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DOC
  • 阅读 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2 页
  • 大小 1.864 MB
  • 2024-09-1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赞的店铺】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试读已结束,点击付费阅读剩下的19 已有7人购买 付费阅读2.40 元
/ 2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选考)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x,共(22)页,1.864 MB,由小赞的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85cc0e16538b9b62bc910723ada5db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选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为选择性必修三模块结业考试)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

,共48分)1.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这一

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A.重视选贤任能B.尊重个性自由C.强调多元互鉴D.注重仁义道德【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闻宫

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其中“恻隐而爱人”体现的是“仁”,“方正而好义”体现的是“义”,“乐善而好施”体现的是“德”,“温舒而广大”体现的是“道”,“整

齐而好礼”体现的是“礼”,综上可知,材料中的表述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仁义道德,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政治主张,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中华文化体现的做人原则,没有描述个性自由,排除B项;多元互鉴指文化间的交流与

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2.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答

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根据材料“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经世致用,A选项符合题意。人心一点灵明体现的是心为天地万物之主,B选项排

除。循天下之公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C选项排除。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体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D选项排除。3.洋务派巨擘左宗棠主持重刻《海国图志》,在该书序中慨言:百余年来,中国“水陆战备少弛”,英吉利“蹈我之瑕,构兵思逞”,“廿余载,事局如故”

,“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这认识反映了A.左宗棠、魏源顺乎世界之潮流迈出变法第一步B.“师夷长技以制之”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C.中国人学习西

方经历了由器物层次到制度层次的变化D.以“中体西用”寻求变革,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然同、光间福建设局造轮船,陇中用华匠制枪炮”、“此魏子所谓师其长技以制之也”说明左宗棠认为“师夷长技以制之

”是其设立福建船政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知,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洋务派自强之道的思想先导,故B正确;魏源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制造坚船利炮,但并未付诸实践,故A错误;洋务运动还局限于学习西方的器物层

次,故C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中体西用”,故D错误。4.有学者认为,“如果说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之间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那么到了隋唐这一愿望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是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下列项中,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①中国汉字传入日本和东南亚地区②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③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④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汉代到隋唐(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

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不在隋唐时期,①符合题意,中国式园林成为欧洲的风尚是在16至18世纪,不在隋唐时期,②符合题意,朝鲜王朝组织编撰《高丽史》是在15世纪中期,不在隋唐时期,④符合题意,①②④符合题意,选择C项;A项

选择不全,排除A项;佛教完成本土化,禅宗成为主流是在隋唐时期,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故选C项。5.有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后,“枪炮既摧毁了欧洲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角落的大门。”“火器的出

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工作。”由此可知,火药武器的使用对欧洲的影响有()①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②推动了欧洲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③加快了欧洲科学技术发展④导致欧洲形成王权与教权并立的局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

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枪炮既摧毁了欧洲古城堡的封建割据,也打开了世界每一角落的大门”及所学可知,火药武器的使用有利于欧洲国家消除割据,实现统一,有利于民

族国家的形成,①项正确;火药武器有助于欧洲国家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使欧洲人“打开了世界每一角落的大门”,②项正确;据材料“火器的出现促进了人们对弹道学的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是近代力学的基础工作”可知,火药武器推动了力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③

项正确;欧洲教权与王权并立的局面形成于8世纪,此时火药还未传入欧洲,④项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6.法国著名汉学家艾田蒲认为,人类文明是一个互相依赖、互为补充的有机体。他将18世纪欧洲出现长达百年的“中国热”称作“中国之欧洲”。与“中国热”现象相关的是()A.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

丝绸和瓷器等开始传入欧洲B.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后相继传入了东亚与欧洲C.四大发明等技术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D.儒家经典引起欧洲上层社会和知识分子的热烈反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8世纪(欧洲)。据

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儒家经典受到了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D项正确;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已经开通,与18世纪不符,排除A项;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宋代理学,与18世纪不符,排除B项;四大发明的外传至欧洲,主要是在宋元时期,与18世

纪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7.据考古发掘,《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方的亚述城市阿淑尔、尼尼微,到南部巴比伦尼亚的西帕尔、拉尔撒、巴比伦,甚至埃兰的苏萨,都有法典抄本出土。这反映出《汉谟拉比法典》()A.推动古巴比伦王国扩张B.成

为世界上最早的法典C.影响后世两河流域国家D.是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时期。根据题

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抄本的出土地点从北到南,涉及范围比较广泛,对后世两河流域国家的影响比较大,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力,并不能体现对巴比伦王国扩张的推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最早”的说法无法体现,排除B项;虽然在

亚述城市中出土了《汉谟拉比法典》抄本,但无法说明成为亚述帝国的法律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8.如图为一种古代文字中“吃”“大麦”的书写形式,与这种文字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①曾在古代阿兹特克地区流行②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③

儒略历使用该种文字记载④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西亚)。通过观察图中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代西亚地区的楔形文字,此种文字是迄

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②符合史实,①说法错误;儒略历是古罗马时期的历法,使用的并非楔形文字,③说法错误;腓尼基文字成为今天欧洲几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头说法,④说法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可知,①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

;A、B、C三项组合错误,排除。故选D项。9.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B.促成了欧洲近代封建社会的转型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大D.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作用重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材料“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反映的是阿拉伯文化对于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的重要性,C项正确:

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仅反映部分材料,排除A项;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转型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并未直接促成,仅起到促进作用,排除B项;材料与沟通东西方文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公元9世纪,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纸店和书店林立。哈里发麦蒙与拜占庭的关系缓和后,曾派遣大翻译家侯奈因

访问君士坦丁堡,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麦蒙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使得巴格达成为汇集古典文化的汪洋大海。由此可知()A.巴格达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B.阿拉伯帝国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C.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

国D.日耳曼人注重吸收欧洲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9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请求拜占庭皇帝代为搜集希腊古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汇集了拜占庭和希腊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

交流的桥梁,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巴格达并未成为希腊化世界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奥斯曼帝国,无法得知拜占庭文明影响到奥斯曼帝国,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的是阿拉伯人,并未涉及日耳曼人,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面为印欧人早期(公元前3000-前1000年)迁徙路线图。以印欧人

为主体的游牧部落的迁徙,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下列选项中,其中与图中“乙”处族群相关的是()①广泛使用了马以及马拉战车②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③率先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④首次将西亚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欧洲、亚洲)。据材料地图信息可知,乙处为小亚细亚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迁徙至西亚地区形成赫梯人,赫梯人广泛使用马和马拉战车,首先掌握了冶炼铁器的技术,①③正确,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制定世界上现存最早

的成文法典的是古巴比伦王国,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首次将西亚与北非文明统一起来的是波斯帝国,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佛教成为印度社

会的重要符号B.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C.阿拉伯文明传播到达北非地区D.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6世纪欧亚大陆。3—

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大迁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正确;佛教成为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不属于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影响,排除A项;7世

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C项;查士丁尼在位时构建法律体系与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3—6世纪,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其他民族也逐步迁徙到中原。在欧洲,日耳

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起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上述现象蕴含的历史信息()A.日耳曼人借鉴了匈奴人的经验和教训B.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相互学习推动C.上述民族的迁徙属于早期印欧人迁徙D.亚欧民族大迁徙促进本

民族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项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3—6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在中国,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

”、“在欧洲,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起国家,灭亡西罗马帝国”,可归纳为匈奴人和日耳曼人通过迁徙建立了新的政权,进而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匈奴人和日耳曼人之间发生任何联系,排除AB项;早期印欧人迁徙,是指从公

元前2千纪初起,说原始印欧语的游牧民族,从位于乌克兰大草原的亚姆纳文化及其相关的草原文化地区,逐步迁移到欧洲和亚洲地区的一系列过程,与题干的民族迁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4.下表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种族差序

表身份称谓权利第一代西班牙殖民者半岛人政治、经济、司法和教会的高级职位美洲出生的西班牙人克里奥尔人出任其他重要职务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梅斯蒂索人低级官职和大部分普通职业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穆拉托人、桑博人等大部分作为奴隶成为交易的商品

据表可知,这一“种族差序”()A.反映美洲地区人种结构多元化趋向B.实现了西班牙对拉美的完全控制C.旨在维护考迪罗体制和大地产制度D.是引发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用词

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6世纪(美洲)。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洲地区有西班牙人、美洲本土出生的西班牙人、西班牙人与印第安人的后裔、黑人与其他种族的后裔,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人种结构逐渐多元,A项正确;当时的巴西属于葡萄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并未完全控制拉美,排除B项;考迪罗

体制是在拉美独立运动时期形成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巴西独立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拉美地区其它国家独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表是1650—1900年间亚、欧、美、非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变化表(单位:%)。其

中代表非洲的是()年份比例大洲1650年1750年1850年1900年A18.319.222.724.9B18.313.18.17.4C2.41.65.19.0D60.665.863.958.3A.AB.BC.CD.D【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据材料可知,1650—1900年是新航路开辟后到两次工业革命期间,这是本题的基本时间线索。随着欧洲人的不断

殖民扩张,黑奴贸易和殖民压迫,导致非洲人口不断减少,故B是非洲,B项正确;欧洲国家殖民掠夺,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促进欧洲人口不断增长,故A是欧洲,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也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传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的解体,是欧洲人能够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疾病传播和欧洲殖民者的屠杀奴役,美洲土著居民大量死亡,所

以1750年C洲人口比率下降到1.6%,但随着白人、黑人的不断迁入和混血族群的增加,1850年及以后美洲人口又有所增加,同时也符合新航路开辟前美洲人口占全世界最少的历史情况,故C是美洲,排除C项;材料中

D洲人口占比一直最大,符合亚洲人口最多的历史和现实情况,故D为亚洲,排除D项。故选B项。16.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

‘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中国、英国)。据本题材料“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大量华工

被掠卖至世界其他地区,他们在海外聚居并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异国他乡,C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一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华工被掠卖到加利福尼亚,未体现他们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排除B项;部分华工并非自愿且没有获得巨额利润,排除D项。故选C项。17.二战后,澳大利亚政府以“移民

即繁荣”为战略导向,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引入的移民当中技术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20世纪50年代为32%,1980-1986年为49.1%,大大超过了澳大利亚本地技术工人的比例。澳大利亚这一移民的趋势()A.适应了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B.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C.冲击了本土主流文化的地位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澳大利亚)。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在政府推动下,澳大利亚的外来技术移民

数量猛增,适应了其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A项正确;仅澳大利亚引进技术人员不足以改变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外来移民对澳大利亚主流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澳大利亚外来和本地技术工人比例的变化,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没有直接关

系,排除D项。故选A项。18.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潮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在英国,曼斯顿移民收容中心设计容量1500人,却有超过3000人挤在那里;在与欧盟接壤的其他地区以及希腊、巴尔干半岛,类似案例也越

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是()A.部分区域冲突动荡B.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C.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D.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欧洲。世界性移民潮是经济全球

化的产物,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导致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经济全球化发展导致各国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近年来西亚、北非的非法移民和难民潮涌入欧盟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D项正确;A项属于政治原因,排除A项;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和欧洲一体化的发

展不是深层次的原因,排除B、C两项。故选D项。19.2000年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吸引海外人才移民当地。下列呈现的新加坡移民辅导活动()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的学习之旅。通过挨家挨户的家访,邀请

新移民参与社区活动。组织以多元种族和宗教为主题“新加坡和谐之旅”。在各选区定期举办典礼,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A.重在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C.旨在提高社区自治水平D.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

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00年以来(新加坡)。根据材料“开展参访社区俱乐部与新加坡国会等地方的学习之旅……为取得身份的新移民颁发公民证书”可得出,新加坡的做法让外来的移民更有归属感,逐步认同

新加坡的文化,增进移民的国家认同,D项正确;新加坡的做法是要形成对新加坡的国家认同,而不是维护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工业化的信息,“助推国家工业化实现”不是主旨,排除B项;这种做法能提高社区自治水

平,但不是新加坡大幅放开移民限制和移民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20.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汉代王逸《正部》中记载:“张骞使还,始得大蒜、苜蓿”,1990年于敦煌悬泉置遗址采集到大蒜标本三枚,现藏于甘肃简牍博物馆。这说明丝绸之路()A.推动区域间物种的传播B.初步构

建起全球化市场C.有利于中西科技的互鉴D.促进了西域经济的繁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本题材料

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西汉时期,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的大蒜经张骞出使西域带到敦煌地区。说明了西汉时期的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推动了欧洲南部和中亚与中原地区(敦煌)间大蒜这一物种的转播,A项正确;仅从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被引进

敦煌地区一事,无法说明初步构建起全球化市场,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中西科技,排除C项;仅从材料大蒜原产欧洲南部和中亚被引进敦煌地区一事,也无法说明西域经济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A项。21.“在宋代……南海、印度洋沿岸地区、东北亚之间有了稳定而密切的贸易联系,有学者称之为南海贸易

体系。在该体系中,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是世界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东南亚、南亚香料的主要消费者。”有关该体系成因解释正确的是()①各地区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②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而断绝③造船工艺航海技术取得进步④设置榷场促进海上贸易

繁荣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在该体系中,中国丝绸和瓷器是世界市场需求最大的商品,同时中国也是东南亚、南亚香料的主要消费者”可知,各地的区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宋朝和东

南亚国家通过海洋渠道进行贸易活动,反映了宋朝造船工艺航海技术取得进步。①③解释正确,A项正确;陆上丝绸之路并未断绝;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与材料无关。②④解释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

项。22.秦汉到南北朝时期引进的作物大多以“胡”冠名,如胡椒、胡麻(芝麻)、胡荽(芫荽)、胡瓜(黄瓜)、胡豆(豌豆)、胡蒜(大蒜)、胡桃(核桃)等。唐宋时期从海上丝绸之路引进的作物大多以“海”冠名,如海棠、海枣、海芋等。明清时期则多以“番”

命名,如番薯、番茄、西番菊(向日葵)等。这说明()A.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快B.海上丝绸之路得到稳步发展C.我国人民的生活不断丰富D.中国与美洲往来历史悠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到

唐宋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外域传入的农作物,大多名字前缀“胡”、“海”、“番”、“洋”这些字眼,这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种交流情况,不断丰富着我国人民生活,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物种交流,未体现东西方间物品交流速度加

快,排除A项;材料不仅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物种交流,也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上的物种交流,排除B项;材料中的物种不仅来自美洲地区,也来自其他地区,D项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23.故宫博物院钟表馆收藏了十八世纪200多件中外各式钟表,

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见下图)。当启动开关时,一个欧洲绅士模样的机械人就会在面前的纸上写下“八方向化,九土来王”8个汉字。这件藏品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有①西学东渐进程开始②“天朝上国”的思想观念③西方完成工业革命④统治者对异域珍宝

需求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答案】B的【解析】【详解】材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体现的是“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②正确;材料“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进贡给乾隆皇帝的礼物—“铜镀金写字人钟””可知体现的是统

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④正确,②④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西学东渐进程开始是在明中叶,①错误,AD选项排除。西方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9世纪40年代,③错误,C选项排除。24.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以下成就与其相符的

是()①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②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③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④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希腊化时代文学、科学的成

就有: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等,A项正确;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与希腊化时代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C项、D项。故选A项。25.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

时间轴,“?”处应填入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排除C选项。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

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考点: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辉煌的科学技术·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的【名师点睛】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国外的时间我们需要记住:最早传到国外的

造纸术,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4世纪传入朝鲜,7世纪传入日本,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12世纪先传入非洲后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美洲,19世纪传入大洋洲。其次是印刷术,11世纪中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也是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埃及,欧洲。指南针前身是司南,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唐末发明火药,火药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再由阿拉伯传入欧洲。26.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曾这样描述拉美文化:“加勒比的历史充满了魔幻的色彩

。这种魔幻现实色彩是黑奴从他们的非洲老家带来的,但也是瑞典的、荷兰的、英国的海盗们带来的。在加勒比地区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这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马尔克斯意在强调近现代拉美文化()A.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B.已丢失印第安文化元素C.移植了殖民者的

风俗D.促进了不同种族的交融【答案】A【解析】【详解】拉美文化来源包括黑奴从非洲带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瑞典等欧洲人带来的海盗文化,集中了各色人等和各种截然不同的事物等,反映出拉美文化具有多元性,拉美文化“在世界其他地区是见不到的”,说明拉美文化具有独特性,A项正确;已丢失

印第安文化元素的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移植了殖民者的风俗只强调了材料的一个侧面,偏离了材料整体,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拉美文化促进了不同种族交融等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27.“用不断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

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这场战争()A.首次阐述了人民主权的思想B.是十二月党人起义的一个诱因C.推动了德意志帝国的建立D.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

用战争代替革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军事力量和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衰落,使一些俄国青年军官在感受西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接受民主思想,反对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B项正确;首次阐述人民主权想的是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卢梭,排除A项;拿破仑对外战争与德意志

帝国的建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促进了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战争与“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等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

翻译了《卢梭民约论》。这一变化()的A.反映了中体西用思想不断发展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C.表明对西方文化认识走向理性D.说明中国人找到了强国之路【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的徐寿翻译了《化学鉴原》华蘅芳翻译了《地学浅训》;甲午战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马君武翻译了《卢梭民约论》”,可以看出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的内容发生了变化,由学习技术向学习制度转变,B项正确;

中体西用思想在甲午战后已破产,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学习内容的变化,不能得出走向理性,排除C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才真正找到强国之路,排除D项。故选B项。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

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

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印度)。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

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可知,二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同时也弘扬印度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文化的交流交融,没有体现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信息,排除A项;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描述的是印度文化的多样性,没有体现非暴力的斗争,排除C项。故选D项。30.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

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C.宋代崇文

抑武,推动书院发展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后庠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院曾经一度衰落,后来

中央太学、地方书院都是人才培养的机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五代学校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可知,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后库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

或闻矣”可知,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可知,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1.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

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A.以全面模拟复原为目标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C.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

值D.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叶的世界。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

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日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儿”可知,强调了古迹保护与修复必须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B项正确;根据材料“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迹的美学与历价值”可知,古迹保护与修复以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为目标,并不是以全面模拟复原为

目标,排除A项;“尽量挖掘历史文化价值”,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以真实性为研究依据,非主观性,排除D项。故选B项。32.《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加入缔约国最多的国际公约之一。自1972年公约正

式通过后,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反映出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A.有利于维系各国悠久的历史传统B.体现各国间的文化差异C.加速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D.符合全人类的共同需求【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世界现代史。据材料“截至2017年1月,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93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随着加入公约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说明文化和遗产保护符合全

人类的共同需求,D项正确;“维系各国悠久的历史传统”,属于夸大表述,排除A项;加入公约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多,无法说明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保护文化和遗产,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52分

)33.文化交流与传播材料一①花神芙罗拉(壁画)②鎏金银壶出土于意大利庞贝古城,花神穿着出土于宁夏固原北周墓,图案反映了古希腊神话,的丝绸衣服来自中国的汉王朝来自波斯萨珊王朝材料二15—17世纪,一些欧洲商船上就载有关于中医的资料特别是

针灸的手稿,如1658年波兰卜弥格的《中医秘密》。该书中不仅介绍了中医理论,还绘有针灸穴位图,是最早以绘图形式向欧洲介绍针灸的著作。1675年,荷兰布绍夫根据自己被中国医生用艾灸治愈痛风的经历,出版著作介绍艾灸治疗

痛风,在荷兰引发了一阵用艾灸治疗痛风的流行潮。1684年,布兰特在荷兰出版《痛风论》,介绍中国针灸术治疗风湿痛的效果。中国针灸及中医基础理论逐渐较为系统地被介绍到了欧洲。材料三原产美洲的玉米,明朝时通过多种途径输入中国:从西亚

、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玉米在全国多地有种植。白菜(后来培育成功结球即大白菜)原产中国。17世纪朝鲜开始引种大白菜,并逐渐成为朝鲜泡菜的主要原料。19世纪,大白菜传入欧洲,在英国、法国等地试种成功。1875年东京博览会的清政府展

台上,日本初见大白菜,明治政府花钱买回3株展品,直到20世纪初,有人把中国东北白菜的种子带到日本仙台,日本才培育出白菜,并广泛种植。当今,白菜成为日本市场上重要的食材。世界许多国家也都引种了白菜。围绕材料,结合所学,至少从三个不同角度,简述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影响。【答案】中华文

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汉字、儒学及先进的制度传到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近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成一体,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比

如中医、儒学等传入欧洲并被吸收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各地的物种文化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古代的物种交流依赖于丝绸之路,核桃、石榴、葡萄、黄瓜等诸多物种的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

铃薯、番茄等流向世界各地,欧洲人把欧亚的小麦、大麦以及马、牛、羊等带入美洲,原产中国的水稻、菽(大豆)白菜也成为世界作物,世界各地动植物的传播与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还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加,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解析】【详解】根据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和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进行分析,结合儒家文化在东亚的影响和中学西渐相关史实可知中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古代中国汉字、儒学及先进的制度传到东亚及东南亚地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儒家文化圈,推动了当地的

文化交流和发展;近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成一体,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比如中医、儒学等传入欧洲并被吸收借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各地的物种文化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结合丝绸之路的影响和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可

知古代的物种交流依赖于丝绸之路,核桃、石榴、葡萄、黄瓜等诸多物种的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流向世界各地,欧洲人把欧亚的小麦、大麦以及马、牛、羊等带入美洲,原产

中国的水稻、菽(大豆)白菜也成为世界作物,世界各地动植物的传播与交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还增加了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加,改变了世界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34.游牧民族大迁徙·中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材料一魏晋时期的少数民

族祖先很早就与中原政权有接触。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自汉以来,内迁民族就已经“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即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

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材料二3世纪,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

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

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最终,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摘编自刘家和、刘林海《3-6世纪中西历史及文明发展比较

研究》等(1)依据材料,指出魏晋政权和罗马帝国与内迁民族的关系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的不同对中国和西欧历史发展的影响。【答案】(1)中国: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内迁的少数民族也

积极学习中原制度,推行汉法。罗马: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蛮族采取了分治的措施;内迁的日耳曼人保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2)中国: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基础;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长久保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西欧:没有形成民

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长期处于分裂局面。【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中国:依据材料“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可知,

魏晋南北朝中央政府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与内地近似的管理制度并给予优待;依据“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可知,内迁的少数

民族也积极学习中原制度,推行汉法。罗马:依据材料“罗马人视日耳曼人为蛮族,与他们结成单纯的军事同盟”、“蛮族在需要时提供军事帮助,罗马人按照约定提供钱物,双方各取所需,互不干涉。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蛮族整体定居在帝国境内后,双方依然是两个独立的群体

”可知,罗马人对进入帝国的蛮族采取了分治的措施;依据“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蛮族在罗马人帮助下编撰法典,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成文化。罗马人和蛮族人分别使用自己的法律,同罪不同罚”可知,内迁的日耳曼人保

持自己的制度文化和法律,有很强的自治性。【小问2详解】影响:中国:依据材料“魏晋政权对内迁少数民族采取安置政策。朝廷在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族人民的同时,也设机构进行管辖”、“内迁民族的百姓也作为编户齐

民,而且在赋税上还有所优待”、“十六国和北朝政权大体都沿用魏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各民族百姓受治于相同的法律,在判罚上有贵族、平民的差别,并无民族差别”并结合所学从为隋唐时期大一统的再次实现奠定基础;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得以长久保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等角度分析。西

欧:依据材料“蛮族入侵后的西方形成多族群并立的局面”、“蛮族首领实际上是独立的国王,蛮族只效忠于自己的国王。各日耳曼王国吸收罗马的一些体制,同时保持着自己的政治传统,地方基本自治,自主性很大”并结合所学从没有形成民族认同,出现多民族并存

的局面;形成了西欧封建制度,长期处于分裂局面等角度分析。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两宋时期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出现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图书出版市场。中国人口在汉唐间未能超过6000万,而到北宋末年,在北宋、辽、西夏、大理等范围内总人口达到了1.4亿。人口增加带来了生存竞争压力,导致一部分人

不得不通过读书、业儒,进而入仕以求改变困顿的家境。据统计,两宋科举取士正奏名和特奏名共12万多人。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培养出了一个数量庞大的读者群体。两宋时期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一些政府部门、

地方学校也都刊刻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和相当数量的经传史记、诗词歌赋等。通俗读物、童蒙读物、民间日用书籍等成为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此外,医方、历书、占卜类书也是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书籍。当社会对图书的需求与图书生产联动协调时,

宋代的图书市场便就此形成了。——摘编自白金《人口、科举与宋代图书出版市场的形成》材料二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

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如《东西史记和合》《大英国志》《代微积

拾级》《几何原本》等。1851年由广州西关金利埠惠爱医院出版的《全体新论》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地介绍西方人体解剖学的著作,对中国医学界影响很大。——摘编自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图书出版市场形成的原因及作用。(2)根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传教士在中国出版图书的背景及影响。【答案】(1)原因:人口增加带动科举入仕的人数增长,读者群体扩大;官方大量印刷科举考试用书;市民阶层的壮大,对图书的需求增多;崇文抑武的国策;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作用:推动了宋代教育的普及;提升了民众的文化水平;将

更多的人口纳入科举体系中,有利于维护统治的稳定。(2)背景:西学东渐;工业革命后,西方加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清政府禁教令的废除;西方机器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影响: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

,促进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有利于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介绍了西方的文化、科技等,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使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但是,近代传教士的图书出版活动也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一项手段,是一种文化侵略。【解析】【小问1详解】本

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宋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北宋末年……达到了1.4亿”“生存竞争压力”“入仕”可知,人口增加带动科举入仕的人数增长,读者群体扩大;根据材料“国子监刻书计有9440卷”“刊刻了一些

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可知,官方大量印刷科举考试用书;根据材料“取士……共12万多人”及所学可知,崇文抑武的国策;根据材料“市民阶层所需要的文化产品”及所学可知,市民阶层的壮大,对图书的需求增多、雕版印刷技术的成熟。第二小问作用:根据材料“通俗读物、童蒙读物”及所

学可知,推动了宋代教育的普及;图书市场的繁荣有助于提升民众的文化水平;根据材料“科举的直接参与者和接受教育者数量的剧增”可知,将更多的人口纳入科举体系中,有利于维护统治的稳定。【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晚清(中国)。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1843年,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麦都

思在上海创办了墨海书馆”可知,西学东渐;根据所学材料“该书馆使用以牛为动力的机器印制图书,这是外国在中国设立的最早的近代出版印刷机构,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铅印出版机构,之后中国又出现了格致书室、美华书馆和广学会等20多家出版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机器印刷技术传入中国、工业革命后,西方加

紧侵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自由传教的权利;根据材料“1846年,清政府正式废除了禁教令。”可知,清政府禁教令的废除。影响:西方机器印刷

传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印刷技术,促进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在中国出版的图书主要有《养心神诗》等传教小册子,《华英字典》《中葡字典》《拉丁—中文词汇》等工具书,还有大量有关西方学术、文化和科技的著作”可知,有利于中西之间的文化交流;介绍了西方的文化、科技等,客观上有

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西方图书传入中国,使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从局限性看,近代传教士的图书出版活动也是西方侵略中国的一项手段,是一种文化侵略。36.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与两

次世界大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

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冲击。——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三世界的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193

9—),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所推动的,大大超过第一次革命浪潮(1914—1939)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非殖民化运动和一百多个新国家的独立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到1981年会员国总数达到156个。这105个新会员国大都是在被摧毁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三世

界国家。——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哪些“思想观点和理论”,列举两个对“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过

“第一次革命浪潮”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答案】(1)观点和理论:民族主义(或民族独立、民族自决)民主自由、社会主义。举例:中国五四运动(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表现:掀起非殖民化运动;建立更多新兴民族国家;世界殖民体系土前瓦解;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

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原因:二战对殖民主义造成了致命打击;中国革命的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和壮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亚非拉国家民族经济的发展;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更广泛的传播;(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

分析题。第一小问的思想观点,据材料一“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可得出民族主义;由“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可得出民主自由;结合所学,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带来了社会主义。第二小问举例,结合所学,巴

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列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表现,由材料二“非殖民化运动和一百多个新国家的独立发展”,可得出掀起非殖民化运动;由材料

二“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到1981年会员国总数达到156个”,可得出建立更多新兴民族国家;由材料二“这105个新会员国大都是在被摧毁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可得出世界殖民体系土前瓦解;结合所学,新兴独立国家难免与宗主国存在

密切联系,形成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第二问原因,可以从世界格局、社会主义阵营、第三世界团结合作、经济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

小赞的店铺
小赞的店铺
天天写文档,写文档,文档
  • 文档 271509
  • 被下载 21
  • 被收藏 0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12345678 电话:400-000-0000 (支持时间:9:00-17: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