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docx,共(8)页,84.793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e019081c7f643052fa824868b5b2aa.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历史测试试题评分参考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CBDCDBA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BBAACCCD题号2122232425262728答案DBCABAD
D1.【答案】B【解析】据题干信息,西周时,各级领主封地的都城都有固定的比例,马匹兵车及兵员数量都要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制定了一套严格有序的礼乐制度,对贵族阶级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与分封制、宗法制,形成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社会秩序,从而
强化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夏朝初期,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初步形成,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秦朝时期实行郡县制,表明中央集权政体正式确立,西周实行分封制,王
权尚未高度集中,中央集权政体尚未建立起来,排除C项;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贵族继承关系,最突出特点是嫡长了继承制,材料反映的是贵族身份等级的划分与规范,排除D项。2.【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西周
实行分封制,秦汉实行郡县制,由之前以血缘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到通过皇帝任免地方官来强化对地方控制,即由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故选A项;春秋时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强调对中原华夏的认同,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由内外服到分封制再到郡县制,能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遏制”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C项;汉代尊崇儒学意味着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据材料“急行文书……必须立即送达”“普通文书也要于当日送出,不能积压”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文书制度要求不论是急行文书还是普通文书都要及时送达,不可滞留、积压,这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文
书传递的时效性,有利于国家行政管理运转,故选C项;材料强调文书“传递”的时效性,没有提交文书执行的效果,不一定能够直接扩大政府的“影响力”,排除A项;强调文书的时效性,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文书是传达政令的,不能够直
接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据题干“元首”“奥古斯都”“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结合所学可知,“元首”实质上是君主,“奥古斯都”为至圣至尊,实际上是皇帝,说明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了最高国家权力
,实行独裁专制统治,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信息表明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了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独裁统治,并非是强调罗马重视发挥元首在法
律中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屋大维统治时期,元首掌控了罗马国家的权力,没有体现“罗马社会等级差异”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5.【答案】D【解析】题目中明确提到行省制中主要长官掌握军权且通常不授予汉人,以及通过民族防范和
控制来弥补地方权重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与元朝作为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民族征服和统治的背景密切相关,故选D项;虽然行省制确实有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题目强调的是行省制与元朝民族背景的关系,而非单纯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排除A项;题干中提到的是通过不授予汉人主要长官职务来实行民族防范和控制,这并不代表缓和了蒙汉民族之间的矛盾,反而可能加剧了民族矛盾,排除B项;虽然行省制确实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题目强调的是行省制与元朝特定历史背
景(民族征服)的关系,而非与宋代的比较,排除C项。6.【答案】C【解析】据材料“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可知,通过征收“盾牌钱”英王可以招募常备雇佣军,大大提升了英王的军事战斗力,为推动王权强化提供
了军事基础,故选C项;该项收入主要用来招募常被雇佣军,因此增强政府财政实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法百年战争后,骑士制度逐渐衰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12世纪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尚未兴起,因此加速资本主义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7.【答案】【答案】D【解析
】据材料“随着罗马的扩张……导致执政官的权力不断增长”可知,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导致执政官的权力不断增长,这说明对外扩张冲击政治结构,故选D项;“法律不得不延长执政官的任期”说明政治制度没有制约对外扩张,排除A项;从罗马建
城到共和国建立之初,贵族垄断立法权并随意曲解法律以欺压民众,在平民的不断斗争下,古罗马颁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因征服而带来的各种矛盾和经济交往产生的新问题,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排除C项。8.【答案】B【解析】美国宪法规定了国会和总统在军事方面的权力,但二战以前
美国出兵哥伦比亚、古巴以及墨西哥这些行动,却都没有经过国会宣战。这就说明,虽然宪法有明确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规定并没有被严格遵守。这反映出美国民主政治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一些权力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模糊和冲突,故选B项;三权分立体制在美国历史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并没有
脱离现实,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在强调国会的立法权在日益缩小,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虽然总统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权力,但并不能说他始终掌控对外政策的主导权,D项具有片面性,排除D项。9.【答案】A【解析】从题目描述中可以看出,法国在近百年的时间内政体频繁更迭,直到1875年才确立
共和政体,并在1879年逐渐稳固。这充分说明了共和制的确立过程充满了曲折和反复,故选A项;法国大革命本身就是民主共和思想的产物,且题目中并未提及法国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排除B项;题目中虽然提到共和派在1879年控制了议会等关键机构,但并未说明君主派势
力被彻底根除,“彻底根除”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虽然法国在这一时期的政治历程中确实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转折,但将其简单地归结为“激进色彩”并不准确。相反,应该更全面地考虑这一时期的各种因素和影响,以更准确地理解法国政治历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排除D项。10.【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唐朝官僚群体中,士族占比较高,在部分高级职位中占比甚至达
到90%以上,这反映出当时士族政治仍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政府虽然实施了科举取士的制度,但难以撼动旧利益格局,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唐朝官僚队伍中,士庶比例失衡,这与士族的传统优势、制度革新的局限性及社会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并不能直接论证士庶之间矛盾尖锐,排除A项;唐朝科举制度的推行、商业经济的发展
、文化交流与融合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打破了士族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C项;唐朝实施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政府,D项与史实相悖,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D【解析】首先根据材料回忆所学知识,了解训政和宪
政的意思,即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建国三阶段是军政、训政、宪政;在训政阶段,孙中山认为以当时中国国民的素质水平,暂时无法行使作为国家主人权力的能力,因此需要由中国国民党领导国民政府对国民的素质进行训练、教导,
以开化民心,训政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将中华民国最终建设为民主国家,也就是宪政阶段,即通过颁布宪法来确保人民的权力和自由,以及建立一个完善的民主政治体系;其次根据材料”中共、民盟和一些社会贤达提出将......改为民有、民治、民享之民主共和国“可知中共、民
盟和社会贤达强调中华民国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追求民主、自由和人民福祉的政治愿景;由材料中国民党实施宪政遭到反对,以及中共等提出的政治愿景可知国民党在抗战胜利后,即使实施宪政,但仍然坚持国民党一党专政,垄断国家一切权力,维护国民党独裁统治;所以,由上述分析可知,双方之间的
争论是一场民主与专制独裁的较量,故选D项;材料中不仅强调了国民党仍然坚持一党专政,也提及中共、民盟和社会贤达坚持民主,所以A选项说法片面,排除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指的是在人民解放战争阶段,为了推翻蒋介石反动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起了包括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开明绅士、其他爱国分子、少数民族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而材料中并未提及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排除B项;由材料可知,不管是国民党还是中共、民盟和社会贤达人士,双方都认可以三民主义为中华民国的指导思想,在三民主义这个角度,双方没
有争论,排除C项12.【答案】C【解析】据题干分析可知1946年4月的中国正处于争取和平建国时期,此时中共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了各级代表大会的性质以及运行规则,这表明了中共坚持进行制度建设,在积极探索人民
代表大会相关制度,这是对民主政治的一种尝试,故选C项;据所学可知此时处于争取和平建国时期,人民解放战争还未爆发,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9月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时,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土地革命时
期是指1927年到193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1948年”可知此时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且已经进入战略决战阶段,结合所学解放军开辟了许多新的解放区,为巩固解放区政权,在这些解放区中需要一大批合格
的干部,加强党的理论学习,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干部,故选B项;结合所学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阶段,中原局的该项要求是解放军战略进攻的结果,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结合所学毛泽东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
》,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对象、性质、动力、前途等问题,回答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材料强调在解放区培养干部的要求,两者主旨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材料强调在
解放区培养干部的要求,两者主旨不符,排除D项。14.【答案】B【解析】由于上计制度(即官员上报治理情况和接受考核的制度)存在漏洞,使得地方郡国能够挑选擅长欺瞒的人来应付考核。这说明上计制度在防止欺诈和确保信息真实性方面有待完善,故选
B项;虽然题干描述了地方郡国有欺骗中央的行为,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地方势力在日益膨胀,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巡视监察制度,且“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虽然题干描述了欺骗行为,但这并不能直接说明官员腐败现象严重。欺骗行为可能是出于多种原因,不一定是腐败,排除D
项。15.【答案】A【解析】据题干“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即什伍连坐制
度、小家庭制、奖励军功等,这些措施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打击了贵族特权,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国力,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使民“怯于私斗”,“奖励军功”使得“民勇于公战”,有利于激发民众的斗
志,但与“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没有关联,排除B项;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军功爵禄制,打击了贵族阶层的特权,有利于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增强泰国的实力,并非为了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排除
D项。16.【答案】A【解析】据材料“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可知,材料主旨是“理财”,王安石希望通过治国理财来达到解决经费困难的问题,故选A项;据材料“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可知,材料主旨是理财,与军事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理财,与整顿官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主
旨是解决财政问题,未涉及土地兼并问题,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选必一第4课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张居正进行改革,其对应第二类,故选C项;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其对应第二类,排除A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鲜卑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明的封建化改革,属于第三类,排除B项;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宋初统治者有针对性的采取了一系列强化统治的措施,属于第一
类,排除D项。18.【答案】C【解析】据材料“‘巩固君权’......颁布宪法在先,召集国会议员在后”可知,清政府出台的《钦定宪法大纲》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君权,颁布宪法为先,召集国会在后,这显然不能满足立宪派追求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
,因此,激化了立宪派和清政府的矛盾,故选C项;清政府的一系列举措显然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专制,这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并不能推动近代中国改革的深化,排除A项;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结束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颁布《钦定
宪法大纲》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安抚立宪派而非革命派,排除B项;武昌起义爆发于1911年,因此,《钦定宪法大纲》颁布并未直接导致武昌起义爆发,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据题干“清末省谘议局议员的出身背景中有功名的士绅阶层占91%”和“多数议员均曾在中央或地方
政府中担任过职务”可知,清末省谘议局议员的出身中传统士绅阶层占比较高,并且大多在中央或地方政府中担任过职务,属于地方精英阶层,说明清末新政时期,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解决统治危机,清政府实行了新政改革,重视地方精英力量,由此得出地方精英是推动新政的重要力量,故选C项;材料仅是阐述了清末省
谘议局议员的成分结构,清末新政改革事实上并未缓解清政府面临的统治危机,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清末新政,在地方行省设立谘议局,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清朝统治,材料信息也并未体现社会矛盾激化,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督抚势力的崛起,导致中央权力下移,与
材料中清末省谘议局议员的出身背景分析没有关联,排除D项。20.【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凡有通洋务、晓西学之人,即破格擢用,天下之士莫不舍孔孟而向洋学,士
风日下,伊于胡底耶”可知,当时不少中国人接受了西学,D项正确;1901年,科举制尚未被废除,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刘大鹏的个人观点,无法说明社会教化的发展趋势,排除B项;1901年,清末新政刚刚开始,无法说明其全面快速发展,而且刘大鹏一个人的
观点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1.【答案】D【解析】据材料“历任美国总统……不急于补充,以此作为获得支持的筹码”及所学可知,政党分肥制即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仍然存在总统为照顾支持者而任命一些官员
的情况,这说明政党分肥制的影响依旧存在,故选D项;材料强调总统存在着照顾支持者的行为,并未提及文官的政治倾向,故不能得出“文官阶层逐渐抛弃中立原则”,排除A项;结合所学,美国的分权制衡体制体现于总统、国会、最高法院间的权力关系,材料强调美国总统对支持者的照顾,并未提及“分权制衡体制”,
排除B项;材料强调美国总统“任命一些照顾性官员”,并未提及文官与总统的权力关系,不能得出“总统权力受到文官制度制约”,排除C项。22.【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881-1943年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1881-1943年英国文官人数不断增加且速度较快,这一时期英国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和两次世界大战,国家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复杂,文官人数增加契合了社会管理复杂化趋向,B项正确;“解决了”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A项;文官人数增加总体上有利于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排除C项;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排除D项。故选B项。23.【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改革,有利于给子具有高度专业化程度的公务员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以更好地
调动其参与新兴行业发展的积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仅是该制度的试点,并非建立,排除A项;材料中的高薪只针对特定行业的专业人才,故无法据此得出公务员待遇普遍提高,也无法体现公务员岗位吸引力增强,排除B、D两项。24.【答案】A【解析】据材料“不务德而务法......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可知,
重法派的集大成者韩非虽然要君主不务德而务法,但也注意维护宗法人伦关系,故选A项;据所学可知,德主刑辅属于儒家思想的发展,强调德治的主导性,这与法家思想的特点不符,排除B项;礼法并举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主张,与韩非子的主张不符,排除C项;严刑峻法是商
鞅变法及秦统一后的治国思想,这与题中的主旨不符,排除D项。25.【答案】B【解析】据材料“这与当时民间社会普遍流行‘计产育子’等自觉控制人口数量的习俗又有所矛盾”,可知宋代民间存在控制人口数量的现象,而宫
廷画中突出多子多福,在于引导人们增加人口,故选B项;宋代经济繁荣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而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人口,排除A项;民众的心理是控制人口数量,宫廷婴戏题材画反映了统治者的意愿,排除C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而宫廷婴戏题材画主要代表宋朝统治者的意愿,排除D项。26.【答
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唐律疏议》中的开篇《名例律》如同现代的刑法总则,规定了法定刑的种类及基本原则,其他如《户婚律》《斗讼律》《贼盗律》等各篇规定了各种具体的犯罪及相应的刑罚,这
种总则在前、分则在后的体例结构,说明《唐律疏议》具有法律体系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伦理道德方面的内容,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令与律并无严格的区分,甚至可以说令是律的修正、补充,而唐代律、令则有比较明显的界限,排除C项;“完善有关量刑处罚的细则”是指
《唐律疏议》中的《名例律》以下各篇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27.【答案】D【解析】据材料“仍存在未……问题”可知,尽管《民法典》广泛听取了多方意见,但颁布后仍存在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从侧面反映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刚颁布的法典就已滞后,故选D项;材料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典落后于现实,与曲折性(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无关,排除B项;立法
程序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法定步骤和顺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28.【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1979—2009年,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规范企业经营、维护人民权益等,这些法律的制定为民法典
的编纂提供了借鉴,故选D项;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
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B项;民生指人民的日常生活事项,例如衣、食、住、行、就业、娱乐等,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29.【答案】示例科技报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心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
续提升,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弘扬时代精神。黄大年作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
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黄大年矢志不渝践行科技报国理想,是新时期归国留学生心系祖国、报效人民的杰出楷模,将爱国之情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这充分说明,只要每个人心有大国、至诚报国,把热爱祖国的精神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就能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是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时代意蕴,体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重大影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确定一种中国
的“时代精神”,并拟定论题,如科技报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心剂。其次,结合所学论述这一时代精神所处的时代背景,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另外要实现中国梦,也需要弘扬时代精神。再次,结合
黄大年的相关事迹具体论述这一时代精神。如黄大年作为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将爱国之情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中等等。最后,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家国情怀是改革开放新征程的时代
意蕴,体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重大影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证。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评分标准】(1)论题:(2分)①没有论题或不是材料中得出的论题不得分。②根据材料,概括提出的论
题合适准确者得2分,余者酌情给分。(2)阐述:(10分)①能准确全面论证观点,至少举出三个或三个以上论据者得8分,余者酌情给分。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楚、文字通顺,得2分,但全题不得超过12分。③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答
案仅供评分及答题参考。30.(1)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旧的国际商法无法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其他国家商法的影响;重商主义政策的盛行;国家间贸易竞争激烈。(答出其中四点即可)(2)影响:有利于促进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本国的权益;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本国法制的近代化;对后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答出其中三点即可)【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都铎王朝时期的英国。背景:根据材料“英国都铎王朝时期的商法是由中世纪的国际商法向国家制定法发展的一个时期”可归纳出旧
的国际商法无法适应英国发展的需要;根据材“受法国《奥内隆法典》、意大利《威尼斯航海条例》等商法的影响”可归纳出其他国家商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影响及国际间贸易的竞争激烈也是重要因素
。(2)影响:据材料“商业和商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增强了英国的经济实力,为英国成为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促进本国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本国的权益;据材料“19世纪八九十年代,民族资产阶级希望仿行西法建立自己的法制”并结合所学可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
本国法制的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对后世相关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借鉴。31.【答案】(1)特点:德治与教化相结合;以孝悌为核心价值;礼仪与基层治理相结合;以德高望重者为领导;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任四点8分)(2)原因:儒家思想复兴的影响;中央集权的加
强;科举制的发展;传统宗法观念的传承;小农经济的发展。(6分,答出三点即可)(3)作用:在筹集资金、组织人力、整合资源方面发挥强大的动员能力;推动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层公共事业的主体之一,加强了社会治理;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4分,
答出两点给4分)【解析】(1)据材料一“三老的职掌更加明确具体——三老掌教化”材料二“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与敬老仪式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参与”可知,德治与教化相结合;据材料一“‘孝子顺孙’排列其首”材料二“设
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可知,以孝悌为核心价值;据材料二“唐朝有许多地方性的礼仪活动,比如迎接敕使、举办乡饮酒礼与敬老仪式等,往往都有乡村耆老与正长参与”可知,礼仪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据材料二“设
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可知,以德高望重者为领导;据材料一“汉初,政府开始让民间推举50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的人为三老,每乡一人”材料二“每年举办乡饮酒礼时,刺史或县令为主人,设宾、介、众宾等席次,以乡村德高望重的老人充任”可知,维护
封建统治秩序。(2)据材料三“宋代的儒家学者从稳定社会秩序的角度考虑,多主张恢复宗法,重建家族”并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复兴的影响;结合宋朝中央集权的加强可知,中央集权的加强;结合宋朝重文抑武的方针可知,科举制的发展;据材料三“宗族首领为族长,由
他主持同族的祖先祭祀,处理日常事务”并结合所学可知,传统宗法观念的传承;据材料三“有严格的宗族规范和族权统治,但每个小家庭在经济上是独立的”可知,小农经济的发展。(3)据材料四“民间组织所具有的制度性力量,包括组织力、动员力以及整合资源的能力,其往往可
以发挥突出的作用”可知,在筹集资金、组织人力、整合资源方面发挥强大的动员能力;据材料四“桑园围总局公议章程十一条,对领导机构、工程监督、工程款使用、工人管理作出明确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推动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据材料四“桑园围总局还专门制定
了《基工章程》,对施工方案的设计、石料的规格、价格、运输方式等等均有详细说明”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基层公共事业的主体之一,加强了社会治理;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