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自贡市田家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 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x,共(9)页,53.037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e21ebcf6f9da9f76678559f8e8ccf3e.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二下学期历史半期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48分)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古希腊哲学A.具有科学因素B.反对人文主义C.
重视天人关系D.宣扬无神论【答案】A2.1599年,莎士比亚取材古罗马历史著作《名人传》,创作了历史剧《凯撒》。剧中杀死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斯特落得最终失败的下场,引发了时人对弑君正当性的思考。这一现象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启蒙运动的平等观念C.人文精神的深入发展D.古罗
马的自然法精神【答案】C3.1733年,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一书中赞扬培根是现代科学的先驱,赞扬牛顿证明了宇宙的无限、有序的法则,赞扬洛克揭示了人是理性动物,并发出“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都更像英国”的感叹。由此可知,他A.侧重科技领域研究B.
认为英国发展领先全球C.倾慕英国政治制度D.在旧的制度下倡导理性【答案】D4.吴军在《全球科技通史》中指出,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它却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机械论在启蒙时代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它A.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B.揭示了
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D.形成了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答案】A5.杜尚认为,如果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都会受到“高贵”的奴役。1919年,他给自己临摹的《蒙娜丽莎》加上了小胡子,这幅“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也成了西方绘画史上的
名作。该作品所属的艺术流派是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答案】D6.路德认为上帝设立了两个王国:一个是属灵王国,即教会。在属灵王国,人是完全自由的;一个是俗世王国,即国家。在俗世王国,人是受国王管辖的。二者都是上帝的王国,但两者是完全独立的。路德此言论A.有利于民族国
家的形成B.意在维护世俗君主的专制统治C.否定了对基督教的信仰D.直接指导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7.伏尔泰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学并非西方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伦理的格言。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
奥义。由此可知,伏尔泰意在A.建立一个中国式的伦理社会B.利用儒家思想反对教会专制C.废除对基督教神学的信仰D.用开明君主制取代专制王权【答案】B8.马克思认为所有社会制度都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自人类有史以来,一种社会已让位于另一种社会。……所以,他满怀信心的预言,资本主义制度将
让位于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自然科学方面与马克思这一认识不谋而合的是A.经典力学理论B.光电效应理论C.生物进化理论D.量子力学理论【答案】C9.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被称为世界艺术史上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巨幅“滴色”画。他把笔尖浸
入盛着通常颜料罐子中,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画布上,凭着直觉和经验从画布四面八方来作画。该类型的作品A.注重通过绚丽色彩表达内心情感B.意在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C.强调走出画室捕捉光和色的变化D.否定理性注重
自我情感表达【答案】D10.下表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发现。据此可知物质名称原子电子质子中子夸克发现时间1833年1897年1919年1932年1968年说明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微粒电子和原子核组成原子组成原子核的物质组成原子核的物质中子内部的物质A.物质运动规律基本被人
类掌握B.夸克的发现打下了量子论的基础C.原子的发现是认识微观世界的开端D.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答案】D11.瓦特在他的蒸汽实验笔记中说,中国人发明的茶壶是人类设计出的最好的加热器。在实验当中,他亲手画实验用的茶壶的草图,使用茶壶做
蒸汽实验,有时用麦片粥把茶壶的盖子黏住,用它来观察潜热现象。这可以用来说明A.实践活动孕育技术创新B.中英交流推动机器发明C.生活习惯影响发明创造D.科学实验源于日常生活【答案】A12.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么”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
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A.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快餐行业创新B.经济发展丰富人们饮食结构C.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D.城市生活方式受互联网影响【答案】D13.在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较多带有神徽的玉琮;殷商帝王墓中也出土了与良渚文化
遗址中形状相似的玉琮,但没有神徽;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发掘出与商王朝时期一致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当时A.南北文化渐趋一致B.中华文化多元一体C.区域文化交流频繁D.古蜀文化相对先进【答案】B14.“卿大夫朝考其职,昼讲其
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后即安。”《国语》里的这一记述表明卿大夫()A.在所处的诸侯国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由所在诸侯国的国君考察其才德而任命C.在其“家”内,世代掌握所属都邑的军政大权D.是西周、春秋时国王、诸侯及士所分封的臣属【答案】C15.有学者指
出,西周大学(国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同时又是贵族成员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奏乐之处,并且兼有礼堂、会议室、俱乐部、运动场和学校的性质,是贵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大学A.存在着官师不分的现象B.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C.是官员培训
的专门机构D.具有为政治服务的职能【答案】D16.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在定位包括自己国家领域的地域时,大都会不厌其烦地通过各种形式顼自己的历史与夏商周三朝相关联。楚国则将本国历史往前推,从黄帝之孙颛顼开始,对三代历史则予以消极评价。这一现象反映
了A.“家国一体”观念已初步形成B.各诸侯国对统治正当性的争夺C.楚文化与中原仍有根本冲突D.百家争鸣存在瓦解共识的危害【答案】B17.中国古代,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
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且遭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小农经济形态的长期存续B.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C.农业生产水平的长期停滞D.农村租佃关系的迅速发展【答案】A18.中国古代,儒家注重道德自律,以人的自我完善为治国的出发点;道家特别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有序,主
张从自然规律中汲取治国的智慧;而法家则更注重于制度规范,以法的严密强化为治理的出发点。三者治国思想体现的核心精神是()A.强调德治,平易亲近B.温和调节与冷酷强制相结合C.切合人事,实用理性D.自然探索和社会实践相促进【答案】C19.许倬云指出:汉武帝时代,政府用重税劫夺工商业的财富,打击城市经
济,中产以上皆破产。以农村为基础的农舍手工业遂成为生产日用品的主力。地方产品经过帝国铺设的全国道路网,发展为一个全面的资源交流网络。该学者认为,汉武帝时代的政策的主旨是()A.巩固君主专制制度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C.打击工商业的发展D.加强全国各地经济联系【
答案】B20.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下表是汉代不同时期的部分汉赋介绍。表中信息反映了A.批奢折射出汉代的繁盛B.倡俭是汉代主流治国思想C.汉赋受到佛道思想影响D.时代风貌影响了汉赋创作【答案】D21.《氾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齐民要
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材料本质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B.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C.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D.中国古
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答案】B22.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规定:“妻悍而夫殴笞之,非以兵刃也,虽伤之,毋罪;妻殴夫,耐为隶妾。”“妇贼伤、殴詈夫之泰父母、父母、主母、后母,皆弃市。”由此可见汉代A.重视缓和社会矛盾B.延续了先秦的宗法制度C.司法体系严密细致D.律令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答案】D
23.据史料记载,汉武帝经常更换年号,通常每隔六年或四年即换一个新年号,象征新的开始。王莽代汉,制造大量祥瑞,以证明自己是应天受命的新君,国号也改为“新”。据此可知A.社会矛盾倒逼政府变革B.君主集权促进思想革新C.主流观念影响政治行为D.政治权威源于文化演变【答案】C24
.有学者统计如下:齐鲁儒学学者占比《史记·儒林传》71.79%《汉书·儒林传》45.60%《后汉书·儒林传》36.36%这种变化表明A.儒学传播范围日益扩大B.区域经济发展较不均衡C.佛道思想冲击儒学地位D.商品经济冲击传统观念【答案】A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玉门枣产于甘肃玉门一带。西汉时,上林苑中有来自各地进献的名果异树,就包括玉门枣。人们在将枣作为果品或作为果腹食粮之余,已经发现了它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录262药方,其中40方用到大枣、
枣膏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将枣的功用定位为“食之可以安躯,益气力。”汉代人将枣视为仙人所食之物,也曾将玉门枣与“西王母枣”并列关联,透露出汉代社会意识所见信仰世界中有关神仙饮食生活的相关信息。——摘
编自王子今《“玉门枣”:丝路“远方”“名果”象征》材料二哈密瓜属于中亚厚皮甜瓜种系。秦汉以来的文献中已有记载,至迟可追溯到《后汉书》。据记载,它主要分布在甘肃西部及新疆地区,曾一度东达河西走廊中部,但移种内地多因环境,生长不良。它长期被视为
珍品,价颇贵。清康熙年间,哈密地方首领开始向清廷贡瓜,遂名哈密瓜。随着新疆政局日益稳定,各族深入交流,贡瓜成为年例。每年来自新疆的进贡队伍浩浩荡荡,社会影响显著,既激发了内地民众对哈密瓜的强烈兴趣,使其受到广泛欢迎,也促进了新疆当地种植业的迅速发展。——
摘编自程杰《论我国古代瓜业的历史发展》(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人眼中枣的价值。(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种植、利用哈密瓜的特点与影响。(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内地得以认识、了解玉门枣与哈密瓜等西域农产品的原因。【答案】(1)价值
:园林美化;食用充饥果腹;保健药用功能;神灵崇拜(信仰)的衍生。(2)特点:种植历史悠久;种植地域性强(或内地难以推广种植;或种植范围有限);内地数量稀少;经济价值高;作为贡品具有政治意义。影响:促进了新疆农业发展;加强了边疆与内地交流;
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丰富了国人瓜果食用种类;推动了休闲饮食文化发展;有助于民族交融。(3)原因:国家统一疆域扩大;丝路开发交流频繁;编撰农书的历史传统;文人笔记笔录习惯;国内民族关系改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浩浩长江,波涛万里,把握住它的几个大转折处,就能把长江说个大概;读史也须能把握历史的变化处,才能把历史发展说个大概。关于中国古代历史变革,王国维写道:“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商周之际”,王家范指出“古贤多
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钱穆认为:“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转变,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答案】示例一:论题:商周文明的渐
变演进论述:从商到周是中国古代的变革之世,周朝在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对商朝有很大改变。商代国家治理采取内外服制度,商王是“诸侯之长”,是诸侯联盟的盟主。周朝普遍推行分封制度,周天子是“诸侯之君”,与众诸侯形成君臣关系,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局面,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是走向中央集权的重要环节。商朝王
位继承采取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方式,并未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统治集团内部并不稳定。周朝确立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稳定了统治集团,强化了统治秩序。商朝迷信鬼神,是“神本”社会。周朝将注意力转移到“人事”
上,强调敬天保民与道德教化。综上,商周之变,不仅是王朝更替,更是制度与文化之变,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影响深远。示例二:论题: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的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逐渐崩溃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小农经济产
生并初步发展。分封制、宗法制走向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特别是战国时期出现改革的潮流,确立起地主阶级的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开始建立。人口流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华夏认同加强。百家争鸣,形成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走向瓦解,封建社会逐步形成,实现了社会形态的转变。其他可供思考的方向:明清产生近代的曙光;先秦到汉代儒学变化等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充(27——约97年)
,字仲任,是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治学以儒家为根基,但也有超越儒家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尽知万物之性,必睹千道之要”。王充认为,读书如果仅限于一经或数经,那是可怜可悲的,要深入思考学术,全面认识世界,还需研习天文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等自
然学科。其二,“事莫名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着力于构建以“事实判断”为基石的方法论,主张任何学问、论点,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治学时必先树立怀疑精神,圣贤之言也需要“考论虚实”。其三,“冀俗人观书而自觉”。东汉时代,民众的文化世界笼罩于官方意识形态和世间的“俗见”之中,迷信、盲从大行其道。
王充对此痛心疾首,他主张:以自己认识到的科学真知,传达于民众之中,使他们不去相信任何未经证实的主张,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从而激扬人的独立性、能动性。——摘编自徐斌《论王充思想文化精神的内涵》(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充思想的精神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王充思想的影响。【答案】(1)怀疑、批判精神;重视考证的求实精神;独立思考的理性精神;重视启发民智的人文精神;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2)进一步发展儒家学说;影响后世学者学风;影响民众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发展了唯物主义思想,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更
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