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福建省福州市闽江口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 历史答案.docx,共(4)页,33.02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f7c579f7454ad9d5c63c39b1f04785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闽江口协作体期中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根据材料可知,在西周早期的殷遗墓葬中体现商朝文化的酒器与体现西周文化的食器相等,到了西周晚期,酒器逐渐减少,食器增多,这说明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交流,周
文化最终得到了殷遗后裔族群的广泛认同,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西周文化逐渐取代殷商文化,而不是继承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C根据材料可知,当时处于战国时期,而秦国的人才来自
周边国家,说明人才选拔不拘一格,形式多样灵活,适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故C项正确;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标志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具体选官标准,排除B项;布衣将相格局出现在西汉初年,排除D项。3.D由题干中“少数民族首领石勒、符坚……以‘中国皇帝’自居”“北魏……以‘中国’自称
”“东晋和南朝更是以‘中华正统’自居”等信息可知,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均自称“中国”,旨在论证统治的合法性,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4.B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在河西地区进行军屯,开元时期,驻军可以携带家口,已
经具有移民性质,这一做法加强了中央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同时这些移民促进了河西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河西地区的发展,故B项正确。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就已经形成了中西文化交流通道,排除A项;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排除C项;唐朝军屯的目的
是加强对河西地区的控制,巩固统治,排除D项。5.D由题干中的信息“改变了原先奴隶主可以任意杀害奴隶的传统”可知,该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奴隶的生命权,有利于缓解其与奴隶主阶级的矛盾,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法律规定并非只针对某个民族,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君权”
的变化,排除C项。6.A根据材料“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天下事当与天下共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等信息可知,南宋时期,士大夫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强调在政治活动中
合理规范的“共治”意识,故A项正确。祖宗之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涉及御史的劝谏活动,但不能直接反映官僚机制的运行,排除D项。7.C由题干中的信息“桑、枣果树,均免除赋税”可知,政府此举
提高了百姓种植桑、枣等果树的积极性,有利于桑叶、枣等产量的提高,推动其商品化进程,故C项正确。免除赋税与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明清时期从农耕经济中分离出的新经济因素是指资本主义萌芽,题干中桑、枣果树免除赋税与此
无关,排除B项;政府鼓励种植经济作物并不能缓解人地矛盾,排除D项。8.C根据材料“志于富侈者争趋效”“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引领流行时尚”可知,苏州的社会消费观念出现新的变化,书画临摹、文玩制造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新爱好
,这是对旧有的礼制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市民文化在宋代兴起,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秩序稳定与否,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区域文化发展水平,排除D项。9.B材料表明,1883年的广告在推销缠脚
药,1908年的广告中已呼吁废除缠脚,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解放的深入,传统的封建陋习逐渐被废止,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一定提高,生存状况有所好转,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在当时并没有崩塌,排除A项;材料无法看出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D项无从体现,排
除。10.A由题干中“主权居于至高极尊的地位”“侵犯这主权的,都算是大逆不道”等信息可知,陈独秀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主张国家独立自主,故A项正确。B项中“民主共和”的表述与题干中的关键词“君主”不符,排除;题干中未提及“平等”“反侵略”等主张,排除C、D两项。公众号:全元高考
11.D材料表明北洋时期四川的行政状态十分混乱,行政长官任期短,行政区划不明确,这都容易造成地方治理的效率低下,故D项正确。这一现象是北洋军阀割据,互相争夺权力的外在表现,所以军阀割据是直接原因,根源
则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社会性质,排除A项;北洋统治的瓦解是在北伐开始之后,排除B项;当时地方权力被各军阀控制,没有多少自主权可言,排除C项。12.A根据材料可知,近代报纸用大量版面推送商品信息和广告,内容多涉及民族制
造业、工商业和服务业,结合所学,这与当时的实业救国和国货运动相互呼应,有利于促进近代民族工商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排除D项。13.A材料中民主人士李鼎铭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提出边
区的土地政策过多损害了地主和富农的合理利益,并被接受采纳,这说明三三制原则得到了有效执行,抗日民主政权得到了加强,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政治协商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正式确立,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土地革命的成效,排除D项。14.C根据材料可知,苏联对中国和共产党有了新认识,利
于推动苏联调整对华政策,故C项正确。米高扬访问西柏坡之时,中国执政党仍是国民党,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排除B项;米高扬访问西柏坡虽影响到中国时局,但不能起到加快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作用,排除D项。15.C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正是大规模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大量文
盲的存在影响经济建设的推进,开展扫盲运动正是为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扫除文盲与扩大干部队伍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化,排除;1952年底已经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16.B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崛起,题干中相关数据的变化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题干中的“建制镇”不属于城市,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发生于21世纪初,晚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984—1988年”,排除。17.(1)趋势:先秦时期史权较大
,秦代史权下降,汉至唐代有所上升,唐高宗以后不断下降,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4分)(2)原因:中国古代的史权与君主专制的演变密切相关。周人重视“以史制君”,史权较大;战国至秦代,法家思想盛行,强调君主专制,史权下降;从西汉到唐高宗朝,重视吸取前代灭亡的教
训,强调对君主的监督,重建记注制度,史权上升;唐高宗以来特别是清代,为适应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史权最终蜕变为君权的附庸。(8分)评价:中国古代重视史权的作用,强调对君权的监督,是国家治理的一大进步;但是随着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制度最终失去了作用
。(2分)18.(1)原因:理学广泛传播,提倡忠节观念;批判王安石这一官方意识形态的需要;南宋偏安,急需忠节观念维系王朝稳定。(6分)(2)特点:“忠节传”地位突出,记载人数大幅增加;书写呈现出模式化特点,略去忠节事迹,突出忠节主旨;所表彰忠节人物与反抗清
政权无关。(6分)19.示例:(1)李鸿章访美时,正值《马关条约》签订不久,中华民族危机严重,李鸿章代表清政府访问欧美强国,寻找强国方略。美国出于获取更多在华利益的目的,十分欢迎李鸿章访美,美国民间出于对中国的好奇,也很关注。从漫画中的高楼大厦
,也能看出当时美国经济的高度发达。(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从英国画报对辛亥革命报道可以看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革命的复杂态度,出于维护在华利益的目的,对革命不支持,用中国小皇帝的形象引发人们对清政府最高统治者的同情,嘲讽、否定辛
亥革命。(4分,言之有理即可)(3)法国画报基于西方价值观,对于辛亥革命持相对肯定的态度,但是对于革命中出现的假共和、真独裁的问题持否定态度。袁世凯剪辫,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周围的人是一副奴才的嘴脸,袁世凯完全是一个封建统治者,对袁世凯的剪辫行为加以嘲讽,让人对中国革命的未
来担忧。(4分,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0.(1)不同: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破除旧的社会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吸取苏联的教训,要探索发展适当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
分)(2)趋势:从计划走向市场,融入世界市场。(2分)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