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答案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 页
  • 大小 442.675 KB
  • 2025-01-19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答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历史答案.docx,共(14)页,442.675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db9e66b2445f77a7f22a03f2186b87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3年12月9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公布。报告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辽河流域的红山文

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等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可以佐证上述结论的是()A.青铜农具的出现B.国家机器的完备C.定居农业的出现D.贫富分化的加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

向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晚期各地区文化出现了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也即逐步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结合所学,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是阶级国家产生的重要标志之一,D项正确;青铜农具的出现只能反映生产工具的进步和青铜铸造业的发展,不是向阶级社会迈进的典型标志,排除A项;国家

机器的完备是在早期国家形成以后,也即夏朝建立以后,排除B项;原始农业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出现,不是向阶级社会迈进的典型标志,排除C项。故选D项。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讲道:“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

代的公开竞选,是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开放的范围,较汉代更为广泛、更为自由。”在钱穆看来,唐代的科举制()A.形成了尚学风气B.终结了贵族政治C.选拔了实用人才D.扩大了统治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汉代到唐代(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唐代的科举制比汉代的选举更开放、自由,扩大了统治基础,D项正确;材料是科举制与汉代选官制度的选拔方式的比较,与尚学风气无关,排除A项;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确立的官僚制度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

B项;材料是关于选拔方式的变化,不能肯定得出选拔的是实用人才,排除C项。故选D项。3.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

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这是因为两税法()A.有助于抑制土地兼并B.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改变了旧的征税标准D.保障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

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可得出,两税法的实行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项正确;材料反映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未涉及抑制土地兼并的信息,排除A项;两税法以财产作为征税依据,改变了旧的征

税标准,但材料强调两税法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C选项不符主旨,排除C项;租庸调制有利于保障农时,排除D项。故选B项。4.下图所示为北宋时期南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A.是统治者以南制北政策的结果B.表明

君主重视官僚队伍的建设C.与北宋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D.有利推动北宋文官政治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北宋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赶上并最终明显超过北方,与南方经济发展,并带动了文化的进步有关,C项正确;宋朝并未实施以南制北政策,排除A项;重视官僚队伍的建设对南北方官员任职都有促进作用,不能解释南方士人任职宰相的时间超过北方的原因,排除B项;推动北宋文

官政治发展的主要是重文轻武政策和科举制,与宰相中南方士人增加直接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明神宗万历十九年后,由各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荐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变成“祖宗定制”,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明熹宗天启年间,朝臣进而

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上述变化表明()A制度建设服从皇帝需要B.决策方式发生根本变化C.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内阁辅政逐渐趋向合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

皇帝直接任命为主。……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的唯一方式”及所学知识可知,内阁大臣由皇帝直接任命为主变为由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人选、奏请皇帝点用成为入阁定制,体现了文官集团对皇权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C项正确;材料

强调皇帝服从制度建设需要,排除A项;明代的决策权仍然掌握在皇帝手中,决策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阁臣的入阁方式,无法得出其辅政趋向合法的结论,并且内阁辅政并未合法化,排除D项。故选C项。6.清朝《续文献通考》称:“自咸丰、同治以来,各省

出人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人之项,转以厘金、洋税为大宗。这种现象表明()A.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B.西方列强经济势力深入C.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改善D.中国已完全融入世界市场【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厘金、洋税在国家财政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反映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列强经济势力的深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进出口比较,无法得出

“对外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的结论,排除A项;厘金、洋税的增多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并未改善,排除C项;“中国已完全融入世界市场”说.的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7.孙中山曾回顾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无不视

他们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庚子义和团运动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肘叹息”。舆论的变化反映出()A.国人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B.反清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C.辛亥革命提升了民族观念

D.国人参政热情的空前高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时空是1895-190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维新变

法思潮居于主流,因此革命派遭到抨击,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人们对革命派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说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逐渐觉醒,A项正确。辛亥革命群众基础薄弱,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义和团运动的影响,并未涉及辛亥革命,排除C项;国人参政热情的空前高涨不符合当时国

人对政治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A项。8.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发起了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经过中共的努力,大会通过了共同宣言,指出“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提出“工人阶级要联合全国的农民以及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这次大会()A.找到了民主革命的领导力

量B.使中国革命的面焕然一新C.取得了理论创新的初步成果D.标志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

922年(中国)。根据材料“国际帝国主义和本国军阀也是我们的敌人”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国情后,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联合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并不是教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而是灵活运用,取得了理论创新的初步成果,C项正确;1919年五四运

动后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排除A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焕然一新,排除B项;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9.1964年我国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后,与之相关的宣传画层出不穷(如图所示)。这些作品意在()的的A.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D.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

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据宣传画中“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勤奋学习”“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字样,可知宣传画意在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热情,C项正确;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宣传画内容主要是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看不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排除B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

障人民当家作主,而宣传画内容主要是学习的学生、体育锻炼、工业生产等,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0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均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

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D.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7年10月22日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第1次会议在日内瓦举行,确定工作日程,到1992年10月,这个阶段主要是审查我

国对外贸易制度,由缔约方判断我国的对外贸易制度是否符合关贸总协定的基本要求,虽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是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的,但直到1991年,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国内还是一个禁区。直到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

主义;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谈判第一阶段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D项正确;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位居世界首位,排除A项;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并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排除B项;

材料强调对外开放,不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埃及人对神的敬畏来源于原始社会对自然力的崇拜。埃及法老一向宣称自己就是太阳神(拉之神)的化身,后来又信仰阿蒙神便成为阿蒙神的代言。王国的国王既是国家

领导者又是国家最高级祭司。由此可知,古代埃及()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王权受到教权制约C.宗教氛围较为宽松D.政教合一体制嬗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古埃及人对神的敬畏

来源于原始社会对自然力的崇拜”“法老一向宣称自己就是太阳神(拉之神)的化身,后来又信仰阿蒙神便成为了阿蒙神的代言”可知,在古代埃及中,王权是与神权相结合的,王权从来源到行使过程中,都要以神权之名,A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古代埃及的教会

,无法得出教权制约王权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只是强调古代埃及法老借助神来加强王权,无法说明宗教氛围较为宽松,排除C项;古埃及政教合一体制嬗变只能反映部分材料,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古代埃及王权与神权的结合,排

除D项。故选A项。12.下图是1406-1660年英国小麦价格变化图。这一变化可以用来研究()A.圈地运动B.物种交流C.商业革命D.价格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06-1660年(英国)据

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发了白银贬值和物价上涨,被称为价格革命,图中数据表明1500年以后年英国小麦价格的加速上升趋势正是价格革命的体现,D项正确;圈地运动指的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排除A项;物种交流材料并未体现,排除B项;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长、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商业中心的转移等,排除C项。故选D项。13.巴黎公社的主要领导人德勒克吕兹曾写道:“自

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在这些字眼里包含着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只要名副其实的人类社会存在下去,这个社会就不会有别的理想!”该主张表明公社()A.已认识到马列主义的本质B.追求建立公正的理想社会C.具有与时俱进的基本特征D.对理想社会进行科学构想【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的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德勒克吕兹主张“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在这些字眼里包含着绝对的、永恒的真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

人类社会永恒的真理,B项正确;从材料中“自由、平等、博爱!——这就是我们的纲领”可知巴黎公社还停留收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的影响,并没有认识到马列主义的本质,排除A项;这时期,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但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并没有选择科学的理论做指导

,也就是没有与时俱进,排除C项;德勒克吕兹的主张只是一种愿景,并不是科学构想,排除D项。故选B项。14.一位政治家评论20世纪30年代的某一实践时说:“这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

败。”该实践()A.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B.有效维护了欧美国家的利益C.推动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急剧下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据材料“这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胁的‘彻底投降',是英国未经战争而遭到的一次可耻的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实践是指,1938年,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

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A项正确;《慕尼黑协定》符合纳粹德国的利益,并没有有效维护欧美国家的利益,排除B项;亚欧策源地形成是1936年,排除C项;《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外交政策的体现,不能反映欧洲经济状况,排除D项。故选A项。15.下图为二战后部分时期美国移民来源地

的变化情况。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A.美国经济的强大吸引力B.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C.美国多元文化的包容性D.冷战导致难民涌入美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

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美国。材料表明二战后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对美国的移民整体都是成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全球的联系在加强,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强调美国移民地来源的变化,而美国经济的强大吸

引力是吸引移民的因素,并不是变化的因素,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移民美国的情况,不涉及美国多元文化,排除C项;冷战只是移民的因素之一,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B项。16.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

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A.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B.国际关系实

现了民主化C.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方D.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从20世纪50年代经济贫困等的代名词到21世纪初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体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在二战后地位逐

步上升,并且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表明第三世界国家崛起影响了国际格局,A项正确;当前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国际关系民主化尚未实现,排除B项;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方,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重要力量,而非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瓷器基本情况产地时代浙江地区江西地区福建地区北方地区海外地区北宋越窑、龙泉窑、婺州窑、泰顺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窑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高丽青瓷南宋龙泉窑、越窑、越窑仿官

窑、南宋官窑、江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同安窑、德化窑定窑、磁州窑、钧窑高丽青瓷元代龙泉窑、永嘉窑、泰顺窑、临安天目窑、江山窑景德镇窑、吉州窑浦口窑、德化窑磁州窑、钧窑高丽青瓷(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

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瑟设窑烧造的青瓷)——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材料二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近臣与功臣。这一时期,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经过丁谓、蔡襄等士大夫

的倡导,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盏”。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鹧鸪斑”,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茶家珍之”。此外还有免毫盏、油滴盏等种类,仅宋

代建阳水吉一带就有龙窑99条,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摘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崛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

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答案】17.史料价值:这些瓷器都为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浙江、江西瓷器产地最多,可以实证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是当时重要的生活用

瓷产地。北方名窑产品屡有发现,可表明虽有路途遥远或政权对峙等不利因素,但并未阻断瓷器交流,北方名窑瓷器依然成为了南方地区日常用瓷的重要来源。高丽青瓷的大量发现则进一步证实了宋元时期明州与朝鲜半岛的密切往来。18.示例1:因素:海外贸易发展。理由:宋代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

大宗出口的商品;福建有泉州等对外贸易港口,便利建盏对外输出。示例2:因素:经济重心的南移。理由:经济重心南移,推动福建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为建盏制造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元时期的中国。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宁波市区宋

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光器基本情况”和所学可知,关于史料价值可从实物史料、瓷器生产地、经济之间的交流及对外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如这些瓷器都为实物史料,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浙江、江西瓷器产地最多,可以实证宋元时期南方地区是当时重要的生

活用瓷产地。北方名窑产品屡有发现,可表明虽有路途遥远或政权对峙等不利因素,但并未阻断瓷器交流,北方名窑瓷器依然成为了南方地区日常用瓷的重要来源。高丽青瓷的大量发现则进一步证实了宋元时期明州与朝鲜半岛的密切往来。【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宋朝。第一小问是因素,结合所学从海外贸易的

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来举例。第二小问是理由,示例1,结合所学从宋代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泉州等对外贸易港口便利建盖对外输出的角度分析;示例2,结合所学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长城的意义在最后一个王朝发生重大转变。康熙帝的名言“在德不在险”“众志成城”对长城进行了功能上和道德上的双重否定。其实,长城意义的骤降并非由于人们道德上的觉醒,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

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取代长城的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德”,而是那个实实在在的理藩院。弱化草原社会的军事属性,利益不再来自战争,而由贵族政治、宗教组织决定分配。——摘编自唐晓峰《长城内外是故乡》的材料二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势

。……虽然中国建造长城时,美洲还没被发现,可惜今日长城老而无用了。”三十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在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下长城被赋予了新的“身体”,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1935年田汉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写道:“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

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长城由此升华为一座更具精神意味的、新的长城。——摘编自吴雪杉《长城:一部抗战时期的视觉文化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简析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

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人对长城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18.原因:多伦会盟,康熙帝接受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册封活佛,直辖于清廷,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加强对蒙古等地的统治。19.变化:

民国初期认为“老而无用”;抗战时期赞美(高度认同)。原因:民国前期,长城军事作用丧失,中外的巨大差距使人们对长城的认知发生变化;抗战时期,民族危机加深,长城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纽带。【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中国。原因

:据材料“满族上层和蒙古族上层的政治同盟,清政府在草原社会实行的政策是其本质原因”可知康熙时期“长城意义的骤降”的原因是清朝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管理和控制,与蒙古族上层结成政治同盟。结合所学可知具体包括:

多伦会盟,康熙帝接受蒙古贵族和喇嘛的臣服;册封活佛,直辖于清廷,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加强对蒙古等地的统治。【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20世纪二十年代末,国内著名报刊《良友》写道:‘……今日长城老而

无用了。’”得出民国初期认为长城‘老而无用’”;根据材料“三十年代初长城抗战爆发后,……出现了人的长城、铁血的长城等观念”得出抗战时期赞美(高度认同)长城。原因:根据材料“在现代物质竞争中,西方每占优胜”可分析得出民国前期,长城军事作用丧失,中外的巨大差距使人们对长城的认知发生变化;

根据材料“‘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意在重新唤起民众对于长城抗战的记忆”可分析得出抗战时期,民族危机加深,长城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纽带。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劳模

主要来自工业战线的基层,一线产业技术工人是主流,评选出来的劳模通常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及良好的生产能力的“老黄牛式”的技术工人。王进喜、时传祥、张秉贵、倪志福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劳模精神的内涵为“艰

苦奋斗、自力更生、无私奉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徐虎、许振超、宋鱼水、陈景润、邓稼先等科研工作者成为代表人物。这一时期的劳模不仅具有无私奉献、拼命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更强调其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和对改革开放事业的突出贡献。——摘编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劳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时代性。阐述: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壮丽诗篇,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如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当时全国劳模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总之,这一时期评选出的劳模精神大多是彰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价值追求。【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

料描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劳模精神、典型特征和代表人物,结合史实,就材料整体或任取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多作贡献”、

“改革创新、创造价值、与时俱进”可得出劳模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时代性;其次,结合“一五计划”、铁人精神、焦裕禄、李四光、改革开放、精神文明建设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阐述。如:新中国建立初期,在“一穷二白”基础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

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谱写了无数壮丽诗篇,也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如掏粪工人时传祥,“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当时全国劳模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要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如:总之,这一时期评选出的劳模精神大多是彰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价值追求。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后

,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

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

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材料二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

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的概念。为此,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

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

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答案】20.影响:改变了美洲的人种分布;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推动了不同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美洲的开发;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或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21.原因:受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影响,美国人才输入减缓;因战时需要大批适龄青年应征入伍,造成高等教育人才暂时断层;美苏冷战影响政府政策,人才培养更多偏重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他领域教育投入与资源有限;西欧、日本等经济恢复,部分人才回流;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部分人才自主选择回流;科技革命的兴起,人

才需求增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影响:根据“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得出改变

了美洲的人种分布;根据“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得出促进了美洲新人种的形成;根据“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得出推动了不同文化的融合;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了美洲的开发;根据所学,从消极角度概括

,可得出给美洲土著居民带来灾难(或挤压印第安人生存空间)。【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5年至196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及

所学可得出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国人才输入减缓;因战时需要大批适龄青年应征入伍,造成高等教育人才暂时断层;根据材料“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

且呈常态化趋势”及所学可得出美苏冷战影响政府政策,人才培养更多偏重于国防科技领域,其他领域教育投入与资源有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还包括:西欧、日本等经济恢复,部分人才回流;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部分人才自主选择回流;科技革

命的兴起,人才需求增大。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67379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