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课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版)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9 页
  • 大小 845.468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帮课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帮课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帮课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5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帮课堂】2021-2022学年九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精品讲义(浙教版)》第2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版).docx,共(29)页,845.46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b6e8cc1de2ad105f444b4daf6afea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2节金属的化学性质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通过典型金属和酸以及某些盐的反应,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2.了解置换反应的特点。3.通过对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探究各要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解读1:能掌握

金属与酸、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会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某些现象,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较大。解读2:知道金属腐蚀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的常用方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难度较小。解读3:能列举改善金属材料性能的主要方法,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

题,难度较小。知识点0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一)有些金属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1)在常温下,金属铝的表面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它能阻止金属铝继续被空气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1+3O2=2Al

2O3(2)在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氧化而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二)有些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放出热量

。(三)有些金属在空气中不燃烧,但能在氧气(纯氧)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四)有些金属虽不能燃烧,但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2Cu+O2△2CuO,

现象是铜丝表面由紫红色变成黑色。知识精讲目标导航(五)金等金属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能力拓展】①洗涤铝制容器时,不要用钢丝球擦洗,以免破坏氧化膜。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反应越剧烈。【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B.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C.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答案】B【解析】A.铁丝

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不符合题意;B.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符合题意;C.不是所有金属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不一定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即学即练2】(2020九上·滨江期中)金属与氧气反应

可以生成金属氧化物。小林同学绘制了三条表示某种金属质量和其与氧气反应生成的金属氧化物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请回答:(1)曲线________一定错误。(2)表示Cu与CuO质量关系的曲线是________。【答案】(1)A(2)B【解析】(1)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金

属氧化物质量大于金属质量,而A图像金属质量大于金属氧化物质量,所以错误;(2)铜与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Cu+O2=2CuO,铜与氧化铜质量比为4:5,所以为B图像;知识点02金属与酸的反应(一)金属与酸的反应(1)镁、锌等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金属表面会

有气泡出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将燃着的木条接近有气泡产生的试

管,松开拇指发现气体燃烧,此气体即为氢气。(2)铜、银等金属不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放入两种酸中无明显现象。(二)置换反应(1)置换反应①概念: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②形式:A+BC→

AC+B③特点:单换单④置换反应类型a.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如Fe+2HC1=FeCl2+H2↑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如Cu+2AgNO3=Cu(NO3)2+2Agc.H2和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H2+CuO△Cu+H2O(2)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

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它们的区别如下:反应类型概念特点形式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多变一A+B+...→C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一变多A→B+C+...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反应单换单AB+

C→A+CB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化合物反应两交换、价不变AB+CD→AD+CB【能力拓展】实验室中常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原因:①该反应速率适中,便于对氢气进行收集,金属镁、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太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速率太慢;②浓盐酸具有挥

发性,用盐酸制取的氢气中因含有HCl气体而不纯净。【即学即练3】某科学兴趣小组为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将甲、乙、丙、丁四种金属片分别与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30秒内产生的氢气泡的多少,记录

在下表中。(“+”越多表示产生的气泡越多)金属甲乙丙丁氢气泡的多少++++++++++(1)从实验结果可看出,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2)要获得令人信服的实验结论,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________也必须相同。【答

案】(1)乙>丙>甲>丁(2)表面积【解析】根据题目中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多少决定反应快慢及物质的接触面积影响反应速率分析。(1)由所给现象可知,金属与酸反应时乙产生气泡最多,其次是丙,其次是甲,丁产生

气泡最少,所以四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由快到慢的顺序是乙>丙>甲>丁;(2)对比实验要求变量唯一,该实验除了稀硫酸的体积和溶质质量分数必须相同外,4种金属的表面积也必须相同【即学即练4】(2021九下·台州月考)某金属混合物的主要成分是锌、铁和铜,课外兴趣小组将500克稀硫酸溶液不

断加到50克金属混合物中得到如下数据: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加入稀硫酸溶液的质量/克100100100100100剩余固体的质量/克3724.9a33(1)表格中“a”的值为________;(2)其所用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3)第2

次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答案】(1)13.7(2)继续加入100g硫酸,所以在13.7的基础上继续减少11.2g剩余2.5g,结果是剩余3g,说明硫酸过量,铁完全反应。100g硫酸对应锌的减少量为13g,设10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Zn+H2S

O4=ZnSO4+H2↑659813gx;解得:x=19.6g;则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FeSO4、ZnSO4【解析】(1)在锌、铁和铜三种金属,锌和铁都能和硫酸反应,只有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断加入硫酸最后剩余的是铜,也就是铜的质量为3g.

由于锌铁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根据金属反应的优先原则,锌先和硫酸反应,等到锌完全后铁才能和硫酸反应,据此分析计算a的值;(2)根据第1组数据可知,加入100g稀硫酸,固体质量减少13g,即有13g锌完全反应,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溶质的质量,最后

根据计算它的溶质质量分数。(3)根据前面的分析,确定第2次时参加反应的物质,从而确定溶质种类。【解答】(1)在锌、铁和铜三种金属,锌和铁都能和硫酸反应,只有铜不和硫酸反应,所以不断加入硫酸最后剩余的是铜,也就是铜的质

量为3g.由于锌铁的活动性是锌比铁活泼,根据金属反应的优先原则,锌先和硫酸反应,等到锌完全后铁才能和硫酸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需要锌和铁的质量为65:56,也就是当加入等质量的酸,如果是同种金属,则引起的固体质量变化相等,而现在加入第一次硫酸,引起的质量变

化为:50g-37g=13g,而第二次是:37g-24.9g=12.1g,说明第一次加入酸,只有锌参加了反应,第二次是锌和铁参加的反应。此时如果100g硫酸消耗的铁的质量为,而当加入第三次硫酸的时候只有铁和硫酸反

应,所以可知固体在24.9g的基础上减少了11.2g,所以a=24.9g-11.2g=13.7g。(2)综上所述,继续加入100g硫酸,所以在13.7的基础上继续减少11.2g剩余2.5g,结果是剩余3g,说明硫酸过量,铁完全反应。100g硫酸对应锌的减少量为13g,设10

0g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9813gx;解得:x=19.6g;则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第2次反应结束后,锌已经完全反应,而铁没有完全反应,那么溶质为硫酸锌和硫酸亚铁,即FeSO4、ZnSO4。知识点03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一)金属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把经除油、除锈处理的洁净的铁丝、铜丝分别放入几种盐溶液中,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Fe+CuSO4=F

eSO4+Cu铜丝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无现象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2AgNO3=Cu(NO3)2+2Ag结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即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

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经过许多实验,入们总结出一些常见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1)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非氧

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而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把酸(非氧化性酸)里的氢置换出来。这里的酸通常指盐酸和稀硫酸而不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金属与浓硫酸(或硝酸)等反应不产生氢气。(3)一种活动性较强的金属能把另一种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4)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

在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湿法炼铜湿法炼铜技术是我国古代劳动入民发明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其原理是先用硫酸将铜矿中的

铜转变成可溶性的硫酸铜,再将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把铜置换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Cu+FeSO4【能力拓展】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中间金属、两边金属化合物溶液”或“两边金属、中间金属

化合物溶液”。这里的“中间”“两边”指的是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排序。当多种金属盐溶液同时存在时,最不活泼的金属先从盐溶液中被置换出来,如向CuSO4、AgNO3的混合溶液中放入铁片,先置换出来银,当AgNO3完全反应后,若铁有剩余,再置换出CuSO4中的铜。【即学即练5

】(2021·温州)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C.D.【答案】D【解析】A、银和铜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只有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只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最强,不能证明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银和铜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证明

铁的活动性最强,不能证明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C、银和铜都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只能证明铁的活动性最强,不能证明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可证明

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证明三金属活动性强弱,符合题意;【即学即练6】(2021·丽水模拟)为探究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涛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完成下列问题:(1)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方案可以优化,________试管的实验是多余的;(2)

去掉多余的实验,同学们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组成滤渣的所有可能是________。【答案】(1)丙(2)Cu、Fe和Cu、Fe、Mg【解析】(1)根据金属能否与盐溶液

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分析;(2)根据铜不能与硫酸反应,铁和镁能与硫酸反应,滤渣中固体存在的顺序为先强后强分析。【解答】(1)甲试管可得出镁的活动性大于铁,乙试管可得出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甲乙试管即可得出镁

、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丙可得出镁的活动性大于铜,该实验多余;(2)去掉多余的实验,将另两只试管中反应后的物质倒入同一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硫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铜,可能有镁,则组成滤渣的所有可能是Cu、Fe和Cu、Fe、Mg。知识点04防止金属腐

蚀的常用方法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日久之后表面往往会失去光泽,产生锈蚀现象,以致强度降低,不能继续使用。据统计,每年由于锈蚀而直接损失的钢铁材料约占钢铁年产量的四分之一。所以,研究金属的锈蚀原因,找到科学的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一)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锈蚀既与周围环境里水

、空气等物质的作用有关,也与金属内部的结构有关。(二)实验探究铁锈蚀的条件(1)实验在3支试管中进行:A试管中是水和空气,B试管中是刚煮沸过的蒸馏水,C试管中是装有干燥剂(生石灰)的干燥空气,在3支试管中各放一枚铁钉

,并用塞子塞紧试管口,实验装置图如图所示。(2)一段时间后A中铁钉锈蚀严重,B、C中铁钉基本不锈蚀,说明铁生锈条件是与水和空气(氧气)同时接触。(3)因为纯铁和铁钉的内部结构不同,纯铁并未生锈。(三)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入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防止金

属生锈,如:(1)保持金属制品(特别是钢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2)在金属制品(特别是钢铁)表面覆盖保护膜。例如,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涂油、刷漆,覆盖搪瓷、塑料等)、镀耐磨和耐锈蚀的金属(镀铬等),在钢铁表面高温制成一层致密氧化膜等。(3)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制成合金)。如加入铬、镍制成

不锈钢等。【能力拓展】1.使金属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金属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金属表面涂一层保护膜,把金属与外界氧气隔开,此法又叫保护膜法。如镀上金属或非金属涂层、生成自身的氧化膜。2.如自行车钢圈上镀铬;刷油漆、涂机油、封塑料膜;铝表面生成

氧化铝。改变金属内部的结构,制成合金,如制成不锈钢等。3.金属锈蚀的条件缺一不可,而防锈只需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即可。如铁生锈时,铁必须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而防止铁生锈只需隔绝氧气或水即可。【即学即练7】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膜是普遍采用的金属防锈措施之一。下列自行车的防锈措施中,不属于覆盖保护膜的是

()。A.擦拭保洁B.链条上油C.轮圈镀铬D.车架喷漆【答案】A【解析】根据金属制品表面涂油、涂漆等都属于表面覆盖保持膜,表面洁净干燥不属于覆盖保持膜分析。A、擦拭保洁是保持金属制品纯净干燥防锈,符合题意;B、链条上油属于覆盖保护膜,不符合题意;C、轮圈镀铬属于覆盖保

护膜,不符合题意;D、车架喷漆属于覆盖保护膜,不符合题意;【即学即练8】如图所示,分别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甲中加入植物油,U形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相平),塞上橡皮塞后,放置一段时间。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A.植物油用于隔绝氧气和水B.甲试管中铁片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C.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右低左高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答案】C【解析】根据甲中铁不与氧气和水接触,不生锈,乙中铁生锈时会使压强减小分析。A、植物油可以隔绝氧气和水,不符合题意;B、甲试管中铁

片不与水和氧气接触,比乙试管中铁片不易生锈,不符合题意;C、甲试管中铁比乙试管中不易生锈,当乙试管中铁生锈时装置内压强减小,U形管内液面会出现左低右高的现象,符合题意;D、U形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不符合题意;考法01误认为K、Ca、Na能将金属

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水溶液中换出来K、Ca、Na排列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前面,在与盐溶液反应时,会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碱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典例1】能用金属与同一种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A.CuCl2、AlCl3B.ZnCl2、MgCl2C.Fe2(SO4)

3、FeSO4D.NaCl、K2SO4能力拓展【答案】B【解析】铜的活动性较弱,与酸不反应,A错铁与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C错钠与钾活动性很强,能与水反应生成碱再与酸反应题组A基础过关练1.(2021·衢州)小科为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下列四种方案,

其中合理的是()A.B.C.D.【答案】D【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分析判断。A.锌和铜都能与硝酸银反应,只能说明它们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是不能判断锌和铜活动性的大小,故A

错误;B.银和硫酸锌不反应,则锌的活动性大于银;铜和硝酸银反应,则活动性铜大于银,但是无法比较锌和铜的活动性大小,故B错误;C.银和铜都不能与硫酸锌反应,不能比较二者的活动性大小,故C错误;D.锌和硫酸铜反应,则锌的活动性大于铜;铜和硝酸

银反应,则铜的活动性大于银,那么三种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锌>铜>银,故D正确。2.(2021·丽水)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A.蒸馏水B.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答

案】B分层提分【解析】根据铁与铜不能与水、硫酸钠、氢氧化钠反应,不能比较活动性强弱,但能用加稀硫酸来比较分析。A、铁铜都不能与水反应,无法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B、铁能与稀硫酸反应,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可以比较铁的活动性

大于铜,符合题意;C、铁和铜都不能与硫酸钠反应,无法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D、铁和铜都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法比较铁、铜的活动性强弱,不符合题意;3.(2021·绍兴)我国发明的新型钛合金,为“奋斗者”号下潜万米海底、从事科考任务解决了材料难题。工业制取金属钛

的主要反应式是:①2FeTiO3+6C+7Cl22FeCl3+2TiCl4+6CO;②2Mg+TiCl42MgCl2+Ti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FeTiO3属于氧化物B.钛合金是一种金属单质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96:71【答案】C【解析】A、根据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分析;B、根据合金属于混合物分析;C、根据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分析;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解答】A、FeTiO3由三种元素组成

,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B、钛合金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C、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符合题意;D、TiCl4中钛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为48:142,不符合题意;4.某同学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

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A.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B.铁与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答案】D【解析】根

据金属能否与盐反应是利用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铝的活动性大于锌和铁,能与氯化锌溶液、氯化亚铁溶液反应,铁的活动性小于锌,不能与氯化锌溶液反应,所以题中设计依据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

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5.(2021·余姚模拟)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气(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依次可能是Mg、

Zn、FeB.金属活动性:甲>乙>丙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答案】D【解析】(1)(2)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反应需要时间越短;(3)根据方程式M+H2SO4=MSO4+H2↑可知,当

金属完全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4)反应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解答】由图中信息可知,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乙<甲<丙,则金属活动性强弱是:乙>甲>丙,则甲、乙、丙依次不可能是Mg、Zn、Fe,故A、B错误;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稀硫酸足量,相

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的氢气质量越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故C错误;生成的氢气中的氢元素完全来自于硫酸,因此生成氢气质量越大,消耗硫酸质量越大,因此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故D正确。6.(2021·桐乡模拟)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

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生成氢气与消耗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得的结论与事实相符的是:()A.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B.三种金属的失去电子总数量:Mg>F

e>Zn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Mg=Fe=Zn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答案】B【解析】根据相同质量的Mg、Fe、Zn三种金属,分別与足量的、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H2SO4充分反应,等质量

的金属产生氢气相等,金属完全反应时镁消耗硫酸质量最多,产生氢气质量最大,锌消耗硫酸质量最少,产生氢气质量最小分析。A、由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可知,三种金属消耗稀H2SO4的质量:Mg>Fe>Zn,不符合题意;B、每个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

个电子,每个铁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每个锌原子与酸反应失去2个电子,因相等质量的三种金属,各原子个数关系为Mg>Fe>Zn,所以失电子总数Mg>Fe>Zn,符合题意;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铁、锌,不符合题意;D、三种金属与稀H2SO4反应后

产生氢气质量关系为Mg>Fe>Zn,所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Mg<Fe<Zn,不符合题意;7.[2019·宁波]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得到的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均无现象,则滤渣中()A.一定有银,可能有铜和锌B.一定有

银,可能有铜,一定没有锌C.一定有银和铜,可能有锌D.一定有银和铜,一定没有锌【答案】B【解析】由于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锌>铜>银,将一定量的铜锌混合粉末放入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不断搅拌,锌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

,当锌反应完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说明不含锌、不含硝酸银溶液。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没有锌。题组B能力提升练1.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

正确的是()A.①分别向等质量Mg和Cu中加入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B.②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Zn中加入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C.③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D.④分别向等质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且足量的稀硫酸【答案】

C【解析】铜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产生氧气,A错误;等质量、不同浓度的稀硫酸中硫酸质量不相等,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锌反应时生成氢气质量不相等,20%硫酸产生的氢气多,B错误;足量金属与等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镁的金属活动性

大于锌,反应速率快,C正确;等质量两种金属与足量酸反应产生氢气质量不相等,镁产生氢气多,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反应速率快,D错误。2.(2021·越城模拟)烧杯中盛有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向其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测得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氯化铜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是()A.ab段发生的是铁与氯化铜的反应B.向b点所得固体中加人稀盐酸,无气泡产生C.c点所得溶液呈浅绿色D.d点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答案】C【解析】根据向盛有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然后铁与氯化铜反应,结合图像中剩余固体的质

量变化确定各点的反应情况分析。A、向盛有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氯化铜溶液,锌先与氯化铜反应,然后铁与氯化铜反应,图像中ab段发生的是锌与氯化铜的反应,不符合题意;B、b为锌完全反应时的图像,所得固体为铜和铁,向b点所得

固体中加人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不符合题意;C、c点为铁完全反应的图像,所得溶液中含有氯化亚铁,呈浅绿色,符合题意;D、d点为氯化铜过量的图像,所得溶液中溶质有氯化铜、氯化亚铁和氯化锌三种,不符合题意;3.(2019九上·余杭期中)镁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

,氮气,二氧化碳反应。(1)已知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该反应需在环境中进行(填字母)。A.稀有气体B.空气C.氮气D.CO2气体(2)镁能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答案

】(1)A(2)Mg+2H2O==Mg(OH)2+H2↑【解析】(1)因镁是一种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能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所以有关镁的化学反应应在性质稳定的稀有气体的环境中进行;(2)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气和一种碱,即氢氧化镁,反应方程式为Mg+2H2

O=Mg(OH)2+H2↑;4.两个烧杯中有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逐渐加入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A、B代表金属,a、b、c是曲线上的三个点,请回答:(1)A金属是________;

在________点时两烧杯中金属都有剩余。(2)b点时B金属所在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答案】(1)铁c(2)ZnSO4、H2SO4【解析】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分别加入

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铁产生的氢气质量多,故A金属是铁;c点时,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b点时,B金属已反应完全,故b点时B金属所在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是ZnSO4、H2SO4。5.(2021·台州)如图所示,将铁片和铜片插入稀

硫酸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此时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电流大小为________安。装置中的虚线框部分相当于电路中的电源、铜片是电源的________极。在其它都不变时,将铁换成更活泼的金属X,产生了更大的电流、则金属X可

能是________(选填“锌”、“银”或“铜")【答案】0.1;正;锌【解析】(1)根据图片确定电流表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出示数;(2)根据电流表的接线方法判断;(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置越靠前,

活动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解答】(1)根据右图可知,电流表选择量程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1A;(2)电流表的“+”接线柱与正极相连。根据甲图可知,电流表的“0.6”接线柱与铜片相连,因此铜片为正极;(3)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锌排在铁的前面,比铁活泼,因此金属X可能是锌。6.(2021·嘉兴)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1)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

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________。(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________。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

新思路。(3)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

_。【答案】(1)锡、锌(2)氢气(3)Cu2+、Fe2+【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和酸反应生成氢气;(2)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遇明火容易爆炸;(3)跟机铁粉和两种盐的反

应过程分析判断。【解答】(1)锡、铜、锌中,只有锡和锌排在氢的前面,因此会“消失”的金属是锡和锌。(2)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氢气,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3)

铁粉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单质,再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单质。由于银和铜的原子量都大于铁,所以溶液的质量都会减小,且前者质量减小的速度大于后者,那么AB段为铁和硝酸银的反应,B点时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还没有开始反应,因此溶质为硝酸亚铁和硝酸铜,溶液中的阳离子

为Cu2+、Fe2+。7.(2020九上·拱墅期末)为了探究Fe、Cu、Ag、R(R为未知金属)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将四根金属丝同时插入烧杯中的溶液里,只观察到①中铁丝表面出现气泡

,②中铁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将烧杯中铁丝替换为R丝进行实验,观察到①中R丝表面出现气泡,②中R丝表面无明显现象。为相应金属丝插入烧杯前,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1)图乙所示的②中存在

的阳离子是________(从中选填)(2)Fe、Cu、Ag、R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依次为________。【答案】(1)(2)Fe>R>Cu>Ag【解析】(1)根据R能与硫酸铜反应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分析;(

2)根据金属与酸和盐的反应现象分析。【解答】(1)R能与酸发生反应,说明R的活动性在氢前,但②中R丝表面无明显现象,则②硫酸铜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硫酸亚铁,存在的阳离子为亚铁离子,由图示可知,表示氢离子,表示铜离子,表示亚铁离子

;(2)铁和R都能与酸发生反应,且R不能与亚铁盐反应,铜不能与酸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所以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R>Cu>Ag;8.(2021·江干模拟)某小组对纯铁丝与浓硫酸反应后的产物进行了验证。已知:2Fe+6H2SO4(浓)=Fe2(SO4)3+3SO2↑+6H2O,SO2能使品红

溶液褪色。(1)B和C位置连接品红溶液和无水硫酸铜装置接口顺序是e→________→L。(2)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取稀释液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观察到________现象时,证明有Fe2(SO4)3存在。(3)装置D的

作用是________。(4)将装置末端的气体经干燥后,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无水硫酸铜粉末,发现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同时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答案】(1)h→k→g→f(2)红褐色沉淀(3)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大气(4)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

浓度逐渐降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H2还原氧化铜生成了水,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解析】(1)根据验证二氧化硫和水时要先验证水,后验证二氧化硫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分

析;(3)根据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分析;(4)根据硫酸与铁反应产生氢气,氢气可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分析。【解答】(1)要验证生成物有二氧化硫和水,需先利用无水硫酸铜验证水,然后再利用品红溶液验证二氧化硫,装置接口顺序为e→h→

k→g→f;(2)氢氧化钠与硫酸铁反应会产生红褐色沉淀,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若面容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时,证明有硫酸铁的存在;(3)二氧化硫有毒,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根据二氧化硫与碱溶液反应,利用

装置D来吸收生成的SO2气体,防止污染大气;(4)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H2,H2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水,氧化铜粉末变成红色,使无水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题组C培优拔尖练1.(2020九上·镇海期末)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具有较强的

耐磨性能,在明代嘉靖年间便被用于铸钱,现代常用于制造阀门、水管、空调散热器等。现有黄铜样品A,为测得各成分的含量,小科将其放入烧杯中,取80克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加入稀硫酸质量/克20202020剩余固体

质量/克20.017.414.813.5请分析计算:(1)样品A的质量是________克。(2)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3)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4)实验完成后,烧杯中溶液

的质量是多少?【答案】(1)22.6(2)<(3)解:第一次消耗的Zn的质量为20g—17.4g=2.6g设用去的硫酸的质量为x。Zn~H2SO465982.6gx解得:x=3.92gH2SO4%==19.6%(4)样品

中Zn的总质量为22.6g-13.5g=9.1g设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y。Zn~H26529.1gy解得:y=0.28g烧杯中溶液的质量=22.6g+80g-13.5g-0.28g=88.82g【解析】(1)比较第1、2次实验可知,在锌完全反应之

前,每加入20g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少:20g-17.4g=2.6g,那么在第一次加入20g稀盐酸后样品A的质量也减少了2.6g,则样品A的质量为:20g+2.6g=22.6g。(2)根据(1)中分析可知,每加入20g稀盐酸,固体质量减小2.6g,而第四

次加入20g稀盐酸后固体质量减少了:14.8g-13.5g=1.3g。因为1.3g小于2.6g,那么说明加入的稀盐酸没有完全反应,而其中的锌完全反应,此时稀盐酸有剩余,溶液pH<7.(3)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20g稀盐酸恰好和2.

6g锌完全反应,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它们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计算出参加反应的H2SO4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4)样品中锌的质量等于样品A的质量与剩余固体质量的差,根据锌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最后根据样品A+稀硫酸-剩余固体-氢气的质量计算出烧杯所得

溶液的质量。2.(2020九上·台州月考)普通黄铜仅由铜和锌组成,广泛用于制造板材、管材等,也用于铸造机械零件。现有一块50.00g黄铜样品,某同学利用一种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来测定样品中Cu的质量分数。有关数据如下图:求:(1)黄铜中Cu的质量分数。(2)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H2

的质量。(3)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黄铜中Cu的质量分数=33.75g/50.00g×100%=67.5%(2)解:设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H2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Zn+2HCl=ZnCl2+H2↑6573216.25gyx解得:x=0.

5g;y=18.25g答:样品完全反应产生的H2的质量是0.5g(3)解;稀盐酸的质量是:198.25g+0.5g-16.25g=182.5gHCl%=18.25g/182.5g×100%=10%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解析】(1)锌和稀盐酸反应,而铜

不与稀盐酸反应,因此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就是其中铜的质量,根据图1确定铜的质量,然后根据计算即可。(2)用样品的质量减去铜的质量就是锌的质量,根据锌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的质量,以及参加反应的HCl溶质的质

量。(3)反应后的溶液质量=稀盐酸的质量+锌的质量-氢气的质量,根据图2得到反应后溶液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消耗稀盐酸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解答】(1)根据图1可知,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33.75g,因此铜的质量就是33.

75g。那么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2)黄铜中锌的质量为:50g-33.75g=16.25g;设样品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的H2的质量为x,消耗HCl的质量为y。;Zn+2HCl=ZnCl2+H2↑6573216.25gyx解得:x=0.5g,y

=18.25g。(3)根据图2可知,反应结束后溶液的质量为198.25g;那么稀盐酸的质量为:198.25g+0.5g-16.25g=182.5g;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HCl%=。3.(2020九上·滨江月考)小华想测定Cu—Zn合金和Cu—

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了一瓶稀盐酸和相关的仪器。(1)根据现有的条件,你认为只能测出________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2)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你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____(选填序号)。A.参加反应的合金质量B.参加反应的稀盐酸

的质量C.产生气体的质量.(3)为了测定该合金的组成,小华称取10克该合金粉末,在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曲线如图,求出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列式计算)【答案】(1)Cu-Zn(2)B,C(3)根据图片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设参加反应的

锌的质量为x,Zn+2HCl=ZnCl2+H2↑;652x0.2g;解得:x=6.5g;那么铜的质量分数为:。【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2)利用生成氢气的质量,结合锌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参加

反应的稀盐酸的溶质HCl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分数。(3)根据图像确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利用反应的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用合金的质量减去锌的质量就是铜的质量,并计算出它的质量分数。【解答】(1)在三种金属中,只有金属锌能够与

酸反应生成氢气,铜和银都不能与酸反应,因此只能测出Cu-Zn合金的铜的质量分数;(2)若想测出该盐酸的质量分数,我认为实验时必须提供和测出的数据是: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和产生气体的质量.故选BC。(3)根据图片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设参加

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Zn+2HCl=ZnCl2+H2↑;652x0.2g;解得:x=6.5g;那么铜的质量分数为:。4.(2020九上·温岭期中)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课外学习任务:调查化工颜料店出售的涂料添

加剂“银粉”是什么金属?某学习小组通过调查,分别获得了“银粉”是银粉、铝粉、锌粉这三种不同结果。为了确定究竟是哪一种金属,学习小组同学将一小包“银粉”带回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和分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

=ZnSO4+H2↑;2Al+3H2SO4=Al2(SO4)3+3H2↑)(1)取少量“银粉”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盐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说明“银粉”一定不是银。(2)为了进一步确定“银粉”是铝还是锌,学习小组通过理论计算,获得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并绘制

成如图所示图像。在绘制锌的图像时,a点所对应的锌的质量m为多少?(通过计算回答)(3)取1.8g“银粉”(杂质忽略不计)加入到50g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氢气0.2g。根据图可知,“银粉”是▲。计算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上述稀

硫酸若用密度为1.84g/cm3,浓度为98%的浓硫酸稀释,则需要多少毫升这样的浓硫酸?【答案】(1)气泡(2)设a点所对应的金属锌的质量为x。Zn+2HCl=ZnCl2+H2↑652x0.2g=,x=6.5g。(3)铝(或Al);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设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y。2Al+3

H2SO4=Al2(SO4)3+3H2↑2946y0.2gy=9.8g,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9.6%(4)解:50克×19.6%=V×1.84g/cm3×98%V=5.4cm3【

解析】(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锌和铝都排在氢的前面,而银排在氢的后面,因此锌和铝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2)根据图像确定a点时锌生成氢气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方程式

计算出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即可;(3)根据图像确定“银粉”的种类;写出铝与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氢气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4)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

质量分数列出方程,结合密度公式m=ρV计算需要浓硫酸的体积即可。5.(2020·湖州模拟)镁的金属活动性较强,既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也能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以下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制取氮化镁(Mg3N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气密

性。②在硬玻璃管中装入一定质量的镁粉。③打开活塞K井通入氮气一段时间。⑤反应结束后,。④点燃酒精灯加热,开始进行反应。③拆除装置,取出产物并称量。(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__。(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是________。【答案】(1)3Mg+N2Mg3N2(2)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并关闭活塞K(3)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

入反应管【解析】(1)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2)高温的玻璃管遇水很容易发生炸裂;如果熄灭酒精灯后立即停止氮气的通入,会使玻璃管内气压减小,水被倒吸到玻璃管内发生爆炸;(3)导管口浸没在水中,可以起到密封隔离的作用,防止外面的空气进入玻璃管,影响反应现

象。多余的尾气可以通过导气管口排放出去,起到减压的作用。【解答】(1)硬质玻璃管中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Mg+N2Mg3N2;(2)⑤反应结束后,应进行的操作是:熄灭酒精灯,继续通N2,待反应管冷却至室温,停止通N2

,并关闭活塞K。(3)反应过程中末端导管必须始终插入试管A的水中,目的:防止反应过程是空气进入反应。6.(2021·温州模拟)在学习了金属与酸之间的反应后,为进一步探究温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择的药品及器材: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

薄铁片、量筒、剪刀、秒表、天平、温度计、酒精灯等;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为减少反应放热对溶液温度的影响,每组实验铁片的质量取0.5克。②铁片放人布袋内;③实验至少设计3组;④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控制反应的温度;(1)该装置中的铜丝可,上下拉动,其作用是________

。(2)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①之后的其它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答案】(1)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2)用剪刀剪取三片质量为0.5克的铁片,取其中一片放入布袋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毫升9.

8%的稀硫酸,搭建好装置,并将试管放入盛有30℃水的烧杯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止水夹,将稀硫酸放入试管中恒温加热,一会儿后,向下压铜丝,使布袋浸没在液面以下,反应开始发生。30秒后,将铜丝向上拉,使布袋高于液面。待温度冷却至室温后,移动量筒使其内外液面相平,读取量筒中气体的体积为V1换另外两片铁

片,控制硫酸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重复上述实验,但分别控制水浴温度为50℃和70℃,记录量筒中气体体积分别为V2、V3;若V1<V2<V3,则温度越高,金属与酸反应速度越快。【解析】(1)铜丝下面悬挂薄铁片,当它向下移动时,铁片

与稀硫酸接触,开始反应;当它向上拉动时,铁片与稀硫酸分离,反应停止;(2)首先组装器材并装上药品,包括剪刀剪出质量相同的三个薄铁片,放入布袋悬挂在铜丝下方;在分液漏斗装入稀硫酸,在烧杯内倒入30℃的水。

然后开始反应,一段时间后根据量筒读出生成气体的体积。接下来保持其他因素完全相同,只改变烧杯内水的温度再完成两次实验,最后比较几次生成气体的即可找到规律。【解答】(1)该装置中的铜丝可上下拉动,其作用是控制反应的发生或停止。(2)实验①之后的其它步骤:①用剪刀剪取三片质量为0.5克的铁

片,取其中一片放入布袋中。在分液漏斗中加入50毫升9.8%的稀硫酸,搭建好装置,并将试管放入盛有30℃水的烧杯中。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止水夹,将稀硫酸放入试管中恒温加热,一会儿后,向下压铜丝,使布袋浸没在液面以下,反应开始发生。③30秒后,将铜丝向上拉,使布袋高于液面。待温度冷却至室

温后,移动量筒使其内外液面相平,读取量筒中气体的体积为V1;④换另外两片铁片,控制硫酸质量分数和体积相同,重复上述实验,但分别控制水浴温度为50℃和70℃,记录量筒中气体体积分别为V2、V3;若V1<V2<V3,

则温度越高,金属与酸反应速度越快。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