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DOC
  • 阅读 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 页
  • 大小 233.364 KB
  • 2024-12-1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envi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3 已有3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武汉专题】.docx,共(9)页,233.364 KB,由envi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e8699465d5e248e5f67c2af3ba58f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2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

息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

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公元前6世纪中期,楚国国君熊通攻占了陈国的-块土地,按照周制,他应该把这块新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叔伯兄弟,而他却直接派自己人去开拓和经营这块土地。于是,这块土地上的产出,便可以尽归楚王所有。这

块没有被分封出去的土地,便悬(古代通“县”字)挂在了那里,称之为“县”。县的出现()A.反映了分封制必将走向瓦解B.体现了周天子专制权威被削弱C.是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D.有利于强化君主对地方的控制

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1956年发掘的“滇王之印”(图1)和2020年发掘的“滇国相印"(图2)对研究西汉王朝和古滇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帮助。它们的出土,既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还

可以证明西汉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别具一格,具有鲜明的西南区域色彩。这说明()A.西汉采用分封制方法管理西南地区B.历史真实性必须通过文物和史料合一才能确认C.历史文物与史料记载可以互相印证D.贵州在西汉就已经

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一部分3.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发生冲突,为争取各阶层的支持腓力四世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英法百年战争时期,为抵抗外敌,三级会议有权监督政府。而从16世纪开始到路易十六时期,专制王权加强,

三级会议权力不断削弱以至停止召开,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重新召开。由此可见,三级会议()A.提供资产阶级和国王斗争的平台B.其存在一直起到强化王权的作用C.有利于法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D.存在与否服务于国王的现实需要4.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去世,在其70年的君主生涯中,共任命过15位首相。她几乎每年都会参加议会的开幕式,但直到她登基60周年时才出席过一次内阁会议。她很少发表政治言论,但在涉及英国统一的议题上公开表明自己的立场。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A.国王任命首相,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议会掌握立

法权并且对国王负责C.国王统而不治,对现实政治没有影响D.内阁代替国王实际掌握着政府权力5.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南方与北方形成两套不同政治系统。到袁世凯当政时,他凭借个人实力强化了对北方控制,但是对南方各省却缺少实际掌控。为重新强

化中央权威,袁世凯决定恢复帝制。据此可知()A.恢复帝制是当时的时代需要B.革命党人造成南北分裂局面C.政治近代化道路任重而道远D.民主共和思想还未深入人心6.1940年,山西某县抗日根据地加强村政建设前,共有33个行政村,平均每村村干部3人;加强村政建设后,该县行

政村的规模开始缩小,行政村数量超过百个,各村建立的村政委员会平均人数近20人。这种变化()A.实现了村民当家做主的愿望B.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加强了治理基层社会的力度D.造成村政委员会办事效率低下7.有人认为:在慈禧

太后近半个世纪的统治时期,中国多次错失走向近代化的机会,最终没能够跟上西方先进国家的步伐,国家衰弱,人民贫困。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是个不同于道光咸丰以来拒绝改革、墨守成规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不同于以往自我封闭而力图面向世界的

新时代。其理由是,这个时代()A.中国在对外战争中遭遇了多次失败B.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阻碍了中国近代化C.清政府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近代化D.先进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以寻救国良方8.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部分官员的任职及学术研究方向情况。这反映出当时()姓名官职

学术方向公孙弘丞相学《春秋》杂说主父偃丞相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张欧御史大夫治刑名韩安国御史大夫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邹田生所汲黯主爵都尉学黄老言……然好游侠郑当时大农令以任侠自喜……好黄老言A.官员任用灵活务实B.阶层流动明显加快C.无为而治继续推行D.学术研究自由开放

9.历代监察官员的选拔,两汉多用察举方式,唐代监察官的选任--般由宰相掌握.宋代中央监察官多由帝王亲自选拔,明代先由督察院拟定人员然后由皇帝钦点,民国时监察委员由监察院长提请政府任命,后改为选举产生。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正式施行,监察官遵循“由人大产生

,对人大负责,接受人大监督”的原则。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古代和近现代的监察制度一脉相承B.监察制度可有效杜绝政治腐败发生C.监察官选拔演变反映政治制度演进D.监察官选任权都由最高权力所掌握10.英国是西方最

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文官是政府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和社会公共事务的主要承担者,他们不与内阁共进退,不受党派选举影响,可以长期任职。这一现象()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B.反映文官政治地位高于内阁政务官C.表明文官工作内容与内阁毫无关联D.可提高文官制定

政府政策的准确性11.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下表为南京临时参议院与清朝咨议局对选举国会议员的资格规定,据此可知民国初年()居住年限不动产教育程度选民年龄南京临时参议院居住选区两年以上5

00元小学毕业21岁清朝咨议局居住选区十年5000元中学毕业25岁A.政府积极践行民主政治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法制建设逐渐走向完善D.选民素质整体水平下降12.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具有“以刑代法”的特点,即不事先制定法律,而是在犯罪发生之后根据情况

予以处罚。至春秋晚期,一些诸侯国打破原有的法律传统,开始制订成文法,如郑国子产“铸刑书”、邓析“作竹刑”、晋国赵鞅“铸刑鼎”。这一转变()A.反映原有秩序完全崩溃B.体现郑国晋国的法治先进C.和阶级关系

变动相适应D.为变法改革奠定理论基础13.《汉书·元帝纪》记载,“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朱元璋制《大诰》,“君之养民,五教五刑焉",明代学者颜钧也提到,“《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以上

言论反映了()A.礼相较于法更得统治者青睐B.儒家治国主张不断受到冲击C.统治者治理国家手段多样化D.治国思想随着时代不断进步14.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写道:“法律始终把它的作者的世界图景包含在抽象的形式中,而每一历史的世界图景都包含一种政治——经济的倾向,这种倾向依据的不

是这个人或那个人所想的事物,却依据的是事实上掌握政权并因之掌握立法的阶级所实际打算造成的事物。每一种法律都是由一个阶级以大多数的名义建立起来的。”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A.法律应该由大多数人来制定B.法律

内容包含政治经济事件C.法律是由作者抽象思考而成D.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15.下图为《法国民法典》书影,该法典()A.法律渊源以判例法为主B.蕴含了启蒙思想的内容C.否定了法国的君主制度D.根本上维护了人民利益16.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

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提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是道德的主体,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参与社会道德建设。这表明,《纲要》()A.在新时代环境下对公民道德提出要求B.对建国以来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总结C.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

D.提高了公民的道德水平和主人翁意识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政治制度材料一:西方政治制度的起源地古希腊,大大小小的岛屿和纵橫交错的山川被海洋所分割,多山、多岛屿、海洋环绕的地理环境孕育的是一种海洋文明

,为多元化的政治体制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为这种地理环境形成的城邦国家都是比较小的政治共同体,希腊半岛被纵横交错的山川分割成很多小的相对独立的城邦,很难有一个城邦能够完全征服其他城邦,专制王权很难出现。与古希腊相反,中

国是广阔的平原,很容易产生彼此的兼并和征服现象,因此在中国,王权从一开始就很强...中国这种传统的农业大国孕育的是一种农耕文明,农耕文明趋向于一种安定,这样一个因地理环境引起的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很容易产生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二:儒家的思想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孟子

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相信道德教化的力量,轻刑罚,“以德治国”,用道德的力量来治理国家,因此在中国整个制度设计里面,统治者的道德修养成为最主要的,而法制沦为一种辅助的东西。..中国古代过分地强调德治的

力量而忽视了法治,由于没有法治,因此人治就成为必然。而在古希腊文化里面理想中的人与现实中的人一样,他也有七情和六欲,所以他也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对人性存在着一种怀疑,因为人性本恶,人追求各种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需要借助一种东西来约束人的这种自私自利危害他人权益的行为

,这种东西就是法律制度。在制定制度的决定性因素中西方的考虑也是不一样的……西方人首先考虑的是随着他们这种权利关系的变化,他需要做政治和制度上的一种变动来去维护自身的权利……基于这种考虑,所以在进行政治制度设计和改变的时候,就会更多考虑怎样才能确保每个人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利,以及在进行经济活动

的时候自身的财产权。在中国……直以来就离不开一种血缘宗主关系,在这种血缘宗主关系里必然会形成一种家长制,这种家长制会从家里延伸到整个国家的制度,因此,在国家制度的形成里政治权力就成为一种首要的权力,在进行制度设计的时候是一种类似于谁的权力大谁说话的力量就大。体现的是政治权利囊括整

体政治制度的一种架构。——摘编自李嘉伟《中西方古代形成不同政治制度的原因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政治制度形成

中各自的特点。18.官员选拔与管理材料一:从大禹开始,部落首领就不再禅让,而是世袭了,大禹用心良苦地将首领的职位婉转地传给了他的儿子启,之后“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追根溯源,大禹无疑是改变原始部落最高领导人选拔制度的创始者。从那以后,公平性遭到

了彻底的破坏。因此,到了夏商周时期,“贤”与“能”的选拔标准普遍被血缘关系标准所取代,古代中国进入世卿世禄制时代,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官二代”时代。在缺乏公平性的情景下,“世袭”制所衍生出来的官员普遍缺乏进取心和驾驭复杂局

面的能力,在和平稳定年代尚能应付局面,一旦外部环境遭遇险情,势必会招致政权危机。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斗争和军事战争日趋尖锐复杂,多数诸侯国纷纷废除了以血缘亲疏决定官职高下的标准,坚持以贤能为标准选拔人才。材料二:为了改

进以往各朝的官员选拔方式,隋唐以至明清时期,实行了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制度。这一制度的优点是把官员选拔和学校教育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科举考试成绩来体现德才的标准,具有某种量化的成分,因而在一定的范围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开

、公平和公正。可以说,科举制度对官员选拔的方向起到了比较好的引导作用,形成了这样一种氛围:要想做官,就只能好好读书。在科举制度下,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尤其是在文学领域。但是由于科举考试并不注重对人的实际执政能力的考核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真正做到优选领导人才。而且随着科举制的实施,“学而优则仕”的人数不断增多,而官员的职位相对增长缓慢,有一些中试的人员无法得以安排,成了“候补”。从候补到正式拥有职位,则需要时间和进行一定

的运作,于是潜规则开始流行,买官卖官现象依然难以遏制。加之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严重背离等原因,终于导致它在1905年被晚清政府所废止。——摘编自周新军《我国古代官员选拔标准的历史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袭选官制存

在哪些缺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相比其它选官制度存在哪些优点和缺点。19.法律与教化材料一:教化一词意指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和教育感化。传统教化不同于当代道德教育,其作为法律中重要的一部分,源生于

道德,升华于法律,在通过法律控制社会秩序的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法律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之中,从社会法学派的角度,有什么样的社会就产生什么样的法律,法律的本质代表着所在社会的本质。然而,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孔子关于教化法思想的学说创立于

春秋时代,却成就于中国的千秋万代。反观这一现象,可看出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不仅代表了春秋时代的社会属性,更反映了人类社会共存的本质规律。——摘编自乔冠文《孔子教化的法思想价值探析》材料二:由于外族的入侵和自身的腐朽堕落,罗马帝国后期国力极其衰落,帝国统治者为了维护其摇摇欲坠的统治,

也开始违背其制定的法律。这时,教会经常起到维护法律的作用。在教会里,主教和信徒极力提倡法律的权威,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国王应服从于法律。“权力服从法律”的思想体现了基督教对法律的极度重视。为了保持教会的独立,就必须限制国王的权力,法律理成章地成为规约王权最有效且最有

力的“杀手铜”。随着日耳曼族的大举入侵,当他们用野蛮的手段毁灭古罗马文明的时候,基督教会则以一个捍卫者的身份出现,把残留的古罗马法治思想的火种保留了下来。罗素说:“公元6世纪及以后几世纪连绵不断的战争导致了文明的普遍衰落,在这期间,古罗马所残留的一些文化主要借教会得以保存....教会

的诸组织创造了一种稳固的体制,后来,使学术和文化在其中得到复兴。”正是这些罗马法及其法治理念的保留,才有了中世纪罗马法的复兴和人们对法律和正义的不断呼声。——摘编自靳浩辉《儒家的礼治传统与基督教的法治传统之比较》(1)根据材

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教化法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基督教会维护法律的行为所产生的意义。20.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可分成“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和“大一统王朝的改革

”两种类型。“非大一统王朝的变法”包括先秦各国和北魏的变法、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统治集团中的改革派十分重视联合、团结知识阶层,以扩大和加强社会改革运动的主导力量;改革者得到决策者的全力支持并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从而可以将自己的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付诸实施。这种类

型的改革大多取得了成功,达到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等既定目标,使社会系统从无序变为有序。“大一统王朝的改革”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历代王朝的各种改革。这种类型改革的特征在于……改革派往往忽略或轻视对知识阶层的联合、团结,不能积极地调动这一重要的社会力量;改革者

时时处处受到决策者的掣肘,无法将全部改革设想和意图贯彻到底,也很难及时、迅速地纠正决策者在指导改革过程中的失误。因此,这种类型的改革都遭到了失败。——摘录自丁云《关于中国历代改革类型分析问题观点综述》根据以上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一个关于变法与改革的

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述充分,史实准确)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

envi的店铺
envi的店铺
欢迎来到我的店铺
  • 文档 128952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