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共(8)页,80.681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dde1ac455d49c6ddd97c5aaf5a457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
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前两单元。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
里,其食者四之一。”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A.旨在平衡阶级关系B.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C.导致诸侯权力过大D.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2.据《续汉书·百官志》记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于朝廷)……个计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
这一规定()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增加了地方的行政负担C.提高了地方综合治理效率D.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3.从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再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中国古代官制的这一
演变反映了()A.相权不断得到提升B.皇权与相权矛盾缓和C.中枢机构地位低下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4.下表所示为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军机大臣张廷玉荣辱变迁的两则史料。这可用于说明,清代()史料一雍正帝对张廷玉极为倚重,称其为“股肱之臣”
,赏赐无数,委以重任史料二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逐渐失宠,多次受到斥责,最终被削去伯爵之位,因被罢黜还乡A.皇帝决策较为随意B.政治局势影响官员命运C.中央集权达到顶峰D.军机大臣权力起伏不定5.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先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有学者认为,这种改革
在帝国早期难以推行,而在此时却势在必行。改革“势在必行”主要是因为当时罗马()A.统治危机日益严重B.公民政治热情消退C.军事扩张达到极限D.奴隶制经济已崩溃6.1789年,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时,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大幅增加自身政治权利,包括获得与特权等级平等的参与国家决策的机会、建立
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以及拥有对法律制定的实质影响力。第三等级的这些诉求()A.得到了政府的认可B.引发了激烈冲突C.获得了各等级支持D.迅速改变了政局7.民国时期,有学者写道:“现今之政局,可谓派系林立矣,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旗号各异,局势混沌。……派系内部,视同袍为手足;其相互之间,则视
为仇敌;无派系者视派系,皆为祸乱之源。”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当时()A.军阀割据局面严重B.政治协商机制缺失C.政治权力争斗激烈D.民主政治理念淡薄8.1942年夏,抗日根据地开始基层政权改革,规定乡级政权之上设乡政会议,由乡长、副乡长、自卫队长和村民代表若干人组成。这一
举措旨在()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度C.确立人民民主专政政体D.推动国共两党合作抗日9.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当时()A.中央机关结构完整B.制度
构建路径清晰C.行政机构职责明确D.党派之间分工合理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据此可知,孝文帝迁都的主要目的是()A.放松对北方地区的统治B.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C.躲避北方少数民族侵扰D.减少政治改革的阻力11.有学者指出,戊戌变法试图在政治体制、经济结构、文化观念等多个关键且复杂的领域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然而,这一系列
变革举措直接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遭遇了他们不顾一切的强烈抵制和疯狂打压。该学者意在强调,戊戌变法()A.措施不切实际B.内容过于驳杂C.方向总体错误D.失败难以避免12.北宋时期,御史中丞张方平在奏疏中提到:“臣向在翰林为学士,见天圣(1023-1032年)中具员,
两制、两省官不及三十员,今已五十余员……又尝领三班院(北宋前期人事管理机构),见景祐(1034-1038年)中使臣不及四千员。”谏官包拯曾在执行“监祭九宫贵神”任务的过程中,“见以常朝官充摄太尉行事”。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
)A.台谏合一制度功能效果显著B.政府监察架构亟须调整C.监察官员信息来源渠道多样D.政府行政人员办事高效13.法国大革命期间,政府对文官的选拔注重政治立场和革命热情。拿破仑执政后,强调文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这一变化反映了法国()A.政治局势的混乱B.文官制度的完善C.人才观念的
转变D.行政效率的提高14.下图所示是晚清时期《申报》发表的一则公示。“今岁恩科取士,中试者多为权贵子弟,其试卷经复核,亦未见有特别出众之处。”——1895年7月10日《申报》这反映了当时的科举制度()A.选拔标准降低
B.注重门阀地位C.已被权贵垄断D.存在严重弊端15.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公务员任用法》,规定“曾于中华民国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而有功劳者,经证明属实”,即可免试任为公务员。由此可知,《公务员任用法》的颁布()A.提高了公务员的素质B.有利于笼络人心巩固统治C
.促进了民主政治发展D.能够推动公务员制度完善16.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论述(
)A.说明了我国人才工作侧重国际化视野B.确保了我国人才竞争的绝对优势C.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D.消除了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中国古代主要官员考核制度时代制度主要内容战
国上计制每年岁终,地方官员将区域内户口、限田、赋税收入、刑狱、灾变,以及徭役赋税征派,编好上计簿,按时呈报有关部门汉代考课制考核均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主考者提出问题,受考核者需根据政绩实情回答。然后逐级汇总,由县而郡,由郡而朝廷,最后是丞相总其成上奏天子唐代“四善二十七最”考核制以“四善
”“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所谓“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非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国家各部门职掌之间不同而分别提出的二十七条具体标准宋代“四善四最”考核制颁行《守令四善四最》考课法,“四善”仍为唐时的“德义,清谨,公平,勤恪”;“四
最”是“断狱平允,赋人不扰;均役屏盗、劝课农桑;赈恤饥穷,导修水利;户籍增衍,整治簿书”明代“考满”和“考察”制分“考满”与“考察”。前者三年一考,九年三考,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以定黜陟。后者按
八法——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考察内外官吏——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综论中国古代职官管理》(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官员考核
制度的意义。(8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五四宪法”草案完成后,首先在各民主党派、各级国家机关、各人民团体中广泛征求意见,组织了各方面人士8000余人参加讨论,提出修改意见5900多条。修改后的宪法草案于1954年6月16日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向全国公布,号召
全民讨论。到9月11日,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共有1.5亿人参加讨论,各地普遍成立了宪法草案讨论委员会。据统计,许多地区听报告和参加讨论的人数都达到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城市和个别专区甚至达到90%。经讨论,共提出52万多条意见,这些意见最后汇集到宪法起草委员会,有些还最
终体现在正式的宪法文本中。——摘编自韩大元《关于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若干问题探讨——纪念1954年宪法颁布五十周年》材料二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在“五四宪法”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1982年11月26日,时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彭真同志在“八二宪法”修改草案报告中说:“这
个宪法修改草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这中间就包括“五四宪法”的民主原则,最突出的体现如下:一是直接继承了“五四宪法”确认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组建分工负责的国家机构
;二是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民民主指的是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个人面对国家时有充分受保障的基本权利。——摘编自王秀哲《我国宪法的民主价值探寻》(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1954年宪法制定过程呈现出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1982年宪法与1954年
宪法的关系。(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我国宪法制度功能。(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古希腊城邦政府中,每个公民都必须充当审判员,并担任其他各种公职。“但到了公元前3世纪,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在往昔,城邦国家的确存在政治,但那已经变成
地方性的且无关紧要的,因为希腊已处于马其顿大国的掌控之下了。”马其顿军队的征服致使希腊城邦国家多年持续不断的战争和城邦内部的争斗最终终结,也终结了希腊各城邦所享有的自由,马其顿在全希腊建立起专制统治。材料二马其顿军人中对于权力和分配土地的争夺斗争影响着希腊社会。在行政和技术方面
,不学无术的军人们雇用希腊人作为他们的幕僚,于是新的专业化分工出现了。希腊的知识分子成为管理城市的辅助性居民,希腊人丧失了对于城邦政治的最终决定权。此外,马其顿军队的征服在希腊城邦之外造就了一些新城市。虽然亚历山大尽量让新建
城市采用希腊城邦的政治模式,但是他也认识到,他与希腊部属要想以遭人恨的外国佬身份统治广大亚洲帝国,是绝不可能的,因此,他要求属下同他一样尊重亚洲习俗。亚洲的生活方式随着帝国的统一传入希腊城邦社会,从外部加快了城邦政治的瓦解。——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青林《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宪法概念
与宪政制度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述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城邦政治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希腊城邦政治变化的因素。(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方资本主义文官制度
的建立是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走向成熟时期进行的一次政治制度的改革。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加强了政府对社会实行全面管理的能力,如在法国,即便发生权力更迭,文官们依然能够依据既定的政策和法律,有条不紊地继续开展工作。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也
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当代行政人事管理科学化的进程。——摘编自杨明《论现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围绕“西方文官制度”,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参考答案1.B【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周初期根据不同的爵位分封不同面积的土地和不同份额的食邑,这表明分封制通过明确等级秩序和权利义务,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统治结构,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故选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治层面的等级和权益划分,而非平衡不同阶级之间的关系,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出
诸侯权力过大,分封制在初期通过等级和权益明确划分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诸侯权力的过度膨胀,故排除C项;西周的分封制是按照爵位高低而进行划分的,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并未体现公平公正原则,故排除D项。2.A【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朝要求地方官员定期向中央
汇报工作,包括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等重要信息,通过这种方式,中央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地方的情况,从而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和监督,故选A项;虽然地方官员定期汇报工作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加重了地
方的行政负担,故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情况的掌握,并未体现这一制度能够提高地方综合治理效率,且定期汇报工作可能会分散地方官员治理本地事务的精力,故排除C项;这一制度的重点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对地方的管理,而非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材料中也没有明确表明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故排除D项。3.D【解析】据材料可知,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到宋朝的二府三司制进一步分割相权,再到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这一系列制度的演变清晰地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不断强
化,故选D项;实际上,这一演变过程中相权是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而非不断得到提升,故排除A项;随着制度的演变,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愈发尖锐,而非缓和,故排除B项;材料所涉及的是中央官制的变化,主要体现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中
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材料并未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排除C项。4.B【解析】据材料可知,雍正帝对张廷玉极为倚重,而乾隆帝即位后张廷玉逐渐失宠,这表明不同皇帝在位会影响政治局势变化,从而影响官员的命运,故选B项;材料中张廷玉的荣辱变迁并非因为皇帝决策随
意,而是因为不同皇帝时期的政治形势和需求有所不同,不能据此得出皇帝决策较为随意的结论,故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张廷玉在不同皇帝时期面临的不同遭遇,而非中枢机构地位低下,故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同一官员在不同皇帝时期的命运变化,而非军机大臣
这一群体权力起伏不定,故排除D项。5.A【解析】材料指出皇帝戴克里先在公元3世纪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在帝国早期难以推行,而此时却势在必行,这是因为3世纪时罗马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使得之前难以实施的改革此时变得刻不容缓,故选A项;材料中
并未直接提及公民政治热情消退,无法由材料得出该结论,故排除B项;虽然罗马的军事扩张可能会受到一定限制,但不能简单地说其军事扩张达到极限,且材料重点强调的是改革的必要性,而非军事扩张问题,故排除C项;当时罗马的奴隶制经济虽然面临困境,但并未崩溃,故排除D项。
6.B【解析】据材料可知,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时,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大幅增加自身政治权利,然而,这些诉求严重威胁到了特权等级和国王的利益,不可能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事实上也引发了激烈的冲突,故选B项;当时的法国政府主要代表的是特
权等级的利益,第三等级的这些诉求遭到了特权等级和国王的抵制和反对,故排除A项;第三等级的诉求主要代表广大平民、资产阶级等的利益,遭到了特权等级的抵制,故排除C项;第三等级的诉求没有迅速改变了政局的,而是经过了长期的斗争和复杂的过程才改变政局的,故排除D项。7.C【解析】据材料可知,民国
时期政局派系林立,各方势力纷争不断,这种现象直接反映出当时政治权利斗争激烈,故选C项;中并没有直接反映军阀割据局面严重,故排除A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及政治协商机制缺失,故排除B项;题干主要强调的是派系斗争
,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理念淡薄,故排除D项。8.A【解析】据材料可知,1942年夏抗日根据地进行基层政权改革,设立乡政会议并吸纳各方代表参与,由此可知,通过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基层政权来增强民众对抗日政权的认同和支持,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这一举措旨在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A项;材料中的基层政权改革主要目的并非改变农村土地所有制度,故排除B项;人民民主专政政体的确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C项;1942年,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已经在进行,材料中的举措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大抗日
统一战线,而不仅仅是为了推动国共两党的合作,故排除D项。9.B【解析】据图1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政治建设方面,构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制度构建的路径清晰明确,有计划、有步骤,故选B项;仅从图1所展示的信息中,不能得出中央机关结构完整
的结论,图中重点展示的是制度构建,而非中央机关的具体结构,故排除A项;图1主要体现的是制度建设框架,对于行政机构的具体职责并未详细展现,故排除C项;图1对党派之间的分工情况并未作具体说明,由此不能得出党派之间分工合理的结论,故排除D项。10
.D【解析】据材料可知,孝文帝认为平城不适合文治,难以移风易俗,进行改革的阻力较大,而洛阳是“帝宅”“王里”,迁都能够“光宅中原”,这表明孝文帝迁都能更好地推行改革,减少改革的阻力,故选D项;迁都是为更好地统
治全国,而非放松对北方的统治,故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孝文帝迁都旨在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平城不适合文治,洛阳更有利于统治中原,而非躲避北方少数民族侵扰,故排除C项。11.D【解析】
据材料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戊戌变法面临着巨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使得变法的失败难以避免,故选D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变法因触动既得利益集团而遭遇巨大阻力,并非强调措施不切实际,故排除A项;该学者强调的不是变法内容驳杂,
而是变法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后引发的强烈抵制导致变法难以成功,故排除B项;戊戌变法的方向是寻求国家的富强和政治的改革,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故排除C项。12.C【解析】据材料可知,御史中丞张方平在学士院、三班院等处任职时所接触到的文书簿籍,提供了各类官员的人数信息,
最终被他用在了作为御史中丞所上的奏疏之中。谏官包拯是在“监祭九宫贵神”这一事务活动中,才“见以常朝官充摄太尉行事”,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台谏官监察官员信息来源的渠道多样,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台谏合一制度功能及其效果如何,故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当时的监察架构需要
调整,故排除B项;材料讲到了一些政府部门行政人员数量及有“常朝官充摄太尉行事”,但这不能说明行政人员办事效率高,故排除D项。13.C【解析】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文官选拔注重政治立场和革命热情,拿破仑执政后强调文官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从注重政治因素到更看重专业能力和经验,这一变化反映了法国人
才观念的转变,故选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官选拔标准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出政治局势的混乱,故排除A项;仅从文官选拔标准的变化,不能得出法国文官制度完善的结论,故排除B项;行政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官选拔标准的变化不一定就能立刻带来行政效率的提高,
故排除D项。14.D【解析】据材料中图2所示内容可知,1895年恩科取士的中试者多为权贵子弟,且其试卷经复核也未见特别出众之处,这反映出当时的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科举选才的公平性和科学性已被破坏,故选D项;材料并未提及选拔标准降低的相
关信息,故排除A项;选举制度建立以来就是为打破门阀制度,到了晚清时期,并不注重门阀地位,故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虽然此次恩科存在权贵子弟中试较多的情况,但不能就此断言科举完全被垄断,故排除C项。15.B【解析】据材料可知,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
规定,对有特殊功勋或致力国民革命十年以上有功劳者可免试任为公务员,这一规定有利于笼络那些对国民政府或国民革命有贡献的人,从而巩固统治,故选B项;免试任用这些有特殊功勋或特定经历的人,并不能直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考核,无法
保证任用者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故排除A项;这种有偏向性的任用规定,并非基于民主原则,不能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故排除C项;这一规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建立公平、科学的公务员选拔任用制度,不
能推动公务员制度的完善,故排除D项。16.C【解析】据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体现了新时代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将人才工作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强调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故选C项;这一论
述重点强调的是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重视和推进,而非仅仅侧重国际化视野,故排除A项;人才竞争优势的形成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和长期努力,这一论述不能确保我国人才竞争就具有绝对优势,故排除B项;这一论述为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但不能直接消除人才发展的体
制机制障碍,消除障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革,故排除D项。17.(1)特点:考核标准逐渐明确;考核方式不断丰富;考核内容日益全面;考核制度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6分,答出三点即可)(2)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保障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促进了
官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有助于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为近现代公务员考核制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8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8.(1)特点:程序规范;征求意见范围广;参与讨论人数多;讨论程度深;时间跨度长;民众参与度高;重视意见采纳。(6分,答出三点即可)(2)关
系:1982年宪法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尤其是民主原则;沿袭了“五四宪法”确认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最高权力机关地位;在国家机构设置和公民权利保障方面有新的发展和完善。(4分,答出两点即可)(3)功能:保障人民权利;确立国家制度;促进民主法治;适
应时代发展。(4分,答出两点即可)19.(1)变化:城邦政治由重要且普遍到变得具有地方性且无关紧要;由城邦国家战争与内部争斗不断到被马其顿军队征服而终结争斗;由各城邦享有自由到终结自由,全希腊建立起专制统治。(6分)(2)因
素:马其顿军队的征服;内部权力和土地的争夺;新的社会分工;欧亚文化融合与交流。(6分,答出三点即可)20.示例一论题: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要求。(2分)阐述: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
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进一步巩固。此时,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更多有能力、能为其利益服务的人才来参与国家管理。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为资产阶级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通过公开、公平的选拔机制,政府能够招揽到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如英国在文官制度建立后,选拔出了一批精通经济管理的
人才进入政府部门。他们实施并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工业发展的政策,如降低贸易壁垒、鼓励技术创新等,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繁荣和工业生产的扩大。同时,文官们在金融监管、市场规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稳定、有序的环境。(8分)总之,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适应了
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2分)示例二论题:西方文官制度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发展。(2分)阐述:文官制度强调的政治中立原则,使得文官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党派
斗争的直接影响,这对于保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在法国,即便政府换届或党派之间发生权力更迭,文官们依然能够依据既定的政策和法律,有条不紊地继续开展工作,确保政府的各项职能不会因为政治变动而出现中断或混乱。同时,文官制度促进了政治权力的制衡
。文官的选拔和晋升基于个人的能力和工作业绩,而非政治背景或党派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治腐败的发生,使得权力的运行更加规范、透明。此外,文官制度也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文官们通过专业的分析和研究
,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建议。(8分)总之,西方文官制度在促进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了政治的稳定运行,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步。(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唯一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