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DOC
  • 阅读 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9 页
  • 大小 1.935 MB
  • 2024-11-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二)地理试题 含解析.docx,共(19)页,1.93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b4177a76717e5d168e682e22fce721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庆市沙坪坝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末复习题地理(二)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地球表面的地貌类型多样,景观特色各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的地

貌类型是()A.三角洲B.冲积扇C.沙丘D.U形谷2.关于图中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地形崎岖,沟谷纵横C.起伏和缓,沙漠广布D.地势低平,河汊众多【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图中河

流在入海口附近泥搬运的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A正确,冲积扇出现在出山口,B错误;沙丘是风成地貌,U形谷是冰川侵蚀地貌,CD错误;故选A。【2题详解】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由于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泥沙淤积形成的,由图中可看出河汊众多,D正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高海拔高纬度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海岸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的相对流量(单位:万立方米/秒)

变化示意图。3.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A.①③B.③④C.②④D.②③4.①、②、③、④四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分别为()A.雨水、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B.高山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雨水C.雨水、雨水、高山冰川

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D.雨水、高山冰川融水、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答案】3.D4.A【解析】3题详解】根据分析可知欧洲的降水主要受西风的影响,图②中夏季流量大、流量季节不均,是因有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②正确;图③中

春季流量大,是因有季节性积雪融水,受气温的影响大,③正确;而图①中冬季流量大,属于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①错误;图④中流量变化较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的影响,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图示为欧洲的河流,其中①河流的径流量变化大,丰水期在冬季

,枯水期在夏季,有可能是分布在地中海气候的河流,主要靠雨水补给;②河流的径流量在7、8月份,气温最高时径流量最大,说明受气温的影响大,所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③河流的汛期在春季,应该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④河流的径流量很【稳定,变化小,有可能是地下水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雨水补给,故

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雨水补给:它是河流最重要的补给类型,一般多在夏季和秋季,个别地区也发生在冬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春季。冰雪融水补给:主要发生在夏季。湖泊沼泽补给:对河流水量起调

节作用。地下水补给:它是河流水量可靠、经常的来源。2018年7月1日,参加“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的帆船从法国某海港出发,一个月后穿过赤道,经过230天完成环球航行。在航行时为减缓逆流带来的阻力,参赛选手会采

用“Z”字形线路。下图为“金球杯”单人环球帆船赛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最适合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的航段是()A.①—②段B.③—④段C.⑤—⑥段D.⑦—⑧段6.图中②航线附近洋流()A.增加沿岸温度B.加剧沿岸干旱C.属于季风洋流D.降低航行速度【答案】

5.D6.B【解析】【5题详解】①—②段与加那利寒流方向相同,属于顺流,可不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③—④段和⑤—⑥段航线与西风漂流方向相同,属于顺流,可不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根据材料可知,采用“Z”字形线路航行是为了减缓逆流带

来的阻力,图中⑦~8航段的洋流为巴西暖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阻力最大,D正确。故选D。【6题详解】②航线附近是非洲西北角,该海域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对沿岸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A错误,B正确;该地区气候不是季风气候,无法形成季风洋流,C错误;②航线

自北向南航行,是顺洋流航行,可以提高航速,D错误。故选B。【点睛】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加快

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下图为2022年3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下列关于图中两个锋面相似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锋线上各处气压都相等B.锋面过境一定有雨雪天气C.都是冷气团向暖气团

推进D.锋面的前进速度差异不大8.若天气系统自西北向东南运动,未来几天北京天气可能的变化为()A.东南风转西北风B.风力逐渐转小C.天气由阴天转晴D.气温逐渐升高【答案】7.C8.A【解析】【7题详解】据图可知

,图中两个锋面的符号为冷锋,都是由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C正确。锋线上跨越不同的等压线,因此气压不相等,A错误。锋面过境一般会带来雨雪、大风天气,但并不是所有的锋面都能带来雨雪天气,由暖气团中是否含有充足的水汽决定,B错误。锋面的前进速

度取决于锋面附近的气压状况,据图可知,两个锋面附近等压线数值和疏密程度不一致,因此两个锋面的前进速度不一致,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此时北京位于低压气旋的东侧,吹东南风,未来几天随着低压系统的东移,北京位于低压气旋的西侧

,吹偏北风即西北风,A正确;据图可知,随着气压系统的移动,等压线越来越密集,风力越大,B错误;随着天气系统的向东移动,北京逐渐受冷锋的控制,将会出现雨雪、大风等天气,气温降低,C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多云、雨雪、刮风

、降温等天气现象;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降低,天气转晴。土壤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燥红壤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黄壤多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下图为“海南岛土壤类型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图中黄壤的分布反

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10.燥红壤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主要原因是()A.地处沿海,地形平坦B.蒸发旺盛,降水较

少C.终年高温,草原广布D.流域较小,河流短小【答案】9.D10.B【解析】【9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黄壤多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而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属于热带地区,图中黄壤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山地,因地势较高,在

热带地区出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从而形成了当地的黄壤,图中黄壤的分布是在地方性地形差异影响下形成的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因此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地方性分异规律,D正确;图中黄壤的分布不是因纬度差异导致的分

异规律,不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误;图中黄壤的分布不是因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分异规律,不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错误;图中黄壤的分布没有体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出现逐渐更替的现象,不属于垂直分异规律,C错误。故选D。【10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燥红壤是在热带干热

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读图可知,燥红壤分布在该岛西南部,的说明海南岛西南部出现了干热的气候特征。地处沿海,地形平坦,没有高大地形阻挡,容易获得海洋水汽,因此不是气候干热的原因,A错误;海南岛西南部纬度低,光照强,气温

高,蒸发旺盛,海南岛中部多山,西南部为当地盛行风的背风坡,多下沉气流,降水较少,从而形成干热气候,形成热带稀树草原,形成燥红壤,B正确;当地面积狭小,不存在草原广布,C错误;流域较小,河流短小,与干热环境、燥红壤分布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

B。【点睛】地方性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是在地方气候、地方地形、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影响下,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地方性分异是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如沙漠中出现绿洲,山地不同坡向植被,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不同等等。2022年6月19日,张老师回泰州(32°N,1

20°E)看望父母,在家乡的田野上她拍下了一张夕阳美景,下图为“拍摄的夕阳美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田间小路的走向大致为()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南北走向12.当天当地正午时刻,全球属于6月18日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A.2/3B.1/2C.1/3D.2/5【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照片拍摄为夕阳景观,6月19日,日落西北方向,据此可判断田间小路走向大致为东西走向,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12题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

知,当地经度为120°E,当地正午时,即120°E为12时,为6月19日12时,则180°经线为16时,则6月19日占16/24=2/3,6月18日的范围为1/3,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北;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有日出日落的点位,日出日落方位偏南。沧海桑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古地层及其与地质构造关系,重塑地能形成过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海平面基准线

是海提0米的起算线。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在地质作用影响下,该地()A.侵蚀面形成早于花岗岩的形成B.沉积岩层678是连续形成的C.侵蚀面是在海平面以下形成的D.花岗岩形成早于沉积岩层814.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A.

丁地断裂拍升,地势较高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D.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花岗岩作为岩浆侵入岩并没有破坏侵蚀面,所以推

测侵蚀面晚于岩浆侵入,A错误,D正确。侵蚀面是在海平面以上形成,可能经历过地质运动,再次被海水淹没,C错误。在沉积岩层的形成过程中,经历过断层运动,所以并不是连续形成的,B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A正确。

乙地断层上升,不会形成湖泊,B错误。丙地因外力作用,形成奇峰林立,C错误。甲地位于东南沿海,降水多,主要受流水侵蚀,D错误。故选A。【点睛】侵入作用是指地下岩浆上升侵入并占据一定空间的作用。根据岩浆侵入的环境和侵入作用方式,可以分为深成侵入作用和浅成侵入作

用。15世纪末期,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殖民主义者蜂拥而至。由于美洲缺马,大量的马匹被从欧洲经大西洋贩运到西印度群岛。当浩浩荡荡的风力帆船队航行到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时,经常会连续几个星期海面上平静无风,船队无法航行。加之天气炎热,淡

水、草料和粮食用尽后,大批饿死或渴死的马匹被投入海中,人们就把当时船队所在的纬度称为“马纬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控制“马纬度”附近海域的气压带是()A.极地高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16.“马纬度”现象会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南北移动。当亚、欧、

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海域(3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A.亚欧大陆被亚洲高压控制B.我国东部地区以西北季风为主C.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盛D.南亚印度半岛以东北季风为主【答案】15.B16.C【解析】

【15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马纬度附近海域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纬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正确。极地高气压带位于两极地区,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南北纬60°附近,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不符合题意。故选B。【16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地中海海域(3

4°N~40°N)出现“马纬度”现象时,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被亚洲低压控制,A错误。我国东部地区以东南风为主,B错误。在副热带海区,亚欧大陆上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压带,把高压保留在海洋上,太平洋上夏威夷高压势力较为强

盛,C正确。南亚印度半岛以西南风为主,D错误。故选C。【点睛】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总结如下图: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北坡自西向东四个地点(北坡1—北坡4)及南坡某点的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该山地可能位于()A.喜玛拉雅山脉B.昆仑山脉C.祁连山

脉D.天山山脉18.影响该山地北坡1形成山地森林带的主要因素是()A.水分B.热量C.土壤D.光照19.据图推测该山地北坡海拔2500~4500米自西向东逐渐()A.变暖B.变冷C.变湿D.变干【答案】17.B18.A19.D【解析】【17题详解】根

据图示北坡基带(1暖温荒漠)、海拔及南北坡相对高度综合判断,该山地位于昆仑山脉,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18题详解】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分,北坡1形成山地森林带说明水分条件较好,A正确;相比而言,同海拔其

他三地光照和热量条件差异小,不是导致其他地点缺失山地森林带的主要影响因素,BD错;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和热量,受土壤因素的影响和对较小,C错。故选A。【19题详解】读图分析,该海拔范围分布在山地荒漠草原带与亚冰雪带之间,北坡1为山地森林草原和高山草甸,北坡2为山地草原和高山

草甸,北坡3为山地草原和高山草原,北坡4直接由山地荒漠草原带过渡到亚冰雪带,揭示出山地森林及高山草甸带依次消失,反映出自西向东逐渐变干的总体趋势,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昆仑山,又称昆仑虚、中国第一

神山、万祖之山、昆仑丘或玉山。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

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当空气被挤压集聚,会出现气温升高的现象。下图为龙岩市新罗区2022年11月27日手机软件查询的一周天气预报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即将影响龙岩新罗区的天气系统为()A.暖锋B.冷锋C.气旋D.反气旋21.当日(27日)

为多云天气,11月28一12月3日天气的变化最可能是()A.晴→小雨→阴B.晴一多云→小雨C.阴→小雨→晴D.小雨→多云→晴22.空气被挤压增温的现象可能发生在()A.11月29日该天气系统控制之前B.11月29日该天气系统控制之后C.12月2日该天气系统控制之前D.12月3日该

天气系统控制之后【答案】20.B21.C22.A【解析】【20题详解】读图可知,11月27日到29日温度较高,30日和12月1日出现大幅度降温天气,因此即将影响龙岩天气系统为冷锋系统,B正确;暖锋过境气温会升高,A错误;气旋影

响时会出现阴雨天气,气温下降幅度不大,反气旋影响时出现晴朗天气,气温会有所升高,C、D错误。故选B。【21题详解】当日(27日)为多云天气,结合图示信息可以看出28日白天气温降低,夜晚气温升高,温差减小,说明28日出现阴天,到29日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出现阴雨

天气,12月2日气温回升,温差加大,说明天气又转晴,因此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题详解】的读图可知,该地29日气温最高,30日气温下降,为冷锋过境。根据材料“当空气被挤压集聚,会出现气温升高的现象”可知

,冷锋天气系统在移动过程中,冷空气向暖空气移动,在该天气系统到达前会出现冷空气挤压暖空气而增高气温现象,因此最可能出现在29日该天气系统控制之前,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冷锋和暖锋的区别:1.成因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2.形成天气不同。冷锋降温、阴雨、大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暖锋是连绵阴雨,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3.

云雨区不同。冷锋雨区较狭窄,在锋后,暖锋雨区较宽阔,在锋前。4.在锋面气旋的部位不同。气旋的前方是暖锋;气旋的后方是冷锋。5.我国北方的暴雨、沙尘暴、寒潮与冷锋活动有关,南方的春雨是暖锋造成的。横向沙丘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分布广泛,是与主导风向基本垂直的沙丘类型。

横向沙丘之间连通性较好、无明显障碍物的丘间地被称为丘间走廊。下图示意内蒙古东部某横向沙丘群的位置和剖面状况,该地终年盛行西北风,但丘间走廊里以西南风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3.推测丘间走廊西南风的形成主要取决于()A.地形约束B.地表受热差异C.环流背景D.地表物质组成24.与

迎风坡相比,丘间走廊的植被更需要()A.耐风蚀B.耐贫瘠C.耐干旱D.耐沙埋25.研究表明,丘间走廊内部的西南风能造成强烈的风蚀。据此分析该地治理风沙蔓延应当()①平行于丘间走廊修筑沙障②垂直于丘间走廊修筑挡沙墙③在迎风坡铺设草方格④在背风坡压大块砾石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23.A24.D25.B【解析】【23题详解】该地终年盛行西北风,但丘间走廊里以西南风为主,受地形约束最后风向与走廊平行,A正确;都是沙漠地表受热差异小,B错误;都受西北

季风影响,环流背景相同,C错误;地表物质组成相同,都是沙质土壤,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迎风坡风蚀强烈,丘间走廊风力较小,A错误;迎风坡风蚀强烈,土壤更贫瘠,B错误;丘间走廊地势低积水可能性大,迎风坡更干旱蒸发旺盛,C错误;丘间走廊地势低容易沙土堆积,植

被需要耐沙埋,D正确。故选D。【25题详解】丘间走廊内部的西南风能造成强烈的风蚀,应垂直于丘间走廊修筑挡沙,增加西南风的阻力,减小风速,①错误,②正确;在迎风坡铺设草方格可以增加摩擦力,减小风速,③正确;背风坡易堆积

,压大块砾石作用不大,④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点睛】影响风力大小因素:1.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气压带、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位于低气压带内,盛行

上升气流,风力小;位于高气压带内,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3.摩擦力:(面朝大海),水域宽阔,所受摩擦力小,风力大;高大建筑物、山地林立,所受摩擦力大,风力小;4.地形因素:(1)山脉阻挡:地势高,盛行风受山脉阻挡,风力小;地势平坦

,盛行风长驱直入,风力大;(2)狭管效应:位于谷口(或谷内),峡谷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3)岬角效应:位于岬角地带,易形成岬角效应,风力增强。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0分。考生根据

要求进行作答。26.【地理实验】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实验名称:模拟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实验背景:我国北方地区风成地貌广布,风成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深刻。实验器材:单面开口的透明玻璃箱,电动吹风机,粒径大小不一的

干燥沙粒,石质不规则阻挡物。(如图所示)实验步骤:①选择无风或微风,采光良好的开阔室外。②将单面开口的透明玻璃箱内依次放入石质不规则阻挡物(靠内测)和堆放5~10厘米厚的大小不均的干燥沙粒(靠近开口处),电动吹风机接通电源。③依次启动电动吹风机低风档和高风挡,观察并记录数据

。实验效果:风力对地貌具有塑造作用。实验思考(1)实验中启动电动吹风机低风档和高风挡时,所吹扬起的沙粒大小和沙粒数量有何不同?(2)当电动吹风机关闭后,沙粒沉积有何规律(提示: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思考)?(3)以阻挡物为中心的沙丘坡度与风向有什么关系?【

答案】(1)低风档时吹扬起的沙粒少,粒径小;高风挡时吹扬起的沙粒多,粒径大。(2)当电动吹风机关闭后,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颗粒大的沉积近,颗粒小的沉积远。(3)迎风坡缓,背风坡陡【解析】【分析】本题以学生地理学科小组实验作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风沙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太阳辐射

的分布规律等知识,考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小问1详解】从大小上看,不同的风力能够携带的沙粒大小是不一样的,风力越大,吹起的沙粒粒径越大;从数量上看,风力越大吹扬起的沙粒也就越多。【小问2详解】当停止

吹风时,从沙粒粒径大小来看,粒径较大的沙粒先沉积,粒径较小的沙粒后沉积;从距离远近来看,粒径大的沙粒沉积的距离近,粒径小的沙粒沉积距离远。小问3详解】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

向指向下风向。风力决定着沙丘的移动速度,风向决定着沙丘移动方向,一般沙丘迎风坡缓,背风坡陡。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月20~22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北疆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产生影响。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

西两股,一股是经南疆盆地后,逐渐溢入青藏高原西侧阿尔金山山口进入青海西北部的“西路冷空气”;另一股是经河西走廊南下,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河谷地区向西回流倒灌的“东路冷空气”。这两股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迎面相遇,形成青海湖G锋。下图

示意21日20时青海湖G锋位置。(1)判断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的差异,分析造成此时两股冷空气势力差异的原因。(2)有人认为,青海湖G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的危害较大,有人认为危害较小。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答案】(1)西路冷空气势力弱,东路冷空气势力强。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

脉的阻挡,阻挡作用强,势力较弱;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且有峡谷效应,势力较强。(2)赞同: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破坏牧业设施,使牲畜患病或冻死;阻断交通,影响牧业饲料供应和牧产

品外运。不赞同:不处在放牧期,牲畜多为圈养,便于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牧民已提前储备越冬饲料,减轻灾害危害。【解析】【分析】本题以青海湖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天气系统的形成、影响冷空气强弱的因素、天气系统对牧业产生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

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西路冷空气受高大山脉的阻挡,摩擦力大,越过山脉困难,势力被削弱;东路冷空气经过地势低平的河西走廊和河谷地区,阻挡作用弱;且有河西走廊的峡谷效应,势力较强。【小问2详解】先表明观点,再阐释理由。若赞同,认为危害较大,从G锋带来

的灾害性天气分析。受冷空气的影响,会出现剧烈降温、大风、暴雪等天气,破坏牧业设施,使牲畜患病或冻死;暴雪会阻断交通,影响牧业饲料供应和牧产品外运。若不赞同,认为危害较小,从该地牧业特点分析。此时为冬季,不处在放牧期,牲畜多为圈养,便于采取防灾减灾措施;牧民一般会提前储备越冬饲料,能应对G锋

带来的恶劣天气,从而减轻灾害危害。2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北海道知床半岛的罗臼是著名的渔港,以渔业和观光业为主。这里至今还保持着原始面貌,覆盖着广袤的原始森林,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每年冬季,都有以捕鱼为食的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自堪察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来到罗臼越冬。下图为知

床半岛附近区域图。(1)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角度,说明图示区域渔场的形成原因。(2)分析虎头海雕和白尾海雕到罗臼过冬的自然原因。(3)简述图示渔场在冬季渔业捕捞时常遇到的不利气象条件。【答案】(1)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海域交汇;海底营养盐类上泛,浮游生物

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2)相比堪察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罗臼纬度较低,冬季较温暖;有渔场分布,食物充足;自然环境保持较好,有栖息地。(3)气温低: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温较低。多大雾:寒暖流交汇海区,来自暖流海区的暖湿空气遇寒流流经的冷下垫面,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

多大风:冬季时南北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风力强劲。【解析】【分析】本题以北海道知床半岛及地理位置分布图为材料,考查洋流、渔场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综合素养能力。【小问1详解】洋流对渔场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寒暖流交汇,另一类是上

升补偿流。结合题中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北海道知床半岛的渔场是由北边的千岛寒流和南边的日本暖流交汇形成的。小问2详解】材料中“北海道知床半岛的罗臼是著名的渔港”可知此地食物充足;“覆盖着广袤的原始森林,被称为“日本最后的秘境”说明这

里自然环境好;结合所学知识,这里相对堪察加半岛和阿留申群岛,纬度低,气温高。【小问3详解】该地处于45°N左右,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在此交汇,多形成大雾天气,能见度降低;受南北温差和冬季风影响,风力较大。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武夷山被设立为

中国国家公园,山中存在“顶平、身陡、麓缓”的丹霞峰林地貌景观,白垩纪晚期的红色砂砾岩是形成丹霞地貌的主体。武夷山山脉主峰西南麓的九曲溪中,树木格外茂盛,与热带雨林有几分相似,被学者们称为“沟谷雨林”。图左为武夷山位置图。材

料二:武夷山区的城村村民是中原望族的后裔,因避战乱迁徙至此。城村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逐渐兴起,明清时期达到繁盛,成为福建地区的水口要塞。但随着时代潮流的冲击,当地大量村民外出,古村落不断衰落。图右为城村地形图。

(1)说明武夷山丹霞峰林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丹霞地貌底部沟谷雨林发育的原因。(3)简述城村选址于此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1)在地质时期沉积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地壳隆起形成武夷山脉,垂直裂隙发育;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风化和流水侵蚀,形成独立的峰林地貌。

(2)沟谷地势较低,地形封闭,气温高;沟谷地形,易于汇水;沟谷地区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3)周围山地可抵御冬季的冷空气;地势较平坦,耕地较多;水运交通便利,利于物资的运输;古村落分布在河曲的凸岸一侧,城村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武夷山位置图、城村地形

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地貌形成的内外力作用、非地带性现象的成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小问1详解】丹霞地貌的成因可从岩石类型入手,再结合其地貌特征进行分析,丹霞地貌以红色砂砾岩

为主体,红色砂砾岩是沉积岩,是地质史上含铁的碎屑物在地势低洼处沉积并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红色砂砾岩;后由于地壳抬升与挤压形成武夷山脉,垂直裂隙发育;后经流水沿岩层裂隙侵蚀,并在重力崩塌、风力侵蚀、风化作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独立的峰林地貌。【小问2详解】沟谷雨林的形成与河

谷温度高、降水多有关。丹霞地貌四周崖壁陡立,光照相对较弱,蒸发量较小;地势较低,地形封闭,增加的沟谷的温度;偏南向开口的半封闭型谷地的坡脚地带,湿润气流容易进入,降水多,沟谷地形,易于汇水,水源充足。【小问3详解】影响聚落分

布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土壤、交通、工农业基础、军事、宗教、科技、政策等。读图可知,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村落周围的山地可抵御冬季南下的冷空气,村落位于背风坡,冬季气温温和;村落位于山间谷地或盆地地势较平坦的地方,有利于发展农耕,耕地较多;河

流提供了水运的通道,水运交通便利,利于物资的运输;古村落分布在河曲的凸岸一侧,城村具备一定的防卫能力,有利于村落的安全。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328305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