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重庆市清华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doc,共(20)页,312.5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c1238ea93bb4da080119dd33ea3b74c.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清华中学高2023级高一下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分)1.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地理自然环境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
的交通条件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届,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系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
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产量和人工。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决定作用B.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C.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D.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2.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在欧洲中世
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3.下列有关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的叙
述,正确的有()①都曾经入侵过印度河流域②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④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4.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
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映了()A.学者们
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B.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D.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5.在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
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的指导6.1309年,各种因素叠加导
致教廷从罗马迁到了普罗旺斯的阿维尼翁,毗邻法兰西边境。教廷迁于此地近70年,这一时期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在此期间,所有的主教都是法兰西人,教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兰西国王。这表明()A.王权在
与神权的争斗中逐渐占据优势B.法兰西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C.教皇从此丧失了属灵领袖的地位D.法兰西国王赋予教皇世俗权力7.巴格达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
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B.巴格达是世界贸易的中心C.巴格达的商品价廉物美种类繁多D.阿拉伯是沟通
东西贸易的桥梁8.646年初,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这表明日本()A.树立了天皇的绝
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9.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
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10.关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
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贞观初年B.国家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有差别C.史书记载缺乏真实性,从而无
法判断D.判断的依据应以中国史书记载为主11.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范式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
反映上述说法的是()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12.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
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年份西非(价格:英镑)牙买加(价格: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51—16752.6823.1214.681701—172010.2824.988.461761—178016.083.73(31.25)12.22(1.58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1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①殖民扩
张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法国大革命B.①殖民扩张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日本明治维新C.①工业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美国南北战争D.①工业革命②美国南北战争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14.改革和革命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改革和革命评价甲.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乙.德意志统一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丙.中国戊戌变法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丁.俄国农奴制改革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A.甲B.乙C.丙D.丁15.随着欧洲
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
外扩展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16.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
心17.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
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D.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18.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B.④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
济衰落19.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广大亚非拉
地区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追求独立民主的浪潮。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序号史实历史意义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人民民主与进步②印度名族解放运动实现了民族独立③伊朗立宪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④埃
及的抗英斗争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A.①B.②C.③D.④21.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22.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B.一战期间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苏俄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
国重新瓜分殖民地23.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其后也承担着军工厂的功能,二战时为国家提供大量武器装备,推动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军事斗争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C.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D.反法
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二战的胜利24.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18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
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马
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
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
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
大利人”代表哪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主张产生的影响。(3)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26.(22分)阅读材
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
球通史》材料二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
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有权缔约,有权任命大使、最高法院法官和政府其他官员的权力,但需要国会同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对国会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
否决权,但国会在复议之后仍以2/3以上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既有效。——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归纳美国总统制的特点。(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英美现代民主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的不同。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义信在《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一书中,归纳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理论模
型: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模型中的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2023届第二次月考历史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
共24小题,共48分)1.下表是地理自然环境与对应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据此分析,早期人类文明地理自然环境区域文明发展的表现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需要精确计算泛滥日期,埃及进行天文学
研究,制定了世界上第一步太阳历。退水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届,几何学诞生。埃及实现统一,建立较完善的系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产量和人工。A.洪水泛滥对其产
生起决定作用B.都是依赖农业经济而产生的C.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D.只有靠近大河流域才能发展【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早期人类文明,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C.据“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尼罗河提
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可知,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但经常泛滥”“在与泛滥的洪水斗争的过程中,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等可知,两河流域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两河流域的文明,所以表格信息强调的是多元特征受到自然环
境的影响,故C正确。A.洪水泛滥对其产生起重要影响作用,而非决定,故排除A。BD.早期人类文明如古希腊文明,是属于海洋文明,主要经济是工商业,而非农业,这两项表述绝对化,故BD错误。故选C。2.中国的炼丹术传入阿拉伯,直接推动了阿拉伯炼丹术的兴起,阿拉伯炼丹术又影响了欧洲炼丹术,而现代化学便是
在欧洲中世纪炼丹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B.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C.同一科技成果在中西方的发展进程趋同D.中国古代科技外传以自然科学理论为主【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文化交流,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并不是都通过阿拉伯人西传,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B.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中国的炼丹术传播到欧洲,并在欧洲中古时期炼丹术
的基础上发展出现代化学,这表明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故B项正确。C.炼丹术与现代化学并不是同一科技成果,故C项错误。D.炼丹术不属于自然科学理论,故D项错误。故选B。3.下列有关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都曾经入侵过
印度河流域②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③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④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相同点,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
题干信息。【解答】②③④.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故②③④符合题意。①.亚历山大帝国曾经入侵过印度河流域,罗马帝国没有入侵过印度河流域,故①错误。故选A。4.1995年,中国非洲史研究会举办的
关于非洲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研讨会上,学者们认为非洲“吃饭靠大树”“财富看实物”“部族利益高于一切”的部族主义观念、封闭的农业文化性质等生产和消费文化与现代化精神背道而驰。2001年,张宏明指出“必须重建非洲文化才能使非洲摆脱边缘化的厄运”。这些观点反
映了()A.学者们对非洲史的研究观念相对滞后B.学者们探讨非洲史的观念和途径比较清晰C.非洲传统文化不利于现代化的发展D.对非洲文化的研究有待继续深化【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非洲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材料信息体现了学者们对于非洲文化的研究存在不同的观
点,故对非洲文化的研究需要继续深化,故D正确。A.题干没有反映学者们研究非洲史的观念滞后,故A错误。B.由题干可以看出,学术界对于非洲史的研究观点不一,无法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故B错误。C.此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排除C。故选D。5.在中古时期的西
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B.形成了系统
的分权制衡理论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的指导【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根据所学可知,在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世俗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都对王权形成
了有力的分权和制约,故A正确。B.中古时期没有形成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故排除B。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与题干“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不符,故排除C。D
.该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故选A。6.1309年,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教廷从罗马迁到了普罗旺斯的阿维尼翁,毗邻法兰西边境。教廷迁于此地近70年,这一时期在教会历史上被称为“巴比伦之囚”。在此期间,所有的主教都是法兰西人,教会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兰西国王。这表明()A.王权
在与神权的争斗中逐渐占据优势B.法兰西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C.教皇从此丧失了属灵领袖的地位D.法兰西国王赋予教皇世俗权力【答案】A【解析】略7.巴格达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
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B.巴格达是世界贸易的中心C.巴格达的商品价廉物美种类繁多D.阿拉伯是沟通东西贸易
的桥梁【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阿拉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D.根据内容可推断出古代阿拉伯在世界贸易中起到桥梁作用,沟通了东西贸易,促进了各地的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AB.从题干不
能推断出AB,故排除AB。C.中国的瓷器、丝绸和磨香以及非洲象牙等都是当时的贵重物品,不能说巴格达的商品价格低廉,故C错误。故选D。8.646年初,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开始改革。他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效仿唐朝制度实行“八省百官”制和“国郡里”制,对官吏实行“食封”和“俸禄
”。这表明日本()A.树立了天皇的绝对权威B.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C.全面效仿唐朝政治制度D.王室积极谋求中日国家对等关系【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该项不符合题干主旨,故A错误。B.由
题干“八省百官”制、“国郡里”制、“食封”和“俸禄”等信息可知,日本仿效唐朝中央集权官僚体制,建立了完备的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故B正确。C.该项“全面效仿”说法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D.题干无法体
现王室对中日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故D错误。故选B。9.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
兰教()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伊斯兰教,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根据题干“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
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可知伊斯兰教的产生适应了阿拉伯半岛的发展,对市民经济和游牧民族产生了积极影响,有利于阿拉伯半岛的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故C正确。A.题干没有表明伊斯兰教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故排除A。B.
伊斯兰教并未满足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故排除B。D.题干不能说明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故排除D。故选C。10.关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不一,大概有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
六种不同的看法。《太宗实录》记载,唐太宗增筑学舍,扩招生徒及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关于新罗遣唐留学生的判断()A.基本推断来唐时间应为贞观初年B.国家史书记载不同,结论也有差别C.史书记载
缺乏真实性,从而无法判断D.判断的依据应以中国史书记载为主【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朝鲜与唐朝的交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指出对于新罗何时派遣相关人员来唐留学的问题,中韩两国史书有不同的记载。
根据“贞观二年、贞观五年、贞观六年、贞观十三年、贞观十四年、贞观十六年六种不同的看法”“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游学之事系于贞观初年,这与《贞观政要》《旧唐书》所记载的贞观二年较为接近”可以判断,尽管准确时
间没有定论,但新罗派遣留学生入唐的时间应为贞观初年,故A正确。B.国家史书虽记载不同,但结论也会有共性,故不选B。C.史书记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有真实性,故不选C。D.判断的依据应综合中韩两国史书记载,两国的史书记载都有参考
的价值,故不选D。故选A。11.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人们对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不同的解释。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范式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哥伦布航行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
答】对于欧洲来说,哥伦布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人;在美洲人看来,欧洲人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对他们来说是侵犯;全球史范式认为,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个地区、各种文明相对孤立、分散的状态,使世界各个地区的各种文明开始汇合,从全球史范式来看,哥伦布航行是两种不同文明的相遇,故D正确,排除
ABC。故选D。12.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年份西非(价格:英镑)牙买加(价格:英镑)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1651—16752.6
823.1214.681701—172010.2824.988.461761—178016.083.73(31.25)12.22(1.58)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C.为
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三角贸易,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C.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A.表格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人口分布,故排
除A项。B.表格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美洲地区的劳动力,故排除B项。D.表格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非洲地区的人口情况,故排除D项。故选C。13.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如图是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
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A.①殖民扩张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法国大革命B.①殖民扩张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日本明治维新C.①工业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国独立战争④美国南北战争D.①工业革命②美国南北战争③俄国1861年改革④日本明治维新【答案】D【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解答】D.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整个世界资产阶级统治不断地巩固和扩大。为了扫除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革命。美国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结束,俄国、日本分别进行了近代化的改革,都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故D正确。ABC.综上所述,此三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故排除AB
C。故选D。14.改革和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和革命的评价正确的是改革和革命评价甲.日本明治维新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乙.德意志统一清除贵族统治,确立民主共和丙.中国戊戌变法缓和国内矛盾,实现君主立宪丁.俄国农奴制改革推翻沙皇专制,建立现代国家A
.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A.依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故A正确。B.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
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故不选B。C.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君主立宪政治并未实现,故不选C。D.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故不选D。故选A。15.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到1913年,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
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这反映出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D.工业革命推动经济格局变迁【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推进,以美德为代表的欧美各国工业化水平提高,使
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在欧洲与美国的商品出口大幅下降,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贸易格局的变化,故D项正确。A项,20世纪初,英国仍为世界经济大国,“失去”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此时欧美已开始工业
化进程,故B项表述错误,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英国在欧洲和美洲市场下降,但未失去市场,故排除。16.下图所示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制造业发展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B.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C.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D.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
心【答案】B【解析】据材料统计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德国在1860年到1900年的制造业比例迅速上升,当时属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这反映了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德工业经济迅速发展,故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故A排除。材料
只反映了美国、德国,不能说明欧美国家开始从“蒸汽”时代迈入电气时代,故C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美、德两国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故D排除。17.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
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事件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B.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D.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18-19世纪欧美社会相关概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表格信息。【解答】D.表格中列出的史实,
大部分是反映资本主义的发展潮流,虽然有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革命与社会主义有关,但是,英国宪章运动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影响,巴黎公社革命虽然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但最终还是被残酷
镇压,这些事例说明了此时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故D正确。ABC.此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和史实,故排除ABC。故选D。18.对下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A.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B.④
代表法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C.①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为保守经济政策而衰落D.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答案】A【解析】题目所显示的时间是1750
年到1900年,这正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线在19世纪前后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中国的情况体现,故可排除C;②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工业革命开始后,其制造业不断上升,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英国的发展情况,故可排除D;
③线所体现的信息是在两次工业革命中都有所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应是美国的发展情况,故选A;④线所体现出的信息是在19世纪60年代后发展更迅速,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表现并非是发展更迅速,故可排
除B。19.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C.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D.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
紧密结合起来【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洲觉醒,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项不符合史实,故不选A。B.项属于19世纪70—90年代和20世纪初期两个时期的共同点,无法体现“新特点”,故不选B。C.这一时期亚洲的民主革命是要从根本上
变革封建制度,用共和制或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专制,故不选C。D.20世纪初的亚洲觉醒与19世纪70—90年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相比,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已经摆脱封建主义和改良主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中的战斗纲领,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为之进行了英勇的实践,故D
正确。故选D。20.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广大亚非拉地区掀起了反抗殖民侵略、追求独立民主的浪潮。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历史意义对应正确的是()序号史实历史意义①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人民民主与进步②印度名族解放运动实现了民族独立③伊朗立宪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④埃及的抗英斗争维护了埃及的民族独立
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亚非拉地区反抗殖民侵略、追求独立民主的浪潮,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1905-1911年,伊朗爆发了立宪革命,革命期间,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国
家,故C项正确;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故A项错误;印度独立时间是1947年,排除B项;埃及的抗英斗争失败了,故D
项错误。21.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维护了中
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A.根据题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结合所学
可知,题干中这一体系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故A项正确。B.这一体系不可能彻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C.这一体系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D.这一体系并没有维护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故D项错误。故选A。22.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B.一战期间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苏俄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D.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
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解答】D.根据所学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发展、高涨都是由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引起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即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
重新瓜分殖民地,故D项正确。A.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矛盾,但这不是一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B.一战期间亚洲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没有直接关系,故
B项错误。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苏俄忙于国内的战争,没有给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以支持,故C项错误。故选D。23.苏联“一五”计划期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其后也承担着军工厂的功能,二战时为国家提供大量武器装
备,推动了卫国战争的胜利。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服务于军事斗争B.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们生产积极性C.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D.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推动二战的胜利【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时期的工业化,要求运用所学分
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C.题干反映出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工厂,可以生产民用与军工产品,并为卫国战争提供了大量武器,提高了苏联军事和政治实力,由此可知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国家强大的基础,故C项正确。AB.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都是在“一五”计划之前实行的,故AB项错误。D.题干没有涉及世界反
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与合作,故D项错误。故选C。24.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
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德国纳粹党上台,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体现出当时德国人民经受的苦难,但无法体现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故A项错误。B.这两个口号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所受苦难的反
映,不能体现经济大危机打击的严重性,故B项错误。C.这两个口号反映了德国人民要求摆脱《凡尔赛条约》对其不公正的待遇,改变现有政府软弱的现状,而纳粹势力正好适应了人民的这种要求,故C项正确。D.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与法西斯把国家带向战争轨道直接
相关,与这两个口号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故选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25.(18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继展开,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
……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这种个人主义伦理观带来的最显著也最为深远的变化便是现代科学的勃兴。……文艺复兴时代
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
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
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代表哪
一新兴阶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挑战中世纪神权精神统治的基本形式,采用这种形式的原因。(8分)(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其主张产生的影响。(6分)(3)材料三中的“理
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答案】(1)阶级:新兴资产阶级。(2分)形式: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2分)原因:资本主义刚刚萌芽,资产阶级力量较弱;(2分)天主教会及其封建势力强大。(2分
)(2)主张: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分)影响:个人独立思考和主体意识增强,推动人们重视实验,主动认识自然界,推动近代科学的产生。(2分)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人们思想,推动人文主义的进一步传播。(2分)(3)说明: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2分)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
想。(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要求具备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第一小问阶级,抓住材料一关键信息“文艺复兴”“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可见他们代表的是资产阶
级;第二小问形式,根据所学知识,当时挑战神权的基本形式是借助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回答即可。(2)据材料二“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说明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3)启蒙运动的“理
性”,批判专制,提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想,是对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6.(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伯利克里在演讲中说:“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多数
人手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光荣革命取得了巨大成功,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
会一边。——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有权缔约,有权任命大使、最高法院法官和政府其他官员的权力,但需要国会同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对国会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但
国会在复议之后仍以2/3以上多数再次通过此法,既有效。——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6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美国总统制的特点。(6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比较英美现代民主制度与雅典民主制度的不同。(4分)【答案】(1)条件:①城邦体制;②小国寡民、独立自治;③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6分)(2)发展:①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②议会主权的确立;③王权受到限制。(6分)(3)特点:①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军政大
权;②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任职有期限;③权力制衡(三权分立)。(6分)(4)不同:①英美属于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雅典属于直接民主;②英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雅典属于奴隶主民主。(4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解读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据材
料“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雅典民主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城邦体制;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
,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认知与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它根本上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原有的君主专制形式继承了下来,国王继续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君主立宪制的发展与完善;依据材料“但是他只能在议会广泛限制的范围内行使这些权力
,国家主权的中心已无可挽回地从国王一边转到议会一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议会主权的确立;王权受到限制。(3)本题主要考查1787年美国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提取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依据材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总统是国家元首,掌握军政大权;依据材料“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可以得出总统由选举产生,总统任职有期限;依据材料“但需要国会同意;总统对宪法负责,不对国会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权力制衡(三权分立)。(4)本题主要考查英美现代民主政治与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分析理解材料信息及结合所学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综合三则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英美属于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雅典
属于直接民主;英美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雅典属于奴隶主民主。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钟义信在《社会动力学与信息化理论》一书中,归纳出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理论模型:请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这一
理论模型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模型中的一种关系或多种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理论模型,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观点:科学、技术进步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论证: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发生,两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让更多国家进入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同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综上,我认为,世界近现代的发展史实说明,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解析】本题
主要考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要求具备解读图片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探讨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关系,可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的理论模型,但都要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实
准确。首先,由图片的提示可知,图片反映了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合世界近代史中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可知,17世纪以来的科学理论的进步的,推动了新技术的产生、发展,出现两次工业革命,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进步;同时,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又进一步推动了科技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观点,如: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其次,运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进行论证,17世纪的科学革命推动工业革命发生,两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让更多国家
进入工业社会,实现现代化;同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科学技术进一步发展。最后,对观点进行总结升华,综上,我认为,世界近现代的发展史实说明,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