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答案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 页
  • 大小 39.458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3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答案.docx,共(3)页,39.458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7043912e987bac1d66be72c6f98a09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解析:1.C项,曲解文意,混淆逻辑关系,“不是……而是……”的表述错误。原文为“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2.A。解析:B项

,“总分总”形式错,是“总分”。C项,文中没有“比喻论证”。D项,“论述司马迁秉笔直书的治史观念”错。其实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应是论述司马迁“史蕴诗心”的观念,即在史传作品中体现自己价值观的观念。3.C。解析:C项错在“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认识历史的参考”这

个地方。从材料第三段可知:孔子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4.D。解析:D项“主要目的”分析不当。从文中可知,明代后冰上活动广泛地应用于军事活动中。5.A。解析:

材料一的观点是:冰雪运动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A项,各地的冰雪设计与地域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使大众冰雪运动更丰富多彩。B项,大众渐渐喜爱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C项,体现的是冰雪运动项目带来的好处。D项,表达的是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大

意义。因此,B、C、D三项跟文化传统无关,只有A项能够证明材料一中的“冰雪运动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观点。6.①有利于弘扬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与文化传统。②增强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提升文化自觉性,增强凝聚力。③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引发乡民乡愁与追思,提升同心力。④打造冰

雪产业,促进经济发展。⑤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⑥以发展冰雪运动、举办冬季奥运会为契机,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每点1分,共6分)7.C。解析:“内向羞涩的性格使他……”错,少校不肯相认是因为他是一个谦逊内敛

质朴的人,不愿居功。8.①将军对战士的感念让少校非常激动,歌颂了革命年代战友间的真挚情感;(2分)②照应标题,是战士们的奋不顾身、浴血奋战换来了一天比一天更美的洛阳;③“灿烂的繁星般的洛阳灯火”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历经战火洗礼而重获新生的洛阳

的赞颂。(2分)9.认为是散文:①以作者“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行文,这是散文常用的写作笔法;②文章描写车的夜行以及洛阳灯火,富有散文的意境之美;③作品虚实结合,通过火车车厢内不期而遇的少校和将军的谈话,追叙八年前解放洛阳古都的艰苦卓绝的攻城

战斗,叙述语言真挚,抒情色彩浓厚。(如果学生从“形散神聚”的特点分析,言之有理也可)认为是小说:①文中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将军和少校两人,一个能征善战、爱兵重情,一个舍已为人、英勇无畏;②文中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以洛阳地带的灯火勾起对往昔战争岁月里的激战火光的联想

,从而引出将军对洛往事的追忆。③文中有小说的常用手法:几年前战火中救与被救,几年后火车上再次邂逅,巧合法让作品具有小说的趣味性;前文“一进车厢就没脱帽”,后文写他看完日记后压低帽子,这些伏笔与照应使作品具有了小说的曲折性。10.B。11.C。解析:《荆轲刺秦王》中“太子及

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中的“白衣”不是上面这种用法,是丧服。12.D。解析:可以从“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中的后半句“故”可以推测出“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

矣”是指有益的影响,这句话翻译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膏”是“油”,“馥”是“香味”,“沾丐”是“给人以利益”。13.(1)唐肃宗即位(1分),(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1分)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1分),(中途)被(

1分)寇贼捉住(1分)。(2)我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1分)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1分,宾语省略)一起(走)(1分,动词省略)。现在太子认为我走晚了(嫌我走晚了)(1分,意动用法),请允许我(1分,古今异义词)告别吧!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客居在吴、越、齐、赵一

带。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去看望他。参加进士没考上,困居长安。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在祖庙祭祀祖宗,到郊外祭祀天地。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才,提拔为河西尉,杜甫尚未到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适

逢安禄山叛乱,皇帝逃入蜀地,杜甫避乱奔逃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穿着破旧的衣服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唐至德二年,杜甫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琯是

平民之交,当时房琯在陈涛斜被打败,又因为受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轻微,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

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杜甫)从鄜州回到京城,出任华州司功参军。关中随处闹饥荒,杜甫就弃官离去,客居秦州,以背负木柴、采集橡果为生。后来(杜甫)流落到剑南,在成都城西郊浣花溪营建草堂居住。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恰逢严武任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前去投奔他。

严武第二次任剑南节度使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衔。严武因为自家与杜甫是世代交谊,就对杜甫十分优待,亲自来到杜甫家中。崔旰等人内乱时,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大历年间,杜甫出了瞿塘峡,又从长江溯流而上到沅江、

湘江,以便去登南岳衡山,于是暂住耒阳。游览南岳庙,突然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耒阳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得回来。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离开了人世,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

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

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以后)人们竞相沿袭。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

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镇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其气势也不会有一点衰减,

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可以相信他们说的。14.A。解析:“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错。首句“何事

居穷道不穷"意思是为什么你处境困窘却依然能潜心研究学问。这是对弟侄乱世之中坚持学习的赞美。15.①视听结合(或“声色结合”)。窗边绿竹摇曳影落书案,屋外泉声潺潺水入砚池,“竹影”“泉声”视听结合,有声有色,描写了弟侄书房周围清幽的景致,让人感

到这是一个读书的清雅之所;②对比。清幽雅致的环境和纷乱的世道形成对比,衬托弟侄不为外物所扰、勤勉求学的宁静美好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弟侄卓尔不群的形象;③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作者借书房周围清幽的环境赞美弟侄在乱世中静心好学、崇德尚礼的美好品格。(每点2分)诗意赏

析首联先叙侄子虽未入仕却能于世道纷乱之时谨守礼道,勤奋修业。诗人以此来刻画书堂主人独特的精神风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信守儒家尊奉的道德规范,重视修身立德,“家山虽在干戈地”,仍要“常修礼乐风”。对比之中既点明弟侄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的高洁品格。颈联则由人写到书堂之景:窗外

绿竹摇曳,影落书案,远处泉水潺潺,流入砚池。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我们可以想见其弟侄伏案苦读、砚池墨耕的情形。尾联是对侄子的劝勉之辞,劝弟侄莫荒废时光、学业。这首诗语言上通俗浅近,平易自然,通读全诗,没有一难解字句,质朴之至,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毫无半点雕琢痕迹。若就其佳句来说,真如行山阴道上

,令人应接不暇。“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写景诗句诗情画意,情景交融,却又自然晓畅。同时,这首诗的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体现的是杜荀鹤诗歌的一个显著艺术特征。16.(1)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2)士皆

瞋目,发尽上指冠。(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每空1分)17.B。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应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两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一分句一致,可承前省,排除A项。B项陈述

对象和前文保持一致,衔接自然。故选B。18.B。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如火如荼"。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

某种事物(含贬义)。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纷至沓来”。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多有褒义)。信心百倍:形容信心十足,很有把握。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踌躇满志”。饱经风霜,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饱经沧桑: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饱经风霜”。故选B1

9.B。A.搭配不当。“保持”与“文化”不搭配。C.成分赘余。“一致”和“共识”重复赘余。D.搭配不当。“保持”与“文化”不搭配;成分赘余。“一致”与“共识”重复赘余。故选B。20.万古英魂望江东;九尺身躯力拔山;百

二河山委大风;四面楚歌憾霸王。(5分)21.①每餐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②好的午餐让人们下午精力充沛③还要参考白天的食物摄入情况(每点2分)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是这段话的总领句,前面有“除了保证用餐时间”,说明后面应当说“还要……”;结合后文“早餐重在……

”“午餐重在……”“晚餐重在……”,说明每餐的侧重点不同。据此填写“每餐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第二空,结合分号以及后文“质量较差的午餐不仅使工作或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可知,此处应当是对应后句写好的午餐的作用。据此填写“好的午餐让人们下午精力充沛”。第三空,说的

是晚餐“总量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品种丰富更能保证晚餐的营养均衡”,“但是,具体怎么分配,各吃多少”,说明还应当以白天的食物为参照。据此填写“还要参考白天的食物摄入情况”。22.参考高考阅卷标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

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