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A)历史试题含答案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 页
  • 大小 43.000 KB
  • 2024-10-0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A)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A)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A)历史试题含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段考(A)历史试题含答案.doc,共(6)页,43.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a2f1fc741528d4650e296bc30c1b8dc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1.西周时期,国

君即位要朝于庙,卿大夫就任新的官职也要“告庙”,诸侯觐见天子等重要活动都必须在祖庙举行重大典礼。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安抚子弟功臣,扩大统治范围B.防范诸侯兼并,加强中央集权C.严格等级秩序,维护世官制度D.巩固宗族关系,增强

统治力量2.西周时,周天子号令诸侯,诸侯国间礼尚往来及诗文创作所用皆是“雅言”。从春秋时期开始,各地域的方言逐步显露头角,《诗经》文本大量使用日常生活用语,不同表现形式的口语化、俗语化的歌辞或句式被收入。这一变化()A.折射出政治权力重心的下移B.表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形成C.体现

了各国文化整合的加强D.说明周代礼乐制度重视文化传承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化国为家,君权至上B.职分细化,各负其责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官员众多,政

务繁杂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A.实行节度使制度B.创立三省六部制C.任命文官做知州D.分割宰相的权力5.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绅墓葬中的墓志

署名多以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为主,到唐代官绅墓葬中的墓志署名绝大部分只写官衔,唐代墓志署名的变化,反映了()A.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B.藩镇割据摧垮了世代荫袭的家族C.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6.

南宋宁宗时,已快亡国,皇帝常常下手条,当时称为“御札”,还激起群臣愤慨,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见()A.宋代因为积贫积弱而逐渐衰亡B.宋代相权有其传统客观的地位C.中国传统政治是帝王专制独裁D.宋代重文轻武提升了文臣地位7.作为中央行政制

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

县州、县A.促进地方自主性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

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明代()A.废除丞相违背潮流B.政治体制运行特点C.吏治败坏权臣弄权D.思想批判风气剧变9.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

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10.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11.与希腊诸城邦不同,罗马公民权

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安东尼努斯颁行了著名的“卡拉卡拉敕令”,规定凡是居住在罗马帝国范围之内的自由人全部享有罗马公民权。这一敕令旨在()A.扩张罗马帝国的统治范围B.适应民主制度的发展需要C.扩大罗马帝国的统治基础D.使罗马法形成完善的体系1

2.长期以来,英国国王即位就会被授予终身的关税征收权;到了1690年,议会通过法案仅同意威廉和玛丽可以征收为期4年的关税,1694年又将期限延长为5年。这说明当时()A.英国正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B.国王的财政权力被剥夺殆尽C.议会掌握了英国的关税主权D.王权被纳入到宪

政的轨道上13.美国宪法规定国会两院通过的法案需要提交给总统予以批准,总统能够否决或者威胁否决他认为有问题的立法。除此之外,联邦宪法第二条第三条款还规定总统“负责法律得到忠诚的执行”。这些规定()A.旨在保障美国的宪政

民主B.体现了分权与相互制衡原则C.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D.表明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14.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际中议会倒阁却极

为频繁。这表明当时()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C.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15.宰相俾斯麦提交的议案因帝国议会的反对而遭到否决后,采取强硬的手段,把议员请到了宫里,直接对议员宣称议案已经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解散了帝

国议会。这反映了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A.仍然为君主专制政体国家B.宰相有权解散帝国议会C.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D.皇帝形式上掌握着国家大权16.“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

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这一评论最符合()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过程B.德国帝国制的形成过程C.美国总统共和制的形成过程D.法国共和制的形成过程17.中国古代家训灌输忠孝观念,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到了近代,则强调经世致用,重视培养工商业意识,注重培养世界

视野。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引导宣传B.家族发展繁荣的需要C.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D.自然经济的解体18.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A.反映了中国国

际地位的提高B.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C.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19.马克思在《中国记事》中写道:“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显然是:欧洲人的干涉,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所引起的现存政权的震动,白银的外流,外货输入所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

坏,等等。”由此可推知,马克思认为()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正义性B.洋务运动客观上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C.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爱国的进步性质D.欧洲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20.有

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A.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B.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C.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D

.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21.1912年春,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两个“临时”的提法从本质上反映了()A.孙中山不计个人名利的本质B.革命党人为袁世凯夺权留了余地C.中华民国政权还缺乏人民支持D.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精

神22.“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它的根本意义在于其他下层民众借助学生运动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材料描述的运动()A.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迈出中国近

代化历程的第一步23.1927年11月后,诸如“暴动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等词语频繁在中国共产党的文献中出现。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完全放弃了俄国革命模式B.开始认识农民革命的力量C.“左倾”错误思想占主导D.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24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的资料记载:“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真实地反映了武汉会战后战争特征B.材料中的“某战场”是指中

国的正面战场C.“犬牙交错”是因为全民族抗战尚末形成D.材料反映相关情况主要出现在抗战初期25.1948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在石家庄召开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542人,其中共产党员376人,

非党人士166人。在大会选举产生的27名华北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中,民主人士有8名。这次会议()A.实践了新民主主义政治路线B.表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基本胜利C.标志着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确立D.体现了鲜明的社会主义原则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26题20分、27题20分、28题10分,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西周是宗族统治的鼎盛时期,宗族体系十分发达,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家庭,通过分封制的形式建立起来,以宗法制作为维系的纽带。天子的权力是上天授予的,诸侯国是由天子

分封的,卿大夫的采邑则是由诸侯分封的,天子、诸侯、卿大夫之间有天然的血缘联系和政治婚姻关系,既是亲戚,又是君臣,自然就形成了下级贵族臣服于上级贵族、全体贵族臣服于天子的政治隶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摘编自雷海宗《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

,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不久行中书省便成为固定行政区。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各省设有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等,又有郎中、员外郎、都事等分管省内各种事务。丞相、平章大多由蒙古亲王充当,权力极大,除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吏以外,有权自选官吏。各省

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简析西周政治制度推行的意义。(10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

元朝地方体制较之西周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不同的原因。(10分)27.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

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

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

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

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01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5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

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

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10分)(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6分)(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4分)28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

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

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DAACABCBCCCD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BCACCABDBDA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三小题,其中26题20分、2

7题20分、28题10分,共50分)26.(1)(10分)特点: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贵族统治集团等级色彩鲜明。(6分)意义: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稳定了周朝的统治秩序;扩大了周文化的传播范围,对家国观念的形成

产生深远影响。(4分)(2)(10分)不同:地方宫员主要由中央直接任命,不得世袭;行省权力分化,相互牵制;地方行政区划更加周密。(6分)原因:秦汉以来,分封制弊端日益显现,郡县制不断发展、完善;元朝统治者(或忽必烈)适应统治需要

,推动制度创新。(4分)27.(1)(10分)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2分)(2)(6分)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6分,每点2,任答3点6

分。)(3)(4分)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4分)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

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28.(10分)变化:从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到近代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

主义在华特权。原因:近代早期以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利用了一战和二战的有利国际环境,尤

其是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44974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