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历史+含解析.docx,共(21)页,2.155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be4b1f9186c3ead6a86de97df26e6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
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
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
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3.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
地方历史传承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4.据史料记载,北魏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
5.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
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6.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群体士族小姓寒素的.朝廷品官66.2%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
.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在弊端7.南宋时,对外贸易进口商品多达320种。其中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运京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
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一变化说明南宋()A.贸易逆差逐步加大B.对外贸易与民众联系加深C.国家财政支出增加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8.
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练,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
交还给扬州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政府转变传统经济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封建等级秩序逐渐崩溃D.理学影响力在不断扩大9.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
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10
.明朝藏区政教首领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贡赐贸易带来的大量茶叶等也被用于寺院法会,或是熬茶、布施、供献等宗教活动。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
输往藏区的通道。“贡回市茶”()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藏族地区社会发展D.消除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11.1897年,本着“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怀的推动下,中国通商银行在
上海成立,效仿西方各国印发、筹缴债券,并在上海承办股票市场,成为华资银行的开拓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社会新旧观念碰撞激烈B.洋务运动路线发生改变C.实业救国思潮达到高潮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12.下图是晚清时期《两日画报》上的漫画《有点不文明》,编者加了按语:“巡警任意打人
,亦实不合警章,但能开明劝导,也不致现像当街。”此报道最有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13.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
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观的转变()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
了民族意识的萌发14.有学者认为,“此役是关乎国体之战,亦如蔡锷所言,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经此役后中国传统的君主制正式告终,其后溥仪在民国六年的复辟及二十一年的伪满洲国,也只不过是由军阀、日本人操纵的傀儡而已。”“此役”是指()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
D.第二次护法运动15.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主,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主要得益于()A.国
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B.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C.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D.反围剿的斗争获得胜利16.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
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17.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
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资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18.如
表为1952-1956年全国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中,①和④分别代表的是()经济成分①②③④⑤1952年1.50.719.171.86.91956年53.47.332.27.1A.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B.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C.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19.1957年底,中国体育学术界掀起了体育学术话争,大家纷纷就武术等传统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当时体育学术界的两家专业期刊-《体(育文丛》和《新体育》还增辟专栏,发表我国体育
学术界的不同言论,体育学术界进而呈现出空前的的繁荣。体育学术界的繁荣()A.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折射出当时体育学术界“浮夸风”盛行C.说明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重心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践行20.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
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二、非选
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片树叶的故事:唐宋时期江西的茶业经济材料一由唐至宋,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
,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唐、宋是江西茶业发展的盛期,产茶县达50余个。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江西的年收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据黄积安《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数量巨大、种植地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摘编
自周荃《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下的唐宋江西茶业经济》材料三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
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江西茶业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2)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的社会
发展有什么作用?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
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
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
,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摘编自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徵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1945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严谨,表述成文)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石器时代
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A.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
地位B.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C.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D.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的墓葬随葬品中,妇女多为家庭劳动器具,男性多为体力劳动工具,这说明此时已经出现以性别为依据的劳动分工,C项正确;材料看不出妇女地位的情况,排除A项;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男耕女织,材料
并未证明此时小农经济已经出现,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手工业已成为独立部门,排除D项。故选C项。2.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
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
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时空是:战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与关东六国多用其宗族及国人不同,秦国的相主要来源于各诸侯国,说明当时秦国的官僚体制相对完善,并非采取世袭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国的用人政策改变,排除B项;战国时
期宗法制遭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六国的相的出身及派别,因此排挤一词无法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3.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
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
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东汉时期的中国。光武帝下令在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修撰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地方名人,其后兴起的沛、三辅、鲁和庐江地区,都是和两汉皇室家族密切的地区,由此可知,光武帝下令修
撰郡国书实际上是为了追述、宣传祖先美德,借此彰显统治的权威,D项正确;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彰显皇帝的权威,非巩固儒家正统地位、尊重地方历史传承,排除AB项;材料与安抚地方豪强势力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据史料记载,北魏财政收入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
而同一时期的南朝,政府已转向以铜钱为主要的征税形式。对这一现象解读合理的是,当时()A.北方经济优势不复存在B.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C.北方社会分裂局势动荡D.南北方商品经济水平存在差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
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南北朝时期,货币在南北方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南朝政府已大量使用铜钱交税,而北方交税则主要是粮与布两种形式,这一差异反映了当时南方商品经济水平程度高于北方,D项正确;当时北方依然是全国经济重心,排除A项;当时经济重心
南移尚未开始,B项中“南移的趋势比较明显”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北魏统一了北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低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A
.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十六
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并结合所学可知,刘渊试图通过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等行为,是为了获得汉人对自身政权的认同,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C项正确;材料未涉的及中原故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对比,无法得
出其依然强势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所述是为了维护政权的合法性,并非借鉴具体的汉族政权统治经验,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阶级和民族矛盾的缓和,D项表述夸大了材料所述行为,排除D项。故选C项。6.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阶层群体士族小姓寒素朝廷品官66.2%
12.3%21.5%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刑部侍郎93.48%6.52%0.00%刑部尚书95.90%3.28%0.82%A.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B.门阀观念不断强化C.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D.科举程序存弊端【答
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廷品官士族占66.2%,大理寺卿士族占69.84%,刑部侍郎士族占93.48%,刑部尚书士族占95
.90%,官吏来源中士族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士族凭其文化优势保持政治优势,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C项正确;官员出身多元不代表选官方式呈现多元化,排除A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唐代门阀观念不断强化的结论,排除B项;科举程序是否存在弊端与材料内容无关,
排除D项。故选C项。7.南宋时,对外贸易进口商品多达320种。其中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运京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一变
化说明南宋()A.贸易逆差逐步加大B.对外贸易与民众联系加深C.国家财政支出增加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答案】B【解析】在【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题意可知,南宋对外贸易中,细色货物(奢侈品)远远低于粗色货物,粗色货物作为一般的消费品在市场流通中种类的增加,说明民间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对外贸易与民众的关系不断密切,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贸易逆差
,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财政支出,排除C项;材料中是进口商品,不能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8.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
活的磨练,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A.政府转变传统经济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封建等级秩序逐渐崩溃D.理学影响力在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元时期。据题意可知,东堂老在扬州奴勤俭刻苦后把他父亲的遗留的产业交给了他,说明当时推崇勤俭刻苦,这是理学所倡导的内容,由此体现了理学影响力的扩大,D项正确;宋元时期政府没有转变经济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也没有得到提高,排除AB项;宋元时期封建等级秩序并没有逐
渐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9.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这虽是文学描述,但从中可见明中后期
()A.纲常礼教束缚被打破B.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C.市民阶层的分化加剧D.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记载了缙绅马少卿同意了浙江商人蒋生与女儿的婚事,并且认为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基于文化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可知,小说中马少卿在女儿婚姻问题上不在乎蒋生商人的身份,同时认为“经商
亦是善业,不是贱流”这一行为折射出重农抑商观念受到冲击,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据所学,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束缚未被打破,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结构逐步解体开始于鸦片战争时期,题干涉及时间是明代,时间不相符,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分化
加剧,排除C项。故选D项。10.明朝藏区政教首领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贡赐贸易带来的大量茶叶等也被用于寺院法会,或是熬茶、布施、供献等宗教活动。藏区赴内
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贡回市茶”()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藏族地区社会发展D.消除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答案】C【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题干“明朝藏区政教势力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贡回市茶”、“诸番恋贡
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可知贡回市茶有较高的利润推动了边疆地区的稳定,此外内地物资通过贡道大量输往藏区,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内地物资的输入都推动了边疆社会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
;据所学可知,“贡回市茶”以前,西藏已经是政教合一的政权,而且据材料也无法推断“贡回市茶”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排除A项;B项不符史实,据所学可知,明朝在“贡回市茶”以前就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排除B项;D项错在“消除”说法过
于绝对化,“贡回市茶”内地和藏区之间加强了经济联系,有助于中央稳固对西藏的管理,但是无法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11.1897年,本着“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的目的,在盛宣怀的推动下,中国通商银行在上海成立,效仿西方
各国印发、筹缴债券,并在上海承办股票市场,成为华资银行的开拓者。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社会新旧观念碰撞激烈B.洋务运动路线发生改变C.实业救国思潮达到高潮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为了“与洋争利”“夺取英法等银行的商股”,中国效仿西方各国印发和筹缴债券、承办股票市场等,这是因为19世纪末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逐渐以资本输出为主
,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新旧观念的碰撞,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洋务运动破产,B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华方式转型,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12.下图是晚清时期
《两日画报》上的漫画《有点不文明》,编者加了按语:“巡警任意打人,亦实不合警章,但能开明劝导,也不致现像当街。”此报道最有可能出现于()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清末新政时期【答案】D【解析】【详
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警章的出现说明是政府行为,漫画批判巡警任意打人,希望改变方式和态度,遵循警章,从而改变社会风气,此报道最
有可能出现于清末新政时期,D项正确;鸦片战争时期主要关注的是列强侵略,而不是巡警,排除A项;洋务运动时期主要是学习西方技术,倡导自强求富,不会专门关注巡警工作情况,排除B项;维新变法时期宣传变法改革,主要关注的不是巡警,排除C项。故选D项。1
3.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他于武昌起义当日即致书满族留日学生,对自己昔日过激的言论深表歉意,同时表示清廷被推翻之后,“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乐何似?”。章太炎民族
观的转变()A.消除了满汉民族的隔阂B.适应了革命斗争的需要C.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D.反映了民族意识的萌发【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
材料可知,“章太炎曾是鼓吹‘排满’最激烈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但在武昌起义之时,表示“君等满族,亦是中国人民,农商之业,任所欲为,选举之权,一切平等,优游共和政体之中”,其目的是适应革命斗争需要,团结满人推翻清政府统治,B
项正确;满汉民族的隔阂不会因为章太炎一人观点而“消除”,排除A项;章太炎的言论有利于联合满人推翻清政府,但“引发了武装起义的浪潮”夸大了章太炎民族观的影响,排除C项;晚清时期民族意识已经萌发,排除D项。故选B项。14.有学者认为,“此役是关乎国体之战,亦如蔡锷所言,是‘为四万万人争人格’”,“
经此役后中国传.统的君主制正式告终,其后溥仪在民国六年的复辟及二十一年的伪满洲国,也只不过是由军阀、日本人操纵的傀儡而已。”“此役”是指()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护法运动D.第二次护法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5年至191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关乎国体之战”“蔡锷”和“君主制的正式告终”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护国运动,其矛头直指袁世凯复辟帝制,B项正确;二次革命主要围绕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窃取了革命的果实,资产阶级革命派
与之展开了政治斗争,与袁世凯复辟无关,排除A项;护法运动,指由孙中山领导,反对北洋政府,在广州另立中华民国军政府的行动,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第二次护法运动是孙中山再次发起的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
国会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与袁世凯复辟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5.1928年,毛泽东指出,“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主,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1930年后,兵员不断增加,如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万人参加红军。兵源改善主要得益于()A.国民大革命
的蓬勃发展B.群众抗日热情不断高涨C.土地革命取得显著成效D.反围剿的斗争获得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开展土地革命,这种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红军,C项正确;国民大革命于1927年失败,排除A项;1930年抗日战争还未开始,排除B项;反围剿战争胜利不会带来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8
万人参加红军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16.1930年5月间,毛泽东在赣南寻邬县进行了周密的社会调查,写成《寻邬调查》,此后又发表了《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
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上述调查及相关著作()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C.推动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D.贯彻了八七会议的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
词可知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30年中共根据地。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30年毛泽东农村革命根据地调查土地革命的“左”倾问题。结合所学可知,1930年中共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因此毛泽东的调查有利于土地革命的开展
,B项正确;土地革命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材料反映毛泽东调查土地革命中出现的“左”倾问题,纠正土地革命中出现的错误,排除A项;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排除C项;1927年八七会议指出土地革命,而材料反映毛泽东调查土地革命中出现
的“左”倾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7.1938年2月,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在北平成立并在沦陷区发行伪币。日伪通过宣扬战场形势、强调兑换截止日期,以及制造紧迫感和恐慌情绪,加快民众旧币兑换速度。这表明日伪()A.加紧掠夺中国的财富和物
资B.扰乱国统区与边区经济秩序C.维护华北地区金融稳定安全D.破坏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抗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8年2月(中国)。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发行伪币是对中国人民财富赤裸裸的掠夺,A项正确;伪币是在沦陷区发行,排除B项;发行伪币对中国人民财富赤裸裸的掠夺,不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排除C项;发行伪币与国共两党的合作也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如表为1952-1956年全国各种经
济成分(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的变化。其中,①和④分别代表的是()经济成分①②③④⑤1952年1.50.719.171.86.91956年53.47.332.
27.1A.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B.国营经济、公私合营经济C.国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D.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1956
年。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①从1952年的比重极低到1956年称为占比最重的经济成分,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我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因此①应该是合作社经济;④从1952年的主要经济成分到
19556年的占比极低的经济成分,结合所学可知,经过三大改造,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成分应该是个体经济。A项正确;④不可能是公私合营经济,排除BD项;我国经过三大改造已经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排除C项。故选A项。19.1957年底,中国体育学术界掀起了体
育学术话争,大家纷纷就武术等传统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当时体育学术界的两家专业期刊-《体(育文丛》和《新体育》还增辟专栏,发表我国体育学术界的不同言论,体育学术界进而呈现出空前的的繁荣。体育学术界的繁荣()A.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折射出当时体育学术界“浮夸
风”盛行C.说明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重心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践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7年底,中国体育学术界掀起了体育学术话争,大家纷纷就武术等传统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毛泽东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体育学术界的论争就是对“双百”方针的践行,D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于1956年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浮夸风”出现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与材料中的
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体育学术论争,没有涉及增强人民体质的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20.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
反映了当时()A.思想观念得到解放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工业结构发生转变D.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
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根据材料“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个体经济,政府对其进行了肯定,反映出思想观念得到解放,A项正
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工业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行业与个体户信息,无法得知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其中21题14分,22题14分,23题12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片树叶的故事:唐宋时期江西的茶业经济材料一由唐至宋,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唐、宋是江西茶业发展的盛期,产茶县达50余个。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江西的年收
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据黄积安《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材料二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数量巨大、种植地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周荃《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下的唐宋江西茶业经济》材料三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
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江西茶业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2)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答案】(1)原因:江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地理优势明显;唐中期后,北方人口大量
南迁带动当地农业开发;生产技术的进步促进粮食产量提高,为茶叶种植奠定基础;茶叶作为优良的经济作物,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习惯,刺激了对茶叶的需求;江西经济的初步开发。(任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2)作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种茶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促进了商品经
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快江西经济的发展;茶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任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的中国江西。依据材料一、二,结合
所学知识从历史因素、地理位置、劳动力、技术、社会需求等多个角度概括即可。据材料一“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江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地理优势明显;据材料二“江
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唐中期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动当地农业开发,江西经济初步开发;据材料二“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可得出生产技术的进步,为茶叶种植奠定基础;据材料二“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可得出茶
叶作为优良的经济作物,其专业化、商品化程度提高;据材料一“由唐至宋,的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可得出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习惯,刺激了对茶叶的需求。【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据材料一“种植地更广”可得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据
材料一“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和材料二“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可得出种茶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一“江西的年收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可得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据材料三“茶
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知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据材料二“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并结合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知识可得出,进一步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加快江西经济的发展;
据材料三“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可得出茶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22.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程元通控告棚民案乾隆朝后期及嘉庆朝,大批异籍农民涌入安徽等地,就山搭棚,垦荒为生,被称为棚民。乾隆五十九年,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遂于嘉庆十二年以族长程
元通名义派程怡仁到都察院控告棚民。程氏状词“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该棚匪千百成群,实为地方之患”嘉庆上谕“或设立禁约,责令逐渐迁移,或勘定界址,就
地妥为安插,不致无籍之徒愈聚愈多,日久为害地方,亦不至驱逐过骤,激成事端。……以期永杜争端,辑宁民业为要。”地方处理意见酌断山主退还部分租价银,“方会中等遵即拆棚领银,挈属回籍”。其他棚民,或“酌定章程,分年饬令
退山”,或“呈明入籍,照旧编甲"。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其他人等,按律处理。嗣后,禁“山场混召异籍之人搭棚开垦”,“严定专条,有犯从重的科罪”,令各族长、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
——摘编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嘉庆朝安徵浙江棚民史料》(1)该案主要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2)案件的处理体现了当时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答案】(1)【参考答案】棚民聚集过多与当地基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矛盾;棚民租种程氏族人山场与当地族人生活环境被破坏
的矛盾。(2)【参考答案】从中央到地方重视;法律与教化的结合;宗族治理的色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代。据材料“安徽徽州休宁程氏的一些族人私下将山场租给棚民种苞谷。随着开种山场规模扩大,部分族人与棚民发生纠纷并持续多年”可知,棚民聚
集过多与当地基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矛盾;据材料“我们住居地方,环抱皆山,祸遭流匪方会中等向无业地棍程金谷等盗租山场,搭棚纠集多人,私行开垦,种植苞谷,以致山倾石泄,涨塞河道,山上坟茔尽行挖掘,山下田庐皆受其害”可知,棚民租种程氏族人山场与当地族人
生活环境被破坏的矛盾;【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清代。据材料“嘉庆上谕”“地方处理意见”可知,从皇帝到地方的重视;据材料“程怡仁‘照虚捏情节混供……杖九十,徒二年半。据供母老丁单,斥县查明照例办理’”可知,法律与教化的结合;据材料“令各族长
、祠长‘勒石公祠中,俾共知警惕’”可知,宗族治理的色彩。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1945年)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答案】主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族军民团结
一起收获胜利的果实。论述: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农村,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逐渐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东方战场的中流砥柱;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中国
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的原则,领导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不屈不挠;充分利用蒙人骑术特长,帮助蒙古族组织抗日武装部队,在内蒙古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例如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对打击内蒙古地区日寇起了很
大的作用。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全国广大民众,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抗战路线;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扰乱敌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牵制和消灭敌人,动员全国军民方可取得最后胜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图中八路军战士为群众打场、装车、打扫、收获、搬运,
忙得热火朝天;牧民有的在牵着骆驼,有的在送水,还有的在喂牛;骆驼成队地大量运输,牛车满满地载粮食,草垛高高地耸立,秋风阵阵,到处散发着收获的气息。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华民
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国团结、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抗战精神。《八路军帮助蒙民生产》等作品是这一时期黑白木刻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爱国艺术家的贡献,是历史的见证,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总之,《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是中国全民团
结抗战史的精彩篇章,也是中国美术史上光荣的一页。【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45年中国。据材料“版画《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1945年)”和画面信息可得出,抗日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1945年,在内蒙古某
个抗日根据地,几位八路军战士正忙于帮助蒙古民众进行秋收,呈现一派丰收、勤奋和喜悦的氛围;可以确定主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族军民团结一起收获胜利的果实。然后,组织具体的史料进行论述,可以从时间背景、民族关系、军民关系、经济建设、精神风貌和艺术价值等方
面多层次多视觉表述成文。从时间背景,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全面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深入农村,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多个抗日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逐渐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东方战场的中流砥柱;
终于在1945年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从民族关系,中国共产党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自治的原则,领导各族人民同仇敌忾、精诚团结,共赴国难,不屈不挠;充分利用蒙人骑术特长,帮助蒙古族组织抗日武装部队,在内蒙古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例如大青山抗
日游击根据地,对打击内蒙古地区日寇起了很大的作用。从军民关系,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全国广大民众,中国共产党实行人民抗战路线;组织民众开展游击战,扰乱敌人,破坏敌人交通运输,牵制和消灭敌人,动员全国军民方可取得最后胜
利。从经济建设,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经济建设,图中八路军战士为群众打场、装车、打扫、收获、搬运,忙得热火朝天;牧民有的在牵着骆驼,有的在送水,还有的在喂牛;骆驼成队地大量运输,牛车满满地载粮食
,草垛高高地耸立,秋风阵阵,到处散发着收获的气息。精神风貌上,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团结各个党派、各界群众和一切爱国同胞,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华民族达到了空前的觉醒,展示了中华民族爱国团结、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抗战精神。在艺术价值上,《八路军帮助蒙民生产》等作品
是这一时期黑白木刻最高水平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危难时刻爱国艺术家的贡献,是历史的见证,是无比珍贵的历史文物,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最后,进行总结升华,可以归纳为:《八路军帮助蒙民秋收》是中国人民全民团结抗战史的精彩篇章,也是中国美术史上光
荣的一页。获得更多资源请扫码加入享学资源网微信公众号www.xiangxue1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