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强化突破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DOC
  • 阅读 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5 页
  • 大小 237.468 KB
  • 2025-04-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六单元   强化突破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六单元   强化突破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六单元   强化突破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0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六单元 强化突破卷-【学亦有道】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复习综合测评卷(部编版)(解析版).docx,共(15)页,237.468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a71a2644def0c3cd187fd8719d35e3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六单元强化突破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一、积累·运用(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畎.亩(quǎn)万仞.(rèn)荷.担(hè)拂.士(fú)B.穷匮.(kuì)箕.

畚(qī)魁.父(kuí)孀.妻(shuāng)C.始龀.(chèn)介胄.(zhòu)棘.门(jí)曩.者(nǎng)D.提携.(xié)折戟.(jǐ)殷.勤(yīn)燕.脂(yàn)【答案】C【解析】A项“拂”应读bì。B项“箕”应读jī,D项“燕”应读yān。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

项是()。(3分)A.上.自劳军(皇帝)岂不诚.大丈夫哉(真正,确实)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即使)空乏..其身(财资缺乏)C.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造)始一反.焉(往返)D.自将.磨洗认前朝(将来,将要)天子为.动(被感动)【答案】D【解析】D.“自将.磨洗认前朝”中的产“

将”是“拿,取”的意思,不是“将来,将要”。“天子为.动”中的“为”是“被”,不是“被感动”。故答案为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3分)A.人恒过.B.饿.其体肤C.吾与汝毕力平险.D.上

自劳.军【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词类活用的掌握。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的现象。A项中“过”是名词活用作动词;B项中的“饿”在这里是使动用法;C项中的“险”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D项中的“劳”是“慰劳”的意思,不是词类活用。故选D。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河曲智叟/亡以应。B.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C.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句读划分。可以先翻译句子,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

句读划分。注意不要出现“破句”。同时可利用虚词来帮助划分句读。B项“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意思是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将军指的是一个人,是一个词,所以不句断。故答案为B。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神

州十三号载人飞船按找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B.群众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实不实,直接关系“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进展和成效。C.杜

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同时,解决好车辆停放和充电的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消除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隐患。D.村镇、城市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浓厚的文化气息,更在于如诗如画的美景、氤氲环绕的烟火气。【答案】D【解析】D.语序不当,可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如诗如画的美景、氤氲环绕的烟火气”调换位置;

故选D。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A.《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定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B.《周亚夫军细柳》节选

自《汉书》,文章塑造了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真将军”形象。C.李清照的《渔家傲》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表现了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

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炼,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答案】B【解析】B项有误,《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不是《汉书》。故选B。7.古诗文默写。(8分)(1))《

赤壁》中,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分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表明誓死报国的忠心的诗句是:报君黄金台上意,。(3)无长兄的木兰选择担当,奔赴战场:,关山度若飞。(4)博学的孔子选择虚心地向他人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5)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6)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答案】(1)铜雀春深锁二乔(2)提携玉龙为君死(3)万里赴戎机(4)择其善者而从之(5)无可奈何

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解析】本题要注意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提示,仔细回顾所学古诗,根据提示信息选择相应的诗句,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写法:锁、携、戎、篱、悠。8.综合性学习。(7分)班级开展“身边的文化遗产”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1)请为下面一则

新闻拟写一个标题。(20字左右)(3分)人民网北京3月14日电(记者董子龙)记者从国家文物局网站了解到,文化部部长雒树刚近日在接受记者访问时强调,做好文化遗产的工作核心是四个字:保护、利用。在文物保护方面,首先要建立和

落实好中央文化文物部门以及省市县四级文物保护责任制,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的原则,落实76.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责任主体。除了保护,也要严厉打击文物犯罪。近几年,国家成功打掉了一批长期猖獗、影响恶劣的文物犯罪团伙,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最后,要把文物保护纳

入法制轨道。按照文物法规定,各地进行基本建设工程前必须先进行考古勘探调查,之后才能开工建设,有效保护地下文物。雒树刚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主要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于民间、死于庙堂”,只有和群众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才有强大的生命力。(2)下图是国家文物局

根据“太阳神鸟”金饰设计的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请你根据图标内容,写出其寓意。(4分)【答案】(1)文化部长雒树刚指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是保护、利用。(2)①图案中向四周喷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阳,呈现出强烈的动感,象征着光明、生命和永恒

。②环绕太阳飞翔的四只神鸟,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由、美好、团结向上的寓意。③整体完美的圆形图案寓意民族团结、和谐包容,圆形的围合也体现了保护的概念。(答出两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这则新闻由电头

、导语、主体三个部分组成。导语部分概括了主要内容,主体部分详细介绍了做好文化遗产工作的有关情况。我们在答题时,应从导语入手提取出关键词:“做好文化遗产的工作核心”“保护”“利用”,然后紧扣关键词即可概括出标题:文化部长雒树刚指出:做好文化遗产工作核心是保护、利用。(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表达运

用能力。解答本题,应将图标里的所有构成要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描述,结合题干中的活动主题,联系社会现实,从图标创作意图角度答出其寓意即可。根据题干可知,该图为中国文化遗产图形标志。根据图案不难看出,该图呈圆形,由“中国文化遗产”的中文和英文、四只神鸟、太阳构成。根据构图要素和图案的主题

我们可知:太阳光芒四射,十二道光芒代表中华文化中的十二时辰,又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四鸟绕日,充满动感,不仅暗含四季、四方之意,而且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图案整体呈圆形,既体现民族团结、和谐

包容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二、阅读·理解(54分)(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8分)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9.诗人用斑斓的色彩来描写战争场面,请选取两个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4分)【答案】①用“黑”字表现敌人军队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的嚣张气焰;②用“金”字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了我军将士

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解析】考查炼字及画面赏析。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

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战争场面描写,抓住表示色彩的词语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意思是: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一

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金”指日光,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英姿勃发,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10.结尾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

分)【答案】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解析】考查对诗句思想情感的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

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报”字突出了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死”字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

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乙)鲁公治国,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①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②不能决,事又寝③。(注)①颠踬:被东西绊倒。②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③寝:停止。1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筑径

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答案】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注意限断两处。句意为:如果

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之”为代词,代指园子,作宾语,“之”后面应该断开,故断句为: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汝心之.固公善之.C.以.残年余力静以.修身D.而.山不加增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代词,代词愚公/表示诘问

语气;B.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代词,指“土可垒山”这个意见;C.凭/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D.两个“而”都是连词,表示转折;故选D。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②下房不足,甚可虑也。【答案】①用箕

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②(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很值得考虑。【解析】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有:箕畚,用箕畚;

于,到。句意为: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②句中重点词有:不足,没有;虑,考虑。句意为:(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14.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内容,谈谈你获得的启示。(4分)【答案】愚公坚定信念,移山成功;鲁公畏手

畏脚,修园失败。我从中获得的启示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目标,有决心,有毅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会成功,否则将一事无成。(围绕“目标”“毅力”“不怕困难”等关键词语回答)【解析】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

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中可知,我们只要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

的;结合乙文内容,从“公犹夷不能决,事又寝”中可知,我们做事情不能畏首畏尾、优柔寡断、遇难而退,要坚定目标,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方能取得胜利。据此得出答案。【参考译文】甲: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部、河阳的

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

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

妇只有一个儿子,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

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智叟无言而对。握着蛇的山神

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

阻隔了。乙:鲁公修建一个园子,想要凿出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下来了。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不错,想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儿女跌倒吗?”鲁

公又停下来了。(又)有人说:“如果你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着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想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没有了,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

(修园这件)事情就停下来了。(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2分)(材料一)古代“五谷”,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水稻居绝对优势。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

主食。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而且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产量冠绝全球,达2亿吨以上。水稻,对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古人遵循节气进行农耕活动,现代科学家也从来没有停止,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思考和

研究。(材料二)根据中国历史文献记载,农业技术无法全面突破,历代稻谷产量不高,如下表:历代水稻产量年代亩产量(公斤/亩)魏晋以来≤90唐代225明清260——280新中国成立初期300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亩产增产20%,2000年

到2011年,平均亩产700-900公斤,2020年达到1500公斤,逐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他的研究贡献,不仅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还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温饱。(材料三)《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袁隆平,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发愿,择一事,终一生,要让

全世界的人们吃饱饭。除了中国,从1980年到今天,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感动中国》对他评价: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15.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大豆和小麦。B.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C.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逐

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D.从1980年至今,袁隆平和其团队已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14000多名杂交水稻技术人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选项A有误,古代“五谷”,即指稻、黍、

稷、麦、菽五种作物。分别对应着今天的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五谷中的“麦”对应着今天的“小麦”“菽”对应着今天的“大豆”A表述有误。故选A。16.下列关于(材料二)的信息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经

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相当好的成效,产值有了重大突破。B.唐代水稻产量较之前有明显提高,但唐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增幅。C.自1976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推广以来到2020年,杂交水稻的产量明显在不断提高。

D.(材料二)用了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杂交水稻的不断研发,产量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材料二中把中国历史文献记载的历代水稻的亩产量,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的亩产量进行比较,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杂交水稻的不断研发,产量不断提升。选项D

表述有误,故选D。17.结合三则材料的知识,找出两个理由解释为什么袁隆平被评价为“最是风流”。(6分)【答案】示例:(1)水稻,对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袁隆平一生从来没有停止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思考和研究,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2)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已经为近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

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温饱。(3)袁隆平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提炼与概括。首先理解“最是风流”的意思是:最有才华的;最杰出

的。袁隆平的才华体现在:材料二中说的“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1976年开始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比常规稻亩产增产20%,2000年到2011年,平均亩产700-900公斤,2020年达到1500公斤,逐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

饱饭问题”;材料三中“袁隆平,却始终保持着最初的发愿,择一事,终一生,要让全世界的人们吃饱饭”并且“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已经为80多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14000多名杂交水稻的技术人才”;他的杰出体现在:“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

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这些足以证明“最是风流袁隆平!”(四)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9分)爱的尊严①将近“五一”小

长假,来银行取钱的人挤满了大厅,一个接一个取钱、存钱、转账的,忙得我头都要大了。这天快中午的时候,一个30岁左右民工模样的男人在被我叫了号以后凑上来,一个20多岁的女人也紧跟过来。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排队,叫了号再过

来。”可是那女人还是没有回转的意思,民工兄弟不好意思地冲我笑笑:“我们一起的。”②他把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

取吧,排了半天队了。”③“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我急了。④可那民工兄弟还是坚持在窗口取。“天!我服了。”没奈何,我只好把银行卡接了过来,没好气地说:“取多少?”⑤民工兄弟说:“看看里面还有多少钱。”⑥在密码提醒后,他输入了密码,我的脸一下子绿了……⑦怪

不得他非要坚持在这里取,因为那卡上的钱在自动取款机上根本就取不出来。我有些嘲笑地说:“还有37元6角——”我故意把声音拉得很长,大厅里的所有人应该都听得倍儿清楚。⑧只见民工兄弟脸一红:“那……那就取30吧。”⑨我心里想:取这么点儿钱还折腾我,也叫你丢丢人。不

一会儿,我把30元钱丢给了男人。⑩这时中午替班的来了,我交了班以后,匆忙去了街对面的一家面馆,因为我早就饿坏了。⑪可是我走进店里,却发现那民工兄弟和他的女人也在里面,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

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⑫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民工兄弟见我走了进来,一下子红了脸,向里面转了一下头,大概是因为刚才在银行里的窘态,有些害羞。⑬我也忙知趣地快走几步来到吧台对老板娘说:“来一小碗担担面,打包带走。”在等面的几分钟里,我听见民工兄弟低声

对女人说:“吃吧,你吃点吧!不为自个儿,也得为肚子里的孩子。”声音里明显带着哀求。我侧眼一看才发现女人是个孕妇。“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本以为头过年老板还能

给咱发两千,谁知道工地被质监局查封。吃吧。吃了这碗饭,咱就回搭大志的货车走……”⑭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真不该那么对他。⑮我拿了面,塞给老板娘15元钱,小声对她说:“再给西边最北头那张桌子上碗面

,我结账!我老家一个兄弟。”然后快步跑出了面馆。⑯我不想当面说清,是不想让民工兄弟再难堪。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必须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

。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18.请从文中找出“我”面对民工夫妇情感变化的词语。(4分)→嘲笑→→感动【答案】生气后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从①段“我生气地脸一黑喝道”提炼:生气;从⑭段“我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脸也跟着一下子红了,后悔不明真相的自己刚才那么对他”提炼:后悔。19.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文章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答案】运用语言描写,生动写出“我”在听到民工兄弟坚持要在窗口取钱后的疑惑、埋怨、不耐烦与生气。【解析】本题考查赏

析句子,限定角度为人物描写。“给你说了到外面去取、到外面去取,你怎么就听不明白呢……”语言描写,从语气中表达出“我”的不耐烦;“我急了”神态描写,写出“我”当时生气的神情;联系语境分析作用,②段“他把

银行卡递进来说:‘取点零花儿。’我一下子就急了:‘取小额到外面自动取款机上去取!’他一脸难为情地说:‘我们就在这里取吧,排了半天队了’”,他取零钱,在“我”的提示下依然坚持在窗口取钱,“我”的语言“你怎么就听不明白

呢”表现了心里的疑惑、埋怨。20.结合语境,说说第⑫段中“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表情阴郁”的原因。(4分)【答案】一是心疼丈夫。丈夫因为没钱,为自己买了一大碗面,而他却喝白开水,所以心疼、难受,吃不下面,二是埋怨丈夫。丈夫瞒着她把钱

借给别人,而两人连生活费和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所以埋怨、生气,吃不下面。【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女人手里拿着筷子,却怎么也不见落进碗里”,根据⑪段“女人的面前摆着刚刚盛好的一大碗‘担担面’,而男人的面前则是一碗亮亮的白开水”可知原因:是

心疼丈夫,自己吃面,丈夫喝白开水,心里难受,吃不下;“表情阴郁”,根据⑬段“我知道这事儿怨我,我不该把攒的钱借给刘三儿,可人家刘三儿他爹在医院里等着救命呢,你叫我说个啥”可知原因:对丈夫瞒着她把钱借给刘三儿的不满、生气。21.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选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分)【答案】内容上: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点明主旨,表达“我”对民工兄弟的评价和赞美。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解析】本题考查结尾段作用。作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22.文中最令你感动的人是谁?请结合选文说说原因。(3分)【

答案】示例:最令我感动的人是民工兄弟,因为他乐于助人,是个在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结构上:总结全文,“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照应题目。内容上:“他是个好人,是个同伴遇到难处会毫不犹豫帮一把的好心人,是个懂得

疼老婆、对孩子负责的好男人”,这是对对民工的评价,赞美他是一个“好心人”“好男人”;“而我需要做的不是堂而皇之的施舍,而是替他好好维护他那份虽然艰难、但却高贵的——爱的尊严”交代“我”默默为民工兄弟买一大碗面而后离开的原因,表现了“我”善良;“也让他觉得这世界上还有和他

一样的好心人,让他可以有信心、有勇气把内心那份爱的尊严继续下去、坚持下去”,点明文章主旨,升华主题,将爱和尊严传递下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认真研读文章,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和主题,然后再结合现实生活作答。最令人感动的人可以是民工兄弟、“我”或者

“女人”,能结合选文说明感动的原因,表达完整、流畅即可。如,民工兄弟最令人感动,因为他把自己的钱借给工友救急,然后为了自己还没有出生的孩子,也为了妻子,用仅有的钱给她买面吃,他是一个有爱心,对家庭负责任的好男人。再如,最令人感动的人是“我”,因为“我”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用一种巧妙的

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歉意与帮助,维护了民工兄弟那份爱的尊严。在拟写感悟时,应结合文本的主旨表述。比如: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并且在帮助他们时,还要注意维护他们的自

尊。三、表达·交流(63分,含书写3分)23.作文。你知道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吗?有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等。现在的我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哪一个节日,哪一次过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过节是怎样的场景?发生了

什么事情?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和思考?以“过节”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写记叙文或散文;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范文:过春节小孩盼过春节,是为了放烟火,收压岁钱;大人盼过年,是为了在紧张的工作中放松一下;老人

盼过年,是为了一家人团团圆圆,热热闹闹。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但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盼过年!过年还真是不同凡响,它使得人们天天笑容满面,心情舒畅。除夕这天,我到外婆家吃年夜饭,全家人欢欢喜喜地坐在饭桌边,就连厦门的

大姨一家也回来了。大人们把酒言欢;孩子们在饭之“战场”上大展拳脚,所向披靡的筷子们在餐桌上四处征战,好不热闹。真是“葡萄美酒玻璃杯,今宵有酒今宵醉,美食丰盛浑不怕,嘴巴征战岂能休。”饭后,我们来到阳台上欣赏夜景。天空像一块巨大的深蓝色的宝石,月亮和星星闪闪地镶嵌在它上面。城市各

处的灯光也次第亮了起来,万家灯火与苍穹中的“明灯”相互辉映,龙津河水也在路灯的投照下波光粼粼,随着波浪的起伏,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煞是好看。回家的路上,街道两旁树上的彩灯也亮了起来,整条街一大片连去,真像群星铺就的银河,星光闪闪,使

人浮想联翩。中山公园的喷泉这会儿也忙开了,水柱一柱比一柱高,水花一个比一个大,在照映灯的映衬下,彩光四射,给人以朦胧之美,犹如在仙境一般。周围模拟的烟花灯也来凑热闹,你一下我一下地放开了。空中,烟火也一射比一射漂亮,一个比一个绚丽,布满了天

空,令人目不暇接,还有点儿晕头转向了。回到家,我们团坐在电视机前收看春节联欢晚会。诙谐幽默的相声,滑稽逗人的小品惹得我捧腹大笑;优美欢快的歌曲,动感十足的舞蹈迎得了阵阵掌声。这台晚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快乐的时光不知不觉

地流逝。转眼间,时间老人已把新世纪的又一个春节送到了,家家户户燃起了幸福的鞭炮。时间不早了,人们都去休息了,好好地睡上一觉,准备迎接新的快乐的一天。总结一句话:过年真好!【解析】1)审题:首先要了解节日,抓准特点。写出不同节日的特点,准确

表达节日的相关内容、场景、氛围。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节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重阳节——敬老、感恩……有了氛围,就有了浓浓的

“情”,文章就能以“情”为线索串联细腻而美好的节日画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2)选材:写节日话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写作之前,思考一下问题:我快乐吗?我收获了吗?我成长了吗?进而思考: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我是怎样得到收获的?再去追忆自己“

参与过节”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提炼自己从节日中获取的美好、独特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学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这个片段中对自己的语言、动作、内心想法、感受进行最

详尽、最细腻的描写。3)行文:思路一,讲述过节的经历。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思路。每一个人过节的经历都有很多。自己,家人,同学,朋友等等过节日的经历都是选择考虑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写下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某次经历,及其中的所见,所感,所想就可以了。例如;我们可以写自己在

“春节”那天,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状态等。思路二,感悟节日里的情感。曾经在哪个节日过程中体会到了某种感悟,某种思绪,某种情感,这可以写抒情性的散文。或者记叙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或者通过节日的某件事情理解了到某种关爱。思路三,点击社会现实。中国自古以来

逢年过节都讲究礼尚往来。现在社会上某些腐败分子就利用过节这个机会,到处走访,送礼来达到个人目的等不良的现象。我们可以揭露节日中的这些黑暗的现象来反映社会。当然,也可以描写普通的劳动者或者优秀的领导干部在节假日任劳任怨的为社会,为国家默默工作,揭示出他们可贵的精神面貌。这个视点是我们应该

重点关注的角度,这能使我们的写作思路走出狭窄的校园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丰富我们的写作内容。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8206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