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精准解析】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西江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09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共(20)页,710.000 KB,由管理员店铺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doc5u.com/view-97f43780541ad7063df8de305bbf200d.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西江中学2019—2020年度九年级化学9月段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A.有气体生成B.有沉淀生成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答案】D【解析】
【分析】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2.以下是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酒精是易燃物,应该
贴的标志是易燃液体。【详解】A.该图标是有毒品标示,故错误;B.该图标是易燃液体标志,故正确;C.该图标是腐蚀品标示,故错误;D.该图标是爆炸品标志,故错误。故选:B。3.下列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成是()A.汽油挥发、汽油燃烧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氧化氢
分解制氧气C.钢铁生锈、植物光合作用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答案】C2【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详解】A、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正确;B、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生
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正确;C、钢铁生锈生成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和葡萄糖,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葡萄酿酒生成酒精,属于化学变化;葡萄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的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D.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的
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食物变质,有新物质生成,
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B、汽油挥发,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大小)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D、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
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B。5.—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6.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这时他应该()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减少砝码C.向左移动游码D.添加药品【答案】D【解析】【详解】A、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质量大,由于是称量6.5克药
品,说明加入的药品的质量3还不够,所以应增加药品的质量,故A不正确;B、由于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所以砝码或游码的质量是固定的,故B不正确;C、由于是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所以砝码或游码的质量是固定的,不能改变,故C不正确;D、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右盘质量大,说明加入的药品的质量还不够,所
以应增加药品的质量,故D正确。故选D。6.量筒中盛有一定量的液体.如果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A.偏小B.偏大C.没有影响D.与人的身高有关【答案】A【解析】【详解】用量取液体体
积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将量筒举过头顶读数为仰视,则读取的体积读数与液体实际体积相比偏小.故选A.7.下列关于
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答案】D【解析】【详解】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B、催
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D、不是所有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不使用催化剂物
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如碳在空气中燃烧就不需要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装药品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②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④收集完氧气
,先熄灭了酒4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⑤试管外壁潮湿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②③④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详解】①装药品前忘了检查气密性,可能导致收集不到氧气,不会造成试管破裂;②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冷凝水会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③试管没有均匀预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④收集完氧气,先熄灭酒精灯,后取出水中导管,水槽内的水可能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⑤试管外壁潮湿,加热过程中会造成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
裂;⑥夹试管的铁夹夹得太紧,会造成试管破裂;则②③④⑤⑥中的原因会造成试管破裂,故选D。9.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D
.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A错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正确;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C错误;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生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D错误。故选B。考点:分子、原子10.下面是有关实验现象描
述的一部分,正确的是()A.将一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同时放出大量的热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答案】D5【解析】【详解】A、将一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故A不正确;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属于实验结论,故B不正确;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故C不正确;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
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故选D。1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倾倒液体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答案】C【解析】【详解】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故A正确;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水握住试管外壁,有气泡冒出,故B
正确;C、点燃酒精灯不能用一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可能引起火灾,故C错误;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要先预热,故D正确。故选C。12.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B.氢气+氧气⎯⎯⎯⎯→点燃水C.氧化汞⎯⎯⎯→加热
氧气+汞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答案】C【解析】【分析】6分解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几种物质的反应。【详解】A、物质和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四大反应类型,故A不正确;B、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点睛】四大反应类型: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13.日常生活中许多变化是缓慢氧化。下列现象不属于缓慢氧
化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B.食物的腐烂C.钢铁生锈D.液化石油气燃烧【答案】D【解析】A、动植物的呼吸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B、食物腐烂反应缓慢甚至不易察觉,属于缓慢氧化.C、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属于缓慢氧化.D、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故选D.14.区别二氧化碳、氧气和空气三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燃烧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D.分别观察颜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和空气是微溶于水,没有明显现象,A错误;将
燃烧的木条伸入瓶中,木条燃烧无明显变化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现象明显,B正确;澄清的石灰水,只能区别出二氧化碳,C错误;三种气体都是无色的,不能通过颜色区别,D错误。考点:气体物质的区别15.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7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答案】A【解析】【详解】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
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故B说法正确;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
正确;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如图所示的装置给病人输氧时,a端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气体只能从a端进入,从b
端出来的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氧气进入装置的水中,有气泡生成,氧气输出的速率快,产生的气泡快而多。16.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代表氮原子,代表氢原子。从下面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8B.反应物
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答案】B【解析】【分析】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N+3H=2NH。【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均不发生改变,故A不正确;B、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N+3H=2NH,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3N+3H=2NH,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3,故C不正确;D、反应符合多变一,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B。17.在庆典活动中,人们
常用氦气充灌气球,这一用途所利用的氦气的性质有()①密度比空气小②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③是一种无色气体④不能供给呼吸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用氦气充灌气球,
说明密度比空气小,在空气中不会发生燃烧和爆炸,故选C。18.医院给病人输氧时用到类似如图所示的装置。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C.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D.使用该装置用来观察氧气输出的速率【答
案】A【解析】9【详解】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的氧气越来越多,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水就会沿着a导管被排出,故A说法错误;B、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故B说法正确
;C、氧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里面时会呈气泡冒出,现象明显,很容易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故C说法正确;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产生的气泡就多;氧气的流速快时,产生气泡就快,因此使用该装置用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故D说法正确。故选:A。【点睛】如图所示的装置给病人输氧
时,a端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气体只能从a端进入,从b端出来的氧气供给病人呼吸;氧气进入装置的水中,有气泡生成,氧气输出的速率快,产生的气泡快而多。19.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ABCD实验装置硫在氧气中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铁丝在氧
气中燃烧排水法收集气体解释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集气瓶中的水:水先将集气瓶内的空气排净,后便于观察气体何时收集满A.AB.BC.CD.D【答案】A【解析】10【详解】A、硫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会造成空气污染,二氧化硫溶于水,因此集气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故A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B、打开止水夹后,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根据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可测得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故B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C、铁丝燃烧时高温生成物溅落
能使集气瓶底炸裂,水能起到降温冷却作用,故C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D、将集气瓶内装满水,是排出集气瓶内空气,瓶内水的体积变化,能反映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多少,故D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故选A。20.用加热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a%)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氯酸钾的质量等
于生成的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则固体混合物随反应的进行质量减少,而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在不断变大,直到反应结束,不再发生变化,为一定值.A中一开始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故A错误.B中一开始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一直增大,故
B错误.11C中开始为一定值,随反应进行在变大,反应结束后为一定值,故C正确.D中二氧化锰在混合物中质量分数不可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二、填空与简答题(共22分)21.有下列物质:氧气、水蒸汽、二氧化碳、氮气、氖气,用物质的化学符号....填空:(1)从冰霜中
拿出矿泉水瓶,瓶外有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_.(2)冶炼钢铁用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_。(3)常用于食品包装袋里充的气体________。(4)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_______
__。【答案】(1).H2O(2).O2(3).N2(4).CO2【解析】【详解】(1)从冰霜中拿出矿泉水瓶,瓶外有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化学式为H2O。(2)冶炼钢铁用到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则常用于食品包装袋里充的气体氮气,化学式为N2。(4)二氧化碳
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和水,则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2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下列化学反应式。(1)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水中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铁在纯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蜡在空气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
同),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答案】(1).+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2).+通电水氢气氧气(3).+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5).(4)(6).(2)【解析】12【详解】(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
成二氧化硫,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硫氧气二氧化硫。(2)在水中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通电水氢气氧气。(3)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铁氧气四氧化三铁。(4)石蜡在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5)属
于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的是(4),属于分解反应的是(2)。23.在空格内简要说明下列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错误操作不良后果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实验室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用力过猛【答案】错误操作不良后果13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试剂流入胶头并腐蚀胶头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偶尔有盛液流下,腐蚀标签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试管炸裂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试剂瓶内试剂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
,用力过猛试管底被捣碎【解析】分析:根据滴管的使用注意事项、取用液体药品的注意事项、试管使用的注意事项、试管洗涤的注意事项,以及药品取用的原则判断.解答:解:滴管取液后不能平放或倒置,否则试剂流到胶帽后,会腐蚀胶帽;倾倒液体时,如果标签没向着手心
,残液流下来接触标签后,会腐蚀标签;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会使试管骤然遇冷而爆炸;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如果用力过猛,会捣破试管底.故答案为错误操作不良后果滴管取液后平放或倒置液体药品流入胶帽并腐蚀胶帽倾倒细口瓶中的液体时,标签没向着手心残液流
下,腐蚀标签14加热后的试管直接刷洗试管炸裂实验室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污染试剂瓶内的试剂用试管刷洗涤试管时,用力过猛试管底被捣破24.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①B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①混合物②纯净物)。②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
微粒是_________。③这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答案】(1).纯净物(2).分子(3).氧化【解析】【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HS+3O2HO+2SO点燃。【详解】①B框中的物质是氧
气,属于纯净物。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HS+3O2HO+2SO点燃,化学反应是分子的破裂,原子的重新组合,此图说明化学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15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HS+3O2HO+2SO点燃,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点睛
】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三、实验题:(共4大题,38分)25.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1)空气中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体积比大约是_
__________。此外,还含有少量的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2)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其中氧气可用于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稀有气体可用于_____________。A制造霓
虹灯B发射火箭(3)为了保护空气,在我国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项标准中,下列不属于该标准中监测项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硫B二氧化氮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4)如图所示
的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①请补全下列实验步骤。a.按图示连接好装置;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五等分,用弹簧夹夹紧胶
皮管;d.取足量红磷放入燃烧匙中,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e.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④若某
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答案】(1).4︰1(2).B(3).A(4).C(5).检查装置气密性(6).产生白烟,放出热16量(7).+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8).
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又是固体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9).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刻度线1处【解析】【分析】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详解】(1)空气中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体积比大约是4:
1。(2)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用于发射火箭,故选B,稀有气体在光照射下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造霓虹灯,故选A。(3)在我国颁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各项标准中,监测项目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故选C。(4)a.按图示
连接好装置;b.检查装置气密性;②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白烟,放出热量,红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点燃磷氧气五氧化二磷。③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又是固体且极易溶于水,使瓶内压强
小于外界大气压强。④若某同学在实验后得出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刻度线1处。2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
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该装置一个17明显错
误是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4)图中D、E是收
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下方的字母序号)。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________________(将现象补充完整)。【答案】(1).酒精灯(2).试管(3).A(4).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5).+
+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6).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7).+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8).E(9).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解析】【分析】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详解】(1)仪器的名称:a酒精灯,b试管。(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A,该装置一个明显错误是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已满。(3)C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制取氧气,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水氧气。(4)图中D、E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生成高温熔融物,应
该在瓶底放少量的水,若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E。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7.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装置A),也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装置B)。18(1)标
出仪器a、b的名称: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写出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3)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来比较装置A和B的差异:(补充下表)装置A装置B反应物状态①
________②__________反应条件③______④_________(4)有二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只知道可能是水或双氧水,请你设计实验方案加以鉴别。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①在二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水和双氧水,再加入少量_____,然后______。②若___________
则是水;③若_________则是双氧水(5)用装置B制得的氧气带有少量水蒸汽,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请在下列方框图瓶内添上未画完的玻璃导管,完成除去水蒸气的实验装置图。______19【答案】(1).分液漏斗
(2).铁架台(3).氯酸钾⎯⎯⎯⎯→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4).都是固体(5).液体和固体(6).加热(7).不用加热(8).二氧化锰(9).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10).木条不复燃(11).木条复
燃(12).【解析】【分析】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详解】(1)仪器a、b的名称:a分液漏斗;b铁架台。(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故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加热。(3)制取氧气可以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
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常温下制取。装置A装置B反应物状态①都是固体②液体和固体反应条件20③加热④不用加热(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放复燃。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①在二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水和双氧水,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然后用带
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②若木条不复燃,则是水;③若木条复燃,则是双氧水(5)用装置B制得的氧气带有少量水蒸汽,可用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气体要长管进,短管出,除去水蒸气的实验装置图为。【点睛】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放复燃。