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共(13)页,92.399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ba41ed70ef8501a944cb29c1d5738f.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高2022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1年6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管好,以备评讲).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历史来看,人口是个缓慢变量。不过,对于东亚国家,特别是日本、韩国和中国来说,人口从增长过快到下降过
快的转变过于迅猛。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度专注于人口扩张。直至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警告人口的过快增长会破坏经济发展。虽然他因此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但马寅初的意见还是在1973年被采纳——政府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控制人口过快增长。1982年,计划生育还被确定为基本国策并写
入宪法。自那以后的30年,中国的出生率滑向低谷,从上世纪60—70年代的最高值——总生育率接近6——快速回落。到80年代中已接近生育率2.1的所谓更替水平。从90年代开始,出生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并进一步下降至1.2-
1.3。直至2016年前,政府并未改变对大国人口过多的压力的看法,仍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在认识到人口快速下降的长期后果之后,2016年中国终止了一胎政策,改由“二孩”政策替代。国家统计局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中国的生育率分别是1.58、1.495和1.47,虽较之前略有回
升,但下降趋势并未得到逆转。不仅如此,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对这一数据提出了疑问。他指出,在2017年1.58的生育率中,一孩、二孩、三孩的生育率分别0.66,0.81,0.11。其中,二孩生育率比一孩生育率还高,这种情形说
明新政策具有显著的短期效应,不可持久。如果舍去二孩堆积因素,即使假定生有一孩的父母中有高达60%的母亲会生育二孩,2017年的自然生育率也仅有1.18。因此,他坚持认为,随着二孩堆积效应的最终消退,中国的自然生育率估计将快速跌落到1.2,甚至
更低的水平,这一数据远低于欧洲和美国,也显著低于日本,将与韩国、新加坡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同处于世界最低之列。与经济快速发展相关的变量,可用来解释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持续恶化。成功的经济发展将大规模的人口从农村带入城市,面对包括住
房教育、医疗在内的持续升高的生活成本压力,生育意愿的降低在中国同样不可避免。低迷的生育率快速放慢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推算,过去1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减少约340万人。实际上,现在
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大多数都出生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年代。除非大力鼓励生育并把生育率提升到更替水平以上,否则,劳动年龄人口的衰减趋势将难以逆转,并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低生育率还加速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披露,中国6
0岁以上人口的比例从2005年的10.45%升至2019年的18.1%,这意味着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达到2.54亿,已超过0—15岁的人口规模。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教训是,生育率下降一开始只是缓慢发生,但后来就可能一发
而不可收拾。而中国似乎在改变生育政策上一向过于谨慎。虽然中国在生育率急速下降和不断加速的老龄化面前已经有所行动,并会考虑制定鼓励生育和延迟退休的政策,但现实依然是,未来数十年,应对养老和社会保障开支上的史无前例的压力,将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巨大
挑战。(摘编自张军《面对低生育率的巨大挑战》)材料二:《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文章《生娃是家事也是国事》,引起一些议论。有人认为生育是私事,政府任其自然就是。其实,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的两大支柱,生育从来都是“家国大事”。在甲骨文里,“帝”字像花蒂之形,蒂落
生果,表示有造物之德,可见政府的首要职责就是发展人口。管仲、孟子都提出“国以人为本”的思想,亚当·斯密也认为,“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中国古代在人口上一直都“有所作为”,比如唐太宗将人口增长作为考核官吏升降的
标准。而吐蕃、古罗马等文明由于不注重人口发展,人口减少,文明衰微。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的生育率(妇女人均生孩数)下降,法国下降最快,在一战期间,一度低于1.2。战后法国出台鼓励生育政策,影响深远,其后生育率一直高于欧洲其他国家。20世纪70年代欧洲生育率快速下降,而法国由于有“免疫力”,并且又出
台有利于生育的福利政策,生育率在1995年止跌回升,1995—2016年平均生育率为1.97,而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分别只有1.38、1.33、1.28。美国的生育率从1960年的3.65下降到1976年的1.74,卡特总统认识到“美国家庭出了毛病”,五次召开专门会议商讨制
定新的家庭政策。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恢复传统生育文化和家庭价值,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口发展的经济政策,生育率上升到1989年的2.01,到2007年还稳定在2.12。而欧盟、日本的生育率则从1976年的2.02、1.85下降到2007年的1.56、1.34。较高的
生育率,奠定了美国现在的经济活力高于日本和欧盟的人口学基础。人口总量过快减少必然导致结构老化和经济活力的下降。中国65+岁老人比例将从2015年的10%提高到2030年的18%、2050年的33%。2015年是1个65+岁老人对应6.
9个20-64岁劳动力,一些地区的养老金已开始出现缺口;而2030年、2050年1个老人只对应3.6个、1.7个劳动力。现在的年轻人要到七十多岁才能退休,并且只能领到微薄的养老金,养老还离不开孩子。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国家需要有“顶层设计”,家庭更要有“底层设计”。人口政策上下精细对合,对经济
、政治、社会、卫生、文化、教育、伦理、城市规划等进行改革,让人们愿意生孩子,养得起孩子,最终走向人口可持续的道路。(摘编自易富贤《人口从来都是家国大事》)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相关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中
国人口从增长过快到下降过快的转变过于迅猛,和历史上人口发展是缓慢变量的特点不同。B.中国终止一胎政策后,2017—2019年数据显示,生育率逐年微增,较之前略有回升,但下降的趋势未能逆转。C.面对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在内的持续升高的生活成本压力,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持续恶化同样不
可避免。D.生育率低迷加快了劳动年龄人口衰减趋势,伴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老年人口比重将会进步提升。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口再生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古今有识之士和所有国家都很重视发展人口,以促进社会的发展。B.历
史事实证明,生育率的走高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呈正相关,生育率过低会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必须引起政府重视。C.我国即使制定了延迟退休政策,也未必能从根本上解决人口总量下降带来的社会问题,当今青年未来养老依然离不开子女。D.面对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的加速,国家需要
进行积极的政策改革。实施鼓励生育的积极政策,就能走人口可持续发展之路。3.下列各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墨翟)B.“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
危。地大国富,人众兵强。”(管仲)C.“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多,役众而兵强。”(叶适)D.“百人农一人居者王,十人农一人居者强,半农半居者危。”(商鞅)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低生育率给我国带来的巨大挑战。(4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二是如何论证“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请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幸福花张朝林“别歇了,动作快点,今天花市逢场,咱们赶个早集!”温棚里满是花卉盆景,志云和丈夫唐斌已经把花
搬到了三轮车上,一层一层的盆花在车上摞成一座花山。唐斌刚摸出一支烟在幸福树边蹲下,急性子的志云就催起来了。“好嘞,这就摇三轮车去。”唐斌灭烟头,给媳妇扮了个鬼脸。唐斌是安康鲤鱼山村的上门女婿,有的是一身力气。当家的是精明能干的媳妇志云,这朵“村花”从园林技校毕业后,相中了老实巴交的唐斌。“爹
,我们去赶集,花棚就先交给您了!”志云在花卉交易市场租了一个店铺,做花卉生意。这计划早在她和唐斌结婚时就想好了,但走到今天,却经历了不少波折。一开始志云爹横竖不同意。志云是个孝女,不争执,依了爹的安排,领着唐斌出去打工。南北漂泊了好几年,
没挣下几个钱,迷茫之际家里又出了事:下雨天娘在路上滑倒,脑溢血走了。志云和唐斌发誓一定要回乡创业,不能让老父亲再有个闪失。回乡的志云还惦记着花卉生意,爹依旧不同意。志云说要和唐斌出去几个月,考察一桩买卖。几个月后,志云领着一个闺蜜回来
了。闺蜜一见志云爹,就在桌上拍下三万块钱:“老爹,这是给志云的劳务费,您收着。她帮我建了个花卉店,还帮我设计了后花园。”志云爹惊呆了三个月就挣下这么多钱?志云和闺蜜拉着父亲参观花园。①椭圆形的花池,池中是一个假山,
假山上有亭有阁,一匹飞瀑从山顶泻下,池里金鱼游动,花池边盆景错落。左边一窝修竹,右边一株腊梅,后边是桃树、杏树、桂花树,一派生机。他们又去了花卉市场,这转转,那看看。一盆造型奇特的荆疙瘩盆景,标价一千元,一位中年男子一声不吭地付了钱,把盆景搬上
车。志云爹惊得直摇头:“一盆荆疙瘩,就能卖一千元?那我家后山几十亩山林里满是荆疙瘩,要卖多少钱?”闺蜜见时机成熟了,笑着揭开谜底:“这花卉店就是志云和唐背着您开的,给您的三万块钱,是他们挣的第一桶金,我是给他们打工的。”志云爹愣住了,张大的嘴半天合不拢:“云啊,爹老糊涂啊,脑筋撵不上好时代啦!爹
想通了,开!爹支持你们!”志云的花卉店就这样开起来了。她懂培植,懂嫁接,“移花接木”最拿手,一株上嫁接几种花,深受养花人的喜爱。“移花接木”既是个技术活,又是个苦活,一般选在烈日当头的正午嫁接,这样花木的成活率高,却也把白皙的志云晒成了黑
姑娘。她说,不吃苦哪能创好业?②她花棚两边的阶梯式花架,摆满木本、草本、肉质的花卉,缤纷多彩的绣球最打眼;墨兰、春兰、剑兰,让人远远就嗅到了幽幽兰香;宝石花、仙人球,肉嘟嘟的,胀满了花盆。她看汉江奇石展得了启发,和唐斌也去江边捡奇石,摆在店里免费供买花人挑选,引来顾客盈门。心地善
良的她满肚子的养花知识和经验,卖花的、买花的、种花的,谁来向她讨教,她都一股脑倒出来,一点都不保留。照她的方法养花,养一盆活一盆,她的名气也就传开了。好生意给他们带来了好收益。夫妻俩还清了创业的贷款,还在城区
买了商品房,女儿儿子也考上了大学。他们把老父亲接到城里来享清福。两口子周一到周五在花卉店里经营,周末还要赶花市。这不,今早晨这一车花,就是想赶个早集,找个好摊位哩。两公里长的花市满是卖花、买花、赏花的人,讨价还价声热闹一片。一位男士看中她的一盆蔓子茉
莉花,性格爽快的志云说两百元你端走,男士还在犹豫,一位女士走过来,径直数了两百元买去了,男士后悔得直摇头。志云说,你莫悔,家里还有一盆蔓子茉莉花,还是两百元。你要,明天来早点,我留给你。男士连忙说行,过一百元作为定金,志云摆摆手:“不用定
金,咱讲的是信誉,说给你留着,别人就是给我两千元,我也不卖他!”男士给她道了谢,搓着手走了。“咱们秦巴山漫山遍野都是红杜鹃,你的这盒红杜鹃三百元,是不是太贵了?”“不瞒您说,咱秦巴山的映山红是多如牛毛,可我这些不是从山上挖的,那么做不讲
究。这红杜鹃都是自家培植的。您看这盆盘龙卧虎红杜鹃,没几年功夫是盘不下来的。生意图个和气,和气才能生财,您若喜欢,开个价?”“两百元。”“算交个花友,两百元您端回一生幸福。”太阳两竹竿高了,花市开始散去,志云的花也所剩无几。唱着歌的洒水车过来了,给她的花车淋了水滴,阳光下的花儿挂
满幸福的珍珠,晶莹晶莹的,也开在她的心里。(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志云打算做花卉生意进行创业,但她父亲并不赞成,从有关内容看,父亲主要担心志云创业赚不了钱,不如去打工。B.志云让闺蜜冒充自己花店的老板,在所谓劳务费、建花店、盆景标价等方面
对父亲进行一番“欺骗”,但“欺骗”中充满善意。C.志云想做花卉生意与她学习过园林技术有一定关系;她心地善良,毫无保留地将养花知识和经验分享给与花有缘的人们。D.有买花人质疑志云卖的红杜鹃“太贵了”,从志云有关培植红杜鹃的解释来看,价格在合理范围内,
她并没有漫天要价。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志云行事干练的风格,而结尾处“两百元您端回一生幸福”的话,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温馨。B.文章善于通过次要人物
侧面表现主人公形象,如丈夫唐斌、志云父亲、买蔓子茉莉花的男士等,都对志云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C.文章运用情态描写刻画人物,如“扮了个鬼脸”表现了唐斌对妻子“命令”的服帖,“惊呆了”反映志云爹不相信开花店能挣钱的心理。D.文章结尾段紧扣题目“幸福
花”,设置了一个阳光下花儿挂满晶莹水珠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志云在创业中有所收获的幸福感。8.文章描写花园里的景物和花棚里的景物对塑造志云的形象有什么不同的作用?请结合①②处画线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是如何运用倒叙的记叙方式的?这种记叙方式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
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①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②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
,吏民多以细事受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③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
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
。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为其立生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
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节选自
《南史·何远传》)注:①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②摙(liǎn):担运。③糗(qiǔ):干粮。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B.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
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C.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D.远性耿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谒/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11.下
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B.城隍。中国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来筑城墙,城墙的四周都挖有护城的堑壕
,“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C.生祠。古时候人们为了表达对勤政爱民的官员的敬仰,当地的士绅百姓们会在这些官员们还活着的时候为其修建祠堂加以奉祀,这些官员都是深得民心的。D.租调。租和调,古代的税制,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作“租”;
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叫作“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
状有十数条之多。B.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C.何远在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
免职还家。D.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
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在此之前,何远的贤能主要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杨炎正①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
,人倚醉醒中。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
到施展。②五湖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15.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园之思。B.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
表现愁情之多。C.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点明时间。D.“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1
6.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表现他因忧国思亲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在《行路难》中使用两个典故,表示前路漫漫,人生多艰,
但自己并不会丧失信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色彩对比鲜明,渲染军营了雪天悲壮和寒冷的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活_______,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
取,“于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_______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
对于传统相声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_______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
_______,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休戚相关言近旨远一厢情愿同频共振B.息息相关言近旨远一意孤行同声相应C.休戚相关耐人寻味一意孤行
同声相应D.息息相关耐人寻味一厢情愿同频共振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
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
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20.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
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C.“还没结婚吧?”“……”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D.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11分
)虽然社交焦虑的体验在成年人中不少见,但却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怕生,不敢跟生人说话,①,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有的会哭闹,②。那些平时很活跃,但是到了陌生场合,由于紧张而一声不吭的孩子,就是因为焦虑而出现了选择性缄默症的症状。焦虑症状对多数孩
子来说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到了一定年龄,③,不需要去特别处理,顺其自然就好。如果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过分关注,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表现,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症状。同时,家长也不能过于紧张,警惕自己因为孩子有了焦虑症状而导致自己也出现焦虑问题。家长的焦虑不仅不能
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请分别用一个肯定陈述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
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曹操平定北方后,率大军南下,逐刘备,进逼东吴。东吴方面分化为主降派和主战派,主战派主张联刘抗曹。刘备也有联吴抗曹之心,派诸葛亮前往东吴游说。诸葛亮先用激将法,后分析时局,孙权听后心动。都督周瑜力主抗曹,并指出了曹军的不利因素,最后孙权断案立誓,联
刘抗曹。在学校“鉴古知今”的主题读书会上,大家围绕这个故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面对强敌,孙权、诸葛亮、周瑜均有出彩的表现,谁才是你最欣赏的人呢?请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请从中选两三个关键词来立意。要求:①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②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800字。高二第四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B(3分。“
逐年微增”错)2.C(3分。A项“所有国家”错;B项“生育率的走高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活力呈正相关”过于绝对;D项“就”,把必要条件表述成了充分条件)3.D(3分。强调农业劳动的重要性)4.①放慢了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1分)严
重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1分)。②加速提高老年人口的比重(1),让养老和社会保障开支面临巨大压力(1分)(4分。本文1-7段阐述人口形势严峻的事实,810段才是谈面临的巨大压力,因此要点主要来自后三段。阅卷时,陈述事实1分,带来的压力1分,如答育龄妇女生育意
愿下降等事实不给分)5.①以清晰的论证逻辑开展论证。先由《人民日报》的文章引人,提出“生育从来都是国家大事”的观点;然后纵横举例,论证观点;最后提出人口政策调整建议。3分。要点1分,分析2分)②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开展论证。运用了引证、对比
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论证方法,让论证和说理更有说服力,为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张本。(3分。要点1分,分析2分,列举论证方法不得少于2个,少1个扣1分)B[解析]“盆景标价”不是“欺骗”的内容。6.B
【解析】“盆景标价”不是“欺骗”的内容。7.C【解析】“扮了个鬼脸”表现的是唐斌忙碌在花卉生意中的幸福感(或高兴劲儿、得意劲儿等),“惊呆了”表现的是志云爹对开花店挣钱多感到惊讶的心理。8.①处描写花园里的花池、假山、亭阁、飞瀑、金鱼、盆景、花木等景物,向父亲展示了花园的气派,从而让父亲慢慢打消
反对的想法,支持自己的事业。表现了志云聪明机敏的形象特点。(2分)②处描写花棚里的各种花卉,花卉打理得井井有条有生机勃勃,表现志云勤劳、懂技术、善经营的形象特点。(2分)9.第一问:文章先交代志云夫妻赶花市的情景,
然后回头叙述志云做花卉生意的曲折经历,最后又回到志云在花市上进行花卉交易的场面。(3分)第二问:这种倒叙的记叙方式使故事的叙述形成波折,避免了平铺直叙;突出表现了志云的创业精神;是文章产生了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分)
10.C11.C。替活人盖祠堂叫作生祠,有的官员勤政爱民,人们为之立生祠颂其功德;也有的官员权势熏天,下级官吏为其立生祠来献谄媚,官员未必有德于民,深得民心。历史上生祠盖得最多的是明朝末年的太监魏忠贤,盖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贤的生祠。12.B13.(1)何远处理政务时,对豪强富户恨如仇敌
,对贫民百姓视如子弟,因此,特别为豪强所畏惧。(2)他先后出任数郡太守,见到可产生贪欲的东西,始终不改变自己的廉洁之心。他的妻子儿女饥寒交迫,如同最贫穷的人。14.为官清廉;为人正直,能以身作则;不谄媚上级。15.B“借代”错误,“中有离愁万斛”意思是说“里面有万斛的离别哀愁”,以“万斛”言愁
之可量,量而不尽,使抽象无形之愁,化为形象具体之物,使用比喻和夸张。16.(1)岁月蹉跎、青春难驻之悲慨。起首两句中的“西风”与“斜日”暗含年华流逝之意。(2)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愁思。诗人愤然发问:谁是国中豪杰?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3)欲归隐田园之
心情。词人“尚想三径菊花丛”,“借我五湖舟楫”,愿效法陶渊明与范蠡大夫,做个高洁的隐士。(4)飘泊的愁绪。下片“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三句,词人自言其人生道路:客游他乡,飘泊不定,由此发出人生如寄的感叹。(5)对
故国山河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人回首故国,“此意莫匆匆”,还是希望能够为国效力,收复失地。17.(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18.【答案】D【解析】本题考
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指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指物间关系。语境指相声和民众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物与物间,故应选择“息息相关”。第二组,言近旨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境中有“有所启迪”的提示,故应选择“耐人寻味”。第三组,一厢情愿:指只管自己一方同意,而不管对方是否同意;也泛指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观条件是否允许。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下文有“忽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提示,故应选择“一
厢情愿”。第四组,同频共振: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面的共鸣或协同。同声相应: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语境中的使用对象是“相声”和“时代精神”,不是同类性质的事物,故应选择“同频共
振”。故选D。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B.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D.语序错
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不搭配。故选C。2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材料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材
料中省略号用法相同;C.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D.表示语意未尽。故选B。21.①也是社交焦虑②有的则是一声不吭③自己就能好转22.①儿童也会有社会焦虑;②家长对孩子关注要有度;③家长要避免自己出现焦虑。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