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4.474 M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4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4.47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c6f589d887d6b3a3750dc854ebd1a0b.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上学期9月开学考地理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52.0分)2019年4月17日,山东沂蒙山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沂蒙山是岱崮地貌的命名地,形态典型,蔚为壮观。

读岱崮地貌地质剖面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崮基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及岩石类型是()A.①戊B.④丁C.⑤戊D.⑥甲2.形成崮体部分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外力沉积——地壳陷落—

—外力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C.岩浆喷出——外力侵蚀——外力沉积D.岩浆侵入——外力沉积——地壳抬升【答案】1.A2.B【解析】【1题详解】由图示物质循环过程可知,沉积物经过④形成丁可知丁为沉积岩,④为固结成岩作

用;戊可以转变成沉积物,应为变质岩或岩浆岩,又因沉积岩丁经过⑤可形成戊,则戊只能为变质岩,①⑤为变质作用;戊经过⑥转化成甲,则甲为岩浆,⑥为重熔再生;岩浆甲可以转化成乙和丙,则乙和丙为岩浆岩根据其位置高度,可以进一步判定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根据图例可知,崮基岩石为片麻岩,片麻岩

属变质岩,是花岗岩(属侵入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对应正确的应是①戊,A正确。故选A。【2题详解】图示崮体部分是由沉积岩构成的,而沉积岩是由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然后沉积岩随着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再经外力侵蚀形成岱崮地貌,B正确。故选B。【点睛】岩

石圈物质循环分析方法:(1)岩浆是岩石转化的起点和最终归宿,三进一出是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代表冷却凝固;(3)岩石均可由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均可由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4)凡指向岩浆的箭头均代表重熔再生;(5)在岩石圈物质循

环示意图中,只有形成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其他均是内力作用。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4.关于图中a、b、c、d四处说法正确的是()A.a地质构造具有良好

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处地貌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层②出现了断裂并产生错位,说明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误

;③为变质作用,④为岩浆活动,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B错误;⑤主要是岩浆喷发形成山地,C错误;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正确。故选D。【4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质构造为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为喷出岩,不是花岗岩,B错误;c处位于断层处,不适宜建坝蓄水,C

错误;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D错误。故选A。【点睛】地质构造应用:①背斜:a.储油、气构造(因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核心的上部,中间为石油,地下水在底部)b.隧道一般选择在背斜核心部位;c.采石场则选择背斜顶部。②向斜:a.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打井可

在向斜槽部打;b.水库坝址选择点。③有色金属:内生矿床(岩浆岩)。下图为太平洋某岛屿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形成该群岛的主要岩石,按成因分类属于()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6.上图示板块的水平运动属于()A.地质构造B.岩

浆活动C.内力作用D.变质作用【答案】5.B6.C【解析】【分析】【5题详解】从图中岩浆上涌可判断出形成该岛屿的主要岩石为岩浆岩;从地表火山口地貌可判断出为喷出型岩浆岩,B正确。【6题详解】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

作用,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图示板块水平运动为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是内力作用,C正确。【点睛】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

成阶段;“Ω”倒型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7.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B.丙乙甲C.乙甲丙D.乙丙甲9.壶穴形成过程中,作用最小的因素

是A.气温B.降水量C.地势D.基岩性质【答案】7.B8.C9.A【解析】【分析】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7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

床形成。说明壶穴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贵州绥阳河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故壶穴形成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8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型”壶穴形成阶段;“Ω”倒型

壶穴发育阶段;“锅”型壶穴发育阶段。乙图壶穴如“碟型”,甲图壶穴如“Ω”倒型,丙图壶穴如“锅”型。故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乙甲丙。故选C。【9题详解】读材料可知,壶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与降水量、地势、基岩性质关系密切,与气温关系较小。故选A

。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于河流两侧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情况下,阶地位置越高年代越老。下图是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这段的河谷及两岸阶地的东西向剖面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0.下列对河谷地区判断,正确的是A.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B.流水搬运

作用形成了河流阶地C.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D.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b-c11.图中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①B.②C.③D.④12.该地区的耕地和居住地最适宜分布的地区及原因是A.分布在①,

离水源较近B.分布在阶地②,植被丰富C.分布在阶地③,土壤肥沃D.分布在阶地④,地势较高【答案】10.C11.A12.C【解析】【10题详解】图中的河流西岸砂岩层形成堆积明显,以堆积作用为主。依据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可知该河流的流向为由南向北,C正确;图中

的阶地不断增加,地壳运动以垂直运动为主,A错;结合材料信息,阶地是河流沉积层在地壳上升后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B错;阶地位置,级别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故三个砂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a-c-b,D错误。的的故选C。【11题详解】图中①河漫滩位置继续有河流泥沙的沉积,平坦面

仍在扩大,A正确。②、③、④已经抬升形成阶地,没有洪水位淹没就没有泥沙沉积,不会有面积扩大。故选A。【12题详解】阶地③有火山灰,土壤非常肥沃,离水源地近,水源充足,且海拔较高,不易遭受洪水,最适宜分布耕地及居住地;河流沿岸的居民点和耕地,要考虑到洪

水,故应位于海拔较高处,分布在河漫滩,离水源较近,但容易遭受洪水,A错;阶地②砂岩土壤没有火山灰肥沃,并且植被丰富不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分布的理由,B错;阶地④地势太高,居住不方便,D错误。故选C。【点睛】

阶地形成与地壳抬升有关,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抬升运动;阶地位置越高,形成时代越老。沉积地层遵循原始连续性定律,即沉积过程中如果没有干扰因素,则原始的沉积地层一定是不间断的。下图为“某区域沉积地层平面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图中四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的是()A.

甲B.乙C.丙D.丁14.图中沉积间断缺失的地层属于()A.白垩纪B.侏罗纪C.三叠纪D.二叠纪15.图中沉积间断发生时期甲区域()A.物种发生大量灭绝B.出现数次冷暖交替C.地势先升高后降低D.蕨类植物高度繁盛

【答案】13.C14.B15.C【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处往北(由中心向两侧)分别为白垩纪、三叠纪中期、三叠纪晚期,地层先变老后变新,不符合向斜构造,A错误;乙处往东西方向或往北,分别为二叠纪早期、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老到新,是背斜构造

,B错误;丙处往东西方向或往南,分别为三叠纪晚期、三叠纪中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新到老,是向斜构造,C正确;丁处地层往西,分别为二叠纪早期、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早期,地层由老到新,是背斜构造,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由图可知,沉积间断附近的地层有三叠纪早期、三叠纪中期、三叠

纪晚期、白垩纪,由地质年代可知,缺失了侏罗纪地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由上一小题分析可知,沉积间断发生时期是侏罗纪,侏罗纪没有发生大量物种灭绝事件,A错误;由材料不能推断出当时的气

候变化,B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地势低洼处接受沉积,由于此处在三叠纪地层后没有侏罗纪,说明其可能地势变高,而后沉积了白垩纪地层,说明其后地势降低,C正确;侏罗纪属于中生代,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高度繁盛,蕨类植物高度繁盛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点睛】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可划分为宙

、代、纪,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其中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可称为前寒武纪,显生宙可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中依次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依次包括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包括古近纪

、新近纪、第四纪。不整合面指上下地层间有沉积间断或缺失的地层界面。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下图为“该区域地形地质图及部分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下列地层界面为不整合面的是()A.P1—P2B.P1-

K1C.C1—C2D.C3-P117.该区域经历的显著地壳抬升运动至少有()A.1次B.2次C.3次D.4次18.下列四幅剖面图中,与甲一乙剖面相符的是()A.B.C.D.【答案】16.B17.C18.A【解析】【1

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力作用、背斜向斜的岩层新老关系、地层与地质年代等知识点。由材料对不整合面的定义以及右图中的地质年代表可知,P1、P2都是二垩纪的地层,时间连续,没有缺失,A不符合题意;C1、C2都是石炭纪的地层,时间

连续,没有缺失,C不符合题意;C3是石炭纪晚期地层,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时间连续,没有缺失,D不符合题意。P1是二垩纪早期的地层,K1是白垩纪早期的地层,二者之间相差三垩纪、侏罗纪,但是由左图可知二者之间并没有其他地质时

期的地层存在,因此出现不整合面,B正确。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ACD错误。【17题详解】本题考查沉积岩层的特征、地壳运动特征。沉积岩沉积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老的在深处,新的在浅处。由材料可知“某区域经历多次地质事件,出露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因为中生代和晚古生代地层

出露地表,说明此处经历了两次抬升。由上题可知P1和K1之间有不整合面,P1对应的二垩纪时期地层被抬升至海拔较高,无法继续接受沉积,导致P1-K1之间的地层缺失,所以该地至少经历了3次地壳抬升。综上所述,C符合

题意,ABD错误。【18题详解】本题考查等高线读图和地层判读。由甲乙之间的等高线变化可知,中间位置最低处有两次海拔处于200-400间,两次最低处之间略有海拔上升处,由此排除BC选项,且甲乙之间无法判断有断层。结合甲乙之间的地层变化可知,两次经过的C1地层并非是

连续的同一层,C3地层的距离较长,P2地层较短,由此排除D选项。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BCD错误。【点睛】沉积岩由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和生物作用下,逐渐变成砾石、沙子和泥土,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

运后沉积,经压紧固结作用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多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呈现倾斜或弯曲状态则说明其经历了内力作用导致其弯曲变形。辫状水系指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沱沱河发源于青海省西南部的唐古拉山脉,其上游发育了典型的辫状水系(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沱沱河辫状水系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风力作用B.海水作用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20.辫状水系出现地区通常()A.地形平坦B.气温较低C.海拔较高D.降水丰富【答案】19.D20.A【解析】【19题详解】沱沱河上游发育了典

型的辫状水系,辫状水系是由许多河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水系,是由许多河流交错流动而成,与河流流水作用有关,D正确;此地貌与河流有关,受风力作用小,A错误;该地貌的位置远离海洋,与海水作用无关,B错误;冰川作用主要位于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与辫状水系地的位置不同,C

错误。故选D。【20题详解】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洪水期时河流从上游携带大量泥沙,当洪水流出山口或河道展宽,地势变平缓,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沙洲或浅滩;枯水期时宽阔的河道沙洲凸显形成辫状景观,或者在洪峰退后,浅滩出露形成若干沙岛及多股

的忽分忽合、交织如辫的河道,故辫状水系应出现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A正确,C错误。辫状水系与气温和降水关系并不大,BD错误。故选A。【点睛】辫状水系指发育在三角洲、冲洪积扇、山前倾斜平原上,由许多汊流构成的水流交错、形似发辫的水系。辫状

水系的形成条件有:①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暴涨暴落;②河流含沙量很大且粒度相而不均一;③河床平坦宽阔,泥沙易沉积。下图为某区域滑坡与地貌演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推断图中滑坡体的滑动方向为()A由北向南B.由西向东C.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22.图中序号

所示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答案】21.C22.D【解析】【21题详解】根据图中滑坡边界的形态、古河道以及现今河流的相对位置关系,同时结合滑坡掩埋

的河流阶地以及古堰塞湖的位置等相关信息可推测,该区域滑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注意图中的方向指示标),阻塞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故选C。【22题详解】图中所示序号中最先有古河道,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区域滑

坡体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滑动,滑坡体掩埋了部分河流阶地,同时,滑坡体阻塞了古河道,形成古堰塞湖,之后堰塞体垮塌,形成新的河道,因此图中所示序号发生的先后顺序为③②①④,故选D。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据图,此时()A.甲地

大风降温B.乙地北风劲吹C.丙地阴雨连绵D.丁地风大浪高24.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A.冷锋B.反气旋C.低压D.西北风【答案】23A24.C【解析】【23题详解】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

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

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答案选A。【24题详解】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答案选C。【点

睛】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冷锋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天气.多转晴好。受冷锋影响,2020年2月我国某山地发生了一次降雪过程。图为此次冷锋

过境前后,该山地气象站记录的降水量、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下列时段中,冷锋正在过境的是()A.2月17日18:00-22:00B.2月18日6:00-10:00C.2月19日00:00-4:00D.2月19日11:00-15:0026.该气象站可能位于()A.天山

B.贺兰山C.阴山D.长白山【答案】25.C26.A【解析】【25题详解】2月17日18:00-22:00气温较高,天气晴朗,处于暖气团控制,A错误;2月18日6:00-10:00气温相对白天低,但没有降雪,说明处于过境前,B错误,2月

19日00:00-4:00,气温下降,出现降雪,气压上升,符合冷锋过境时的特征,C正确;2月19日11:00-15:00,气温下降,气压升高,降水减少,应为过境后,D错误,故选C。【26题详解】由图可知,

当地最高气温出现大约出现在北京时间17时,而一般当地地方时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由此推出该地经度与北京时间(120°E)经度差=3*15°=45°。由此推出该地的经度约为75°E,四选项中,天山最接近,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过境前:由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天气晴朗、气压较低。冷锋过后:气温:下降,由冷气团控制;气压:先降后升;降水:锋过时会下雨;天气:转晴。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称为冷锋。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

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图为A、B、C三幅地

质构造图。材料二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

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即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了另一侧河流上游段的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图1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图2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材料一中,A图所示地质构造类型及该处地形的成因是。(2)根据材料二,从岩石性质、河流水位和流速等角度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3)根据材料二,从水位、生物多样性、土壤等角度简述河流袭

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答案】(1)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2)巫山(分水岭)以石灰岩为主,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流水侵蚀;巫山西侧河流河床(水位)高于东侧;东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更强。(3)水域面积减少,大部分区域由水生环境演变为

陆生环境;水生生物减少(分布范围减小),陆生生物增多(分布范围变大);土壤逐渐形成、增厚。【解析】【分析】本题以四川盆地为材料,涉及地质构造、河流袭夺以及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

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A图所示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层变得破碎,容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小问2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巫山山脉以石灰岩为主,岩性较松软,抗侵蚀能力较差,山脉隆起受张力影响,山体岩石易破碎被侵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侧河流为袭夺河,西侧河流为被袭夺河,东河河流的河床低于西侧河流,能够袭夺西侧河流;山脉隆起加大东侧河流落差,溯源侵蚀作用增强,成功袭夺西侧河

流。【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为陆地形成内流湖泊,后来巫山被切穿,湖水外泄,水生环境逐渐转化成陆生环境,水位下降,气候趋于干燥;水域面积不断减小,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陆生生物的

数量增多;适合土壤发育的面积增大,土壤逐渐形成并增厚。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位于兰州的黄河河谷,发育有多级河流阶地,且阶地面保存较完整。阶地剖面地层可分为3层:上部为黄土层,中部为洪积层,下部为冲积层。沉积物的性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特定河流的具体河段,沉积物对古气候的

干湿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左图为兰州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图,右图为阶地T3地层剖面图。【(1)描述图中阶地T3的形成过程。(2)说出形成洪积层L2的水流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3)推测在L3砾石层形成过程中气候的干湿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首先流

水堆积,形成河漫滩;其次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河滩高出河流洪水位)形成阶地;再次受(山坡片流)洪水堆积,形成洪积层;最后受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2)自东向西流;沉积层北厚南薄;沉积物颗粒北粗南细。(3)变化特点:气候趋于干旱

(或变干);理由:下层砾石层中细沙沉积量少,说明河流搬运能力较强,流量较大,降水较多;上层砾石层中细沙沉积量多,说明河流搬运能力较弱,流量较小,降水较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河北岸阶地剖面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发育,河流阶地的演变过程分析等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问题的能力。【详解】(1)阶地的形成:①河流首先以流水堆积为主,河床底部细沙砾石不断堆积,形成河漫滩;②后来随着地壳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超出洪水位以上,形成新的河谷,T3处出露水面,洪水期被

淹没继续堆积,枯水期出露。③后来河床继续下切侵蚀,T3彻底成为阶地,最后受风力沉积形成黄土层。(2)自东向西流。原因:从图中看出L2洪积层北部颗粒大南部颗粒小。由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只有在河流自东向西流的时候,地转偏向力

会偏向北方,河流北侧流速高于南侧,北部的颗粒才会明显大于南部。因此河流流向是自东向西。(3)L3砾石层形成过程中,气候由湿润变干燥。原因是L3砾石层上层颗粒较小,细沙沉积量大,下层颗粒较大,细沙沉积量少;砾石层形成于该地

仍是河谷的时期,下层颗粒大说明早期水流速度快,流速快说明早期水量更大,气候更湿润;晚期水流速度小,水量少,气候更干燥。因此气候由湿润变干燥。【点睛】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4年4月23日前后,新疆经历了一次锋面系统过境的天气。图示意不同时段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单位:hpa)。(1)在

“22日早上”气压图中的适当位置,画出影响新疆此次天气变化的锋面系统,并指出锋面的移动方向。(2)锋面过境时,天山南麓发生强沙尘暴,而未出现明显降水。对此做出合理解释。【答案】(1)西北向东南(2)天山南麓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偏北)风力强劲;此时天山南麓的沙漠土质疏松干燥,植被稀疏,沙源丰

富,且容易起沙;南疆水汽含量少,空气干燥,水汽不易冷却凝结。【解析】【分析】本题以不同时段的海平面气压分布为材料,涉及常见天气系统以及沙尘暴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材料“新疆经历了一次锋

面过境的寒潮天气”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一般出现在低压槽中,该地位于北半球,气旋在水平方向上为逆时针辐合,所以该锋面的移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移动,如下图所示:【小问2详解】天山北坡气流上升形成降水,使得到达南坡的气流水汽少;天山

的南麓位于冷气团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易出现降水。出现强沙尘暴天气的原因可结合图和材料来回答,从图中看,23日早上南疆等压线密集,风力强,起沙能力较强;南疆地区植被稀疏,此时为4月23日前后,土壤含水量较低,沙漠土质疏松干燥

,易起沙。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河流源头向上游溯源侵蚀到达并切穿流域分水岭后,有可能发生分水岭一坡的河流夺取另一坡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这种水系演变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左图为我国某地河流发生袭夺前后水系变化图。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河流袭夺后,袭夺处地势发生变化

,使A河段河水“倒淌”。河流B—B'处河谷形态受河流袭夺影响显著,形成了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右图为河流B—B'处河谷剖面图。(1)在图(a)“£”内用“→”标出河流的流向,并在图(b)中用“”绘制出两河的流域分界线(分水岭)。(

2)分析袭夺后A河段“倒淌”的原因。(3)说明B—B'处“谷中谷”的形成过程。【答案】(1)参考下图。能标出河流向北流动;能够在两条河流源头之间绘制即可(2)溯源侵蚀导致袭夺处的地势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河流流向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

3)河流袭夺发生前,流域内地壳长时间较稳定,河流落差变化不大;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较宽的河谷。河流袭夺发生后,流域内落差变大、流速变快,加之被夺河河水的汇入,B—B'处河段流量加大

、下蚀作用增强,从而使河谷加深变窄,最终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地貌。【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河流袭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水系特征和河流侵蚀地貌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图(a)

中方框位于被袭夺河流域,根据支流分布,河流大致由西南向东北流。图(b)中已经发生了河流袭夺,方框内A处河流倒淌,倒淌河的源头则为袭夺河和被袭夺河的分水岭的一部分,绘制如下图。【小问2详解】袭夺河的源头溯源侵蚀作用强,导致袭夺处的地势遭受侵蚀,低于A河段;A河段地势由袭

夺前的西南高东北低演变为东北高西南低,故河流流向由西南流向东北变为东北流向西南,发生“倒转”,形成倒淌河。【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河流袭夺发生时代,地壳较为稳定”,在袭夺成功之前,由于地壳稳定,B—B'处河段落差较小、流速较慢,河流侧蚀作用强,地

壳稳定,长期接受侧蚀,形成宽谷。河流溯源侵蚀袭夺其他河流之后,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再加上被袭夺河的上源水量汇入,B—B'处河段径流量增大。流量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使宽谷谷底深切变窄、变深,形成宽谷中发育窄谷的“谷中谷”现象。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

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857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