出来,排除B项;西汉和魏晋时期的坞堡不是多数已经消失,材料未涉及文化遗产的价值,排除C项。故选的D项。3.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

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出现新手工业工场B.经济作物的品种繁多C.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宋代时期(中国)。根据“卖丝籴新谷”可知诗中反映了出卖蚕丝、购买粮食的情况,由此体现了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普通民众的情况,和新的手工业工场无关,排除A项;“品种繁多”的说法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

,排除B项;宋代的手工业并不仅仅在乡村发展,D项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C项。4.朱熹认为“民富则君不至独贫,民贫则君不能独富”,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之望矣”。他的这一思想()A.抒发了经世济民的情怀B.认识到北宋民生的凋敝C.批驳了文人的空谈

义理D.背离了儒家的传统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作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时期(中国)。根据“请求朝廷省减赋税,以期实现‘一方憔悴困穷之民,自此庶几复有更生

之望矣’”可知,朱熹希望朝廷能够减轻人民赋税,以降低其负担,体现了经世济民的情怀,A项正确;朱熹是南宋时期的人物,所以认识到北宋民生凋敝的说法明显有误,排除B项;朱熹是注重民生,并不是在批驳文人的空谈义理,排除C项;朱熹的

思想是继承发展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并没有背离儒家的传统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5.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出现形形色色的“主义”。据统计,1915年之前“主义”一词共使用约15000次,其

中“民族主义”使用约1100多次、“帝国主义”约700次、“国家主义”约600次、“国民主义”约200次、“自由主义”约200次、“民生主义”约200次、“共和主义”约100次。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近代中国中体西用思想的盛行B.中国人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C.资产阶级救亡图

存的政治行动D.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答案】C的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的“民族主义”、“帝国主义”、“国民主义”、“国家主义”、“民

生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915年之前,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一直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C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中国人开始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历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6.(一战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

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在中国和印度得不到民众支持B.中国学习西方已经由器物文化层面到达制度的层面C.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阻碍了东

方国家的近代化进程D.一战灾难性后果引发东方思想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及战后东方世界。据材料“大海对

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可知,中国的东方文化派认为西方物质文明不好,需要国人去解救西方人;据材料“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的“物欲无厌追求”。”可知,泰戈尔东方文明具有智慧的优势,西方文明需要被矫正,可见东方文化派和

泰戈尔都认为西方文明不好,这体现了他们对西方文明的反思,D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一战时期中国东方文化派和战后印度泰戈尔对西方文明的反思,据材料无法得出文化层面的全盘西化在中国和印度得不到民众支持的认识,排除A项;材料时间主要是一战及战后,

据所学可知,此时中国对西方的学习已经进入到思想文化层面,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东方的中国和印度文化界对西方文明的反思,但是不能认为这种认识是受各自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7.1920年5月1日,《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发表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孙中山“天下为公”

的题词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同时刊登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共和国劳动法典》。上海、北京、广州、长沙、汕头、天津等地都举行了纪念“五一”节活动。对该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解释不准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的促进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的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D.无产阶级政

党的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题干可知是反向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20年中国。结合时间1920年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因此《新青年》出版了“劳动节纪念号”,蔡元培提出“劳工神

圣”,各地举行纪念“五一”节活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是在1921年成立,D项正确;1920年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才会出现上述现象,排除A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因此上述现象受

十月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宣传劳动节背后体现的是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C项。故选D项。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

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知识属较难题。从材料中可提取出“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

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些有效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日本大规模侵华,即抗日战争。故选C。A项并非全民族的抗战;BD项体现不出亡国灭种的危机;因此排除ABD三项。考点:抗日战争点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

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雪洗了近百年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独立,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需要掌握。9.邓小平同志认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

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下列所述最能够佐证该观点的是()A.选择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B.新中国成立后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政权C.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D.真理标准问题

的讨论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据所学可知,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论,从而在全国范围

内发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促进了人民思想解放,从而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题干中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发言总结的就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点进行了肯定,D项正确;据材料“亡党亡国”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已

经是中国的执政党,A项是大革命失败以后的史实,不符题意,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符合当时国家发展的需要,不需要对党进行警示,排除B项;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人物这种现象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这是党的国家治理方面成功的体现,不需要警示,排除C项。故选D

项。10.下面的叙述与图中的序号对应正确的是()A.①处诞生了佛教,出现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B.②处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早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③处为统治者修建了外形似汉字“金”的陵墓D.④处诞生了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历史人物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是两河流域,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其中古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B项正确;①位于非洲,

而佛教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排除A项;③位于阿拉伯半岛南端,而金字塔位于北非的埃及,排除C项;④位于古印度,而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杰出的历史人物是地中海文明的代表,排除D项。故选B项。11.作家狄更斯在1859年出版的

《双城记》中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仰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这段材料可以用来阐述()A.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

景B.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影响D.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9年(英国)。20世

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人类思想上的极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狄更斯认为“这是最好的时代”;但资本主义制度的成果并没有真正惠及广大劳

动者,反而使产业工人的境遇更加恶化,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因此狄更斯又认为“这是最坏的时代”,A项正确;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本质特征是科学性,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影响,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

和科学社会主义。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2.如图为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对这张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华工在美国取得了丰厚的报酬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C.华工为近代美国开发做

出贡献D.该照片体现了黑奴贸易的罪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为了修筑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募了大量华工。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两万多名华工承担了最为艰难的西段工程(长达1

110千米),他们穿越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建设了50座桥梁和十多条隧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C项正确;华工在美国获取的工资依然比白人工人低30%左右,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华

工的出现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黑奴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3.苏联画家尤里·皮门诺夫在创作于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

尤里画作的这一表现方式()A.凸显了工人阶级的英雄形象B.强调了一五计划中重工业的发展C.反映了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D.体现了冷战背景下苏联绘画特点【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时空是1927年的苏联。根据材料“1927年的作品中,描绘了工人们正在工地的前台辛勤地工作,苏联工人绝大部分是白色人种,但画家在画作中把一些工人的脸和身体的颜色画成了黑色。”及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画家将白色人种的

工人刻意描绘为黑色,意在表达工人们辛勤劳作,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英雄形象,A项正确;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2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画家对苏联工人阶级形象的描绘,体现不出画家艰苦的生活环境,排除C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

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近代英国宪法包括为数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没有统一的宪法法典。这些宪法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出来,与普通的法律和政治习惯在表现形式上没

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却具有宪法的效力。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尊重传统是英国政治的突出特点B.英国人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C.英国宪法主要是不成文习惯法D.大陆法系强调宪法的根本法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

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英国宪法包括众多的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以及宪法判例,以普通法律、政治习惯等方式表达,说明英国人注重习惯和政治传统,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英国有宪法、普通法律,不缺乏建立法治国家的意愿,排除B

项;英国宪法是成文法,排除C项;英国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不属于大陆法系,材料没有大陆法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5.学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

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作者意在A.否定辛亥革命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B.揭示辛亥革命的性质取决于其目标C.反映孙中山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侵略D.说明孙中

山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的【详解】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任务主要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未必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可知他是从革命的目标来确定其性质的,故B项正确;杨天石旨在

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而不是否定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A项不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要揭示孙中山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侵略的态度,C项不正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表达了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不能说明他就代表工人阶级利益,D项不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匠人营国材料一《周礼·考工记》是中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最为系统的城市规划理论文献,其成书年代大致为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王城布局,该文献提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材料二周公是兴周灭商﹑辅佐成王和

创立周代礼乐制度的元老重臣,其封国为鲁。根据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如下表。形态特征考古实测资料长宽东西约9里,南北约7里城门已发现南面2门,东、北、西各3门道路东西、南北向各有五条干道核心功能布局宫庙居中,面朝后市,居民区居东,墓地居西(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献记载的王城布局

与考古发现周代鲁城布局的差异,并结合所学推测原因。(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述周代鲁城考古发现的价值。【答案】(1)差异:长宽不同。《考工记》记载方九里,鲁城东西9里,南北7里;城门数量不同。《考工记》每个方向三个门

,鲁城已发现的数量较少;道路数量不同。《考工记》记载有九条干道,鲁城仅有五条。原因:《考工记》是理想的古代都城规划,鲁城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自然地理等因素;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还未发现;《考工记》记载的是王

城的建制,而鲁城仅为诸侯都邑。(2)鲁城是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对于研究周代诸侯的都邑布局、理解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可以印证《考工记》等文献中关于周代营建城市制度的记载,补充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的错漏。【解析】【小问1详

解】关于差异:根据材料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根据材料二“周代鲁城布局如下表”中的信息可知,长宽不同。《考工记》记载方九里,鲁城东西9里,南北7里;城门数量不同。《考工记》每个方向三个门,鲁城已发现的数量较少;道路数量不同。《

考工记》记载有九条干道,鲁城仅有五条。关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考工记》是理想的古代都城规划,鲁城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自然地理等因素;考古发掘的局限性,还未发现;《考工记》记载的是王城的建制,而鲁城仅为诸侯都邑等方面分析作答。【小问2详解】关于周代鲁城考古发现的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鲁城属于历史文物,是研究西周城市的一手史料;对于研究周代诸侯的都邑布局、理解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可以印证《考工记》等文献中关于周代营建城市制度的记载,补充文

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的错漏。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薄伽丘的《十日谈》描写的是14世纪中期佛罗伦萨城的10名青年人,在瘟疫隔离期间为了排遣恐惧而讲述了100个故事。许多故事都抨击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着力揭露他们的虚伪和奸诈。在这些故事中,僧侣们道貌岸然,骨子里却是十

足的伪君子,其根源出自教规的虚伪和反人性。《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情和现世的幸福。薄伽丘对教会的批判,表达了城市平民阶层对神权的不满。“三言二拍”是明代优秀的短篇小说集。与前代文学作品相比,“三言”中的商人

,多数已不是为富不仁之辈,而是一些善良、纯朴、有道德的正面形象。“二拍”中的一些作品则注重描写商人的逐利,更直接地接触到了商业活动的本质。“三言二拍”中将商人小贩、工匠等作为小说的主角,成为当时的一种新现象。——根据郑克鲁《外国文学史》和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整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十日谈》所反映的思想核心,并分析《十日谈》和“三言二拍”两部文学作品社会背景的共性。(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文学作品的史学研究价值?【答案】(1)思想核心:人文主义。共性: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封

建社会统治腐朽黑暗;市民队伍壮大;民众追求自由世俗幸福的思想出现。(2)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

分,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和明朝中国。思想核心:根据材料“《十日谈》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歌颂爱情,认为爱情是崇高的、合乎人性的,人有权享受爱

情和现世的幸福”可分析出人文主义。共性: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旧社会和制度的腐朽、市民阶级的壮大等方面进行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社会统治腐朽黑暗;市民队伍壮大;民众追求自由世俗幸福的思想出现。【小问2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可知,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表现,但文学作品并不是现实,具有一定艺术加工,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的反映,所以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史学参考价值;同时,文学是艺术创作的一种形式,往往含有艺术加工的成分,所以对于文学中的史料信息应辨别真伪,谨慎考

证。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分析近代中国如何抵御、反抗作为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帝国主义不断扩张、殖民,维系国家统一与争取民族解放的历史;就是近代中国如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就是在不断变化

的内外形势下,形塑新的政治实践主体,破除各种政治、社会与文化压迫,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平等与解放的历史;更是在古今中西纠缠不清的情况下,思考中国文化存续与更生的历史。简单说来,以文明叙事凸显中国近代史演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中华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德性品质;以富强叙

事彰显中国近代史上大多数集团、群体、力量参与历史活动时的普遍心理共性与共同诉求;以阶级叙事呈现中国近代史上所面临的基本困境,以及真正能解决这些困境的历史力量与历史过程,并从中总结值得后人珍视的历史经验。——摘编自王锐《关于

中国近代史叙事问题的思考:合富强叙事、阶级叙事、文明叙事为一》根据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史的叙事问题,选择某一角度或者自拟角度,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答案】角度: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吸收、借鉴各种

现代性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思想,洋务派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实现中国的富强,但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的近代化。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学习西方

的制度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虽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推进了了近代化进程。民国建立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实行“救亡图存”的目标,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

础。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论与新的道路。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村革命道

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完成了从“走西方人的路”到“中国人自己的路”的转变。总之,中国近代史就是近代中国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首先要阅读材料选取角度,根据材料的“是近代中国如

何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将其内化为中国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角度:中国近代史是近代中国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进行国家建设,寻找富强之道的历史。其次,

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证明。确定角度,结合中国近代化相关的历史实践加以证明。近代中国吸收、借鉴各种现代性因素,学习西方的过程经过了“学器物”、“学制度”、“学思想”、“走自己的路”等过程。“学器物”阶段,结合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提倡“中体西用”思

想,洋务派主张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实现中国的富强,但由于甲午战争的失败而破产,但是洋务运动开启中国的近代化。”学制度“阶段,结合“维新变法运动”与“辛亥革命”的相关的知识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

初,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希望学习西方的制度实现“救亡图存”的目标,虽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推进了了近代化进程。”学思想“阶段,结合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知识可知,

民国建立初期,资产阶级激进派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改造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实行“救亡图存”的目标,为之后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理

论与新的道路。“走自己的路”阶段,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农村革命道路,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完成了从“走西方人的路”到“中国

人自己的路”的转变。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