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1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6 页
  • 大小 852.069 KB
  • 2024-12-0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管理员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4 已有11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1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16)页,852.069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98fc994a64b6dd88d2bad40d6b47a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2023-2024学年(下)期中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高二化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化合物中,在常温常压下为液态的是A.甲烷B.丙烯C.丁烷D.CCl4【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甲烷、丙烯、丁烷含碳量较小,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熔沸点较低,常温常压下均为气态,CCl4相对分子质量较

大,熔沸点较高,常温常压下为液体,是一种常见有机溶剂;综上所述答案为D。2.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导致失效B.山梨酸钾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抗坏血酸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C.有“OT

C”标志的是处方药,需要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D.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答案】C【解析】【详解】A.温度过高可使蛋白质变性,所以疫苗一般冷藏存放,A正确;B.山梨酸钾是常用的食品

防腐剂,抗坏血酸是维生素C的俗称,具有还原性,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B正确;C.所有非处方药药盒上有“OTC”标志,无需医生凭证方可购买,C错误;D.CO2气体过量会导致温室效应,可利用工业废气中的CO2制造全降解塑料,符合绿色环保要求,D正确;故答案是C。3.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①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②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③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④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⑤光照条件

下,乙烷通入溴水中,可使溴水褪色;⑥所有的烷烃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A.①②③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①碳原子以单键连接其它碳原子和氢原子的烃类是烷烃,描述正确,符合题意;②烷烃均是单键连接,属于饱和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描

述错误,不符题意;③链状烷烃均是同系物,分子通式为CnH2n+2(n≥1),描述错误,不符题意;④烷烃均可以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碳氢键断裂,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⑤烷烃只有单

键,不存在双三键这类不饱和结构,故不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会使溴水褪色,描述错误,不符题意;⑥烷烃均含C、H元素,可以在空气中或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描述正确,符合题意;综上,本题选D。4.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二溴乙烷B.2-甲基-3-丁醇C.(CH3)3CCH2CH(CH

3)22,2,3-三甲基戊烷D.2-甲基-2,4-己二烯【答案】D【解析】【详解】A.二溴乙烷有两种,是1,2—二溴乙烷,选项A错误;.B.为3-甲基-2-丁醇,选项B错误;C.(CH3)3CCH2CH(CH3)2是2,2,4-三甲基戊烷,选项C

错误;D.是2-甲基-2,4-己二烯,选项D正确;答案选D。5.维生素B5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维生素B5的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式为C9H17NO5B.可以发生取代、氧化等反应C.不能使酸性高

锰酸钾溶液褪色D.1mol维生素B5可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5molH2【答案】C【解析】【详解】A.由结构可知,分子式为C9H17NO5,A正确;B.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可以发生取代,分子中羟基能被氧化为醛基、酮基,能发生

氧化反应,B正确;C.分子中含有羟基,故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D.分子中羧基、羟基能和金属钠生成氢气,则1mol维生素B5可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1.5molH2,D正确;故选C。6.下列Li原子的轨道表示式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低的是A.B.C.D.【答案

】D【解析】【详解】处于基态的锂原子能量最低,基态Li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1,A不是基态,B也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C也不是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D符合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图,故选D。答案选D。7.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历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CO为共价

化合物、MgO为离子化合物B.该过程发生了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C.存在反应2MgOCOOH+H=MgOCO+HOD.总反应为22424H+COCH+2HO催化剂【答案】B【解析】【详解】A.非金

属氧化物为共价化合物,金属氧化物为离子化合物,所以2CO为共价化合物、MgO为离子化合物,故A正确;B.由该化学反应历程可知,反应中存在碳氧键的断裂和氢氧键的形成,所以发生了极性键的断裂和形成;反应中存在氢氢键的断裂,所以发生非极性键的断裂,但是不存在非极性键的形成,故B错误;C.由该化学反应

历程可知,存在反应2MgOCOOH+H=MgOCO+HO,故C正确;D.由该化学反应历程可知,整个过程只加入了CO2和H2两种物质,也只生成CH4和H2O两种物质,所以总反应为22424H+COCH+2HO催化剂,故

D正确;故选B。8.某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所示,该物质可能是A.B.CH3CH2CHOC.HCOOCH2COOHD.CH2=CH-CH=CH2【答案】B【解析】【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有机物含有3种氢原子,且原子个数不相等。【详解】A.

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且原子个数比为1:1:3,A不符合题意;B.CH3CH2CHO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且原子个数比为1:2:3,B符合题意;C.HCOOCH2COOH分子中含有3种氢原子,且原子个

数比为1:2:1,C不符合题意;D.CH2=CH-CH=CH2分子中含有2种氢原子,且原子个数比为2:1,D不符合题意;故选B。9.下列关于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水很稳定(1000℃以上才会部分分解)是水中含有

大量氢键所致B乳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C.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D.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导致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的酸性【答案】A【解析】【详解】A.稳定性为物质的化学性质,而氢键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A错误;

B.人们将连有四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形象地称为手性碳原子,中含1个手性碳原子(*所示),B正确;C.碘、四氯化碳、甲烷均为非极性分子,水为极性分子,碘易溶于四氯化碳,甲烷难溶于水都可用“相似.相溶”原理解释,C正确;D.氟的

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使得F3C-的极性大于Cl3C-的极性,三氟乙酸中的-COOH比三氯乙酸中的-COOH更容易电离出氢离子,三氟乙酸的酸性大于三氯乙酸的酸性,D正确;答案选A。10.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molCH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

数为NAB.0.1mol/L的Na2CO3溶液中阳离子数目为0.2NAC.12g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2NAD.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答案】C【解析】【详解】A.CH4与Cl2在光

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为连锁反应,产物有CH3Cl、CH2Cl2、CHCl3、CCl4、HCl,即1.0molCH4并完全转化为CH3Cl,故生成的CH3Cl分子数小于NA,A错误;B.溶液体积未知,无法计算离子数目,B错误;C.12g金刚石的物质的量为12g12g/mol=

1mol,金刚石中1个碳原子参与形成4个C-C键,则1个碳原子形成412=2个C-C键,则含有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数目为2NA,C正确;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不与铜反应,所以0.2molH2S

O4不能完全反应,反应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D错误;答案选C。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戊醇和2-甲基-2-丁醇互为同系物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2-丙烯D.沸点:1-戊醇>戊烷>2-甲基丁烷

【答案】D【解析】【详解】A.3-戊醇和2-甲基-2-丁醇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A不正确;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都是正丁烷,B不正确;C.CH2=C(CH3)2的名称是2-甲基-1-

丙烯,C不正确;D.1-戊醇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分子间作用力比戊烷大,戊烷为直链结构,而2-甲基丁烷有取代基,所以沸点1-戊醇>戊烷>2-甲基丁烷,D正确;故选D。1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卤代烃X中加入NaOH溶液

,加热,冷却后加入足量3HNO,再滴加3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X为氯代烃B乙烯通入2Br的水溶液中,溴水褪色,且分为两层产物不溶于水C向酸性4KMnO溶液中加入过量乙醇,振荡后,得到无色透明液体乙醇具有还原性

D4CH与2Cl在集气瓶中混合后在光照下反应,瓶壁上有无色液滴出现产物均为无色液体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A.向卤代烃X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水解生成卤化钠,冷却后加入足量3HNO,再滴加3AgNO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为

氯化银,则X为氯代烃,故A正确;B.乙烯通入2Br的水溶液中,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不溶于水,分为两层,故B正确;C.向酸性4KMnO溶液中加入过量乙醇,高锰酸钾溶液将乙醇氧化为乙酸,为无色透明液体,体现乙醇的还原性,故C正确;D.4CH与2Cl在

集气瓶中混合后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物有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其中一氯甲烷和氯化氢为气体,故D错误。答案为:D。13.a、b、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b、e、f位于同一周期

,c、d也是同一周期,且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e的非金属性比f强B.d元素可能是第一周期元素C.六种元素中,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D.a、b、c、d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a、b、

c、d、e、f为六种短周期元素,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则d处于第二周期,e处于第三周期;a、b、e、f位于同一周期,故a、b、e、f处于第三周期,c、d是同一周期,故c位于第

二周期,原子序数c<d<a<b<e<f,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e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等于4,小于f的最外层电子数,且e、f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f的非金属性比e强,故A错误;B.a、b、

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则d的最外层电子数≥4,d、e同一主族,原子半径d<e,则d处于第二周期,故B错误;C.c、d处于第二周期,a、b、e、f处于第三周期,a、b、c、d、f原子最外层电子依次增多,所以金属性a最强,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故C正确;D.由上

述分析可知,c在d的左侧,a、b、e、f处于第三周期,所以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c<d<a<b,故D错误。本题应选C。14.已知X、Y为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原子核外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基态Y原子最外层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内层上s、p能级上电子数之比为1:2,Y的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

离能之比大于5,X一种单质的单层二维结构如甲图所示,六方晶胞结构如乙图所示,晶胞中最近的两个X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pm,层间距为bpm,Y原子嵌入X一种单质的层间得到的二维结构图如丙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丙二维材料都具有

良好的导电性B.甲、丙结构中X原子都是2sp杂化C.丙的化学式为12KCD.乙晶体的密度为3032A41210ρgcm33abN−=【答案】C【解析】【分析】X、Y为前四周期主族元素,基态X原子核外每个能级上电子数相等,则X为C元素

;基态Y原子最外层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内层上s、p能级上电子数之比为1:2,Y的第二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之比大于5,则Y为K元素;由晶胞结构可知,甲图为过渡型晶体石墨的单层二维结构、乙图为石墨的六方晶胞结构、丙图为钾原子嵌入石墨的层间得到的二

维结构,由丙图可知,钾原子形成的正六边形中,位于顶点和面心的钾原子的个数为6×13+1=3、位于面内的碳原子个数为24,则丙的化学式为KC8。【详解】A.石墨和KC8二维材料都为片层晶体,晶体内部含有大量的自由电子,所以石墨和KC8二维材料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A正确

;B.石墨和KC8二维材料都为片层晶体,晶体中每个碳原子均形成3个σ键,原子的杂化方式都为sp2杂化,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丙的化学式为KC8,故C错误;D.由石墨的六方晶胞结构可知,晶胞中位于顶点、

面上、棱上、体内的碳原子个数为8×18+2×12+4×14+1=4,晶胞中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由碳原子之间的距离为apm可知,晶胞的参数为3apm,设晶体的密度为ρg/cm3,由晶胞的质量公式可得:A412N=3a×3a×32×2b

×10—30×ρ,解得ρ=302A4121033abN,故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15.含苯酚的工业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如图所示:(1)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_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名称

)。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_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进行。(2)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______________。(均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3)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设备Ⅳ中,物质B的水溶液和CaO反应后,产物是NaOH、H2O和________。通过________操作(填写操作

名称),可以使产物相互分离。(5)图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________、__________。(均填写物质的化学式)【答案】(1)①.萃取(或萃取、分液)②.分液漏斗(2)①.C6H5ONa②.NaHCO3(3)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4)①.CaCO3②.过滤(5)①.NaOH水溶液②.CO2【解析】【分析】从图中可知设备Ⅰ中进行的是萃取分液操作,加入苯将废水中的苯酚萃取出来,设备Ⅱ中加入NaOH,苯酚与NaOH反应生成苯酚钠,苯通过分液分离出来进入设备Ⅰ再利用,苯酚

钠进入设备Ⅲ,设备Ⅲ中通入CO2,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通过分液分离出苯酚,碳酸氢钠溶液进入设备Ⅳ,碳酸氢钠与CaO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进入设备Ⅱ再利用,过滤得到碳酸钙并进入设备Ⅴ,碳酸

钙分解生成CO2,二氧化碳进入设备Ⅲ再利用。【小问1详解】由流程示意图可知:上述流程里,设备Ⅰ中进行的是萃取(或萃取、分液),实验室里这一步操作可以用分液漏斗进行。【小问2详解】苯酚与NaOH发生反应得到苯酚钠。因此由设备Ⅱ进入设备Ⅲ的物

质A是C6H5ONa;向含有苯酚钠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发生反应产生苯酚与碳酸氢钠。由设备Ⅲ进入设备Ⅳ的物质B是NaHCO3。【小问3详解】在设备Ⅲ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小问4详

解】在设备Ⅳ中会发生反应:CaO+H2O=Ca(OH)2;NaHCO3+Ca(OH)2=CaCO3↓+NaOH+H2O。由于CaCO3难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使产物相互分离。【小问5详解】CaCO3高温分解得到CaO和CO2

。由图示结合反应可知: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6H6、CaO、NaOH水溶液、CO2。16.纳米TiO2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精细陶瓷等领域。以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为原料制备纳米TiO2的步骤如下:25℃时,Ksp[TiO(OH)2]=1×10−

29;Ksp[Fe(OH)3]=4×10−38;Ksp[Fe(OH)2]=8×10−16(1)酸浸:向磨细的钛铁矿中加入浓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主要含有TiO2+、Fe2+、Fe3+、H+和的SO2-4。Ti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2)除铁、沉钛:向溶液中加入铁粉,

充分反应,趁热过滤。所得滤液冷却后过滤得到富含TiO2+的溶液;调节除铁后溶液的pH,使TiO2+水解生成TiO(OH)2,过滤。①若沉钛后c(TiO2+)<1×10−5mol·L−1,则需要调节溶液的pH略大于_______。②TiO2+水解生

成TiO(OH)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③加入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3)煅烧:在550℃时煅烧TiO(OH)2,可得到纳米TiO2。①TiO2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O周围距离最近

的Ti数目是_______。②纳米TiO2在室温下可有效催化降解空气中的甲醛。H2O和甲醛都可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光照时,吸附的H2O与O2产生HO∙,从而降解甲醛。空气的湿度与甲醛降解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甲醛降解率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原因为_______。

(4)纯度测定:取纳米TiO2样品2.000g,在酸性条件下充分溶解,加入适量铝粉将TiO2+还原为Ti3+,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合并配成250mL溶液。取合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几滴KSCN

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将Ti3+氧化为TiO2+,消耗0.1000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23.00mL。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答案】(1)[Ar]3d24s

2或1s22s22p63s23p63d24s2(2)①.2②.TiO2++2H2O=TiO(OH)2↓+2H+③.将溶液中Fe3+转化为Fe2+,避免沉钛过程中生成Fe(OH)3杂质(3)①.3②.湿度低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增多,产生的HO∙增多,甲醛降解率增大;湿

度高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过多,降低了甲醛的吸附,甲醛降解率降低(4)当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标准溶液时,溶液变红色,且30s内不褪色【解析】【小问1详解】为Ti是22号元素,Ti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2或1s22s22p

63s23p63d24s2。故答案为:[Ar]3d24s2或1s22s22p63s23p63d24s2;【小问2详解】①25℃时,Ksp[TiO(OH)2]=1×10−29,c(TiO2+)•c2(OH-)=1×10−

29,c(TiO2+)<1×10−5mol•L−1,c(OH-)>29225[()]()110110spKTiOOHcTiO−+−=mol/L=10-12mol/L,c(H+)<-14--12w10cOH1=0()Kmol/L=10-2mol/L,即需要调整溶液的pH>2。故答案为:

2;②TiO2+水解生成TiO(OH)2同时产生H+,离子方程式为TiO2++2H2O=TiO(OH)2↓+2H+。故答案为:TiO2++2H2O=TiO(OH)2↓+2H+;③加入铁粉的作用是将溶液中Fe3+转化为Fe2+,避免沉钛过程中生成Fe(OH)3杂质。故答案为:将溶液中Fe3+转

化为Fe2+,避免沉钛过程中生成Fe(OH)3杂质;【小问3详解】①TiO2的一种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O周围距离最近的Ti数目是3。故答案为:3;②甲醛降解率随空气湿度变化的原因为湿度低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增多,产生的HO∙增多,甲醛降

解率增大;湿度高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过多,降低了甲醛的吸附,甲醛降解率降低。故答案为:湿度低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增多,产生的HO∙增多,甲醛降解率增大;湿度高于40%时,随湿度增大,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水分子过多,降低了甲醛的吸附,

甲醛降解率降低;【小问4详解】取合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几滴KSCN溶液作指示剂,用0.1000mol·L−1NH4Fe(SO4)2标准溶液滴定,将Ti3+氧化为TiO2+,Fe3+转化为Fe2+,消耗0.1000mol·L−1NH4Fe(

SO4)2标准溶液23.00mL,滴定终点,Ti3+反应结束,Fe3+与KSCN溶液反应显红色。滴定终点的现象是当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标准溶液时,溶液变为红色,且30s内不褪色。故答案为:当滴入最后半滴NH4Fe(SO4)2标准溶液时,溶

液变为红色,且30s内不褪色。17.碳和硫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两种重要非金属元素(1)下列C原子的电子排布式表达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A1s22s22p2B.1s22s22px12py1C.1s22s22px12pz1D.1s22s12px12py

12pz1(2)硫有一种结构为的分子(灰球代表硫原子)。其中硫原子杂化方式为_____。(3)Fe(CO)5可用作催化剂、汽油抗爆剂等,其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4)已知CS2晶体结构类似于干冰。CS2晶体中与每个CS2分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的

CS2分子有_____个。推测CS2晶体密度与冰的晶体密度较大的为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又知CS2晶体中晶胞参数是apm,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密度为_____g/cm3(用含a、NA等符号的表达式表示)。(5)Na2S是高子晶体,其晶格能可通过图的Bor

n﹣Haber循环计算得到。由此可知,Na原子的第一电离能为_____kJ/mol,Na2S的晶格能为_____kJ/mol。(用图中给出的符号作答)【答案】①.D②.sp3③.1:1④.12⑤.CS2晶体⑥.冰晶体中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空间利

用率低,密度下,而CS2晶体中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分子密堆积,密度大⑦.103A764N(a10)−⑧.b2⑨.f【解析】【详解】(1)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选项中A、B、C为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D中2s能级1个电

子跃迁到2p能级,为激发态,D表示的原子的能量更高,故答案为:D;(2)结构中S原子形成2个S﹣S键,有2对孤对电子,杂化轨道数目为4,S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故答案为:sp3;(3)Fe(CO)5中Fe与5个CO分子形成5个配位键,属于σ键,CO与氮气分子互为等

电子体,CO结构式为C≡O,CO分子中含有1个σ键、2个π键,Fe(CO)5分子含有10个σ键、10个π键,含有的σ键、π键数目之比为1:1,故答案为:1:1;(4)CS2晶体结构类似于干冰,则CS2晶体中CS2位于立方晶胞的顶点与面心位置,以顶点C

S2分子研究,与之紧邻的CS2分子处于晶胞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故晶体中与1个CS2分子距离最近且等距的CS2分子数为38122=;冰晶体中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空间

利用率低,密度下,而CS2晶体中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分子密堆积,密度大;晶胞中CS2分子数目=118682+=4,晶胞质量=A764Ng,晶体密度=()A3-10764ga10cmN103A764(a10)N−=g•cm﹣3,故答案为:12;CS

2晶体;冰晶体中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具有方向性与饱和性,空间利用率低,密度下,而CS2晶体中分子之间为范德华力,没有方向性,分子密堆积,密度大;103A764(a10)N−;(5)气态基态Na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钠离子需要的最低

能量为Na的第一电离能,故Na的第一电离能为b2kJ/mol;Na2S晶格能是Na+、S2-气态离子形成1molNa2S晶体释放的能量,故Na2S的晶格能为fkJ/mol,故答案为:b2;f。18.苯氧乙酸为除草剂的中间体。

制备苯氧乙酸的反应原理和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如图所示。相关物理数据如下表。副反应:ClCH2COOH+2NaOH2HOΔ⎯⎯⎯⎯→HOCH2COONa+NaCl+H2O相对分子质量熔点/℃沸点/℃溶解性苯酚9443181.7

5易溶于热水,易溶于乙醇苯氧乙酸15289~100285易溶于热水,不溶于冷水,溶于乙醇氯乙酸94.563189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羟基乙酸7679~80分解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具体实验步骤如下:Ⅰ、将3.8g氯乙酸和5mL水加入100mL的仪器X中,开启搅拌器,缓慢加入

7mL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pH为7~8。Ⅱ、加入2.35g苯酚,再滴加35%氢氧化钠溶液至反应溶液pH为12,将反应物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Ⅲ、反应过程中溶液pH下降,补充氢氧化钠使pH保持为12,在沸水浴中继续加热15min

。Ⅳ、反应结束,将溶液转入锥形瓶中,在搅拌下用浓盐酸酸化至pH为3~4。Ⅴ、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抽滤,冷水洗涤产物3次,在60~65℃下干燥得到黄色产品,再加入活性炭,得到2.47g白色晶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

称是___________。(2)球形冷凝管中冷水由______(填“a”或“b”)口流进,与直形冷凝管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3)步骤Ⅰ中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将pH调至7~8的原因:___________。(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5)步骤Ⅳ用浓盐酸酸化至p

H为3~4,其目的是___________。(6)步骤Ⅴ中,抽滤装置如图所示,采用“抽滤”的优点是___________。(7)步骤Ⅴ中加活性炭的目的是___________。(8)该过程中苯氧乙酸的产率为___________。【答

案】(1)三颈烧瓶(2)①.b②.冷却面积大,冷凝效果更好(3)使氯乙酸转化为氯乙酸钠,防止生成羟基乙酸钠(4)+Δ⎯⎯→+NaCl(5)使苯氧乙酸钠转化为苯氧乙酸以便冷却析出(6)过滤速度更快,沉淀更干燥(7)除去产品中的有色杂质而脱色(8)65%【解析】【分析】

本实验制备苯氧乙酸,先让氯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乙酸钠,再让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苯酚钠,沸水水浴中加热30min,氯乙酸钠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氧乙酸钠,利用酸性强的制备酸性弱的,苯乙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苯氧乙酸,据

此分析解答;【小问1详解】根据仪器X的特点,仪器X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故答案为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小问2详解】冷凝管通入冷却水,为了增强冷凝效果,冷却水下进上出,即冷水由b口流进;球形冷凝管比直形冷凝管冷却面积大,冷凝效果好;故答案为b;冷却面积大,冷凝效果更

好;【小问3详解】如果不加入碳酸钠,氯乙酸与NaOH溶液生成羟基乙酸钠,发生副反应,因此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使氯乙酸转化为氯乙酸钠,防止生成羟基乙酸钠;故答案为使氯乙酸转化为氯乙酸钠,防止生成羟基乙酸钠;【小问4详解】步骤③发生取代反应,其方程式为ClCH2COONa+⎯⎯

⎯⎯→+NaCl;故答案为ClCH2COONa+⎯⎯⎯⎯→+NaCl;【小问5详解】利用酸性强制备酸性弱,以及表中数据,苯氧乙酸不溶于冷水,因此步骤Ⅳ中用浓盐酸酸化至pH为3~4的目的是使苯氧乙酸钠转化为苯氧乙酸,以便冷却析出;故答案为使苯氧

乙酸钠转化为苯氧乙酸,以便冷却析出;【小问6详解】采取抽滤的优点是过滤速度更快,沉淀更干燥;故答案为过滤速度更快,沉淀更干燥;【小问7详解】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色杂质,因此使用活性炭的目的是除去产品中的有色杂质而脱色

;故答案为除去产品中的有色杂质而脱色;【小问8详解】根据题中所给数值,氯乙酸物质的量约为0.04mol,苯酚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按照反应原理可知,苯酚不足,氯乙酸过量,则理论生成苯氧乙酸的物质的量为0.025mol,即质量为3.8g,产率为2.47g100%3

.8g=65%;故答案为65%。的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管理员店铺
  • 文档 485618
  • 被下载 24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