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

DOC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51.642 KB
  • 2024-10-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在线阅读已结束,您可下载此文档阅读剩下的6 已有0人下载 下载文档3.0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文.docx,共(6)页,51.64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71f11e342d6970cd1ecdf475065eb57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南充高中高2021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命、审题人:叶茂苏敏)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情志是中国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是诗歌的内在本质要素。史传文学的“志”体现在

以一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中,在叙事中蕴含着事理,抒发史官的政治抱负。“情”表现为史官在书写历史时“发愤著史”,融入自己的心灵感悟,饱含深情。用诗学范畴的“情志”来研究史传文学,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先秦时期,史

官掌管祭祀、占卜、记事、典册等一系列国家大事。这些人知识渊博、地位崇高,不仅担负记录历史的责任,还要向君王谏言、献策,有时还会陷入政治斗争的旋涡中。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是分不开的,他们同其他臣子

一样肩负励精图治的使命。这也就是史官要在史传中表现“志”的原因。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因为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还是历史的参与者。孔子慨叹:“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史记·孔子世家

》)如果是秉笔直书,只是客观记录历史,孔子何以想到后世“罪”他?深层原因还是他在《春秋》中融入了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作者个人狭隘的主观取向,而是认识历史的一种参照系统。史传在对事件和人物做点评时,往往会

追加一个点评的主体。这样就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品评区分开来,不会混为一体,不至于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对事件的看法借“君子”“仲尼”等之口表达,实质上是借他人之口抒心中所想。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保持了历史的客观真实性,凸显了史学家的公正,也在字里行间暗含了作为一个当局者的态度——史官并不是看客

,而是切身为国家兴衰存亡忧心忡忡的正义保卫者。钱钟书言“史蕴诗心”,史传亦是史官的心灵史。这一点在司马迁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尽管一直秉持据事直书的信念,但在司马迁看来,史传不仅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也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途径。他以诗性叙述,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展示了历史强大的生

命力。例如《史记·刺客列传》中饱含深情地刻画了刺客这样一类人物,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一个个有血有肉、肝胆相照,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记录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痕迹的捕捉,史官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要与历史人

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他的使命就是饱含着深情,把已经逝去的人物写出生命,把已经发生的事件写得生动,最终呈现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让跳动的生命气息绵延不绝。史传作者的“情”不同于抒情诗人的“情”。诗人多聚焦于一时一刻的客观世界和主观意志;史官

有更加广阔的胸襟,不仅关注当代,也关注过去的人和事,在动态的社会和人生中表情达意。诗歌的情是静中显情,史传的情是动中传情。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表面上有意避之,实则处处传情。(摘编自魏玮《史传文学的“情志”》)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把属于古代诗学范畴的概念“情志”引入史学研究,这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史传艺术本质的认识。B.史传往往借某个主体对事件和人物进行点评,这样的叙事技巧既不影响史实的客观真实性,又暗含主体者的态度。C.司马迁认为,史传不是对历史的整理和记录,而是对现实的态度,是体现价值观的一种

途径。他践行了自己的理念。D.史传作者的“情”与抒情诗人的“情”在表现形式上有不同,诗歌字里行间传递着诗人的情感,史传则是有意避开情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引用《史记》中孔子的言论,论证史官在记史时抒发意志,是历史的参与者的观点。B.文章论述紧紧围

绕“情”和“志”,采用总分总形式,主要从史官记史言志和作史缘情两个角度进行阐述。C.文章开宗明义,开头即提出论点,论据丰富,采取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D.文章列举《史记》中的刺客这一类性格鲜明的人物,是为了证明司马迁秉笔直

书的治史观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史官个人的荣辱成败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有一种使命感,因此在史传中表现“志”。B.史官在史传中表达自己作为当局者的态度,这是史官

心忧国家、保卫正义的一种表现。C.《春秋》中融入了孔子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标准,主观内容较多,只能作为认识历史的参考。D.饱含深情地写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写出鲜活的人物、鲜活的历史,这是史官的伟大之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冰雪运动,特别是大众冰雪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开展,当然离不开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但纵观目前各地冰雪文化活动中的展演形式,一些冰雪体验的建筑、庙会和礼堂等,或是民俗

风情、生活起居等文化内容,大多都停留在表象的展示阶段,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对冰雪文化的深度发掘和个性化展示还远远不够。对于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建设来说,就是要将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中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内容做实,活化为涵盖思想文化、哲学价值、历史传承、文创开发、遗产保护等在内的新内

涵。“活化”不是简单的“回归”和“复旧”,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增强传统文化基因的反应活力、吸引力和生命力。首先,要唤醒地域传统冰雪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曾言,文化自觉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

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且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知。传统冰雪文化通常是由身体演绎的,很少有单纯性的文字记载,但可通过当地民众对传统文化基因的记忆,实践还原冰雪场景,以最大限度保持冰雪文化的原始性。同时,要吸纳与其冰雪相关

联、与其文化相融合的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治理联盟,站在大国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的角度,宣传传统冰雪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保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自觉性。其次,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地域冰雪文化是以传统的农耕文化为基础的,以血缘、地缘、业缘关系为联结的文化形

态,是村落乡土文化的优质资源。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泥土是乡人的生命,乡愁对中国人来说,是延绵一生的文化记忆。因此,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的开展能有效勾起村落内居民乡愁追思。传统冰雪项目的开展更多地依附于传统的节庆,对此,可重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空间,因地制宜建设乡土冰

雪文化平台、冰雪陈列馆、冰雪大讲堂、冰雪民俗馆等,打造村落居民的精神家园。最后,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与管理政策,打造冰雪产业。村落的传统冰雪文化与居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相关联,通常借助庙宇、祠堂、村落

、建筑、生产器具等来表达文化生成的价值理念,我们应把保护、开发结合起来,地方政府要根据文物保护法制定冰雪遗产文物保护实施方案等细则,既完善地域传统冰雪文化保护政策,又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选自张铁民《活化传统,赋予冰雪文化新生命》)材料二: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

久,我国北方地区生活的各民族,自古以来就开展了各项与冰雪共生共存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在历史发展和变迁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冰雪运动文化。据考古发现,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岩画中,出现了“脚踏滑雪板,手持单杆滑雪人”图像,并伴有一些动物形象线条,现代阿勒泰地区的人们

仍以此为雪地出行方式。这是人类发现最早的反映滑雪运动的考古资料,这个地区被学者认为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隋唐时期雪上活动在文献中的记录更为清晰,“室韦”“拔悉弥”等古代民族“以木为马,雪上逐鹿”,滑雪板的材质发生了明显变化,且滑雪板的形状前部演化为尖翅

状。而宋代以后的滑雪运动更增添了竞技娱乐色彩,出现了拖冰凌(雪车)、堆雪人雪狮等休闲雪上活动,尤其是北方各民族发展出了各类雪上民俗体育活动,延续至今,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的雪上竞技运动项目。唐代时期,北方民族

以滑冰开展狩猎活动,有些以木棍为杖滑行代步,也开始制作一些冰车、冰橇等,形成了原始的滑冰器具;宋代以后,滑冰运动被称为“冰嬉”,并且以人力牵拉的“冰床”作为滑冰工具已非常成熟;元代时期,冰床扩展为动物牵拉形式,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记录了狗拉冰橇的情况;明代以后,冰上运

动发展更为专业化、多样化,冰上活动广泛应用于军事活动中,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部落时,依靠高超的滑冰技术赢得了数场战役,满族的“轨鞭滑子”(简易冰刀鞋)大大增加了冰上活动的技术。《满洲老档秘录》记载,努尔哈赤于1625年举办了冰上比赛,开展了冰上射箭、冰上武术、冰上舞蹈等活动,成为有文献

记载的最早的“冰上运动会”;清朝是冰上运动的黄金时期,随着满族入关,“冰嬉”“冰床”等活动在中原地区得到广泛发展,冰上活动的竞技性、娱乐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运动留下的各类古籍文献、文化遗迹、珍贵文物等遗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

中国智慧、中国精神的具象化表达。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以冰雪运动为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促进、互为融合,在国际文化交流、世界文明互鉴中迸发出新风采。让我们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向世界交

出一份冬季奥运会的中国答卷。(摘编自覃琛《从中华传统冰雪文化中汲取力量》)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我国大众冰雪运动发展步伐加快,各项冰雪文化活动的形式多样,但对冰雪文化内涵的挖掘不

够,缺乏个性色彩。B.我国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所体现的家风、乡风、民风等文化传统的地位很重要,我们要传承它,还要活化其中的新内涵。C.我国冰雪运动从地理位置来看北方地区的发展要优于南方地区,从历史朝代看清

朝是其黄金时期,更为专业化、多样化。D.冰雪运动自诞生之初起就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和生活相连,而随着滑雪工具的改良,娱乐和竞技则成为了主要目的。5.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各个地区的冰雪

文化展演在设计上都力求立足地域传统文化特点,赋予地域传统冰雪文化新的生命,这让今天的大众冰雪运动显得更加丰富多彩。B.春节期间,游客来到秦皇岛市老君顶景区等地体验冰雪项目,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渐受大众喜爱。C.伊犁冬季开展的冰雪运动项目越来越多,内

容更丰富多彩,通过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大美伊犁的知名度,促进了伊犁的经济发展。D.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6.

结合材料分析我国2022年举办北京冬季奥运会的意义。(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洛阳灯火白桦夜行火车在黄河南岸驰行着,软席寝车厢内非常安静……我铺下面那个白了头发的中将,他还没躺下,我能看见他那银丝似的头发,能听见他很有兴致的声音。将

军的对面坐着刚从新安上来的一个少校。这个旅伴一进车厢就没脱帽,他对着那位将军敬了个礼,以后就默默地掀开窗帘的角,注视着窗外,窗外是黑夜,农村的灯火像疏落的星星似的从窗前飞过……“一点了!”我下面的那位将军自己对自己说话的声音

吸引了我:“快到洛阳了!”“是的,”我在上面回答将军,“就要到了……”“你到哪里去呀?”“我去北京!”“你呢?”将军又问那位少校。“我到郑州转车到汉口,再坐粤汉线的车到湖南,然后再转车到贵州搭汽车回云南。”他很仔细,并很流利地回答了将军,就像是在向自己的首长做报

告。“路还远得很喽!”将军意味深长地说。“是不近哩!”“你……”将军说:“你是在步兵团里工作吧!”“是。在边防部队里担任副团长。”少校迟疑地问将军:“首长,你?……”“在一个军里工作!”将军轻轻地吐出这几个字,在军队里长期工作过的人就可以明白他就是军长。“啊!”少校的目光落在将军的金肩章上。沉默

了很久,他们俩又开始了谈话。“云南那个部队就是太岳区的队伍吧?”将军问他。“是,是从太岳出来的……”“我和你们的队伍见过面。”“是的,我们兵团差不多配合过每一个兄弟部队。”“1948年春天,攻打洛阳你参加了吗?”“参加了,啊!以前您是在陈、粟大军?”“是呀!我这一次出来可以说是旧地重游喽!

”将军掀开窗帘,看着那些疏落的灯光。他沉重而激动地说:“洛阳!洛阳!这个城市我是不会忘记的……”“作过战的地方都忘不了。”少校同志同意他的看法。“不,不,”将军摇摇头,“有些地方就记不住,……哪里流的血多,哪里就能记得最清,我在洛阳虽然没有流血,可有一个同志替我流了

很多血……”将军从枕下抽出一个黑皮包,从皮包里取出一个破旧的用线装古书翻过来订成的本子,他慢慢地翻着这个本子对少校说:“我这回出来,特意带着以前的日记本子,在路上翻翻,能想起很多事,你可以看看这一页,写有洛阳战役的事,我不会写得像小说那样动人,小说是作家写的,可有很多作

家不屑像我记日记那样,把一些好同志和真事写出来。”少校接过将军的日记本,由于灯太高,他不得不站起来看,这么一来,不但他能看清,就是我也能看清。他写着:1948年3月12日,晴天,于古都洛阳。虽然敌人的侧射火力还能往桥

上射击,但无论如何他们是不能控制这座大桥了,这座桥上已经通过了我们一个多旅。我把我们的位置放在桥头旁边的一块断墙背后,作战参谋向我提意见,我把他支派走了!他不懂我站在前面的意义。这时我身边有一支穿灰军装的友邻部队——太岳的队

伍,他们一个跟一个从桥上通过,姿势很低,很轻巧!正在两支兄弟部队并肩往桥上运动的时候,敌人连续开炮了,重迫击炮弹在我周围爆炸,我挥着胳臂喊着,要部队隐蔽。“呲——呲——!”有经验的军人都能听得出来这颗曲射炮弹的着地点就在附近,我也意识到这个危

险,正当我还没有来得及考虑如何处置的时候,一个穿灰军装的同志跳过来,一把把我推在地上,他压在我的身上。炮弹爆炸了。我觉得我的脖子里有血,但我又觉得我确实没受伤,等我坐起来的时候,我才看见身边那个穿灰军装的同志额头上往外冒着血。我正要叫担架,两个穿灰军服的同志跑过来把他抬走了。我

军的炮火最后把敌人侧面碉堡都摧毁了,部队像流水一样从桥上拥进城去,这一股巨流在早晨的霞光中可以看见两种颜色,一种是草黄色,一种是蓝灰色,就是这样一股巨流冲倒了旧的洛阳,使洛阳成为人民的洛阳。巷战还在继续着。现在,洛阳其余的三座城门都被攻破了,全体入城部队都在围攻敌人最后的一个

阵地:城西北角的洛河中学。战斗的节奏稍微缓慢了一些,但我的心情反而紧张了,因为我担心那一位为我流着血的无名战友,他也许会流血过多而牺牲;即使能治好,他的额头上也将留下很深很深的疤……我祝福英勇的战友长寿!希望

他能活着继续战斗……列车嘶叫了一声,渐渐缓慢下来。少校合上将军的日记本,他看了看将军,将军正撩起窗帘往外看。这时候,我看见少校又用手把自己的帽檐往下拉了一拉,拉得几乎压住了眉毛……“亲爱的旅客们!”站台上的女广播员清

脆的声音,“你们到达的是洛阳站,洛阳是有名的古都,从1948年春天解放以来,她变得一天比一天更美丽了……”将军从座位上站起来,对着窗外激动地点着头,银白的头发抖动着。他把右手搭在少校的肩膀上,少校踌躇地看了看这位白发苍苍、身经百战的将军。我——只有我看见少校那精明激动

的眼睛潮湿了,他的瞳孔里反映着灿烂的繁星般的洛阳灯火……(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侧叙,“我”参与到这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故事中,让“我”

见证这段真实的历史记忆。B.文中用大量的对话描写交代了两人共同的战斗经历,也展现了将军和少校各自的复杂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饱满。C.少校曾舍生忘死救过将军,但内向羞涩的性格使他虽然在火车上认出了将军,也不愿暴露自己救过将军的真实身份。D.文中插叙记录了将军的日记

,生动展现了八年前解放洛阳古都的艰苦卓绝的攻城战斗,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更易打动读者。8.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6分)9.《洛阳灯火》是发表在1956年8月1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经典散文,但有人又觉得像小说,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古

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

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

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崔旰等乱

,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人怜其忠云。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粉,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

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B.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C.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

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D.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科举考

试的最高功名。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的叫及第,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B.“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年号自汉武帝时开始,可以更换,明清时期一般一个皇帝一个年号。C.布衣,借指平民。古代“布衣”“白衣”常指在野平民,“朱绂”“乌衣”常与官位有关,《荆

轲刺秦王》中“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中的“白衣”即为上面这种有法。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甫积极入世,忠于朝廷。考进士未中,向玄

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想方设法投奔肃宗。B.杜甫广交朋友,看重友情。与房琯是布衣之交,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后又以门客董廷兰被牵连,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唐玄宗大怒。C.杜甫为

人旷达,气节高义。他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都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他的诗歌里,既有对世事的感伤对弱者的同情,又有对君主的忠诚。D.杜甫才华横溢,深得后世推崇。他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足足有余。有一些残存的作品,对后世也造成了

不好的影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2)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

,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战

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作者对此深感慰藉。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

之语,作为长辈,作者谆谆告诫弟侄年轻时要珍惜时光勤勉求学,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D.这首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对弟侄的劝勉也给读者深刻的启示。15.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

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雨巷》中描写姑娘消失在雨巷尽头的诗句是:,。(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3)《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9分)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

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

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エ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而新生

,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B.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

情结D.人们把乡土文化作为一种情结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方兴未艾趋之若鹜信心百倍饱经风霜B.如火如荼纷至沓来踌躇满志饱经风霜C.如火如荼趋之若鹜踌躇满志饱经沧桑D.方兴未艾纷至沓来信心百倍饱经沧

桑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20.从古到今,评论项羽的诗、词、歌、赋、对联很多。这里也有一幅评价

项羽的对联,已写好了上联,请你完成下联。(5分)上联:八千弟子随流水下联: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吃好一日三餐是人人关注的话题,除了保证用餐时间,①

_____________。早餐重在“能量供应”。人体经一夜睡眠,肠胃空虚,清晨有所进食,精神才能振作,早餐为我们一天活动所需的能量与营养打下不可替代的基础。午餐重在“少油少盐”。②_____________;质量

较差的午餐不仅使工作或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晚餐重在“查漏补缺”。总量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品种丰富更能保证晚餐的营养均衡。但是,具体怎么分配,各吃多少,③_____________。《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

应吃够12种食物。晚餐时,不妨对照自查一下,哪几类没有吃够,重点补充。四、写作(60分)22.进入高中差不多一个学期了,面对高一的学习生活你适应得怎么样呢?请以“给的一封信”为题,向你的亲人、朋友、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把心中的话

告诉他(她),信里必须要写详细一件事,而且这件事是有意义的,令人怀念的。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书信格式;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4638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