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共(11)页,37.996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d5c4a8e50c4028d52f4e9cafee059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东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高三年级(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故宫古建筑的文化之美,融于北京中轴线建筑中,形成文化和谐之美。
其中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中轴文化、礼制文化、“天人合一”文化等。从中轴文化角度而言,“中轴”源于“中”,后者有“中间、中央、核心”的含义。先秦《吕氏春秋》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立宫,择宫之中立庙”,可反映“中”在营建都城、宫室规划
中起到重要作用。“中轴”则是指南北方向的正中心连线。我国古人根据对天文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归纳,将自然规律与营造法则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南北方位比东西方位更为重要,其主要原因在于:白天可以根据正午时太
阳的投影方向,确定南北方位(正午时太阳一般在正南或正北方位);而晚上则可以根据北极星的位置,找出南北方位。中轴线上的重要宫殿,均为坐北朝南向布置。先秦古籍《易经》之“说卦传”载“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可反映中轴方位(南北向)
,是古代帝王推崇的方位。相应的,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在古代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体现出其中蕴含的中轴文化。北京中轴线反映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秩序、礼仪和道德观念。如天安门的名称,与《尚书·虺仲之诰》之“钦崇天道,
永保天命”密切相关。“天安”是指帝王敬重上天,敬重自然,才能巩固统治。又如地安门的名称,与《资治通鉴》卷二十二之“天平地安”密切相关。“地安”是指社会太平祥和、百姓幸福康乐。再如故宫前朝三大殿之太和殿、保和殿的名称,源于儒家经典《周易·乾卦第一》中的“保合大和乃利贞”。其中,“大”表示“太”
的意思,“太和”寓意宇宙间万事万物和谐而统一,“保和”的意思就是神志专一,以保持万物和谐。中和殿之“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道也”,即勉励皇帝办事不偏不倚,遵守中庸
之道。还如永定门之“永定”,意为“永远安定”,且较早见于先秦古籍《鲁春秋》中。由上可知,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命名,包含了丰富的礼制文化内涵。北京中轴线各个古建筑屋顶的最高点,多为龙头形状的装饰,称为正吻或螭吻。龙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灵,它具有沟通天地的神奇能力
。把龙的形象放在建筑最高位置,体现了古人的深厚寓意,即追求天地宇宙和谐统一的崇高性。又如,各个古建筑的屋顶垂脊端部,都有数量不等的神兽造型。它们或能上天入海,或能驱邪避灾。而在垂脊最前端引路的,则是一个仙人骑凤的造型。这种造型,犹如万种生灵在仙人
带领下,与上天融合,顺应自然规律行事,以达万物平安祥和。再如,古建筑的屋檐一般由中间向梁端逐渐起翘,称为“反宇”。古人认为,“天”为凸形,为阳。反宇使得建筑屋檐形成凹形,与凸起的天宇形成一阴一阳的巧妙融合。大屋顶以反宇形式承接天空,寓意古人对上天的敬仰,较完美地体
现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和谐文化。(摘编自周乾《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和谐之美——以故宫古建筑为例》)材料二:故宫古建筑台基、斗拱、屋顶等构造,造型美观,互为协调,透射出建筑整体造型的和谐之美。故宫古建筑一般坐落在高高的台基之上,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筑本身的稳定及建筑防湖
,而且能够体现出宫殿建筑的高大与威严。如作为皇帝执政的代表性建筑,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台基做法,为我国古建筑台基工艺的最高等级,即采用三层须弥座叠加而成,称为“三台”。三台的周围为石质须弥
座,在每层须弥座上,横卧地栿,地栿之上为望柱,望柱间安装有栏板。每段栏板的地栿下方有小的圆形排水口,且在望柱位置伸出圆雕的龙头。台基龙头造型的排水兽与建筑的庄严华贵氛围相协调,使得整座建筑产生恢宏的艺术效果。斗拱是我国特有的古建筑组成部分,是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的由斗形、弓形
的木构件在纵横方向搭扣连接,而后在竖向又层层叠加起来的组合木构件,其外形犹如撑开的伞状。斗拱在屋檐之下,整体排列有序,给人以舒适、愉悦的感觉。斗拱在造型上还有统一协调之美。紫禁城古建筑斗拱的统一性,表现为各构件截面形状统一,均为方形或者矩形;倒立面外形统
一,均犹如倒立的三角形;斗拱位置统一,均位于柱顶之上、屋檐之下,这种统一性在视觉上给人以抽象的整体之美。故宫古建筑屋顶由上至下坡度由陡变缓,形成柔和优雅的曲面,各坡面相交的脊则形成优美光滑的曲线,在实用上有利于防风和排
水。各脊的端部,都排放着形态各异、秩序井然的小兽,丰富了屋顶的造型,增添了屋顶的活力。故宫古建筑屋顶整体较高,有利于阳光照射到屋檐下的室内空间。而屋檐在中间平直,向两端则逐渐起翘,向天空延伸,犹如反宇之
势,形成与天宇的和谐之美。屋顶琉璃瓦多为黄色,在阳光下金光闪耀,使得整个建筑表现出极其华丽而又庄严之美。(摘编自周乾《北京中轴线建筑的和谐之美——以故宫古建筑为例》)材料三: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素来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它的瓦面是弯曲的,已如上面所说。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
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穹窿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
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辞句。这证明顶屋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
一。(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都坐落在北京中轴线上,均为坐北朝南向布置,均有非常重要的地位。B.故宫古建筑的台基采用三层须弥座叠加而成,具有实用性,也体现出宫殿建筑的高大与威严。C.斗拱均为木质,
为我国古建筑所特有。故宫古建筑斗拱在造型与位置上体现出统一协调之美。D.中国建筑中的曲面屋顶历史悠久,其巨大的装饰性很早就被中国古代的匠师们发现并利用。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文化内涵和建筑造型的角度,阐述了故宫古建筑的和谐
之美。B.材料三从中国建筑特征的角度,运用对比论证,论述了“屋顶”在中国建筑中的重要性。C.“反宇之势”使凹形的屋檐与凸起的天宇在造型上形成和谐之美,体现了阴阳的巧妙融合。D.无论是中轴文化、礼制文化,还是“天人合一”文化,都体现若我国古人对自然的重视。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有“中间、中央、核心”之义,我国营建都城、宫室规划中起到了重要作用。B.“南面”即“面向南”,“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是因为中轴线上重要宫殿都是坐北朝南。C.“革”是“翅膀、张翅”的意思,“翚”
乃“锦鸡”,材料三中的引文是形容宫室壮丽。D.“和”有“和谐”之义,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命名都与此义有关,体现着礼制文化内涵。4.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佐证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论述的一项是()A.紫禁城古建筑平面布局特点之一是“负阴抱阳”。老子《道德经》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思
就是世间万物都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而形成新的和谐体。B.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为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天坛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C.螽斯门,紫禁城西六宫中西二长街的南门,此命名意在祈盼皇室多子多孙,帝祚永延。典
出《诗经·周南·螽斯》,诗中描述了螽斯聚集一方、子孙众多、虫鸣阵阵的景象。D.古代中国,天子之所以为天子,是因为天子“受命于天”,此之谓“天子居中国,受天命,治天下”。北京中轴线正是帝王寻天下之中、择
居于中国的重要体现。5.材料一与材料二的论证特点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上(节选)徐则臣在先听见波浪拍击船帮的声音,意大利人小波罗①醒来。头脑昏沉,四肢极不清爽地酸疼,肉肉地,闷闷地。窗外传来悠远高亢的说话声。
他尝试着扒住窗框。无数的中国人正在挖河筑堤。男人们一例短打②,辫子缠在头上或者脖子上;年轻的裸着上身,裤子卷到膝盖处;有穿草鞋的,更多人打着赤脚;牵绳的,测绘的,挖土的,抬泥的,推车的,拉车的,下桩的,打夯的,穿梭往来,不亦乐乎。当官的挺着肚
子站在高处,陪同者伸直手在比画,风吹起他们的衣角和胡须。也有女人出没其间,拎汤罐端瓷碗,给干活儿的男人送水送饭。河道宽阔,堤岸高拔,新鲜的泥土敞开在他们脚下。他听不见河工现场琐碎的嘈嘈切切,却在整个场面之上发现了一曲整饬昂奋的合唱,既欢快,又劳苦,仿佛滚沸的巨型大锅里升腾起的雄
浑蒸汽,但他听不懂。他很想听懂。他犹豫一下,敲响了身后的舱壁。谢平遥③来到隔壁。跟着窗外的节奏,他给小波罗翻译出来:嗨!嗨——/甩开臂膀挺直腰/脚步走稳好登高。嗨!嗨!嗨——/你也挑来我也抬/取出河土垫河崖/河堤修得高又宽/土掩大水保家园。嗨!嗨!嗨——/头号大筐装满尖/运河挖得深又宽/南
北二京好行船/大船装来江南米/小船又运青竹竿/抬上堤坝筐放稳/筐筐箩箩莫要慌。嗨呀嗨!嗨——嗨!原来是运河蜃景。一阵风起,清晰的场景很快模糊了;再一阵风,蜃景消失了,南旺湖碧波荡漾。小波罗的伤口出现了白中泛黄的脓点。到沧州,找了一个在当地相当著名的郑大
夫。这位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把辫子塞到白大褂里头。“要我看,咱们大清国就一直没找对跟洋人打交道的方式。要么暗通款曲,私下里能穿一条裤子;要么转过身就翻脸。要不是各地的教会医院都被毁了,迪马克先生的这点小毛病怎么会拖延成这样?还有用义和团对付列强,怎么想的!你们知道吗?”他把脑袋伸到谢平遥面前
,近得谢平遥能数得出他两道稀疏的眉毛一共有多少根。“听说去年义和团进京,端王特把义和团的大师兄们招去,给皇太后表演刀枪不入的神功。表演完了,皇太后当场嘉许。等大师兄们走了,荣禄问太后,您信吗?太后说,把戏是假的,几十万条精壮汉子是真的,打起来,可以用他们去堵洋人的枪眼嘛。”说完
了,他大笑不止,一直笑到眼泪流出来才停下。谢平遥被笑蒙了,这传闻好笑吗?“那郑大夫认为应该如何处理与列强的关系?”“我哪里知道?肉食者鄙,这事不该我干。想必谢先生知道?”“惭愧,在下才疏学浅,岂敢置喙。”“那谢先生的意思是,不懂就得沉默,听之任之?”“在下绝无此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
跟郑大夫一样赞成顾炎武先生的观点。”谢平遥不喜欢此人夸夸其谈,但对方言之成理。他倒是发现自己这些年懈怠了,愤怒与激情因为无奈而日渐消磨,而长途水路上,单一的生活与景观更加剧了这一消磨。他在大夏天里打了个激灵。可是,服下药后的第二天小波罗
出现频繁的抽搐。他让谢平遥把大家都叫到床前。他让孙过程和邵常来把他扶到半躺着。“说实话,在受伤躺倒之前,运河对我,就是一个东方古国伟大的壮举和奇观而已,上了岸三分钟我就会彻底忘掉。受了伤动不了了,从济宁开始,一天二十四
小时跟这条河平行着躺在一起,白天听它涛声四起,夜晚听它睡梦悠长,我经常发现,我的呼吸跟这条河保持了相同的节奏,我感受到了这条大河的激昂蓬勃的生命。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遗憾的是,刚发现喜欢上这条河,我就不行了。我不甘心。我想把这条河完整地走一遍,完整地走上两遍、三遍、十遍、
二十遍、一百遍。”小波罗凶狠地连抽几口烟,接连着咳嗽了好几声。“如果运河是个人,我真想问问它,为什么不能让我多活几年?运河说话了: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就像河水一样。我突然就明白了,对死应该跟对生一样决绝,对生也应该跟对死一样坦荡。所以,我把各位招来,
借这个机会跟各位告别。”小波罗闭上眼,又睁开了。“我所有行李都在这里,”他说,“就作为礼物送给各位了。”陈婆先哭出来。接着是邵常来。老陈也跟着揉眼睛时,谢平遥就让大家散了。小波罗:“请将我葬在通州的运河边上;
随便哪个地方,务请在运河边上。拜托了!”他伸出嶙峋的手,皮肤上爬满死亡的黑影。“我答应你。”谢平遥握住他的手。窗外是运河琐细的涛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小波罗缓缓地闭上眼,此后再没有睁开。并肩行驶的一艘官船上有人在谈漕运。一个
说:“这怕是最后一趟了。”另一个说:“果真要废?”“宫里传出的消息。”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七月二日,即公历8月15日,光绪帝颁废漕令。七月二十五日,即9月7日,庚子国变,签订《辛丑条约》。公元1901年,岁次辛丑。这一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8月4日,意大利人保罗·迪马
克死在通州运河的一艘船上。(有删改)【注】①小波罗:即保罗·迪马克,他受到马可·波罗的影响,怀着对美好中国的期待来到中国,与同船的谢平遥、邵常来、孙过程等人,从杭州出发,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经历与见识了船上
人家、兵马劫匪、纤夫官员……遭遇了人生所能遭遇的一切,将一个想象中的中国,转化为一个耳闻目见的中国。②短打:古代一种为劳作方便而穿的便服。③谢平遥:清朝翻译官。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一个清末旧式知识分子,谢平遥尽
管曾心怀家国,但面对乱世,最终还是放弃了内心的理想与追求。B.“该来就来,该去就去”,小波罗彻悟: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他在心理上基本认同了顺随自然的生命哲学。C.小波罗临死前,说了一番话,然后把所有行李
送给了其他人。这不仅见其善良,也见其面对死亡的坦然。D.谢平遥与郑大夫的对话侧面揭示了大运河由盛转衰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无力抵制列强的入侵。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北上”为线索,各色各样的小人
物因“运”而聚,有意大利人、清朝官员、普通百姓和南洋学成归来的西医。B.通过对郑大夫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可见普通民众对消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找不到解决方案的无奈。C.“窗外是运河琐细的语声。蝉在岸边的杨柳树上嘶鸣”两句,以声衬静,也衬托了小波罗即将死
亡的哀伤。D.在小说的结尾,小波罗之死、大运河的废漕与清政府的衰颓形成了一种映衬,具有深刻的思想隐喻。8.小说详细描写“运河蜃景”,有什么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讲故事有多种叙述视角,既有小说创作者的叙述视
角,又有小说中人物的叙述视角。请简析文本的叙述视角及好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宗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王珪与温
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曰:“臣本事前东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要,责以忠效。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惭
,遂罢。明日,语房玄龄曰:“昔武王不用夷、齐,宣王杀杜伯,自古帝王纳谏固难矣。朕夙夜庶几于前圣,昨责珪等,痛自悔,公等勿惩.是不进谏也!”(节选自《新唐书》)材料二:太宗好骑射,孙伏伽谏,以为:“天子居则九门行则警跸非欲苟自尊严乃为
社稷生民之计也。陛下好自走马射的以娱悦近臣,此乃少年为诸王时所为,非今日天子事业也。既非所以安养圣躬,又非所以仪刑后世,臣窃为陛下不取。”上悦。未几,以伏伽为谏议大夫。懿宗游宴无节,左拾遗刘蜕上疏曰:“今西凉筑城未有所与夺,南蛮侵轶,干戈悉在于道涂。旬月以来,不为无事。
陛下不形忧闵以示远近,则何以责其死力!望节娱游,以待远人安,未晚。”弗听。寻敕以阁门使吴德应等为馆驿使。台谏上言:故事..,御史巡驿,不应忽以内臣代之。上谕以敕命已行。不可复改。左拾遗刘蜕上言:“昔楚子县陈,得申叔一言而复封之;太宗发卒修乾元殿,
闻张玄素谏,即日罢之。自古明君所尚者,从谏如流,岂有已行而不改!且敕自陛下出之,自陛下改之,何为不可!”弗听。(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材料三:巩少读《唐书》及《贞观政要》,见魏郑公、王珪之徒在太宗
左右,事之大小,无不议论谏诤,当时邪人、庸人相参者少,虽有如封伦、李义府辈,太宗又能识而疏之,故其言无不信听,卒能成贞观太平,刑置.不以,未尝不反复欣慕,继以嗟唶。窃自恨不生于其时,亲见其事,歌颂推说,以饱足其心。又恨不得升降进退于其间,与之往复议也。自长以来,则好问当世事,所见闻士大
夫不少,人人惟以苟且畏慎为故,未尝有一人见当世事仅若毛发而肯以身任之,不回避者。况所系安危治乱未可立睹,计谋有未可立效者,其谁肯奋然迎为之虑而己当之邪?则又谓所欣慕者已矣,类千百年间,不可复及。(节选自曾巩《上欧蔡书》)10.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天
子居A则B九门C行D则E警跸F非欲苟自G尊严H乃为I社稷J生K民之计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疑臣以私”是状语后置,与《齐桓晋文之事》“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句式相同。B.惩,因受创而
戒止,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惩”意义相同。C.故事,按照先例,名词做状语,与《六国论》“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故事”用法不同。D.置,弃置,放弃,与《鸿门宴》中的“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的“置”意义不相同。12.下列对
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让祖孝孙教授宫廷乐师乐律,乐师的技能没有长进,祖孝孙因此多次被皇上责备。王珪与温彦博都替祖孝孙进言,太宗因此愤怒。B.孙伏伽认为皇帝安危与国家、百姓利益相关,太宗走马射箭、娱悦近臣的行为与皇帝身份不符,不应该这么做,唐太宗认可他的说法。C
.刘蜕上奏说,西凉正在筑城,南蛮侵扰中原,各地的战争正在进行。在这混乱时局中,他希望唐懿宗能够关注时局,不要过多游宴。的D.曾巩遗憾自己没有生活在唐太宗贞观年间,他希望能亲身参与那个时代,与魏征、王珪等大臣一起升
降进退,跟他们共同议论谏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本事前东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引置枢要,责以忠效。(2)人人惟以苟且畏慎为故,未尝有一人见当世事仅若毛发而肯以身任之,不回避者。14.曾巩所欣慕的贞观年间谏诤风气如何能够形
成?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多景楼①陆游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②。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
。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③。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④独千载,名与汉江流。【注】①这首词作于陆游镇江通判任上,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滋(即
词中“使君”)登楼游宴。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②古徐州:这里指镇江,东晋南渡,曾以徐州治镇江。③貔貅:猛兽,喻指勇猛的战士。④叔子:西晋大将羊祜,字叔子,镇守襄阳十余年,为晋朝灭吴做准备,然生时未能克敌,常登临兴悲。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与姜夔
《扬州慢》开篇都从广阔空间着笔,步步推进,皆气象宏大,有雄健之气。B.上片由眼前江山引出历史人物,虚实结合,江山人物相得益彰,情感景色浑然一体。C.下片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从上片追忆历史过渡到写现实情景,叙写这次宴游。D.“古愁”启“襄阳登览”,“今愁”慨言当前,古今愁纷至,词人心有不平却
并不灰心16.有人评价这首词“记一时兴会,寄慨遥深”。结合诗句分析词作中寄托了陆游哪些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心上人来形容渴望得到贤才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长蛇”极写蜀地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3)时空对举是指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或描写景物,或营造意境,或抒发感慨,让读者在时空交错中获得审美体验。“诗圣”杜甫擅长运用时空对举的创作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傍晚,当暮色渐渐笼罩了北方连绵的群山和南方广阔的平原之后,在群山和平原接壤地带的一条狭长的山沟里,陡然间亮起了一片繁星似的灯火。这便是铜城。铜城无铜,出
产的却是煤。除河南人之外,从北方黄土高原和南方平原地区贫困县漫流来的乡民也是铜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有了煤炭业,这里就成了中国西部的阿拉斯加,吸引来无数寻找生活出路的人。在这个口音五花八门的“联合国”里,由于河南人最多,因此公众交际语言一般都用河南话。在铜城生活
的各地人,都能操几句河南腔,哼几句嗯嗯啊啊的豫剧。城市在这条狭长的山沟里只能摆下一条主街。那商店铺面,楼房街舍,就沿着这条蜿蜒曲折的街道,沿着铁路两侧,沿着那条平时流量不大的七水河,鳞次栉比,层层叠叠,密集如蜂房蚁巢,由南到北铺排,足有十华里长。火
车站位于城市中心。一幢长方形的候车室涂成黄色,在这座沾灰染黑的城市里显得富丽堂皇。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古文今译应当忠实于原文,如果脱离原文,凭空杜撰,画蛇添足,随意加进原文字里行间所没有的内容,这就是“衍译”
。B.我们就像在池中游动的鲤鱼。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C.古来时常吃人,我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D.
而事实上,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热能生巧。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年群体不论是上班还是上学,时间相对固定,如何利用好中午休息的时间,对于提升睡眠质量尤为关键。黄志力教授对此建议:“午睡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如果超过,①,还会影响下午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能
显著地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生率。”囿于白天的学习和工作安排,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夜运动”,②。不少高校和社会公共体育场馆一到傍晚就变得“火爆..”起来。殊不知,不仅不科学的锻炼不会对睡眠起到帮助作用,而且还会影响睡眠。熊念教授就运动的时
间和频次支招,“一般建议在晚饭前进行有氧运动,强度以不太影响做后面的事情为适度。③,可能会导致夜间睡眠不好,而不会促进睡眠。如果锻炼影响到第二天的精力和状态,则需要及时调整个人的运动习惯”。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
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下列句子中的“火爆”与文中加点的“火爆”,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性子火爆的李逵杀害小衙内、
江州劫法场、沂岭杀四虎、元夜闹东京,真真是叱咤风云。B.在长春生活了近三十年,今天,我第一次踏入牡丹园,看到牡丹花开得很火爆,宛如天上飘落的一片锦缎。C.学校举行了一场无与伦比羽毛球比赛,比赛场面异常火爆——场上队员各展绝技,场外观众摇旗呐喊
。D.从“帮摘菜”到代烧菜,在传统的菜市场,一系列新业态频频兴起,不断地更新,菜农的日子越来越火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归有光《项脊
轩志》)(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实,人生与上述的读书情形一模一样。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的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