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单元复习与测试-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解析版)(2).docx,共(14)页,301.213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82efff46a4cdfa9d2e55a326c74d7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九单元溶液一、选择题1.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A.啤酒B.汽水C.冰红茶D.酸奶【答案】D【解析】A、啤酒中含有酒精、水等,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B、汽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蔗糖、水等,是均一稳定的混
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冰红茶含有多种矿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D、酸奶是不溶性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不稳定,不属于溶液,正确。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B.75%的
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C.均一的、稳定的液体是溶液D.水是所有物质的溶剂【答案】B【解析】A、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如硫酸铜溶液,错误;B、75%的医用酒精溶液的溶质是酒精,正确;C、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是溶液,错误;D、水是常用的溶剂,不是所有
物质的溶剂,错误。3.溶液对人类生产、生活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B.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都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的溶液D
.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则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答案】D【解析】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B、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以及温度等都是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正确;C、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不能再继续溶解氯化钠
的溶液,正确;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如氯化钠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有溶质析出,还是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
法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C.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D.洗洁精去除油污的原理是将油污溶解【答案】C【解析】A、降低温度不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增加,还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继续溶解其它物质,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正确;D、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溶解油污,错误。5.下列配制溶液常见的操作
中,正确的是A.取用氯化钠B.称量氯化钠C.量取蒸馏水D.溶解氯化钠【答案】D【解析】A、取用氯化钠,应用药匙,瓶塞应倒放,图中瓶塞未倒放,错误;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
中氯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错误;C、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注视有刻度的一侧,错误;D、应在烧杯中溶解氯化钠,且溶解时,应与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溶解,正确。6.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钾形成溶液,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已知:在20℃时,100g水中最
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B.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C.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D.降温过程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先减
小后不变【答案】B【解析】A、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所以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错误;B、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所以20℃时100g水中有硝酸钾31.6g,
所以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31.6g+10g=41.6g,正确;C、从图像可知,开始无晶体析出,所以开始降温的一段时间内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D、开始无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后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7.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
,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B.溶液乙和溶液丙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3g【答案】B【解析】A、溶液甲第一次蒸发掉10g水,无晶体析出,则所得溶液乙可能是不饱和
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若第一次蒸发掉10g水形成的溶液恰好是饱和溶液,第二次蒸发10g水,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恰好溶解3g晶体。若第一次蒸发10g水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第二次蒸发10g水时,应先蒸发一部分水形成饱和溶液后,再蒸发水才能析出3g晶体,说明10g水中溶解的晶体大于3
g,而溶液丙为饱和溶液,则第三次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应该大于等于3g。根据分析,无法确定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错误;B、根据分析,若溶液乙是饱和溶液,溶液丙也是饱和溶液,则二者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根据分析,溶液乙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
饱和溶液,错误;D、根据分析,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可能等于或大于3g,错误。8.a、b、c、d四只烧杯中分别盛有10℃、T1℃、T2℃、T3℃不同温度的水各100g,分别向其中加入50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T1℃<
T2℃<T3℃B.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50g/100g水C.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D.四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b<c=d【答案】D【解析】A、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完全溶解,可以判断出T1℃<T2
℃,但是T2℃和T3℃的大小不能判定,错误;B、T2℃时,硝酸钾全部溶解,此时此温度下硝酸钾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不能确定,所以此温度下溶解度是否是50g不能确定,错误;C、a、b中溶质没有完全溶解,此时溶液为饱和溶
液。c、d中在各自温度下的溶解度未知,所以不能判定是否饱和,错误;D、a中硝酸钾没有完全溶解,b中比a溶解更多,cd中溶质全部溶解,溶质cd大于b,b大于a,溶剂相同,此时c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b,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c、d中完全溶解,
此时c、d溶液质量相同,溶质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综上溶质质量分数a<b<c=d,正确。9.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物质是易溶物质B.t1℃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C.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D.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答案】B【解析】A、20℃时,溶解度在10g以上的为易溶物质,正确;B、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
量分数相等,溶质不一定相等,错误;C、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所以将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加入丙物质的方法,正确;D、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降
温不会析出晶体。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很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若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则析出晶体质量关系是甲>乙>丙,正确。10.本题有甲、乙两图,图甲为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图乙为兴趣小组进行的实验,R物质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
一种。关于图乙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物质是氯化铵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烧杯①小于烧杯②C.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只能采用加水的方法D.烧杯①②③中,只有烧杯③中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答案】B【解析】A、由图甲可知
,t2℃时,NH4Cl的溶解度小于60g,而烧杯②中在t2℃时,100g水中溶解了60gR,所以R是KNO3,错误;B、由图甲可知,t1℃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40g。t1℃时,200g水中加入60gKNO3得到烧杯①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而
烧杯③中的溶液是t1℃时KNO3的饱和溶液,所以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烧杯③,正确;C、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若使烧杯③中的固体溶解可以采用加水或升高温度的方法,错误;D、由图甲可知,t2℃时,KNO3
的溶解度为60g,所以烧杯②中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烧杯①、②、③中,烧杯②、③中的溶液是饱和溶液,错误。二、填空题11.填写下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式。(碘的化学式为I2)(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2)碘酒:溶质_____
__;溶剂________。(3)硫酸锌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5)盐酸: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6)
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溶质_______;溶剂________。【答案】(1)NaClH2O(2)I2C2H5OH(3)ZnSO4H2O(4)Ca(OH)2H2O(5)HClH2O(6)FeCl2H2O【解析】(1)氯化钠的水溶液,溶质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
2O;(2)碘酒的溶质为碘,化学式为:I2;溶剂为酒精,化学式为:C2H5OH;(3)硫酸锌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锌,化学式为:ZnSO4,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4)澄清的石灰水,溶质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溶剂为水,
化学式为:H2O;(5)盐酸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化学式为:HCl,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6)足量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质为氯化亚铁,化学式为:FeCl2,溶剂为水,化学式为:H2O。12.小刚分别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①只用冷水;②只用热水;③在冷水中加几滴
洗涤剂;④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把餐具上的洗涤剂漂洗干净。(1)上述方法中清洗餐具最干净的是______(填序号)。(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______(填“高”或“低”),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______。(3)用下列选项序号
填空:A反应B溶解C乳化D过滤①洗涤剂对油污有______作用。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可以______油污。【答案】(1)④(2)高温度越高,洗涤剂的活性越强,乳化效果越好(3)C(4)B【解析】(1)油污不溶于水,只使用水,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都不能把餐具
上的油污清洗掉。所以方法①②清洗效果很差;使用冷水滴加2滴洗涤剂,由于水温较低,微粒运动速度慢,乳化则需要较长时间,清洗效果不理想。所以方法③还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第④种方法,综合了上述几种方法的优点,克服不足,使用热水滴加2滴洗涤
剂的方法,温度高微粒运动加快,使乳化更快、更彻底。所以,在以上四种方法中,该方法清洗餐具效果最好,洗涤最干净;(2)以上对比实验说明了温度越高,洗涤效果越好,你的理由是温度越高,洗涤剂的活性越强,乳化效果越好;(3)①洗涤剂对油污有乳化作用
;②小刚认为:汽油也能除去油污,但去污原理不同,汽油可以溶解油污。13.下表是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水中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温度/℃1020304050溶解度/g甲3033353841乙2131456588(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
_。(2)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g。(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_____。(4)某同学取甲、乙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
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①烧杯中加入的是乙②w取值为50③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乙>甲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1)乙(2)
135(3)33<x<35(4)②③④【解析】(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故填:乙;(2)在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5g甲,则在30℃时,100g水中加入50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
35g;(3)由表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甲和乙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g。则x取值范围是33<x<35;(4)①由图示可知,46.5g该物质在50℃时能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以在该温度下,这种物质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46.5g,因此烧杯中加入的是乙,正
确;②2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31g,设在该温度下完全溶解46.5g乙物质,至少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31g:100g=465.5g:xx=150g则至少需要加水的质量为:150g﹣100g=50g;即w≥50,错误;③由于饱和溶液
的质量关系是未知的,所以无法比较4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错误;④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水中,由于不知道溶质是否完全溶解,所以无法比较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错误。14.固体的溶解度(1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2)溶解度的含义: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含义:_____(3)影
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外因:温度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4)溶解度曲线例
:根据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t3℃时A的溶解度为_____。②P点的的含义:_____。③N点为t3℃时A的_____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④t1℃时A、B
、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_____。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⑥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_____的方法获取晶体。⑦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
是_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⑧除去A中的泥沙用_____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_____法。【答案】(2)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4)①80
g②在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③不饱和增加溶质降温恒温蒸发溶剂④C>B>A⑤降温结晶⑥蒸发结晶⑦A、BCB>C>A⑧过滤降温结晶【解析】(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是指在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6
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4)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A的溶解度为80g,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表示在t2℃时A、C的溶解度相等;③N点在A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
通过增加溶质、降温、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⑤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最好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⑥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
最好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⑦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会析出晶体的是A、B,没有晶体析出的是C;由图可知,t2℃时,溶解度:B>A=C,该温度下
,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B>A=C,降温后,A、B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C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降温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A的溶解度
,故t1℃,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B>C>A;⑧泥沙不溶于水,故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
滤的方法;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15.由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组成的混合物投入200g热水溶解,对该溶液进行如图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无损耗):温度(℃)1
02030406080100溶解度硝酸钾20.931.645.864110169246氯化钠35.83636.335.43738.439.8(1)两种物质溶解在水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2)实验时温度t的范围为_
____。(3)操作1用到的实验仪器有_____。A.酒精灯B.铁架台C.漏斗D.玻璃棒E.蒸发皿(4)定量描述晶体1的组成_____。(5)溶液2为_____(填物质名称)的饱和溶液。(6)关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溶
液1_____溶液2(选填“>”、“<”或“=”)。(7)关于上述实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A.晶体1与晶体2比较,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C.溶液1恒温蒸发90g水后,与溶液2的成分相同D.溶
液2将水蒸干就可得到纯净的KNO3固体【答案】(1)加速溶解(2)40℃≤t<100℃(3)BCD(4)32.4gKNO3(5)硝酸钾、氯化钠(6)<(7)CD【解析】(1)溶解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2)实验时200g热水溶解了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相当于100g
热水溶解了64克硝酸钾、30克氯化钠,而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4g,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温度t的范围为40℃≤t<100℃;(3)通过过滤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1是过滤,过滤时用到的实验仪
器有铁架台、漏斗、玻璃棒,故选BCD;(4)200g热水溶解了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中含有100g水、64克硝酸钾、30克氯化钠,在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所以溶液
1中含有100g水、31.6g硝酸钾、30克氯化钠,晶体1中含有64g-31.6g=32.4g硝酸钾;(5)200g热水溶解了128克硝酸钾、60克氯化钠平均分成两份,每份中含有100g水、64克硝酸钾、30克氯化钠,
加热至100℃蒸发90g水,剩余10g水,结合溶解度可知,100℃10g水最多能溶解24.6g硝酸钾、3.98g氯化钠,晶体2中含有硝酸钾、氯化钠,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以溶液2为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6)溶液1是20℃时氯化
钠的不饱和溶液,溶液2是10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氯化钠在100℃时的溶解度大于在20℃时的溶解度,故选“<”;(7)A、晶体1只含有硝酸钾,晶体2中含有硝酸钾、氯化钠,所以晶体1中KNO3的纯度更高,正确;B、溶液1中KNO3为饱和溶液,NaCl为不饱和溶液,正确;C
、溶液1与溶液2的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相等,所以溶液1与溶液2的成分不相同,错误;D、溶液2中含有硝酸钾、氯化钠,将水蒸干得到KNO3与NaCl的固体混合物,错误。三、实验题1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如图甲中由实验_____
___对比可知,相同温度下,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所示的
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A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B试管内的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答案】(1)①③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有晶体析出不饱和【解析】(1)如图甲中由实验①③对比可
知,相同温度下,不同种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由实验①和②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2)硝酸铵溶于水,溶液的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加入
一定量的硝酸铵,溶解后A试管内出现的现象是有晶体析出,B试管内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17.下图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用上图表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②中,有一种塑料仪器,其名称是_
__________。(3)称量NaCl时,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⑤所示,游码标尺示数见下图,则称取的NaCl质量为______。(4)根据计算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______(水的密度为1g/mL)。量取读数时,下图视
线角度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标号)(5)称量NaCl质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有一个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答案】(1)②⑤①④③(2)药匙(3)18.2g90mLD(5)小于
【解析】(1)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基本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要注意在称量前先取出药品才能称量,故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②⑤①④③;(2)图②中,塑料仪器为取用粉末状药品的药匙;(3)根据托盘天平数据的读法,NaCl质量
为15g+3.2g=18.2g;(4)所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00g×10%=10g,则需要水的质量=100g-10g=90g,则需要量取水的体积是:90ml(水的密度为1g/mL);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视线角度正确的是D;(5)如果砝码缺损了一个小角,其他操作步骤正确,那么NaCl质量小于小于它的实际质量,而水的质量正确,因此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四、计算题18.向盛有193.8g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8%的氧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氧氧化钠溶
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请计算:(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2)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9.8g(2)5%【解析】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的质量和生成的硫酸
钠的质量。解:设生成氧氧化铜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y。CuSO4+2NaOH=Cu(OH)2↓+Na2SO48098142100g×8%xy80/98=(100g×8%)/xx=9.8g80/142=(100g×8%)/yy=14.2g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4.2g/(100g+193.8g-9.8g)×100%=5%答: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9.8g,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