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含答案.doc,共(8)页,36.000 K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f8a5743040c55c4fd9a6f5c811660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抚顺市重点高中协作校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试卷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第Ⅰ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春秋战国时期,上起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士人多言“天下”。《老子》一书中“天下”二字出
现六十多次,《韩非子》中“天下”之辞达三百多处。这一时期的“天下”观念()A.目的是维护分封与宗法制度B.有利于民族交融与国家统一C.促进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D.加剧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2.周代分封制的
实质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这说明分封制()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3.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
确立于唐,因有多种科目,“分科举人”,故名科举。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下的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而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入门兼美”一类的附加条件。科举制的产生与确立
,反映了()A.选才呈现公平开放的特色B.以官举士的选官方式终结C.取士标准出现多样化趋势D.考试方式完全优于察举制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5.有学者指出“如果想看看各种发明的力量、作用,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因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材料旨在强调三大发明()A.改变了中国古代的传统经济结构B.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贡献C.标志
着世界范围内近代化的开端D.摧毁了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统治6.宋朝的军队分为三级,最高为禁军、次为厢兵、再次为乡兵。上一级队伍经常下一级的优秀人员而将不合格人员淘汰给下一级。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削弱地方整体实力B.整顿全国军队编制C.强化中央集权统治D.提高军队
的战斗力7.下列文字进行汉族拼音化最早的尝试的是()A.契丹文B.金文C.西夏文D.蒙古文8.程朱理学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这说明理学认为()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依赖于“气”而存在C.物质第一
,意识第二D.佛教和理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9.随着辽统治区域不断扩大,尤其是得到燕云十六州后,为了更好地处理各民族地区事务,辽太宗确立了一种“因俗而治”的行政原则,形成了南北两套行政体系。据此可知()A.南北面官制度实行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
B.南北面官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南北面官制度使辽朝进入封建制阶段D.南北面官制度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制度10.下表是唐代科举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在唐代()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
《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A.科举制成为选官的唯一方式B.进士科更注重选拔具有才华和能力的人才C
.明经科完全脱离社会的实际D.进士科考试对唐诗的繁荣起着决定性作用11.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A.“调”是指缴纳一定量的谷物B.“租”是指缴纳一定量的绢和布C.“庸”
是指缴纳一定的银子代役D.在租庸调制下农民生产时间具有一定的保证12.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有关“猛安谋克制”说法正确的是()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13.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
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制,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处理民族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1
4.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其思想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A.社会矛盾激化B.商品经济发展C.君主专制强化D
.市民阶层崛起15.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A.内阁大学士负责监察百官B.明朝中期恢复了丞相制度C.“票拟”权使
内阁大学士拥有了决策权D.内阁制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16.雍正元年十月,都察院御史陈允恭奏道:“(浙江需米)小商由江南贩运于浙,巨商由上江(今安徽)、湖广、江西贩运于苏州。”苏州的枫桥成为当时江南地区最大的米粮转运中心。这反映出当时(
)A.农本观念仍居主导地位B.区域经济联系密切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变化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第Ⅱ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题(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人口迁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材料一秦占领巴蜀地区之后,实施了从秦本土往蜀地移
民的措施。“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国,辄徒其豪侠于蜀,资我丰土。……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秦始皇收复河套南北的广大地区后,为了巩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迁3万户居民到河北、榆中,垦田生产,开拓边疆。------改编自朱绍侯《中国
古代史》材料二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淝水之战、刘裕北伐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的1/6。西晋时北方诸
州,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
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改编自曹文柱等著《乾坤众生》整理(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影响。(9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广州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外贸海港,宋立国后率先在此
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稍后不久,又在两浙路置司;咸平二年,则于杭州、明州各置市舶司,泉州市舶司迟至元裕二年设立。宋人赵汝适在泉州亲自“询诸贾胡,俾列其国名”,在其《诸蕃志》中列出了与宋代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名称超过了六十个。元丰
年间,宋政府为保障入港商船的安全及防备走私,开始执行“望舶之制”,专门在广州、泉州等港设置了望检司。两宋海外贸易的规模之大,在市舶司净利收入中可略见一斑。宋初59万缗,治平63万,元祐末41万,徽宗时110万,绍兴年间更高达200万。宋代
海外贸易的范围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确为汉唐所未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它借助海外贸易这一个充满巨大经济利益的平台,吸引着国内外的经济要素不断进入近海区域,参与到近海市场的经济活动之中,从而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
了条件。——摘编自廖伊婕《宋代近海市场研究》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有了较大增长。从1877年开始,中国对外贸易经常性国际收支由顺差转为逆差。1978—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5%。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呈现总体逆差,逆差累计额达38
1亿美元;90年代(除93年外)基本为顺差,顺差额为486.5亿美元。90年代到我国入世前,我国对225个税率下调,减少和取消配额和进口限制等非关税壁垒,以及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等制度,在出口方面实行出口退税制度,确立了我
国在国际分工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以及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为我国成为国际贸易大国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孙玉琴等《中国对外开放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国家安全观视“大一统”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政治追求。中国
古代政治家、思想家一贯提倡“大一统”的思想观念。《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提法,得到先秦诸于百家各思想派别的一致赞同。各边疆少数民族也都普遍认同“统一”的政治观念,汉代的匈奴说自己的祖先是“夏后氏之苗裔”,唐代西域的突厥政权自称“
桃花石”(即中国)。受“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东方封贡体制和宗藩观念。——摘编自底蕴《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变》材料二左宗棠主张海防和塞防并举。他建造福州船政局,注重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和技工,强化东南沿海水师,十分重视台湾、沿海各战略要地的军事防备。
在收复新疆后,左宗棠加强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务,创办了兰州制造局和甘肃织呢局。他力主援越抗法,希望打破法国侵吞我国资源的企图。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左宗棠宣称“我之疆索,尺寸不可让人”,目的是保卫国家任何一寸领土,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从而维护国家的安全。——摘编自李风《左宗棠
的国家安全思想及其现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安全观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内容,并说明其积极意义。(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变革源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近现代以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一直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包括联合国、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政治、经济组织以及战后世界金融体系,都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
立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相互依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多,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从某种意义上,合作可以被看作进行全球治理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没有合作几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治理,一部全球治理发
展史就是一部合作进化史。尤其是近现代社会中普遍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合作,更是人类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一个巨大成就。——摘编自颜旭《推动全球治理体制更加公正合理》等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12分)参考答案BDADBCDAABDBABDB17.(15分)答案:(1)(6分)趋向:从秦国本土往巴蜀地区移民;从六国迁移豪强贵族到巴蜀地区;从内地迁到东南、北部边疆地区。作用: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
2)(9分)特点:由北向南迁徙;迁徙规模大,参与人口多;迁徙活动范围广;迁徙涉及阶层广,民族成分繁杂。影响:促进落后地区的开发,有利于加强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平衡性;有利于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各民族经济的进步发展;有
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18.(13分)答案:(1)特点:政府加强了对贸易港的管理;港口数量增加;海外贸易繁荣,贸易范围扩大。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为近海市场的兴起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
济的互动;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7分)(2)变化:近代以来贸易逆差逐渐被贸易顺差取代;进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合理优化(九十年代出口贸易显著增加)。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产品科技含量逐渐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6分)19.(12分)答案:(1)核
心思想:维护“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原因: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天下一家的文化认同(“大一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宗藩体制的形成。(6分)(2)新内容:坚决抵抗外国侵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增
强国力。积极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近代化进程;为之后的国家安全思想提供了有益借鉴。(6分)20.(12分)答案:示例1:观点:国际力量对比决定全球治理格局。论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军事
力量进一步增强,它们大肆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西方掌握全球治理主导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西欧国家的衰落,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重新划分世界,美苏两极治理格局最终取代了近代以欧美为主导的治理格局;20世纪
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与日本相继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冲击着两极格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一超多强”格局出现,国际治理体系面临进一步变革。总之,不同历
史时期国际力量的对比及变化,决定着国际关系格局,也决定着全球治理格局的不断演变。示例2:观点: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需要国际合作。论述:面对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和危害,二战后,世界各国加强了合作,先后建立
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成员国在经济上的合作和为成员国提供援助,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方面发挥
了巨大作用。1995年世贸组织成立,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贸易的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强,人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与日俱增,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继续发挥着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积极作用,成为协调与组织全球治理的
重要力量。(或者新冠肺炎等疫病的流行,严重威胁着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全球防疫抗疫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等)(可任选两个角度论述)总之,在全球化过程中,斗则俱伤,合则共赢;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促进
世界的稳定与发展。示例3:观点:西方国家主导着近现代的全球治理。论述:工业革命以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控制着世界市场,在世界范围内攫职利益,主导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一战后,在欧美强国主导下,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
盛顿体系。二战结束后,在欧美国家主导下成立的联合国,一度成为欧美控制世界的工具。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金融体系。欧美等国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继续主导着世界政治经济秩序。20世纪九十年
代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增强,发达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凭借自身的绝对优势,企图继续主导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但是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旧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新的变革。总之,近现代以来,欧美国家主导建立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由此也长期掌握着全球治理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