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海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政治试题(等级考) 含解析.docx,共(14)页,30.902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5944daec486633b632da3600ea663b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致远高中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在线教学评估练习高二思想政治(等级班)(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一百年风雨兼程百
年砥砺前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1.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实现了四个伟
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①②③④请在编号处选填相应的选项。A.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B.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C.实现了
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D.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①_______;②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A.领导核心
B.依靠力量C.阶级基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开启了新的征程。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是()A.基本实现小康社会B.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
谋大同。”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创造美好未来所作的贡献,是纯粹的无私的全面的,概括起来,尤为突出的是()A.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B.与世界各国共担责任、主导治理、维护秩序、文明互鉴C.与世界各国分工合作
、贸易畅通、文化认同、互利共赢6.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根本原因在于()A.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为全民
谋福利C.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7.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没有必要深刻分析中国国情。请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链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
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8.高中生小林利用双休日去看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一次展览,不禁发出感慨: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运用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相
关内容,帮助小林写出两个理论依据支持他的感慨。【答案】1.①.C②.D③.A④.B2.C3.A4.BCD5.A6.A7.①该观点是错误的。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途
径也必定是各不相同的,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中国在发展的不同时期都面临特殊的实际情况和具备不同的时代特征,有其特殊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因此,必须要深刻分析中国的国情。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存在脱离普遍性的特殊性,在分析矛盾特殊性时不能离开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其本质特征,这对于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都具有普
遍意义,是无产阶级的武器。每个国家的发展,都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④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发展,就需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8.①答案示例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性质、宗旨、根本立场;②答案
示例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居于领导地位,是领导核心地位,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③答案示例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主要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解析】【分析】背景素材: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前行。考点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1题详解】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应对应“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对应C。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应对应“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
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对应D。③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对应“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应A。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
的,对应“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应B。【2题详解】A: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A排除。B:中国共产党一直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这不是题中所讲的“主
题”,B排除。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C正确。故本题选C。【3题详解】ABC: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而不是其依靠力量、阶级基础,A正确,BC排除。故本
题选A。【4题详解】A: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小康社会,A排除。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符合题意。CD: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C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CD。【5题详解】A: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创造美
好未来所作的贡献,是纯粹的无私的全面的,这意味着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往来、团结合作、共同发展,A正确。B:中国不谋求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B排除。C: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C错误。故本题选A【6题详
解】A:“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国家性质,在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A正确。B:应该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为全民谋福利”,B错误。C:试题考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不
符合试题指向,C排除。故本题选A。【7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为中国共产党人,要求调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人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就没有必要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回答说明
类主观题,注意知识逻辑与材料逻辑的整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评析上述观点→可联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信息②:深刻分析中国国情→可联系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中国的特殊性、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特殊性。。有效信息③:已经有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有效信息④:总结→可联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
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的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方法论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析。【8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
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为中国共产党,要求调用党的领导、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根本立场、党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答依据类主观题,侧重回答教材与材料相关的基本观点、原理。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
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的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然后整合分析。二推动我国
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相关部门制定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9.我
国数字经济领域首部国家级专项《规划》终于落地了,将为我国数字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指明方向。这表明,国家履行的职能是()A.维护国家稳定B.促进社会发展C.保卫国家安全10.《规划》提出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
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带来的影响是()A.缩小收入的差距,促进收入分配公平B.影响收入,增加居民的按劳分配所得C.在初次分配方面,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的机制11.《“十四五”数字经济
发展规划》中提出从增强数字化治理能力、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目标,就是要更好发挥______在资源配置中作用。(选填:“市场”“政府”)你选填的理由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9.B10.C11.①.政府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市场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有可能会导致个人数据
泄漏、滥用数据进行不正当竞争等现象,所以更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有效治理,规范数据搜集和使用行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考点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9题详解】A:维护国家稳定是指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
动,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制定《“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此无关,A排除。B:促进社会发展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
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制定《“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表明国家履行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B符合题意。C:保卫国家安全属于国家对外职能,制定《“十四五”数字
经济发展规划》并不涉外,C排除。故本题选B10题详解】A: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一定程度会拉大收入差距,不利于收入分配公平,A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这不属于按劳分配,B错误。C:数据要素参与分配,这会促进在初
次分配方面,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的机制,C正确。故本题选C。【11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为政府,要求调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在发
展数字经济中的作用。回答说明类主观题,关键在于知识要点与材料信息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更好发挥_____________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可联系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有效信息②:增强数
字化治理能力、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两个方面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目标,更好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可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
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三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
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出台,意味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12.《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根据《意见》,2025年,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这折射出()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B.先进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
展C.上层建筑能推动经济基础发展13.在节能减排的理念下,新能源车迎来令人可期的发展前景,2020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69万辆,同比增长140.7%。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新能源车
出口量以及百姓对于新能源车需求量的增长,见证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贯彻落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发展理念,也见证着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产业的迅速发展。14.新能源车走进
千家万户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漏洞和问题。(案例分析)徐汇某小区,在距离2号楼边上不到2米地方,3号楼二楼楼主为自己安装了一个新能源车充电桩,该充电桩非电力公司统一安装,邻居为此提出严正抗议,认为侵犯了邻居的安全权,强烈要求拆除充电桩,避免安全隐患。
依据民法典,你认为该车主应该秉持怎样的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又该如何回应邻居的要求?15.国家相继出台政策,助推新能源车行业健康、规范、持续发展。请根据遇到的困难选择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或根据宏观调控政策推测拟解决的问题。A
.加强充电等配套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B.新能源车企混杂,行业规范有待更加完善;C.对购置新能源车消费者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D.燃油车销售量仍持续上升;新能源车购买热情不大;E.进行适度的财政补贴,加大企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突破核
心技术瓶颈。新能源车目前遇到的困难宏观调控政策续航里程小,不能满足出行需要;技术不成熟,安全性不高①_______。充电不便,充电桩少②_______。③_______。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所得税的利率,加强对燃油汽车的征税力度④_______。完善新能源
汽车生产准入规则,加强生产、销售等环节的监管力度年轻一族想购买新能源汽车,但存款有限⑤_______。【答案】12.B13.①.绿色②.创新③.开放④.共享14.应秉持的原则:方便生活团结互助。行为选择上,车主在为自己便利行使权利时,应当照顾到相邻方的利益。首先进行协商,妥善处理邻里关系
,尽量避免纠纷升级;如沟通不畅,可以通过居委会、业委会进行和解,促使发生纠纷的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和解不成的,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原状或排除妨害。另外,在诉讼的过程中也可以向法院申请诉前调解,在解决问题的
前提下,尽最大可能维护邻里关系。15.①.E②.A③.D④.B⑤.C【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充电桩引发纠纷、新能源车行业。考点考查:相邻关系、宏观调控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12题详解】A:材料强调的
是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内容”,A排除。B:根据《意见》,谋划了未来绿色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这说明先进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B正确切题。C: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才能推动经济基础发展,C
错误。故本题选B。【13题详解】本题属于填空题,可参照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回答,详解略。【14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为“你”,要求调用相邻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车主应
该秉持怎样的处理相邻关系的基本原则。回答案例分析类主观题,应侧重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楼主为自己安装了一个新能源车充电桩,该充电桩非电力公司统一安装→可联系相邻关系。
有效信息②:邻居为此提出严正抗议,认为侵犯了邻居的安全权,强烈要求拆除充电桩→可联系相邻关系的处理。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的相邻关系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分析。【15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主体
为“国家”,要求调用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运用宏观调控解决材料中的问题。回答措施类主观题,应侧重回答“怎么做”。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续航里程小,不能满足出行需要;技术不成熟,安全性不高→可联系宏观
调控政策E。有效信息②:充电不便,充电桩少→可联系宏观调控政策A。有效信息③:降低新能源汽车企业所得税的利率,加强对燃油汽车的征税力度→可联系D。有效信息④:完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加强生产、销售等环节
的监管力度→可联系B。有效信息⑤:年轻一族想购买新能源汽车,但存款有限→可联系宏观调控政策C。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的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对应材料信息分析。四推进依法治国坚定法治信仰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持续探索、不断推进法治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已成为我们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光辉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继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法治保障,让法治深入人心。16.下列图表所反映的主题是()中国人权保障事业不断法律化、制度化♦生命权的法律保障♦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的法律保障♦平等权的法律保障♦政治权利的法律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障♦
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权利的法律保障A.人权保障观念深入人心B.人权保障事业有法必依C.人权保障事业法治护航17.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虚拟空间不是虚假空间。在网络空间,公民也必须合理合法行使自己的表达权、监督权、批评权、建议权等权利。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
边界的,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主要表明在我国()A.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公民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利C.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18.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民法典》,并于
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这表明()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B.法律已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手段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机制创新19.2021年1月,中共中央正式向全社会发布《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
20—2025年)》,强调指出:“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这一要求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____。20.(多选)法律实施过程中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
法治轨道,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举措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是()A.承担职能,加强政务诚信的建设,治理政府失信行为B.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C.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D.加强人权的司
法保障,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21.覆盖一个中国人从出生到死亡全过程、涉及市场经济运行规则、达1260多条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是一部“富民兴国”之法,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它将
助力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原因是()A.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B.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C.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22.某公司员工
易某上班时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被部门领导通报批评。此后,易某又两次在上班期间擅自离岗,公司人事部门对易某作出记过失3次的决定。两个月后,公司以易某12个月内累计3次过失,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与易某的劳动合同。易某认为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违法,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公司提出,《员工日常管理奖惩
条例》中明确规定,若员工12个月内累计3次过失,则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易某已阅读该条例并签字承诺自愿遵守,故公司拒绝支付赔偿金。请运用所学内容,评析公司单方解除与员工易某的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
,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答案】16.C17.C18.A19.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0.ABC21.B22.公司单方解除与员工易某的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合法的
。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劳动者要享受权利,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易某显然没有履行自己的劳动义务,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等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第2款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
除劳动合同。【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法治建设、劳动纠纷。考点考查:法治建设、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的解除等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16题详解】C:表格显示我国人权各个方面均有相应
的法律给予保障,这说明人权保障事业法治护航,C符合题意。A:表格并未显示我国人民对人权保障的看法,也就不能说明人权保障观念深入人心,A排除。B:表格显示我国人权保障事业有法可依,而未涉及有法必依,B排
除故本题选C。【17题详解】C:任何权利都是有边界的,必须要遵守一定的底线,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主要表明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C符合题意。AB:材料并不能得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利”的结论,AB
排除。故本题选C。【18题详解】A: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A符合题意。B: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根本手段”说法错误。B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法律的编纂,并未涉及实施
机制问题,C排除。故本题选A。【19题详解】本题属于填空题,可参照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进行回答,详解略。【20题详解】ABC: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政府承担职能,加强政务诚信的建设,治理政府失信行为,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一网通办”,ABC正确。。D:政府不是司法机关,政府不能加强司法保障,不能建设司法制度,D错误。故本题选ABC【21题详解】A:法的立改废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而不是调整生产关系,A排除。B:制定《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原因是调整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B正确。C: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并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C错误。故本题选B。【22题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设问
主体为公司,要求调用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的解除的相关知识,分析公司单方解除与员工易某的劳动合同的行为是否合法。回答案例分析类主观题,侧重于法律依据与事实依据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上班时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在上班
期间擅自离岗,记过失3次,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可联系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有效信息②:公司解除与易某的劳动合同,《员工日常管理奖惩条例》中明确规定,若员工12个月内累计3次过失,则公司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易某已阅读该条例并签字承诺自愿遵守→可联系劳动合同的解除。第三步:整合
信息,组织答案。结合本题材料载体和设问确定解题所需的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合同的解除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事实依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