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DOC
  • 阅读 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3 页
  • 大小 30.325 KB
  • 2024-10-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0 已有6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共(13)页,30.32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6b42d332372dbf5aa506c4206101e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

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化景物为情思,这是对艺术中虚实结合的正确定义。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幽远的境界。清人笪重光《画筌》说:

“实景清而空景现”“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人邹一桂《小山画谱》说“实者逼肖,则虚者自出。”这些话也是对于虚实结合的很好说明。艺术通过逼真的形象表现出内在的精神,即用可以描写的东西表达出不可以描写的东西。我们举一些实例来说明这个问题。《三

岔口》这出京戏,并不熄掉灯光,但夜还是存在的。这里夜并非真实的夜,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在观众心中引起虚构的黑夜,是情感思想中的黑夜。这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梁祝相送》可以不用布景,而凭着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表现出四周各种多变的景致。这景致在物理学上不存在,在艺术上却是存在的

,这是“无画处皆成妙境”。这不但表现出景物,更重要的结合着表现了内在的精神。因此就不是照相的真实,而是挖掘得很深的核心的真实。这又是一种“化景物为情思”。《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

兮,美目盼兮。”前五句堆满了形象,非常“实”,是“错采镂金、雕绩满眼”的工笔画。后二句是白描,是不可捉摸的笑,是空灵,是“虚”。这二句不用比喻的白描,使前面五句形象活动起来了。没有这二句,前面五句可以使人感到是

一个庙里的观音菩萨像。有了这二句,就完成了一个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美人形象。近人王蕴章《燃脂余韵》载:“女士林韫林,福建莆田人,暮春济宁(山东)道上得诗云:‘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依此

绘一便面(扇面)者,韫林曰:‘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在这里,诗的末二句是由景物所生起之“情思”,得此二句遂能化景物为情思,完成诗境,亦即画境进入诗境。诗境不能完全画出来,此乃诗与画的区别所在。画实而

诗为画中之虚。以上所说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在实质上就是一个艺术创造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清代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这

就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也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山苍木秀、水活石润,是在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是一个有生命的、活的,世界上所没有的新美、新境界。凡真正的艺术家都要做到这一点,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都要有新的东西,他的作品才能丰富世界,才有价值,才能流传。(摘编自宗白华

《美学散步》)材料二: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虚实”说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由于切入角度和论证背景的不同,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与界定也有所不同。诸如:“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形象是实,引起读者的联想是虚;由形象而产生的意象境

界就是虚实结合。”“强烈的感情直抒是‘实’写,意象暗示是‘虚’写。”笔者认为,古典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事件为实,所表达的情感、理念为虚,二者相融合而形成的意象境界即为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王国维在《文

学小言》中说:“景”与“情”是诗歌艺术生成的“二原质”。诗歌意境的产生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情”与“景”“虚”与“实”从表层共存到内层交流再到深层融化的过程。大凡成功的诗作,往往是情景相融、虚实相间的,既能把一幅幅鲜明、具体、逼真的画面献诸读者的视听觉,又能将朦胧、抽象、丰富的底蕴留给读者想

象,诱发读者创造性的阅读。情与景、虚与实两者在诗的生成过程中密切相连。然而,比较而言,二者中“情”为主,“景”为从,“实”是基础,“虚”是重心。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不在于实象本身,而在于蕴含其中的内在价值。清代诗论家翁方纲说:“唐诗妙处在虚处。”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为诗之所以成诗,就在其诗作

的空灵性,在其虚处,在于光明莹洁的空旷境象中,吐露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无限的生命光辉。以“实”为依托,注重从“实处”入手,向“虚处”生发,并力图超越“实”的范畴,导向“虚”的领域,以有限的“实”,表现无限的“虚”,这就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构思的基本

思路和基本特色。(摘编自涂承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虚实相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祝相送》可凭演员的歌唱、谈话、姿态等展现出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景致,这即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B.有人根据林韫林的诗句绘

了一幅扇面,林韫林认为他不该真的在扇面上画出黄鹂,如此反倒失去了诗境。C.由于切入角度、论证背景不同,虚可以是读者联想,也可以是意象的暗示,还可以是表达的情感、理念。D.古典诗歌创作者认为诗之所以为诗就在于诗作的空灵性,所以他们力图以有限的“实”

表现无限的“虚”。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句虽简练朴素,却使得前面五句所描绘的形象活动了起来。B.艺术家的创作不能脱离造化自然,但若能展现出新美、新境界,其作品就得以流传。C.诗境产生时情与景、虚与实紧密相连,它们从表层共存到内层交流,最

后深层融化。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使得论证具体充实而不空泛。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化景物为情思”的一项是()A.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陈陶《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C.荆轲《易水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D.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请结合材料,从虚实结合的角度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书事①王维轻阴阁②小雨,深院昼慵③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注】①书事:书写眼前所见的事物。②阁:通“搁”,阻止,延滞。③慵:懒。(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看星星的人陈毓快四十的女人了,阿

黄、阿紫、阿黛。现在她们相信有几个知己知彼、惺惺相惜的女友,比拥有男人更可靠。她们不时要聚一下,一杯咖啡或茶,几块精致又可口的点心,寻繁华大街上僻静的一角,就可以打发掉一个下午。这一次,她们去的是一家日

本料理,紫藤掩映着小小的店门,清酒使她们脸色酡红,她们各自要讲一的个自认为浪漫的故事。该阿黛了,活泼的阿黛一时沉默,仿佛潜入回忆的深潭里。阿黛说,那一年……那一年,阿黛在陕西南部,作关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问题的调研,陪同他们作调

研的,有位当地的宣传部长,姓王。姓王的部长高大帅气,多数时间沉默,偶尔说话,表情里有几分孩子般的羞涩和认真。在草木茂盛的8月,他们沿着两岸植被茂密、一江清流的汉江走,每一天都是景象万千。远离喧嚣的乡野使人心变得安详,当

地人近似沉寂的生活态度、近乎原始的劳作方式,都让阿黛重新思考生活本身。沿着江,走到秦岭的最高处,上溯那条江的源头。日落黄昏,江上渔火,黎明时向着太阳飞的鹭鸟,彩云一般的朱鹳……被美好打动,阿黛感慨,其实上天对人是公平的,无论他赐给你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生于繁华都市还

是荒僻乡野。调查结束时正值又一个月圆之夜,一个从未见过的又大又圆的月亮圆满得叫人心生伤感。当地政府热情相送,山里自产的菜蔬用了五星级的厨艺去做,每一道菜都像一个脱胎换骨的女孩儿,叫人不敢轻易确认。身微醺,心已醉。阿黛在后来的回忆里确定,那天自己肯定说了不少留恋的话、

抒情的话。但是有个人,把她的感慨记住了。也许过了半年,也许一年。一天晚上接近十一点钟的时候,阿黛的电话响了,是个陌生号码,电话里是那位宣传部长。他在电话里说,我就在你家附近,你要是愿意出来,我带你去秦岭看又大又亮灿若金币的星星。阿黛说噢,语气平静,超乎

自己的想象。阿黛赤脚跑到阳台上,天空果真是明朗的,但哪里有钻石一样的星星啊。他说,去了就看见了,看星星要到星星呆的地方去。听到这里,阿黄、阿紫一声惊呼,那你去了吗?去了。阿黛的回答使阿黄、阿紫兴奋,没人追究阿黛是怎么去跟丈夫解释午夜出门的理

由的——撒谎还是说实话?我们知道的结果是,阿黛跟那位宣传部长去秦岭峡谷看星星了。风很大,很凉爽,吹过皮肤叫人觉出皮肤的洁净。全世界的星星都聚拢到这条深邃的峡谷里来了吧?他们仿佛无意中走进了上帝的金库,那些星星啊,仿佛是被风吹拢

,又像是被魔女的扫帚聚合,又大又亮,密密堆积,光灿夺目,伸手可及。那是阿黛从小到大从未看见过的星星,阿黛幸福得有点晕。听那位部长讲他童年记忆里的星空,讲在外婆家度过的童年时光,和那时就在他心里住下的、从不曾离开的孤独感。什么是无限?人能抓住的又是什么?这个长大了

的人依然会像小时候一样迷茫。从始至终,他都没有告诉阿黛他从汉江边的小城开车到这里要走260公里盘山路。当他来到她家的那个路口的时候,离他出发已过去三个半小时了,但他断定那是他带她去看星星的好时分。即便是接上她,他们也还要再开一个小时的车才能进入山里,但行走

过那段路程的阿黛能想到这些。他在小城的傍晚看见了难得一见的云朵堆积西天,童年获得的观察天象的经验告诉他,那样的呈现预示着这个晚上会有最美最清澈的星空。他甚至从容地回到电脑前,在网上查看了她那边连日来的天气,然后他就出发了,他要帮她实现她的愿望:去看钻

石般美丽的星星。假如他在她家附近给她打电话而她恰巧关机呢?那他可不就奔了几百公里而扑了一个空吗?他知道她住在那一带,但他根本不知道哪扇门是她的。这乍听上去似乎荒唐,但这个人显然没这样想过。即便他没能在那个夜晚带她去看星星,想来他也不觉得自己的行动是不值得的、是可疑的吧?但上天在这个夜晚回

应了他的诚恳。阿黛讲完了她的故事。她看阿黄、阿紫。她看见了她们眼里的蒙蒙烟雾。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黄昏、渔火、鹭鸟、朱鹳等意象构建的画面,展现乡野的美好,旨在反衬都市的喧嚣。B.阿黛在一个月圆之夜结束

了在陕西南部的调研,她心生伤感,只因从未见过这样的月亮。C.阿黛接电话时“语气平静”,在峡谷时“幸福得有点晕”,这种转变来自伸手可及的繁星。D.阿黄、阿紫听完阿黛的故事后,眼中升起了烟雾,所以阿黛相信知心的女友比男人更可靠。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描写秦岭峡谷里的星星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且多用短句,语言灵动,富有变化。B.小说运用补叙手法,详细描写了阿黛所讲述的浪漫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补入部分正是小说的主体。C.小说对阿黄、阿紫两个人物着笔很少,其人物形象并不鲜明,但她们具有推动情节、衬托主要人物的作

用。D.小说并不以情节冲突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着力于用柔韧、含蓄的语言创造一个清明澄澈的意境。8.宣传部长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小说以“看星星的人”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

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被.发文身,错臂左衽

..,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鳗冠秫缝,大吴之国也。礼服不同,其便一也。是以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故圣人苟可以利其民,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专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穷乡多异,曲学多辨。不知而不疑,异于己

而不非者,公于求善也。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今吾国东有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同之,而无舟楫之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之境,西有楼烦、秦、韩之边,而无骑射之备。故寡人且聚舟楫之用,求水居之民,以守河、薄洛之水;

变服骑射,以备燕、东胡、楼烦、秦、韩之边。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鄙几不守。先王忿之,其

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闻。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

听令。”再拜,乃赐胡服。(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B.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

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C.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D.儒者一师/而礼异中国/同俗而教离/又况山谷之便乎/故去就之/变知者不能

一/远近之/服贤圣不能同/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通“披”,与蒲松龄《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的“被”字含义相同。B.左衽,前襟向左掩,指我国古代部分少数民族的服装,也代指外族统治。C.中国,文中指中

原地区,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二者的意思不同。D.敢,指哪敢,岂敢,与《孔雀东南飞》中“进止敢自专”的“敢”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子成不赞成改穿胡人的服装

,使者将此事报告给了赵武灵王,赵武灵王立即前往公子成家,亲自向他阐述自己的主张。B.赵武灵王认为偏僻地区风俗多而奇异,学识浅陋的人喜欢诡辩;怀疑不知道的事,非议他人,这不是追求真理应有的态度。C.为了改变现状,赵武灵王计划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比如准备船舶

备战,招募水兵,改穿胡人的服装,练习骑马、射箭等。D.公子成曾经违背赵简主、赵襄主的意愿,忘记国家所遭受的耻辱,但他最终被赵武灵王的话说服,并将胡服赐给治下百姓。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

厚其国也。(2)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14.赵武灵王列举“瓯越之民”“大吴之国”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

题。咏蚕蒋贻恭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蚕妇来鹄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若教解爱繁华事①,冻杀黄金屋里人。【注】①繁华事:赏花之类的事。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蒋诗和来诗虽然题

目不尽相同,但都是以蚕事为描写对象的七言绝句。B.蒋诗首句中的“辛勤”和来诗首句中的“苦辛”,都是写采桑养蚕之苦。C.蒋诗写了蚕妇灯下缫丝之恨,来诗写了蚕妇好花时节未能赏花的遗憾。D.蒋诗中“鸳鸯”和

来诗中的“黄金屋里人”皆指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16.这两首诗的主题大体一致,但构思不尽相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面对征召进退两难的窘状:想要奉旨赴任,“

________________”;想要推辞不去,“________________”。(2)曹操《短歌行》中仿用《管子》的语句,表达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之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诗经·静女》中“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女子故意藏起来不现身以引得男子着急的逗趣场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日出日落里,历代村民们炙肤皲足,埋沙培土,引水灌溉

,施肥汗地,硬生生把一个贫瘠荒芜的沙洲,演化成①花团锦簇的绿洲。于是,绿洲有了一个惬意的名头:太阳岛。白雪消融那几天,土地被锄头和犁耙,整理成一垄垄、一畦畦,好像一幅精心雕琢的美术作品,赏心悦目。风起处,寒冬支离

破碎的声音②。春雨,便在风信里,③。再一阵风吹过,生命破土而出,芽黄才露尖尖角,遥看成茵近却无。当我被风挟裹着,再次登上太阳岛的时候,这几年牵挂的疼痛多少有了一些慰藉。一阵风来,眼前就是一帧不可方物的

农耕图景。春风里的播种扬花,夏季里的瓜果飘香,秋天里的稻田流金,冬日里的橘园溢彩,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在这个也是冬天、也是春天的时候,我听到了风儿掠过太阳岛的叨叨絮语,还有种子破土而出的声音!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跑者一旦出发,

双手摆动、两腿飞奔,表面如五官,内部如五脏;小者如毛孔,大者如肌群,都处于紧张状态。剧烈的四肢运动,需要①。长跑者因消耗超量,心脏收缩力特别强,泵血效率也特别高,每次搏动泵送的血液量比常人多得多。而平时,即使这颗大心脏跳得比较慢,却因每搏输出量大,也已能满足全身需要。这样的心脏,平时有利于养

精蓄锐,节约效能,赛时则有利于超量发挥,助力“起飞”。长跑赋予跑者,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不只是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还有一颗大心脏。长跑是一项极好的“炼肺运动”,②,才能强化跑者的双肺,让跑者借助亿万次吐故纳新,拥有较大

的肺活量。民间有一句熟语——“行得春风有夏雨”。春风就意味着进行适量的锻炼,持续健康就是指夏雨;而缺乏锻炼或锻炼不适量,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文中画横线

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散句改为整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物世界存在一种“共生现象”。小心地

拔起大豆等豆科植物的根,你会发现根上附生有许多瘤状的结构,其横切面呈红色,这便是根瘤。根瘤由根瘤菌侵入豆科植物的根而形成,是一种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体。根瘤菌能有效地固定空气中的氮气,除满足自身需要外

,多数供给豆科植物,后者则为根瘤菌的生长、繁衍提供特异的环境条件。在海洋之中,海葵和小丑鱼的关系也是很典型的共生现象。海葵有很多毒刺,但不会伤害小丑鱼,反而保护它不受其他鱼类攻击,小丑鱼吃海葵消化后的残渣,帮它清理身体,

甚至还可以当作海葵捕食其他鱼类的“诱饵”。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的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

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5题答案】【答案】1.D2.B3.A4.

①材料一首先提出艺术创作中化景物为情思的论题,然后从戏剧、诗歌、绘画等方面举例分析,最后总结艺术创作要做到化景物为情思,虚实结合。②材料二首先介绍“虚”“实”内涵的不同理解,然后指出诗歌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相生的过程,最后点明我国古典诗歌创作构思的基本思路和基本特色是虚实相生。5.①前三句

写眼前实景:细雨刚刚停止,天色转为轻阴。虽是白昼,诗人还是懒得去开院门,在院里坐下观看青苔。最后一句化景物为情思,虚写诗人的幻觉:那青翠的颜色简直要染到人的衣服上来。②诗歌化实为虚,虚实相生,通过雨后深院地碧苔青的实景,巧妙表达了诗人欣喜的心情和新奇独

特的感受,创造了一个宁静而充满生命活力的妙境,令人回味无穷。(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6~9题答案】【答案】6.C7.B8.①帅气腼腆。他高大帅气,多数时间沉默,说话时还略带羞涩。②细

腻真诚。他记住了阿黛酒后的感慨,并在预测晚上将有最美最清澈的星空后,连夜驱车几百公里,只为带阿黛去看钻石般的星星,帮她实现曾经的愿望。③率性而为。他和阿黛相隔几百公里,却不事先联系,毅然登门,不怕扑空。④孤独迷茫。他的童年有星空和外婆,但他依然感到孤独;他即便已长大,但对无限

是什么、人能抓住什么依然感到迷茫。9.①确定文章的写作对象为“看星星的人”,明确了作者闲适的情感基调。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小说以“看星星的人”为题,但前半部分并未提及看星星的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③突出

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宣传部长深夜带阿黛去秦岭峡谷看星星的情节,烘托了人物纯洁美好的心灵世界。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14题答案】【答案】10.B11.A12.D13.①因此圣人观察民间风俗来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法,这样做既有利于百姓,

也能使国力增强。②以前中山国依仗齐国强大兵力的支持,侵犯掠夺我国的土地,俘虏囚禁我国的百姓,引水围困鄗城。14.①礼制和服饰虽然不同,但为求便利目的是一致的。②穿戴和礼节应随着风俗和情况的变化而变化。③只要有利于百姓,

有利于方便行事,措施和礼法不强求统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16题答案】【答案】15.D16.①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②蒋诗通过对农家养蚕缫丝与富人著衣的描写,

在对比中突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对立和贫富不均。③来诗通过对农妇忙于采桑、无暇赏花的描写,以及农妇爱上赏花的假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完全依靠剥削劳动人民而生活的事实。(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题答案】【答案】①.则刘病日笃②.则告诉不许③.山不厌高④.海不厌深⑤.爱而不

见⑥.搔首踟蹰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18~19题答案】【答案】18.①.生机盎然(生机勃勃)②.此起彼伏③.如约而至19.①“春风”夏季”“秋天”冬日”领起的四个句子运用

排比修辞,生动再现了太阳岛一年四季的农耕图景,内容集中而一气呵成,节奏流畅,增强了表达的语势。②“好似一幅幅缤纷的锦缎”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太阳岛上农耕带来的瑰丽多彩的喜人景象。(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

分)的【20~22题答案】【答案】20.①.更多的能量消耗②.只有长年累月的奔跑③.健康就难以保证21.作为一项全身性运动,长跑赋予跑者的,不只是一颗大心脏,还有一对强韧的肺及其他健康脏器。22.适量锻炼就是春风,持续健康就

是夏雨。四、写作(60分)【23题答案】【答案】略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78202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